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诵读经典与传统文化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经典与传统文化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出处相关人物意义或用法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三国蜀·诸葛亮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多用于形容
人的伟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春秋·管仲
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
也表示培养人才
很不容易。
指鹿为马《史记·秦始皇本纪》秦·赵高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含贬义。
百步穿杨《战国策·西周策》春秋楚国·养由基形容箭法或枪法非常
高明。
纸上谈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
传》
战国·赵括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
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
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
不能成为现实。
看图猜成语。
A.( 指鹿为马 )
B.( 百步穿杨 )
C.( 接二连三 )
D.( 百年树人 )
古代年龄的称谓
称谓含义称谓含义
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孩提两三岁的儿童而立男子三十岁垂髫(tiáo) 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不惑男子四十岁龆(tiáo)龀(chè
n)
指小孩七八岁换牙期知天命、半百男子五十岁幼学小孩十岁花甲、耳顺、下寿六十岁
豆蔻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古稀、中寿七十岁
束发指男子十五岁耄(mào)耋(dié)、上寿八九十岁及笄(jī) 指女子十五岁期颐一百岁
【针对训练】
(2016·荆门中考)吉米到中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给予帮助。
【辨年龄排座位】出席宴会的人,年龄有如下的特点:
(1)古稀(2)垂髫(3)不惑(4)花甲(5)弱冠(6)而立
请你帮他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好座位。
座位排序是(填数字序号) (1) →(4) → (3) → (6) → (5) → (2)
《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全书二百九十四卷。
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按时间先后叙
述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
它
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
鉴。
《资治通鉴》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
《资治通鉴》是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
人争读不止。
时至今日,《资治通鉴》仍是一本了解和学习中国历史的必读之书。
孙权爱将
孙权以吕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
吕蒙未及受封而疾发,权迎置
于所馆①之侧,所以②治护者万方。
时有加针,权为之惨戚。
欲数③见其颜色,又恐劳动④,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措⑤,夜不能寐。
病中瘳⑥,为下赦令,群臣毕贺。
已而竟卒,年四十二。
权哀痛殊甚,为置守冢三百家。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所馆:当时孙权住在南郡的治所公安县。
②所以:用来……。
③数:屡次。
④劳动:劳累。
⑤咄措:失望惋叹的声音。
⑥瘳(chōu):病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常穿壁瞻.之看(2)群臣毕.贺都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已而竟卒,年四十二。
不久,吕蒙终究还是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3.结合《孙权劝学》及本文内容,你认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
示例:重视人才培养,爱护人才,厚待下属,待人真诚。
(合理即可)
【译文】孙权任命吕蒙为南郡太守,封为孱陵侯,赏赐给他一亿钱,五百斤黄金。
吕蒙还未
来得及受封便疾病发作,孙权把他接来,安顿在行馆的侧房,千方百计为他治疗和护理。
大
夫为吕蒙针灸时,孙权便为他感到愁苦悲伤。
想多去看望几次,又担心他劳累,只好在墙壁
上挖个小洞经常偷看,见吕蒙可以吃少量的食物,便高兴地回头与身边的人说笑;不然的话,便唉声叹气,夜不成眠。
吕蒙的病好了一半,孙权便下令赦免罪犯(以示庆贺),文武官员都来道喜。
不久,吕蒙还是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孙权异常悲痛,命令三百户人家守护他的坟
墓。
汉字造字法
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造字法概念示例象形直接用来表示具体实物的造字法。
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
法。
会意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
法。
形声就是由形旁和声旁拼合而成的造字
法。
综合性学习:汉字文化
某校开展“汉字造型秀”活动,有同学设计出下列图形。
甲乙丙
选择其中一幅图,谈谈其在设计上的创意。
选______,创意
甲图示例:①设计成下雨的情形。
②上半部形似天空,下半部为下落的雨点。
③意为水从
天而降。
④把汉字变成有趣的图形(或“形象、直观、有趣”)。
⑤把无意义的笔画赋予有意
义的字面意思。
(答出两点,意对即可) 乙图示例:①设计成“鱼”的形状。
②上部形似
鱼头,中部为带有鳞片的鱼腹,下部为鱼尾巴。
③把汉字变成有趣的图形(或“形象、直观、有趣”)。
④把无意义的笔画赋予有意义的字面意思。
(答出两点,意对即可) 丙图示例:①上部形似果子,下半部为“木”形。
②意味着“果”是生长在树木上的果实。
③把汉字变
成有趣的图形(或“形象、直观、有趣”)。
④把无意义的笔画赋予有意义的字面意思。
(答出两点,意对即可)
古代典籍简介
总称典籍简介
编年体孔子《春秋》——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左丘明《左传》——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
作。
