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二测试:第5章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课时精练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对点]
知识点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1.遗传病是指()
A.具有家族史的疾病
B.先天性疾病
C.由于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而引起的疾病
D.由于环境因素影响而引起的疾病
[答案] C
[解析]具有家族史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可能是传染病,A错误;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B错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而引起的疾病是遗传病,C正确;由于环境因素影响而引起的疾病,患者的遗传物质不一定改变,因此不一定是遗传病,D 错误。

2.下列人类遗传病依次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是()
①原发性高血压②先天性愚型③囊性纤维病④青少年型糖尿病⑤性腺发育不全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⑦哮喘⑧猫叫综合征⑨先天性聋哑
A.③⑥⑨②⑤⑧①④⑦
B.③⑥⑨①④⑦②⑤⑧
C.①④⑦②⑤⑧③⑥⑨
D.②⑤⑧③⑥⑨①④⑦
[答案] B
3.关于人类遗传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遗传病都与致病基因有关
B.后天出现的疾病也可能是遗传病
C.遗传病都能遗传给后代
D.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的细胞中不可能存在4个致病基因
[答案] B
[解析]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不含致病基因,A错误;凡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均称为遗传病,后天出现的疾病也可能是遗传病,B正确;因体细胞遗传物质改变而导致的遗传病,一般不能传给后代,C错误;隐性纯合子中存在两个致病基因,在有丝分裂后期致病基因的数目可以达到4个,D错误。

4.下列哪种人类疾病的传递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A.单基因遗传病B.多基因遗传病
C.传染病D.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答案] A
[解析]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研究的是一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或主要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A正确;而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各对基因单独作用微小,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B错误;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与遗传无关,C错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改变引起的遗传病,也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D 错误。

5.关于人类“21三体综合征”“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唇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
B.患者父母不一定患有这些遗传病
C.可通过观察血细胞的形态区分三种疾病
D.都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检测是否患病
[答案] B
[解析]21三体综合征是由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的遗传病,A错误;21三体综合征患者父母可能正常,但产生不正常的精子或卵细胞,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父母可能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表现型是正常的,唇裂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易受环境影响,父母可能正常,B正确;观察血细胞的形态只能判定镰刀型细胞贫血症,C错误;三种疾病中只有21三体综合征可通过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检测是否患病,D错误。

知识点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6.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种皮肤遗传病进行了调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要选择多个基因控制的皮肤遗传病进行调查
B.在调查该皮肤病的发病率时,选取的样本越多,误差越小
C.在调查该皮肤病的遗传方式时应注意随机取样
D.在调查该皮肤病的发病率时应选取患者家庭进行调查
[答案] B
[解析]多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所以调查遗传病一般选取单基因遗传病来调查,A错误;在调查该皮肤病的发病率时,选取的样本越多,越便于统计学分析,误差越小,B正确;在调查该皮肤病的遗传方式时要选择患者家系中调查,这样才能分析该病的遗传方式,C错误;在调查该皮肤病的发病率时应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在患者家系调查发病率可能会得出发病率较高的结论,D 错误。

7.某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以“研究××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最好选择调查哪种遗传病以及采用的方法是() A.白化病;在周围熟悉的4~10个家系调查
B.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苯丙酮尿症;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D.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答案] B
[解析]在调查遗传方式时,只能从患者家系的亲子代关系中寻找规律,而在非患者家系中无法获取与该遗传病相关的任何信息;在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择单基因遗传病,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无法调查其遗传方式。

知识点三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人类基因组计划
8.下列有关遗传咨询的基本程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医生对咨询对象和有关的家庭成员进行身体检查并详细了解家庭病史②分析、判断遗传病的传递方式③推算后代患病风险率④提出防治疾病的对策、方法和建议
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D.①②③④
[答案] D
9.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发病率与母亲年龄的关系如图所示,预防该遗传病的主要措施是()
①适龄生育②基因诊断③染色体分析④B超检查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
[答案] A
[解析]据图分析,35岁以后,21三体综合征发病率大大提高,所以要进行适龄生育;观察染色体数目可确定是否患21三体综合征,所以①③正确,选A。

10.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
B.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4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
C.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测序工作已顺利完成,意味着人类已彻底了解自己的基因
D.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有利于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
[答案] C
[能力提升]
11.小芳(女)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下表是与小芳有关的部分亲属患病情况的调查结果。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小芳的母亲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2
C.小芳的舅舅和舅母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3/4
D.小芳的弟弟和舅舅家表弟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
[答案] D
[解析]由父母患病弟弟正常知道该病为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小芳的父母都患病,其弟不患病,小芳的母亲一定是杂合子,概率是1,B错误;因为该病是显性遗传病,小芳的舅舅和舅母都不患病是隐性纯合子,他们所生的孩子都不患病,C错误;小芳的弟弟和表弟都表现正常,是隐性纯合子,基因型相同,D正确。

