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解析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综合测评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综合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某同学正确使用刻度尺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2.34cm,12.36cm,
12.34cm,12.46cm对测量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误差不可以被消除,所以四次测量的结果都是正确的,但都存在误差
B.第二个数据“12.36cm”中的“3”和“6”都是估读的
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错误
D.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所以书的宽度是12.35cm
2、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四次,记录数据分别为6.10 cm、6.13 cm、6.12 cm、6.15 cm,则此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6.125 cm B.6.13 cm C.6.14 cm D.6.12 cm
3、首先提出摆的等时性原理的是()
A.伽利略B.牛顿C.阿基米德D.爱因斯坦
4、八(3)班小华同学的身高是172()
A.cm B.dm C.m D.mm
5、小明来到武乡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参加“丹心向党·红色研学”活动。
如图所示,是他在体验活
动中,身着八路军军服庄严地吹响“冲锋号”的情景。
根据图片信息,请你估测“冲锋号”的长度约为()
A.20cm B.50cm C.120cm D.150cm
6、有人说:“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在南北半球,马桶下水的旋转方向不同。
”小科为验证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以下做法属于获取证据的是()
①相信这种说法②建立新的假设
③查找资料研究④亲自动手实验
⑤向南半球的朋友求证
A.①③①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⑤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
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
C.在记录测量结果时,估读的位数越多越精确
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一般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8、“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口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写的一首诗。
其中“卧看满天云不动”所选的参照物是()
A.船B.岸边
C.岸边的树D.天空飞翔的小鸟
9、老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切”就是用手指把脉,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这是中国传统医学家独创的诊法,每次把脉的时间古人强调不应少于脉跳50次,据此可知中医
把脉一次约不少于多长时间()
A.50min B.5min C.1min D.10s
10、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测量中,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允许的B.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C.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属于实验错误 D.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
1、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
2、一位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各次测量结果分别是25.44cm、25.45cm、
25.46c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该物体长度应是_______cm。
3、学完测量知识后,炎炎进行读数练习。
炎炎读出图甲中木块长度是4.00cm,可知他是利用了
______(填“A”或“B”)刻度尺读数;如图乙所示是炎炎用停表记录自己绕操场慢跑一圈的时间,此时停表示数为______s。
4、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
5、如图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cm,物体的宽度是______cm。
6、如图所示,秒表记录的时间是 _____s。
7、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在测量物体长度时的两种情况,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甲/乙/丙),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cm。
图乙中秒表读数为____________s。
8、如图甲中,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cm;图乙中,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cm。
9、如图所示,所测物体长度为______cm;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______(选填“消除”或“减小”)误差。
10、图中的物块长度为______cm。
三、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你知道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哪些?(至少4个)
2、有六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六次测量记录:118.82cm
L=、
218.83cm
L=、
318.28cm
L=、
418.81cm
L=、
518.82cm
L=、
618.805cm
L=。
请问: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多少?测量的结果有错误吗?这本作业本的长度应为多少?(写出计算步骤)
3、甲、乙两卷粗细不同的细铜线,甲铜线标签上注明直径是1D,乙铜线的标签已经模糊不清了,身边只有铅笔,不用刻度尺,你用什么简易办法可以求出乙铜线的直径?(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和乙铜线直径2D与1D的关系式)
4、学习了长度的测量后,小明想测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小花看了地图想测量我们泉州地区海岸线的长度,应该如何测量?请你帮他们把测量方法写下来.
5、给你一把刻度尺,怎样很快地粗略测出从教学楼到校门口的距离.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
A.由记录的结果可以看出12.46cm 与其它三个数值准确值不同,相差较多,所以它是一个错误的结果,故A 错误;
B.长度的记录的数值包括真实值和估计值两部分,刻度尺读数应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第二个数据“12.36cm”中的“6”是估读的,故C 错误;
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测量的数值更接近准确值,可以减小误差,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不是减小,故C 错误;
D.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所以书的宽度为
12.3412.3612.3412.353
cm cm cm cm ++≈ 故D 正确。
故选D 。
2、B
【详解】
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可通过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实验误差,求平均值时最后数据保留和原数据相同位数,所以此物体的长度
6.10cm 6.13cm 6.12cm 6.15cm 6.13cm 4
L +++=≈ 故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B 。
3、A
【详解】
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对教堂中的吊灯的摆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自己用铁块制成了一个摆,通过实验发现: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相同的。
这在物理学中称为摆的等时性原理。
故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4、A
【详解】
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小明的身高接近成年人的身高,可以达到
172cm=17.2dm=1.72m=1720mm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详解】
由图可知,冲锋号的长度与人的胳膊的长度大约相等,而人的胳膊的长度约为50cm,所以估测“冲锋号”的长度约为50cm,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详解】
