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作者:
来源:《云南教育·视界》2010年第08期
改革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李卫红在云南宣讲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
本刊讯(记者杨云慧)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8月20日上午在云南宣讲全同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她指出,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翻开了新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明确目标,制定措施,切实把《教育规划纲要》贯彻好、落实好。
宣讲会上,李卫红详细介绍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的时代背景、主要特点和基本精神,全面解读了,《教育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重点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以及社会关注的教育重点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讲解。
李卫红强调,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
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始终不渝坚持改革方向,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
注重系统设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试点先行,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着力推进培养模式、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
李卫红指出,加快发展现代教育是云南实现富民强省的重要基础,是云南实现科学发展、发挥后发优势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云南以改革推动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
结合云南实际,全省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开创云南现代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要加强学校现代管理。
二要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以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整体发展,以教育发展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大发展。
三要加快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四要推动云南教育“桥头堡”建设。
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把云南教育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五要确保通过“两基”国检。
宣讲会作为云南省领导干部时代前沿知识讲座,由云南省副省长高峰主持,来自云南省、州(市)、县(市、区)4套班子领导,省各厅局、各州市、各高校领导,州(市)处以上、县(市)以上干部等1.2万人参加了会议,全省除主会场外,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均设分会场。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到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调研
本刊讯(记者陈兴华杨云慧李配亮)8月20日下午,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卫红,教育部
社会科学司司长杨光一行在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和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陶晴的陪同下,到云南师范大学和云南大学就云南高校如何为文化艺术人才培养服务及繁荣发展
哲学社会科学进行调研。
在云南师范大学,李卫红副部长一行参观考察了西南联大旧址和“一二·一”运动纪念馆。
在云南大学,李卫红副部长一行参观考察了会泽院、熊庆来故居、至公堂、云南大学人类
学博物馆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始建于2003年9月,坐落于云南大学校本部东门之侧,建筑面积4154平方米,下没办公室、藏品部、艺术部、研究部、影视实验室五个部门。
经过“十五”“211
工程”、民族学重点学科子项目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
专题展览和800余部民族学(民旗志)影
视片通过现代博物馆陈列展示手段,在宣传学校辉煌历史、弘扬云大学术传统,加强对外交流、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服务于学校师生学习文博知识、查阅影视资料、开展相关科研教学等方面
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考察结束后,李卫红副部长指出,近几年来,云南高等教育发展很快,尤其在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要总结成功经验,要有忧患意识,要有探索精神,要有敢闯、敢试的精神突破思想障碍,大胆地培养人才。
中新网消息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近日就《教育规划纲要》的相关问题回答了网友提问。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
教育部表示,在加大政府教育投入的同时,要进一步严格教育经费使用管理,确保管好、用好教育资金。
答问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为确保实现目标,必须切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大政府教育投入的各项措施:
一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政府各项收入,将教育列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提高教育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二是严格按照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不仅年初预算,而且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
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
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三是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并依法开征地方教育费附加。
四是立足加强教育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通过实施一批重大教育项目增加教育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