课时作业23: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2017·湖州调研)下表表示我国2007—2010年采掘、电力、燃气等产业在四大地区间的转移情况(单位:亿元)。

据表回答1—2题。

1.
A.东部向中、西部转移B.西部向东部转移
C.中、西部向东部转移D.东北向西部转移
2.影响采掘、电力、燃气等产业地区间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劳动力B.产业政策
C.原料D.技术
(2017·金卷模拟)当地时间2017年1月3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发文威胁通用汽车公司(GM):“要么把雪佛兰科鲁兹车型从墨西哥迁回美国制造,要么就等着高额的边境交易税”。

美国制造业的从业人口在2000—2010年的10年间,制造业岗位数从1730万急速下跌到1150万。

目前美国政府大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一些制造业相继从外国迁回本土,制造业出现明显的“回巢”现象。

据此回答3—4题。

3.美国企业回本国建厂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工业化发展,带动国民经济增长
B.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提高民众就业机会
C.提高城市化发展,以工业化促进城市化
D.增加国内税收收入,吸引投资资金回国
4.应对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巢”,我国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重视高端制造业人才的培养②加快发展我国优势的传统制造业③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④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产业
A.①④B.②④
C.②③D.①③
(2017·安徽百校联考)目前,上海市正计划用3—5年时间把四万余家石油、化工、纺织、电子电器、能源等企业转移出沪(如图)。

此次上海产业转移将向江西倾斜,重点是九江。

据此完成5—6题。

5.九江成为此次上海产业转移重点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
A.油气等资源丰富,降低运费
B.市场广阔,降低交易费用
C.科研力量雄厚,技术支持度高
D.有一定产业基础,劳动力丰富
6.此次上海—九江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
A.放慢上海市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
B.上海城市功能转型、产业升级加快
C.导致上海市长期性就业率下降
D.压制了九江市的工业化发展
(2017·黑龙江牡丹江一中调研)2008—2011年,一股企业从珠江三角洲外迁到东南亚国家的风潮逐渐在代工企业中兴起,其中制鞋业尤为突出。

但2012年以后这一外迁势头却有所减缓,一些曾经有过外迁念头的代工企业主,在考察过东南亚之后,决定不再转移;部分已外迁的企业又重新迁回珠三角。

据此回答7—8题。

7.外迁企业从东南亚回流主要是考虑 ( )
A.市场与协作条件B.劳动力与交通条件
C.政策与环境质量D.资金与技术
8.已外迁的企业重新迁回珠江三角洲对珠江三角洲较明显的影响是( )
A.促进产业结构升级B.加重酸雨等大气污染
C.缓解能源紧缺的局面D.加剧“用工荒”现象
9.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合肥经济开发区不仅成为中西部地区名副其实的领跑者,而且也成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典范。

家电、汽车、装备制造及快速消费品四大支柱产业支撑了合肥经济开发区的发展。

材料二图甲表示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图乙表示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示意图,又称“微笑曲线”图。

(1)分析合肥经济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2)家电、汽车、装备制造及快速消费品四大支柱产业支撑了合肥经济开发区的发展。

结合材料二,分析合肥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合肥经济开发区也是“中西部最大的日资企业集聚地”。

试分析产业转移对该区域发展的影响。

(2017·山西质检)工业专业化指数,通常用来衡量某一地区工业专业化程度及其在高一级区域中的地位,数值越大表示专业化程度越高。

读2012年江苏省工业专业化指数的区域示意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四地区中,符合产业转移规律的是( )
A.甲向乙转移B.乙向丙转移
C.丙向丁转移D.丁向乙转移
2.有助于乙地区工业结构优化的措施是( )
A.产品专注国际市场B.促进工业生产自动化
C.营造创新的工业环境D.降低劳动力工资水平
(2017·全国名校联盟高三联考)张槎位于佛山市禅城区西部,拥有“中国针织名镇”等称号。

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的一针、二针、三针以及张槎的槎针等一批大型国有纺织企业纷纷集聚佛山,这些企业聚集了大量纺织工业人才,加上各大棉纺厂和数量众多的服装厂,为张槎针织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

近年来,随着佛山强中心规划出台,纺织产业逐渐向粤北和粤东地区转移,张搓针织企业的总部仍留在禅城而棉纱、织遭到染整等将外迁。

据此完成3—4题。

3.张槎针织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劳动力充足
B. 产业基础雄厚
C. 国家政策支持
D. 原料充足
4.张槎针织部分产业链向外地转移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产业升级转型
B. 市场需求量减少
C. 生产成本降低
D. 企业恶性竞争加剧
5.(2017·江西师大附中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穿越大半个亚洲去买一只马桶盖”的热议还在继续发酵——2015年春节期间,“马桶盖”火了,原因是中国游客跨洋去日本购买马桶盖,还买断了货。

但据国内媒体披露,在日本大受追捧的“马桶盖”实际上是由位于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松下电化住宅设备机器(杭州)有限公司生产的,令质疑国内制造企业能力的民众大跌眼镜。