①直接相信,不属于获取证据,②属于提出假设,③④⑤去求证,都属于获取证据,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详解】
A.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比如1m=100cm,同一个结果,数值越大,单位越小,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需要同时写数字和单位,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在记录测量结果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不是估读的位数越多越精确,故C错误,C 符合题意;
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一般是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A
【详解】
在本题中船是向东运动的,而“卧看满天云不动”是指“云与我”保持相对静止,即“云与我”以相同的速度相对于地球向东运动,所以诗人以船为参照物看云时,会认为“卧看满天云不动”的效果,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C
【详解】
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每跳动一次时间在1秒左右,则脉跳50次所需的时间约为
t=⨯=
501s50s
即1min左右,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0、A
【详解】
A.在测量中,错误是不允许的,但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是一定存在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会产生实验错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测量时,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
1、3.50
【详解】
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4.50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
L=4.50cm-1.00cm=3.50cm
2、 1mm##0.1cm 25.45
【详解】
[1]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倒数第二位数字所对应的单位是mm,即它的分度值是
1mm=0.1cm
[2]该物体长度
25.44cm+25.45cm+25.46cm
=25.45cm
3
3、 B 217.5
【详解】
[1]由图甲可知,A刻度尺,1cm之间有2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5cm;B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1cm=1mm,使用B刻度尺分度值较小,用B刻度尺测量较准确,B刻度尺读数是以cm做单位要读到小数点后两位,即木块长度是3.00cm,而A刻度尺的读数是3.0cm,所以炎炎利用了B刻度尺读数。
[2]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读作3min,指针超过中线,靠近“4”;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秒表读数为
t=3min37.5s=217.5s
4、2.25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刻度尺的分度值(或叫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注意长度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从0开始的,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同时注意刻
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详解】
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一定注意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由图知: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
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左端与3.00cm刻度线对齐,右端与5.2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5.25cm-3.00cm=2.25cm
5、 0.1 3.25
【详解】
[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2]物体左侧与2.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5.25cm对齐,所以物体的宽度为
L=5.25cm-2.00cm=3.25cm
6、218
【详解】
由图可知,小盘的分度值为1min,小盘指针指在3min和4min之间,且超过3.5min,大盘的分度值为0.1s,大盘指针指在8刻度处,因为小盘指针位置超过3.5min,所以小盘指针读数为38s,所以秒表记录的时间是
t=+=+=
3min38s180s38s218s
7、乙 3.50 338.5
【详解】
[1][2]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由图可知,读数时乙视线与尺面垂直,是正确的,甲和丙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是错误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0.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3.50cm,物体的长度是3.50cm。
[3]秒表中间表盘的分度值为0.5min,分针在5min与6min之间偏向6min一侧,大表盘的分度值为0.1s,秒表的指针在38.5s处,所以时间为
5min38.5s=338.5s
8、 3.3 3.12
【详解】
[1]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物体A的长度是3.3cm。
[2]图乙中,刻度尺一大格为1cm,一大格包含10个小格,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A的长度是
6.12cm-3.00cm=3.12cm
9、 1.60 减小
【详解】
[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7.6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7.60cm﹣6.00cm=1.60cm
[2]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
10、2.90
【详解】
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的左边所对刻度值为2.00cm,物体的右边所对刻度值为4.9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4.90cm-2.00cm=2.90cm
三、简答题
1、直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其它答案合理也可)
【详解】
为了准确测量长度,人们先规定出了长度的单位,然后根据单位设计、制造出了各种测量长度的工
具,如直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等。
2、1mm ,有错误,18.82cm
【详解】
刻度尺测量读数时需要估读一位,可知这把刻度尺分度值是1mm ;318.28cm L =测量结果与其他值差异过大,618.805cm L =读数有误,二者应为错误数据;这本作业本的长度应为各正确值的平均值,即
18.82cm 18.83cm 18.81cm 18.82cm 418.82cm L =
=+++ 3、方法见解析,1122D n D n =
【详解】
将两卷细铜线分别紧密地缠绕在圆铅笔上,缠绕相同的长度L 后,数出甲铜线缠绕的圈数1n 和乙铜线缠绕的圈数2n ,因为1122,L D n L D n ==,所以没有标签的乙铜线的直径约为1122
D n D n =. 4、取物理课本纸张100张,用刻度尺测出其总长度,再除以100;用无弹性细线沿地图上的海岸线的弯曲方式绕并在细线的两端做记号,将细线拉直测量长度,在用比例尺换算
【详解】
解答:(1)小明先测测200页同样的纸,实际上是100张纸,因此一张纸的厚度等于200页纸的厚度除以100;
(2)小花测量海岸线的长度,先用一根无弹性的棉线和海岸线重合,在棉线的两端做记号,再把棉线拉直,测出棉线长度,再应用比例尺求出海岸线长度.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特殊的测量方法的了
(1)测多算少法:由于测量工具精确度的限制,某些微小量,无法直接测量,在测量时,可以把若干个相同的微小量,集中起来,做为一个整体进行测量,将测出的总量除以微小量的个数,就可以得出被测量的值,如测量纸的厚度.
(2)变曲为直法:长度的测量时,要求刻度尺应紧靠被测物体,在实际测量中,有些长度并非直线,可以借助于易弯曲但弹性不大的细棉线等,与被测物体紧密接触,然后量出细棉线的长度即可,
如测量地图上铁路或河流的长度等.
5、先用刻度尺测出正常行走一步的长度L,然后从教学楼向校门口行走,记下走过的步数n,则教学楼到校门口的距离s=nL.
【详解】
先用刻度尺测出正常行走一步的长度L,然后从教学楼向校门口行走,记下走过的步数n,则教学楼到校门口的距离s=nL.
【点睛】
由于从教学楼到校门口的距离过大,远远超过了刻度尺的最大测量值,所以要用“量小求大法”(可先选取一个小物体或一小部分,用刻度尺测取其长度,然后设法测出大物体与小物体(或小部分)的倍数关系,最后根据这一倍数关系求得大物体的长度)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