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毛皮动物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平县毛皮动物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生产现状
东平县依托东平湖丰富的水产、鱼类资源,大力发展以水貂、狐狸、貉为主的毛皮动物饲养业,毛皮动物饲养业成为东平县特种动物养殖的一大亮点,近年来,特种动物养殖再创辉煌。

到2010年底,全县毛皮动物总兽群在80万只以上,出售种仔60万只。

平均按每只价格350元计算,全县毛皮动物养殖产值达2.1亿元,纯收入达6300万元。

二、主要分布情况
全县毛皮动物主要分布在东平湖库区部分乡镇,老湖镇是毛皮动物养殖量最为集中的乡镇,目前,全镇毛皮动物总兽群在60万只以上,占全县总兽群的75%以上。

其他主要分布在州城、东平街道及戴庙、银山等乡镇。

老湖镇农民有多年饲养毛皮动物的传统和经验。

随着价格的不断提高,当地农民发展特种动物养殖的积极性日趋高涨。

这个镇因势利导,实行“镇引导、村牵头、户联合”的办法,大力发展毛皮动物养殖小区,把一家一户组织起来,进区饲养,使这一产业越做越大。

目前,该镇存养5000只以上的毛皮动物饲养小区就达10个,吸纳分散养殖户100多个,每户增收20000元以上。

该镇南辛庄村毛皮动物养殖户达28户,其中2000只以上的有20户,成为老湖镇毛皮动物养殖第一村。

为进一步发展特种养殖,老湖镇政府积极争取库区移民开发资金,自去年先后投资250万元,又在西山村山坡建成容纳12个养殖户,可养殖特种动物5
万只的小区一处。

三、市场需求
大力发展毛皮动物饲养,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对于促进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扩宽农民增收渠道,解决好“三农”问题有重要意义。

毛皮动物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一是毛皮动物皮张已成为国内外裘皮市场上最畅销的商品之一,价格坚挺,交易量大。

其制品保暖轻便,美观大方,出口和内销倍受消费者的喜爱。

二是水貂皮、狐皮多年来在国际裘皮市场上一直畅销、稳定,供求面广,成为当前国际裘皮市场的支柱项目。

三是养殖经济效益较高,利润一般为30—50%(按生产毛皮计算),是投资少、见效快的致富项目。

以蓝狐皮为例,在正常饲养条件下,每生产一张狐皮只需200—300元的成本,但每张狐皮的市场零售价为450—500元,养10只母狐,年纯收入可达2万元。

四是人工饲养毛皮动物除主要提供毛皮产品外,还可为人类提供大量的肉类,是人们喜爱的野味佳肴,是一种潜在开发的野味肉类资源。

四、主攻方向
东平县毛皮动物发展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庭院养殖,规模不易扩大,而且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广大养殖户迫切要求政府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养殖小区,实行集约化饲养。

二是由于受传统饲养方式的束缚,毛皮动物科学饲养水平低,品种出现褪化,配种方式落后,产仔少,同时毛皮尺寸较小,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

三是一些新上户缺乏养殖技术,迫切需要有关部门提供技术指导服
务。

针对存在的以上问题,近年来,东平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进一步加强领导,采取切实有力措施,真正把毛皮动物养殖产业做大做强。

加大对毛皮动物饲养业的扶持力度,从资金、政策、土地等方面予以倾斜,积极引导广大养殖户走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之路,建设一批毛皮动物饲养小区,推行健康养殖方式,推动全县毛皮动物饲养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实现“两改变、三提高”的目标。

“两改变”:一是改变本地多年以来沿袭下来的毛皮动物原始的本交方式,引进新品种,实行人工授精。

二是改变传统的饲料单一,营养不合理的饲养方式,实行配方饲养。

“三提高”:一是提高受胎率;二是提高产仔率;三是提高种仔品质和皮张质量。

五、发展目标
按照《东平县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继续把毛皮动物作为全县畜牧业的特色产业,下大力气,加快发展。

2011年,全县大力培植高效特色毛皮动物示范园区,养殖规模达到115万只。

“十二五”期间,以每年15%的增幅,到2015年,全县毛皮动物发展到230万只,产值达到8.05亿元,纯收入达到2.4亿元。

规模化饲养有大的提高,全县发展10000只以上的毛皮动物饲养小区30个,规模化养殖占总量的80%以上。

二〇一一年三月三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