纪传体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国别体《国语》、西汉刘向编订的《战国策》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诸子散文《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离骚》开创了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诗经六义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
A.中国古代的史传有编年体、国别体和纪传体之分,“二十四史”是纪传体,《资治通鉴》是编年体,《战国策》是国别体。
B.《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春秋左丘明所作,是道家经典
之一。
C.《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与《大学》《中庸》《孟子》并成为“四书”。
D.“汉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掌管音乐的官府,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
《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一般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旅游地理文学作品,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
包含山川、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方面的内容,对上古的历史、
地理、文化、民族、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山海经》记载了许多诡异的怪兽以及
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展现了古人极其丰富的想象力。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大
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均出自《山海经》。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③,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洨④,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⑥于东海。
【注】①发鸠(jiū)之山:山名,旧说在今山西省长子县西。
②柘(zhè)木:柘树,桑树的一种。
③文首:头上有花纹。
④其鸣自洨(xiāo):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
⑤少女:小女儿。
⑥堙(yīn):填塞,堵塞。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故.为精卫所以,因此(2)以.堙于东海介词,来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女娃在东海里游玩,淹死在海里而未能回来。
3.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示例:这则神话故事刻画了英勇顽强的精卫鸟的形象。
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水患的强烈愿望
和不畏艰苦、勤奋不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译文】发鸠山上生长着很多柘树,有一种鸟生活在那里,它的外形长得很像乌鸦,头上有
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字叫“精卫”,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
这只鸟原是炎
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女娃在东海里游玩,淹死在海里而未能回来,因而变为精卫鸟。
它
常常衔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填塞东海。
“唐宋八大家”简介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
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
阳修、三苏(即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兄弟三人)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唐宋八大家是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与王介甫①第一书(节选)
[宋]曾巩
巩启②:近托彦弼、黄九③各奉书,当致矣。
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
住且④二十日。
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
欧公悉见足下⑤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
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
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⑥不足动人,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⑦也。
其重之如此……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
欧公亦然也。
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⑧其文,勿用造语及模拟前人,请相度示及⑨。
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
其自然耳。
余俟⑩到京作书去。
不宣。
巩再拜。
(选自《曾巩集·卷十六》,略有删改)
【注】①王介甫:即王安石。
②启:陈述。
一般用于书信的开端和结尾。
③彦弼、黄九:人
名,是曾巩及王安石的朋友。
后文的“王回、王向”也是。
④且:将近。
⑤足下:对朋友的
敬称,这里指王安石。
⑥气力:气势,才力、才华。
⑦耻:感到羞耻。
⑧开廓:开阔,扩大。
廓,空阔。
广,大。
⑨相(xiàng)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
相,选择。
度,
限度,适度。
示,显示,表现。
及,到,达到。
⑩俟:等待,等到。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间以王回文示之/ 亦以书来/ 言此人文字可惊/ 世所无有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致.矣(到) B.及舟船侍从以西.(西方)
C.欧公悉.见足下之文(全部,都) D.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稍微)
解析:B(向西)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
假使像这样的文章,不让它在当代辉煌,我们这些人可要感到羞耻的啊!
