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班主任教师中小学主题班会队会如何上好一堂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是在德育观上,许多老师把德育的目的看成是约束 人、规范人,而非引导提升学生的自我道德要求、 促进其内在德性与道德精神的生长。 二是在学生观上,把学生看作一块道德白板,要靠成 人、教师去图画,没有把他们看成有主体性的自我 道德建构者。 三是在德育目标上,完成认知性目标,成为主题班会 教育活动的中心或唯一任务。活动目标设定中最具 体的是认知性目标,其它的,或抽象、或附带,并 无真正的地位,即使有,各种目标大多未呈整合态。 四是在德育内容上,有些内容离现实太远,缺乏与当 代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有些内容空泛、抽象甚至 是教条的;活动内容的呈现大多是预设性的反复演 练过的表演方式。
三、过去的主题班会有什么弊端?
四、应该树立怎样的教育理念?
从教育的核心看:“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教育 永恒的主题
培养正确的观念和道德取向:
换位观: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涉及的道德品质包括 关爱、公正、平等、诚实守信等)。 生态观: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涉及的道德品质包 括合作、责任与义务等)。 共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是对个人利己主义、过 度竞争观的否定,是一种真正的集体主义)。 对话观:商谈、沟通、理解、认同(涉及的道德品质主要 是尊重、理解等)。 分享观:共同分享、助人为乐(涉及的道德品质主要是与 人为善)。 多元观:在分清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在某些领域中, 特别是属于私人生活的领域内,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选 择(涉及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宽容)。
“阿•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从吃“阿婆茶”方式及 其蕴含的寓意所发生的变化中看家乡的变化, 从而感受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成就。 • 2、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从家乡的变化、祖国的 变化中体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体验中国改革 开放政策的魅力,提升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 感。 • 3、行为目标:将热爱祖国的情感化为勤奋学习、 报效祖国的志向和实际行动。
• 1、“小”中见“大” • “小”指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或普遍现象, • “大”指这些小事、现象中反映出的问题或所蕴 含的道理。 • 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教育的契机。 班主任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 到受教育者的内部需要,选择适当的主题,进行 有针对性的教育。 • 如新年过后,某老师看到班中的同学有了大把 的零用钱之后,花钱请客、打游戏机的现象增多, 就组织同学调查讨论,召开了《合理使用零花钱》 的主题教育课。 •
3、如何选择教育内容
《我爱我家-架起沟通的桥梁》高一学生
一、看一组照片,体验军训生活时和谐同学关系; 二、做游戏,猜猜他(她)是谁,体验默契程度 三、小品表演,讨论:不给同学作业抄袭、考试作弊引发的、 同学之间的矛盾,以及同学打小报告的沟通问题如何解决? 四、宣布班级“心中万人迷” 评选结果,讨论他们身上的优点。 五、学生”以沟通为主题”的调查汇报 六、学农期间学生与父母的书信沟通真情回报 七、家长感言家校沟通情况 八、班主任感言 请选择您认为合适的 九·、学科教师媒体寄语、现场寄语 内容? 十、学生感言 十一、播放并合唱周华健的“朋友”
一、什么是主题班会的内涵?
• 围绕一定的主题,由班主任对学生开展的教育 或学生的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它是班主任对 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 • 它可以讨论思想品德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谈认 识、交流思想、介绍经验,开展表扬与批评等。
二、为什么要上主题班会?
• 主题班会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个人 在集体活动中受教育、受熏陶,从而提高综合素 质。 • 主题班会对学生思想的进步、优良品行的形成和 良好班风的建立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 ------
五要素
• 主题选择 • 教育目标 • 活动内容 • 活动形式 • 活动效果
1、怎样选择合适主题?
请您说说:您最欣赏下面哪一个主题?为什么?
• • • • • • • • • • • • • • • 欢欢喜喜闹元宵 节约——你行,我也行 蓝天之旅 感悟生命、珍爱生命 学做交通小卫士 QQ,我的快乐,我的烦恼 有一种感动叫平凡 我成长我快乐 陌生的爱——宽容 安全自护,我能行 感悟生命、真爱无边 责任在肩 票证见证历史、师生共话发展 今天我们怎么扔垃圾 老照片、新体悟
构建结构化的教育内容。教师要按照一定的目标结构, 恰当地选择、组织、呈现教育内容,从学生的经验入 手,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达到促进教育目标的达 成。 回归生活化的教育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育内容 “走近”学生, “走进”学生的生活。课前的积累, 课中的碰撞,课后的拓展,把课内和课外的全过程沟 通起来,把学校、家庭、社区乃至社会的状态沟通起 来。 把握教育内容中的生成点。在教育内容看似矛盾处, 在学生对教育内容的多元解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 联系社会、联系自己的经验,进行生生间、师生间的 平等对话,思想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和言语。
2、如何制定教育目标?
《责任在肩》高一(3)班 举例分析:
一、教育目标 1、让学生明白,责任是一种承诺,是一种坚持, 是通向成功的钥匙。 2、让学生理解,责任就在我们身边,它不是轰轰 烈烈的,而是平平凡凡的在我们身边每一天的 生活里。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体会青春是一种责任, 生命更是一种责任,责任贯穿我们一生。
主题的提炼
2、“大”中见“小” • “大”指国内外的重大事件, • “小”指学生的思想实际。 • 班主任在进行主题提炼时应该紧扣时代脉搏, 把握教育发展的趋势,善于从国际国内出现的最 新热点话题或大事件中挖掘主题。 • 2010年世博会、感恩中国的十大人物、阳光伙 伴、体育在中考中占30分、《两纲》……教育法规、 政治形势、尖端科技、影视天地、体育明星等等, 均可以成为教育的主题。
3、“常规”中见“创新”
• 从传统教育中拓展主题。
• 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是教育永 恒的主旋律,是多年不变的“常规”主题,新时期,我们 不但要赋予其新的内涵,还要有所“创新”发展。如,新 世纪,《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公布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对文明礼仪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 设计主题的过程中,“我做合格小公民”、“道德好习惯 伴我成长”等主题就更新了八十年代的“讲文明、树新 风”、“文明之花遍地开”。 • 传统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因 此,我们要进行主题的创新拓展,加强诸如心理健康教育、 性知识教育、挫折教育、网络教育、禁毒教育、国防教育 等新的教育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