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乐队作业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中乐队作业设计
篇一:《林中乐队》教学设计
《林中乐队》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法、朗读感悟法、巡回指导法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多媒体
教学过程:课前:静听乐曲《月光水岸》或《巴格达的星星》,欣赏一组自然图片(露水、青草、竹笋、青蛙、蜗牛、蚂蚁……)
一、检查朗读
1.导入:孩子们,森林就是这样的神奇,这样的美妙,今天让我们走进苏联作家比安基笔下的《林中乐队》,去聆听哪些奇妙有趣的“森林乐曲”。
读题,注意节奏。
2.初读。
同学们都已经读过课文了,不过老师还是要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再去读读课文,读到自己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次,一定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同学们读得这些带劲,老师很想听听。
谁愿意读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段,点拨:“原来/春天/鸟是没工夫睡大觉
的。
”“打个盹”(加一个儿化音)更好听。
4.第二段可长了,哪位同学敢挑战挑战?
――正音:咳嗽(轻声)
――句子:燕雀、莺和歌声婉转的鸫鸟,用清脆、纯净的声音唱着。
――孩子们,这一段都写了这林中乐队的哪些乐手?
燕雀、莺、鸫鸟、甲虫、啄木鸟、黄鸟、母鹿、狼、猫头鹰、蜜蜂、
青蛙。
――那这些乐手唱出了哪些乐曲呀?
篇二:林中乐队公开课教学
《林中乐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月香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让学生主动学习,在课堂上,发挥自身的内在的灵性,打造活力课堂。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2、制作表现大森林动物歌唱、演奏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台湾著名的自然音乐《森林狂想曲》。
师:同学们,大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开音乐会呢。
你听――(播放
课件音乐)
师:试着说一说,你从音乐中感受到什么?(请2生答)
这是台湾著名自然音乐《森林狂想曲》,里面有一百多种动物的叫声,都是录音师在野外录制的。
这节课,老师要带同学们继续漫步美丽的大森林,一起聆听小动物精
彩的演奏。
2、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台湾著名的自然音乐《森林狂想曲》,拉近他们
与动物之间的距离,激发起学生想学乐学的热情。
)
(二)复习生字词
1、师:首先检查一下同学们上节课的学习情况。
PPT出示生字词
开火车读后全班齐读
林中乐队的小演员们会奏出什么声音呢?(开火车读)
师:看来你把课文都读熟了,真不错!我们一起把这些拟声词读一遍。
(设计意图针对本课要学习的生字词多,让学生自己发现生字的特点,掌
握规律学习,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和情感体验来学习,既简便又快。
)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围绕哪一句话来写?
出示:“在清晨和黄昏,不光是鸟,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
”
师:这是课文的中心句――总写动物们唱歌和奏乐。
同学们,能读好
这句话吗?请自己练习读一读,想想从红色的字词中体会到什么?(板书:中心句唱歌奏乐)
师:从“所有”八个“各”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所有”可以知道动物的数量多。
八个“各”可见动物的叫声繁多,唱法、奏法不尽相同。
师:把你的体会送进去读一读。
(生读)
师:老师没有听出动物唱歌奏乐的快乐哦!在“所有”、“各”上加
重语气,读出节奏感,读出愉快的口吻,再来一遍,好吗?
4、看来,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各个都身怀绝技,课文又是怎样围绕
中心句具体来写的呢?让我们快去看看吧!
三、自主探究,感知歌声美
2、汇报交流
3、师:有这么多的动物在歌唱,你最喜欢谁的歌声?
生1:我喜欢燕雀、莺和歌声婉转的鸫鸟,用清脆、纯净的声音唱着。
我觉得它们的歌声很美。
(△课件出示鸫鸟图片及文中描写鸫鸟的句子。
)
师:你听过“清脆、纯净”的声音吗?怎样的声音才算是清脆、纯净、婉转?师:我们来欣赏一下这清脆、纯净、婉转的鸟鸣声。
(播放课件)
好听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齐读)
生2:我喜欢青蛙的歌声。
因为它的叫声很有特色。
师:你能说说青蛙的声音有什么特色吗?
生:它还能发出两种叫声呢。
(课件出示青蛙图片及文中描写青蛙的句子。
)师:你模仿一下青蛙的声音。
生:咕噜咕噜――,呱呱呱――
师:青蛙还能发出这么丰富的声音呢,你猜猜,它为什么有不同的叫声呢?生:我猜,它可能是肚子饿了就发出“咕噜咕噜――”的叫声,吃饱了才发出“呱呱呱――”的叫声。
生:他热爱动物。
4、师:是啊,如果没有爱,文字只是一个僵硬的符号。
正因为比安基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这难听的声音才会变成美妙的音乐!(板书:热爱)
5、全班配乐读这一段。
6、学习第一自然段
除了这些,第一自然段还写了哪位歌唱家?
莺:理解“啭啼”的意思。
从这段你读出了什么?