4.信中提到了欧公(欧阳修)的作文之道,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不用生造的词语,不可盲目模仿前人的写法,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应取法自然。
【译文】我说:最近托付彦弼、黄九各自带信给您,应当收到了吧。
我到金陵之后,从宣化
(州)渡过长江来到滁州,拜见欧阳先生,住了将近二十天。
现从泗水逆流而上,与舟船侍从
再向西走。
欧公都看了您的文章,喜爱、感叹、朗读、抄写,他的勤苦说不完。
我又抽空把
王回、王向的文章给他看,欧公也写信来,说这两人的文章叫人惊叹,世上没有看到过。
可
能古代的学者有这样的文章,然而气势和才华不足以感动人。
假使像这样的文章,不在当代
让它辉煌一下,我们可要感到羞耻啊!他重视这些文章到这种地步……遗憾没有能跟您一起
评论,那遗憾没有办法估量,即使欧公也是这样想。
欧公很想见您一面,能作来一次的打算
不能?心中的事很多,不见面无法说……欧公更想您把文章稍稍扩展一些,不要用生造的词语和依样效仿前人的写法,请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
欧阳公说:孟子、韩愈的文章虽然
高妙,但不必像他们那样写,取其自然罢了。
余下的事,等到京城后写信告诉你。
言不尽意,暂时停笔。
曾巩再次拜谢。
古代纪年与纪时法
纪
年
法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庆历四年春”
干支纪年法
如“甲午战争”“戊
戌变法”“辛丑条约”
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纪
时
法
天色
纪时
地支
纪时
现代
纪时
特定
称谓
纪时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3-1 1-3 3-5 5-7 7-9
9-
11
11-
13
13-
15
15-
17
17-
19
19-
21
21-
23
朔,农历每月初一;望,农历每月
十
五;
既
望,
农历
每月
十
六;
晦,
农历
每月
的最
后一
天;
旦
日,
明
天;
翌
日,
第二
天
【针对训练】
下列关于古代纪年和纪时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符号叫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符号叫地支。
B.把干支按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
六十年一轮回,也就是人们
常说的六十年一甲子。
C.皇帝年号和干支可以兼用纪年,纪年时干支在前,皇帝年号置后。
D.古代天色纪时,“黄昏”对应的地支纪时是“戌时”,也就是现在的19点到21点之间。
《弟子规》简介
《弟子规》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
它采纳《论语·学而》篇中“弟
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
扩展,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进行论述,阐释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
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
“弟子”的意思比较多,北京“弟子规教育培训
中心”邓卫东老师指出,“弟子”的意思也应该与时俱进: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
公司指员工;在单位指下一级;在社会中,指公民。
“规”就是规范,就是规矩,就是规则,就是规律。
《弟子规》是集中国传统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也是当今社会做人的基本教导,倡导通
过在生活中学习、力行以达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是人生第一规,是做人的根本。
【针对训练】
下面是《弟子规》中的一些经典名言,请根据其内涵,按要求填入下列横线处(填字母代号)。
A.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B.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C.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D.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1)《弟子规》中告诉我们“把握光阴,及时努力,珍惜青春”的句子是:“ B ”。
(2)“ A ”告诉我们重要的书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便于查寻,书看完后,也应
放回原处。
(3)只要小刚一放学回家,随处都可以见到他的衣服鞋帽,混乱不堪,我们要用“ D ”来劝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有些同学现在穿衣很讲究品牌,总要让家长给买名牌,对于这样的同学,你要用《弟子
规》中“ C ”来劝导他们。
古代议论文体知识简介
古代议论文就是说理散文。
它的特点是:要有明确的论点,有可信的论据,有严密逻辑推理论证。
文体也可细分为“论”“说”“铭”“辩”等。
“论”是议论,它的说理方式以论证为主。
论的任务主要是论证某一问题、某一人物、某一事理的是非得失。
贾谊的《过秦论》一般地
被认为是我国最早一篇“论”体文。
“说”是说明,它的说理方式是以解释为主。
它的任务
是阐述、说明某一事物、某一问题的道理。
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颐的《爱莲说》等。
“铭”原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
如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鸟说(节选)
苏轼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武阳君①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
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②可俯而窥也。
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
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③,殊不畏人,闾里间④见之,以为异事。
此无他,不忮⑤之诚,信于异类也。
【注】①武阳君:苏轼的母亲。
②鷇:初生的小鸟。
③驯扰:驯服顺从。
④闾里间:这里指
乡里人。
⑤忮:嫉妒、歧视。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吾昔.少年时以前(2)皆.巢于低枝都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武阳君(我母亲)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
3.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这篇文章通过记叙作者一家人善待庭院中的鸟雀,几年以后鸟雀能与人和谐共处的事情,说明了人与人之间只有互相尊重、互守信用才能和睦相处的道理。
【译文】我少年的时候,所居住的书房前种有翠竹松柏以及一些花草,郁郁葱葱地长满在庭院里,许多鸟在上面筑巢。
武阳君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
不能捕捉鸟雀。
几年的时间下来,鸟巢把树枝都压弯了,鸟巢里孵的小鸟低下头去都可以偷
偷地看得到。
还有一种叫桐花凤的鸟也有四五百只,飞翔在院子里,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
乡村里的人见到这种现象,都认为是很奇怪的事情。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不外乎是(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的原因。
剪纸文化简介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
剪纸的载体可以是
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
剪纸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
