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鼓励病人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遵守医嘱,坚持 治疗,调动病人积极的心理因素,提高内在的自 我护理能力,使病人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得到最 满意的康复。
谢谢您的观看!
心内科疾病患者有的起病急,进展 快,风险大如急性心梗、急性左心衰、主 动脉夹层等;有的病程长、反复住院耗时 耗资如慢性心衰、冠心病等,所有这些都 可能使患者和家属心理负担加重,影响治 疗和护理效果。
通过全面、及时的心理护理,有助 于患者更加了解病情,以积极的心态主动 配合治疗及护理并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 控制疾病的发展,促进疾病的康复,恢复 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心内科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一)焦虑
焦虑: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 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 。
产生焦虑的原因及措施:
1.人际关系紧张,环境陌生
措施:医护人员应主动热情迎接他们, 耐心细致介绍病房环境、规章制度及主管医 生、责任护士等。
2.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缺乏
措施:病情控制后,对其进行支持性心 理治疗,比如向患者讲解药物作用及注意事 项,疾病保健知识等,使其参与到疾病治疗 过程,增加患者信任感。
争论式、说教式、 分析式、批判式、 命令式、警告式、 责问式、转移话题、 劝告或建议式
用词是否准确 多用敬语 谦虚但不虚伪 慎用反问多用征询语句 包容的心态 坚持原则底线
沟通Hale Waihona Puke 最高境界用心沟通体会
心内科患者的心理问题十分广泛,心理因素对 疾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正确适宜的心理护理 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我觉得做到以下几点对心内科 患者心理护理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五、心理护理的基本程序
一、心理护理评估
通过观察、交谈、调查等手段, 尽可能充分地收集有关患者的健康资 料,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入院资料、 病人的感知和认知情况、应对能力和 社会交往能力、有关生理状况、角色 关系、价值观和信仰等,建立良好的 护患关系 ,为护理活动提供可靠依据。
五、心理护理的基本程序
• 3、启迪性原则:护理人员在给病人进行心 理护理时,应当应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向病 人进行健康教育,给病人以启迪,以改变其 认知水平,消除他们对疾病的错误观念,使 他们对待疾病和治疗的态度由被动转为主动。
三、心理护理的原则
• 4、针对性原则:心理护理没有统一的模式。 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每个病人在疾病的不同 阶段所出现的不同心理状态,分别有针对 性地采取各种对策,做到因人而异。为此, 护理人员在与病人交往中,要善于观察、 交谈、启发病人自述,必要时还可以使用 心理测验等手段,及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和 心理状态。
心内科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四)敏感多疑
敏感多疑:这类患者对疾病惧怕,坚信自己有病而且 很严重,有时甚至把书上的症状想象成自己的症状,稍 有不适就以为是病情加重,把一过性的头痛、牙痛、肩 背痛、右胸痛均看成是心绞痛发作,十分留意观察家属 和医护人员对其疾病的态度,容易怀疑对他隐瞒了疾病 的严重程度,或者是担心医护人员能否给予精心治疗等, 因此可能整日精神不振,依靠性强,导致不必要的心理 负担。
心内科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二)抑郁消极
抑郁 :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 情,是由现实丧失或预期丧失而引起。
多见于再发性心肌梗死、反复心衰发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这类患者往往因病情反复发作,药物疗 效差,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总感到身体 不适,表现为抑郁、悲观、愁眉不展,对人 冷漠。
心内科疾病患者很大一部分为老年人,他们有一些特 殊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 1、智力功能:主要表现为反应速度慢,快速做出决定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下降,容易健忘。 措施:与病人交流要耐心、温和、不厌其烦,称呼需有 尊敬之意,听他们说话要专心,回答询问要慢,声音要 大些等; 2、情绪:情感变得幼稚,不稳定,容易激动,长期独居者 常有严重的抑郁或性格怪癖; 3、人格:表现为比较顽固,因循守旧,猜疑心较强; 措施:在心理上突出表现为无价值感和孤独感,突出的 要求是被重视、受尊敬;说到不如做到,潜移默化影响 病人; 4、生活方式:孤独寂寞,社会活动减少使很多老年人选择 更多的不良生活方式。 措施:多让子女探望、照顾生活起居,创造安静舒适环 境等。
一、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在临床护理实践 中,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通过人 际交往,影响或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 和行为,促进其疾病的康复或向健康 方向发展。
二、心理护理的意义
•有助于预防心身疾病的发生或恶化 •有助于增强病人的抗病能力 •有助于临床诊疗和护理的顺利实施 •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内科疾病患者心理护理的意义
措施:要耐心解释和安慰,特别注意要态度和蔼,有 问必答,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了解,消除顾虑,配合 治疗。必要时给予综合性暗示疗法,包括心理支持、言 语诱导,配合药物,强化暗示,使患者达到自我暗示, 改善心理状态,消除敏感多疑心理。
心内科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五)盲目乐观
盲目乐观:多见于比较年轻的冠心病患者或者突然 发病,总喜欢将没事挂在嘴边的患者,他们这类患者对 疾病及其治疗护理知识缺乏了解,对病情发展熟悉不 足,或虽有熟悉却满不在乎,不能从饮食、休息等方 面加以调整,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三、心理护理的原则
• 1、服务性原则:心理护理同其他医疗工作 一样具有服务性,护理人员应以服务的观点 为病人提供技术服务和生活服务,以满足病 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 2、交往原则:心理护理是以良好的人际关 系与人际交往为基础的,通过交往可以协调 关系,满足需要,减少孤独,增进感情。交 往有利于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助于 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交往中双方要 互相尊重,护理人员应起主导作用。
2018.2
目录
01 心理护理概述 02 心内科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措施 03 沟通的技巧
01 心理护理概述 1
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专业的学科,它是研 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 行为的科学。主要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 用心理学两大领域。简单来说的话,神 经科学研究通过观察人类大脑的反应来 研究他们的心理;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 类是如何成长、发育和学习的一门学科; 认知心理学是通过计算机方法来研究心 理,即将心理比喻成计算机,看人类是 如何游戏、辨别语言和物体辨认等;社 会心理学则是研究人类的群体行为,怎 样与他人交流;临床心理学主要研究心 理健康和心理疾病。
• 5、自我护理原则:自我护理是一种为了自 己的生存、健康及舒适所进行的自我实践 活动,包括维持健康、自我预防、参加保 健工作等,良好的自我护理是心理健康的 表现,病人能够主动的进行自我护理有助 于维护自尊、自信和满足自我心理需求。
四、心理护理目标
•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 •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 •消除不良情绪反应 •提高病人适应能力
促进正向沟通的技巧
展开交谈的话题
您您 什在能您今 么想不有天,天能什没想由讨告么有说您论诉吗想什作的我?过么主事您我就吧?们说!昨
鼓励继续沟通的话题 应对沟通时的沉默
妨碍沟通的对话方式
噢,好 否他 您原像 告然为 有来您诉后什什是事很我呢么么这?生是?这样样气怎样的的,么对感,能回您觉??