四、自主探究,感知演奏美
过渡:金嗓子的动物们,尽情地演奏,没有好嗓子的动物也想尽了办法。
2、生汇报交流
3、看、读自学提示:
①再读读课文3、4自然段,选出你最欣赏的表演者,勾画相关语句。
②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它,并用“△”标注出重点词语
③和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
4、汇报交流,重点指导。
(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生:啄木鸟
(出示课件朗读)啄木鸟寻找能发出响亮声音的枯树枝,这就是它们
的鼓。
它们那结实的嘴,就是顶好的鼓槌。
生:天牛
师点评:可爱的天牛竟成了提琴师,真是太奇妙了。
(再次深读)
苏老师把这个句子改成这样好吗?
天牛的脖子嘎吱嘎吱地响――这活像在拉一把小提琴。
(指名说)
这里用了比喻、反问的手法,你能把问号读好吗?(指名读)
生:蚱蜢
(出示课件朗读):蚱蜢用小爪子抓翅膀:它们的小爪子上有小钩子,翅膀上有锯齿。
师点评:它充分利用了身体的各个部分,太会想办法了。
生:水鸟
(出示课件朗读)一种火红色的水鸟把长嘴伸到水里,使劲一吹,把
水吹得扑噜扑噜直响,整个湖里哄传起一阵喧嚣,好像牛叫似的。
师:真有趣!男同学读。
再使劲一些,让湖里更热闹些。
(男生读)师点评:娇小的水鸟居然能发出健壮大牛的声音?这个组合太奇妙了,女生们也来读读这句话,让我听出你们的惊叹。
过渡:你还喜欢谁的表演呢?妙在哪?
生:沙雉
(出示课件)沙雉更是异想天开,它竟用尾巴唱起歌来了:它一个腾
身冲入云霄,然后张开尾巴,头朝下直冲下来。
它的尾巴兜着风,发出一
种“咩咩”的声音――不折不扣,活像羊羔在森林上空叫。
(破折号作用,加深学生对破折号用法的认识)
(1)还有谁也喜欢沙雉的表演?喜欢的同学一起读一读,用三角号
标出动作的词,想想你读出了什么?
引导不同的动词。
(腾身、冲入、直冲…)把你的感受送进去读一读。
师:多帅气的动作,这高难度的表演让人拍案叫绝了!
(2)从“异想天开”“竟”这两个词中,你读出什么?
师:它用什么来唱歌?
生:尾巴。
师: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生:它很与众不同、想法独特……
师:你很会思考!别的动物用嘴巴,它――
生:竟用尾巴。
生:“异想天开”形容想法十分离奇,意想不到。
(试着读出沙雉神
奇的举动。
)
(3)谁来读读这句话?注意重点词,读出你的惊喜。
(指名读)
(设计意图通过品析语句,陶冶学生情操,整体把握课文:小动物的
聪明,演技的高超,声音的各具特色。
激发学生们热爱自然,勇于探索自
然的奥秘。
)
五、整体概括
在森林里可以听到清脆的独唱、拉提琴、打鼓、吹笛;可以听到嗥声、咳嗽声、呻吟声;也可以听到吱吱声、嗡嗡声、呱呱声。
师:这句话用什么修辞手法来写?
生:排比。
师: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师:是啊,运用排比手法,把嘈杂而又美妙,和谐而又喧嚣的声音交
织在一起,真可谓一支神奇的林中乐队。
文中的句子像乐曲一样,富有节
奏感,比如这里的顿号,很短促的停顿,很有节奏感。
我们朗读时要读出
节奏,读出韵味,声情并茂才能打动别人。
(齐读)
师;你还知道哪些象声词呢?能根据这个句式,说说你还听见了谁的
声音?能用上象声词吗?
在森林里,可以听到――,可以听到――,也可以听到――(生补充,句式练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围绕中心句的写法。
由概括到比较具体再到
很具体的写法,说明树林中的小动物怎样唱歌奏乐。
体会孩子细微的洞察
力和识别各种不同的声音。
进而明白小动物的唱法独特,奏法多样。
)
六、再次回扣中心,有感情朗读:
师:金嗓子的动物们尽情地演奏,没有好嗓子的动物也丝毫不觉得难
为情。
因此在每天的清晨和黄昏,就会出现:(再读中心句)
“在清晨和黄昏,不光是鸟,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唱
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
”
师:真是太奇妙了,森林的乐队就是这样组成的。
美妙的音乐让我们
沉醉其中,再读中心句。
(渲染再读)
七、拓展延伸体验情感美
1、师:在森林里,小动物们各显其能,用自己独有的方式为我们奏
响了一曲又一曲美妙的乐章,孩子们,是谁把我们带到这个神奇的林中乐队,听这悦耳的声音的?他为什么能发现?
2、森林里除了有这支奇妙的乐队外,还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出
示课件)这是维塔利.比安基的代表作《森林报》,《林中乐队》这篇课
文选自这本书,这些故事也藏在这本书里。
爱上阅读吧!这样你们也会爱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