密切关系,逢年过节抑或新婚喜庆,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墙上或明亮的玻璃窗
上、门上、灯笼上等,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
剪纸艺术是汉族传统的民间工
艺,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
【针对训练】
某班开展“走近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剪纸知识】根据下面的材料,请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
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
都是剪纸的素材。
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历史悠久;取材广泛;剪法多样。
2.【剪纸欣赏】请你仔细观察右下方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示例:画面内容:一个胖小孩怀抱一条肥大的鱼,小孩身后两侧是荷叶荷花。
寓意:连
年有鱼(“年年有鱼”或“喜庆有鱼”,“余”字亦可)。
3.【我看剪纸】班里有些同学认为剪纸艺术已经落伍了,没必要发扬光大。
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
示例:①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可取。
剪纸是民族艺术,是中华瑰宝。
它经历漫长的岁月发展到今天就说明了这一点。
②我认为这种说法可取。
剪纸太古老了,已经跟不上当代社会的发展,也很难融入新时代审美的因素,没必要发扬光大。
近体诗简介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
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排律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分五律和七律。
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①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②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③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
【针对训练】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又逐春风到洛城”紧扣“春风一夜吹乡梦”中的哪个词语为写( )
A.春风B.一夜C.吹D.乡梦
解析:D(“又逐春风到洛城”表达的是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所以,该句是紧扣“春风一夜吹
乡梦”中的“乡梦”来写的)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出了春光。
B.“杨柳阴阴”“残花落尽”描绘的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画。
C.“残花落尽见流莺”,落尽残花,方露出流莺的身姿,从中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
将消逝的意象。
D.“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上句写春风吹梦,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现力。
解析:A(“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只有视觉,没有听觉)
传统节日及习俗
传统节日日期习俗相关诗句或传说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扫尘,贴春联,贴窗花,
倒贴“福”字,贴年画,
守岁,放爆竹,长辈给
压岁钱,蒸年糕,包饺
子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
新桃换旧符。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吃汤圆,猜灯谜,赏花
灯,踩高跷,舞狮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
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
黄昏后。
清明节大约在阳历四月四日至
六日(冬至后的第108
天)
祭祖,扫墓,荡秋千,
蹴鞠,踏青,植树,放
风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魂。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挂菖
蒲、蒿草、艾叶,薰苍
术、白芷,喝雄黄酒
屈原投江
七夕农历七月七日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
禄寿,拜织女,吃巧果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
女。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赏月,吃月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登高,吃重阳糕,赏菊,
饮菊花酒,佩茱萸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
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
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
人。
/待到重阳日,还来
就菊花。
【针对训练】
(南充中考)综合性学习。
为了让传统的节日文化更广泛地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你班拟开展一次“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的活动:
(1)请写出与下列节日有关的内容,如传统习俗、故事、传说、诗句等。
(每个节日至少写出两项内容)
端午节:粽子、划龙舟、挂艾草、屈原投江等。
春节:吃年夜饭、贴春联、发压岁红包、“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等。
(2)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种活动项目?请仿照示例写出一项,并说明
活动目的。
示例:项目:元宵灯谜大竞猜目的:增强对灯谜的了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项目:目的:
(解析)示例:项目:中秋诗词朗诵会目的:增加古诗词的积累,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书法知识
书法
字体
简介
字体代表人物字体简介
篆书秦代的李斯小篆有齐整匀圆的特点,秦以前以篆书为主要书体。
隶书蔡邕“八分”高手字体庄重,书写效果略微宽扁,
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
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
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
頫
字形由扁改方,笔画中简省了汉
隶的波势,横平竖直。
行书王羲之、颜真卿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
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
端正。
草书张旭、怀素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形
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而在隶
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怀素的草
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
练字方法描摹、临写、背临、创作文房四宝纸、墨、笔、砚
写出下面三幅书法作品的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