材料二近年来,日本、韩国等经济技术较发达国家进行经济改革调整,开始将中国的部分生产企业迁回本土,重新在本土启动制造和生产,形成“制造业回归复兴”的现象。

(1)试分析日本企业选择在我国东部杭州设立工厂生产马桶盖,再返销日本的原因。

(2)从中国人抢购日本马桶盖这一现象的实质出发,思考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3)据材料二,简析日本部分企业回归本土的原因。

参考答案
1.【解析】据表知采掘、电力、燃气等产业由东部地区转出最多,而中、西部地区转入最多。

【答案】 A
2.【解析】采掘、电力、燃气等产业属于原料导向型产业,故影响其布局和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原料。

【答案】 C
3.【解析】由材料可知,美国制造业的从业人口在2000-2010年的10年间,制造业岗位数从1730万急速下跌到1150万,因此美国大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从而增加就业机会,B正确;美国的工业化应经完成,因此并不是为了促进工业化发展,A错误;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影响很小,C错误;制造业回迁本国,减少产品的进口,因此会降低税收,D错误。

故【答案】选B项。

【答案】 B
4.【解析】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巢”,再加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优势,成本低的优势已经不在,因此我国传统制造业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因此,我国需要及时调整我国的传统制造业,促进传统制造业的升级,重视高端制造业人才的培养,从国际市场的低成本竞争转向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差别化竞争;同时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产业,因此①④正确,故【答案】选A。

【答案】 A
5.【解析】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海市资源、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向我国中西部转移,目的是利用中西部丰富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江西油气资源欠缺,科研力量不足;欠发达地区产业协作、政企协作等能力差,交易费用较高。

【答案】 D
6.【解析】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对移出区来说,有利于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虽短期导致就业率下降,但从长期看随经济加快发展会提高就业率;对产业移入区来说,缩短了产业升级和调整时间,促进了工业化发展。

【答案】 B
7.【解析】东南亚的市场没有我国大,而且产业基础也不如珠三角,协作条件较差,A正确;相对于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来说,东南亚的劳动力成本低,B错;东南亚的政策与环境质量、资金与技术与我国相比并无优势,C、D错。

【答案】 A
8.【解析】外迁的企业主要是劳动力导向型产业,重新迁回珠江三角洲,会增加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加剧“用工荒”现象。

【答案】 D
9.【解析】第(1)题,分析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可以从劳动力(数量、质量和价格)、地价、交通条件、市场、政策、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作答。

第(2)题,材料二给出的是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和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示意图,读这两幅图可知,产品生产环节在加工环节利润最低,而支撑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几乎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价值链上处于不利地位。

除此之外,引进产业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第(3)题,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地理环境的改变以及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四个方面。

【答案】(1)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南北方交界处,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基础相对较好;政策支持。

(2)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的门槛,重视环境保护,防止增加新的污染源;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强化科技支撑,注重提高技术创新和技术消化能力,引进增长期或者成熟期的产业;尽量承接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坚持可持续发展,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促进工业化进程;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改变区域地理景观,促进城市化发展;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

1.【解析】产业转移一般规律是低端产业由经济较发达地区转移到较落后地区。

图中丁地区工业以资金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说明该地经济较发达;而乙地区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说明经济较落后。

故丁向乙转移符合产业转移规律。

【答案】 D
2.【解析】乙地区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资金技术密集型工业较少,应该优化工业环境,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工业,促进工业结构的优化。

工业生产自动化可以提高效率,与工业结构优化无关。

【答案】 C
3.【解析】由材料可知,佛山张槎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的一针、二针、三针以及张槎的槎针等一批大型国有纺织企业纷纷集聚佛山,这些企业聚集了大量纺织工业人才,加上各大棉纺厂和数量众多的服装厂,为张槎针织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

因纺织产业起步早,纺织工业基础条件好,致使其快速发展,故选B。

【答案】 B
4.【解析】随着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原有的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不具备优势,致使产业转移升级,纺织产业部分产业链向劳动力价格和土地成本低的地区转移。

导致产业
转移的主要原因为产业升级的需求,故选A。

【答案】 A
5.【解析】第(1)问,日本企业在中国生产产品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劳动力廉价、地租低、交通便利、工业基础较好、有政府支持等;再返销日本主要距离日本近。

第(2)问,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加大科技投入、创立民族品牌、研发新的品种和改进营销方式等。

第(3)问,日本企业回归本土一方面是要增加就业、防止技术的扩散等,另一方面是移入国生产成本上升等。

【答案】(1)劳动力廉价且丰富;土地廉价;与日本距离相对较近;临海,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工业基础较好;政策优惠。

(2)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加强自主创新,创立民族品牌;多结合市场需求研发新的品种,适应市场的需求;改进营销方式的同时注重品质,提升消费者对本国产品的信心。

(3)本国产业空心化问题严重,失业率高(为了增加就业机会);政府政策的调整(日本经济结构的调整);防止技术的扩散,保持技术优势;国外生产基地生产成本上升(如劳动力、土地价格上涨),优势减弱;生产效率上升,成本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