重 个随 理复 字头鼓时 解最,或励回、去后以握来眼应还。的示住呢神老有话继老?,人呢或续人配:、几下的合我后手点?
1、接待病人要主动、热情,真诚相待,让病人一开 始就感受到温暖和被重视,这样就有一个良好的开 端。
2、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知 识基础以及对疾病的认识,也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 对疾病的态度,是紧张、害怕、恐惧,还是乐观, 有没有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有效的做好患者的思 想工作,消除消极因素,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为 治疗疾病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体会
3、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健康宣教,讲清楚疾 病的诱因及相关注意事项。把握每次与患者接触 的时间,随时随地进行沟通,可以在床头交接班 、晨间护理、入院宣教、打针、发药、基础护理 时融洽沟通的气氛,注意坚持不懈,主动积极地 与患者沟通。
4、护士在做护理操作前应向病人说明操作目的、步 骤以及在操作中可能产生的不适,这样就可以消 除紧张情绪,取得患者积极配合。
心内科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三)安定积极
安定积极:此类多见于病情较轻反复发作且有一定
自护知识的患者。这类患者情绪相对稳定,对疾病 有所了解,因把握了一些常用治疗方法,故能积极 配合治疗,但希望有更好的办法来防治疾病,以便 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措施:以指导性心理治疗为主,向他们讲
解先进、简单、有效的自我治疗方法,讲解有 关注意事项,保持安定积极的心理状态。
03 沟通的技巧 1
“沟通”
如何定义
外形
技术
智慧
语言性沟通
在与患者交往中,让患者感受到你对他 的同情和体贴很重要,用一些关心、体贴 的语言效果很好,要朴实自然真诚地表达 自己的关心和同情,真正感受到护士的同 情和体贴
非语言性沟通
仪表姿态
面部表情
目光接触
手势触摸
实际操作沟通
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一 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是确保护患沟通的重要条件, 没有精湛的技术、良好的护理手段,同样不能使 患者满意。护士不仅要有外表的端庄,还必须有 内在的素质。就需要责任护士不断努力学习,提 高业务水平,沟通才能得心应手。
措施:医护人员应重点进行健康教育,耐心讲解有 关疾病的知识,采用简短的语句、明确的词汇和果断 的结论,使患者加强对疾病症状、治疗、诱发因素、 健康保健等知识的了解。
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并非孤立出现, 时常会和其他异常心理同时存在, 有时会互相转化,或贯串于疾病的 全过程,往往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影 响。 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时 期、不同患者的病情、体质、家庭 状况、精神状态以及顾虑和牵挂等, 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进 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方可达到最大 的护理效果。
心内科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一)焦虑
3. 起病较急,症状重,缺乏思想准备 4. 疼痛引起的濒死感 5. 诊断不明确 6.疗效不明显
措施:治疗上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尽快控制病 情,缓解症状,使患者获得安全感。 7.病人是家庭支柱,对家庭牵挂惦念 8.经济负担重 9.没有亲人陪伴 措施:给予更多的家庭支持,指导患者学会放松来 消除不良情绪,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减少紧张焦 虑。
心内科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二)抑郁消极
措施: 1.可采用解释性心理治疗,安慰开导鼓
励患者,帮助他们熟悉复发的诱因,学会预 防措施,延缓疾病进展,增强战胜疾病的信 心。在解释时,言语要通俗易懂,少用医学 术语,语速要慢,语调舒缓平和。
2.对一些不易理解的题目,应举一 些浅显易懂的例子。同时应争取家属的配合 支持,多陪伴患者,使其感到家庭给予的温 暖。
二、心理护理诊断 确定病人心理反应的性质、强度及引起病人
心理反应的原因 三、心理护理计划
对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具体护理措施。 四、心理护理实施
在护理实践中实施护理计划中的各项心理护 理措施。 五、心理护理评价
对护理计划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进行评估。
02 心内科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措施 1
心内科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