12.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血友病基因位于Ⅱ片段,为多基因遗传病
C.理论上产前诊断可通过检测有无Ⅲ片段的基因来判断性别
D.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X、Y染色体
[答案] B
[解析]Ⅰ片段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A正确;血友病基因位于Ⅰ片段,为单基因遗传病,B错误;Ⅲ片段只存在于Y染色体上,可通过检测有无其上的基因来判断性别,C正确;人类基因组计划要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由于X和Y染色体存在非同源区,所以,要分别测定X、Y染色体,D正确。

13.如图所示是一对近亲结婚的青年夫妇的遗传分析图,其中白化病由基因a控制,色盲由基因b控制(图中与本题无关的染色体略),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E细胞的核DNA数目是________,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

(2)从理论上分析,图中H(白化色盲患者)为男性的概率是________。

(3)该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患病概率为________。

(4)若该对夫妇生下了一患21三体综合征的孩子G(第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请你运用减数分裂有关知识简要说明孩子G患21三体综合征的可能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从优生优育的观点出发,解释近亲不能结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31(2)100%(3)7/16
(4)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1号同源染色体未分开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染色体被拉向同一极,生成21号染色体多一条的生殖细胞,该细胞经受精成为受精卵,发育成G即为21三体综合征患者
(5)近亲结婚导致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的概率大大增加,即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增加
[解析](1)人类正常体细胞中DNA数为46个,染色体组数为2个,生殖细胞中减半为23个DNA,1个染色体组。

(2)由这对青年夫妇的基因型,结合白化色盲患者的遗传图可知,F 中含有a、b基因,与D同时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a、Y,所以白化色盲患者一定为男孩。

(3)该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患病概率为1/4×1/4+1/4×3/4+1/4×3/4=7/16。

(4)孩子G患21三体综合征的可能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1号同源染色体未分开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两
条染色体被拉向同一极,即产生含两条21号染色体的生殖细胞,该细胞经受精成为受精卵,发育成G即为21三体综合征患者。

(5)近亲结婚导致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的概率大大增加,即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增加,所以近亲不能结婚。

14.某孕妇在产前检查时,医生用了如图甲所示的方法进行检查。

请回答:
(1)孕妇进行的产前诊断方法是羊膜穿刺法,将获得的胎儿细胞进行培养,培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之前需要对细胞进行________,镜下选择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处理,因为该期细胞中的染色体________________,得到如图乙所示染色体检查结果。

(2)胎儿的性别为________。

因其__________________,故诊断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出现这种遗传病的原因是亲代的精子或卵细胞在形成时________________。

(3)正常男性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

(4)果蝇的基因组图谱需分析________条染色体的DNA序列。

[答案](1)染色形态和数目最为清晰
(2)男性21号染色体多一条21号染色体的分离出现异常
(3)44条常染色体+X、Y
(4)5
[解析](1)孕妇进行的产前诊断方法是羊膜穿刺法,通过胎儿的染色体组成判断胎儿的情况,在观察前需要对染色体进行染色,便于观察,且中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为清晰,是观察的最佳时期。

(2)图乙中23号染色体形态大小不一样,说明是异型的性染色体X、Y,所以该个体为男性。

21号染色体出现了3条,为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可能是亲代的精子或卵细胞在形成时21号染色体的分离出现异常导致的。

(3)正常男性有44条常染色体,以及X、Y两条性染色体。

(4)果蝇体细胞有6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所以绘制其基因组图谱需分析3条常染色体加2条性染色体的DNA序列。

15.(2017·全国卷Ⅱ)人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

现有一对非血友病的夫妇生出了两个非双胞胎女儿。

大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生出了一个患血友病的男孩。

小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已怀孕。

回答下列问题:
(1)用“◇”表示尚未出生的孩子,请画出该家系的系谱图,以表示该家系成员血友病的患病情况。

(2)小女儿生出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假如这两个女儿基因型相同,小女儿生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孩的概率为________。

(3)已知一个群体中,血友病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且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该致病基因频率相等。

假设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的比例为1%,则该男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频率为________;在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比例为________。

[答案]
(1)
(2)1/81/4(3)1% 1.98%
[解析](1)人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因此父亲正常,两个女儿一定正常,但可能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大女儿生了一个患血友病的男孩,该男孩的X染色体肯定来自其母亲(大女儿),说明大女儿为血友病致病基因携带者。

绘制系谱图时要注意标出世代等,具体见[答案]。

(2)小女儿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2,则她与正常男子婚配,生出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为1/2×1/4=1/8;设相关基因为H、h,假如这两个女儿基因型相同,即都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X H X h),则小女儿所生后代基因型可能为X H X H、X H X h、X H Y、X h Y,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孩的概率为1/4。

(3)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的比例为1%,则该男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频率X h=1%。

又由“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该致病基因频率相等”,可知女性群体中基因H、h的频率是:X h=1%、X H=99%,则在女性群体中血友病基因携带者的比例为2×99%×1%=1.98%。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
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
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
(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三、精子与卵
细胞的形成
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
形成部位
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
过程
有变形期无变形期
子细胞数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
极体
相同点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
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
不同的子细胞
......。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

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
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
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
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
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
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看一极)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联会、四分体现象、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一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
第三节伴性遗传
一、概念: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二、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 隐性遗传的特点:
① 男 > 女 ②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③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2)伴X 显性遗传的特点:
① 女>男 ② 连续发病 ③ 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3)伴Y 遗传的特点:
①男病女不病 ②父→子→孙 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
): 伴X 隐:色盲、血友病
伴X 显:抗维生素D 佝偻病 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 常显:多(并)指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
★一、DNA 的结构
1、DNA 的组成元素:C 、H 、O 、N 、P
2、DNA 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 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 = T ;G ≡ C 。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特点
①稳定性:DNA 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②多样性: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主要的)、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同 ③特异性:DNA 分子中每个DNA 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3.计算 1.在两条互补链中C T G
A ++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

2.在整个DNA 分子中,A+G=C+T
★3.整个DNA 分子中,C G T
A ++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第三节 DNA 的复制
一、DNA 的复制 1.场所:细胞核
2.时间:细胞分裂间期。

(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基本条件:①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即亲代DNA的两条链);
②原料:是游离在细胞中的4种脱氧核苷酸;
③能量:由ATP提供;
④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4.过程: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形成子代DNA
5.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复制
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7.精确复制的原因: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8.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简记:一所、二期、三步、四条件
第四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基因的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条件:a、能自我复制b、结构相对稳定c、储存遗传信息
d、能够控制性状。

三、DNA分子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RNA的结构:
1、组成元素:C、H、O、N、P
2、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4种)
3、结构:一般为单链
二、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主要在染色体上
三、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1、转录:
(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
程。

(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
(2)过程:①解旋;②配对;③连接;④释放(具体看书63页)
(3)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模板链)
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ATP
酶:解旋酶、RNA聚合酶等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
G—C、C—G)
(5)产物: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
2、翻译:
(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
蛋白质的过程。

(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
(2)过程:(看书)
(3)条件:模板:mRNA
原料:氨基酸(20种)
能量:ATP
酶:多种酶
搬运工具:tRNA
装配机器:核糖体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产物:多肽链
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
基因中碱基数:mRNA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 6:3:1
4、密码子
①概念: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

每3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为1个密码子.
②特点:专一性、简并性、通用性
③密码子起始密码:AUG、GUG
(64个)终止密码:UAA、UAG、UGA
注: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个,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

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一、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二、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1)间接控制: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2)直接控制: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如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
等。

注:生物体性状的多基因因素: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地精细的调控生物体的性状。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生物变异的类型
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
基因突变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二、可遗传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
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
突变。

2、原因:物理因素:X射线、紫外线、r射线等;
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
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

3、特点:a、普遍性b、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c、低频性d、多
数有害性e、不定向性
注:体细胞的突变不能直接传给后代,生殖细胞的则可能
4、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二)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看书并理解
.....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
●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
二、染色体组
(1)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2)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3)染色体组数的判断:
①染色体组数= 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
三、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多倍体育种:
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原理:染色体变异
优缺点: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但结实率低,成熟迟。

2、单倍体育种:
方法:花粉(药)离体培养
原理:染色体变异
优缺点:后代都是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技术较复杂。

附:育种方法小结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一、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一、基因工程
1、概念: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通俗的说,就是按照人们
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
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原理:基因重组
3、结果: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品种。

二、基因工程的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1)特点:具有专一性和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2)作用部位:磷酸二酯键
(3)切割结果:产生2个带有黏性末端的DNA片断。

(4)作用:基因工程中重要的切割工具,能将外来的DNA切断,对自己的DNA 无损害。

注:黏性末端即指被限制酶切割后露出的碱基能互补配对。

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1)作用:将互补配对的两个黏性末端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DNA分子。

(2)连接部位:磷酸二酯键
3、基因的运载体
(1)定义:能将外源基因送入细胞的工具就是运载体。

(2)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三、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1、提取目的基因
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第六章生物的进化
一、现代达尔文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