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外生态旅游认证对中国的借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国外生态旅游认证对中国的借鉴
桑玉强;杨海青;王培培
【摘要】At present the ecotourism is developing rapidly.However,the ecotourism market is lack of standardization and many things are to be done.Application of ecotourism accredit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norm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The research%目前生态旅游发展方兴未艾,但生态旅游市场极不规范,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实施生态旅游认证是规范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

国外生态旅游认证标准的研究比较成熟,并得到了广泛的实施;我国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自己的生态旅游认证标准,文章在借鉴国外生态旅游认证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实施生态旅游认证的若干建议。

【期刊名称】《河南林业科技》
【年(卷),期】2011(000)002
【总页数】3页(P23-25)
【关键词】生态旅游;认证;经验借鉴;建议
【作者】桑玉强;杨海青;王培培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郑州450002;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郑州450008;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郑州4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0.7
1 生态旅游内涵及生态旅游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态旅游概念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Lascurain于1983年
提出,他对生态旅游提出了2个要点:其一,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其二,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

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环境的保育功能。

当前生态旅游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伪生态旅游和生态旅游泛化,主要表现在景区开发和旅游经营过程中,把生态旅游泛化成大众化的自然旅游。

很多旅游企业通过“刷1层绿漆”,从而冠以生态旅游的称号,获得竞争优势,以利润最大化为主导,迎合市场需求,而并没有将环境保护和当地收益放在首位。

其后果除了在旅游开发过程造成环境破坏外,还对游客产生了误导,游客不能体验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从而对生态旅游本质产生质疑。

究其原因在于生态旅游市场不够规范,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旅游标准。

2 生态旅游认证的历史发展
2.1 国外生态旅游认证体系
国外关于生态旅游认证标准的研究比较成熟,并得到了广泛地实施。

大体分为4
个层次:国际级、区域级、国家级和地方级。

2.1.1 国际级认证-“绿色环球21”
“绿色环球21”于1994年由世界旅行旅游理事会正式创立,1998年建立“绿色全球”标准,1999年开始正式独立运作。

“绿色环球21”是专门从事旅游业环
境管理和宣传的组织,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进行可持续旅游认证的机构,主要涵盖生态旅游、旅游地设计和建设、旅游社区以及旅游企业等4部分内容。

“绿色环球21”主要认证对象为:旅游企业(旅行社、旅游公司、宾馆、饭店、
度假村、别墅、农家乐、果园、主题公园、会展中心、陆海空交通工具及枢纽等)、旅游社区(旅游区、景区、市县乡镇等行政区)、旅游设计和建设(建设中的旅游
景点与设施)等。

2.1.2 区域级认证-欧洲“蓝旗”可持续旅游认证体系
1987年欧洲环境教育基金会向欧洲委员会提出了“蓝旗”概念。

同年开始对欧洲、拉丁美洲、东南亚等21个国家约2 500个海滩及游艇停泊港进行了可持续旅游认证,2001年成为全球性的组织。

该体系认证标准由27个海滩特定标准和15个游艇停泊港特定标准组成,其中一部分具有强制性,一部分则仅具有指导性。

这些标准主要涵盖4大领域:水体质量、安全服务与设施、环境教育与信息、环境管理。

主要认证对象包括海滨和码头。

2.1.3 国家级认证-澳大利亚全国生态旅游认证
澳大利亚是最早实行全国性生态旅游认证的国家,1996年开始全国生态旅游认证项目[1],是专为生态旅游设立的认证项目。

该认证体系适用于自然旅游和生态旅
游住宿设施、游览和吸引物产品,根据认证标准不同分为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和高级生态旅游3个等级。

要达到生态旅游的认证等级,旅游产品必须符合所有规定
的核心标准要求,而取得高级生态旅游资格另外还需要该产品满足75%的高级生
态旅游标准。

主要认证对象有住宿设施、旅游形式及生态旅游产品等。

2.1.4 地方级认证-加拉帕戈斯群岛的Smart Voyager认证
2000年5 月,1个国际性非赢利的致力于热带生态系统保护的-热带雨林联盟和厄瓜多尔保护组织建立了1个志愿性认证项目—Sm art Voyager,其直接目的是帮助旅游业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专门对该国家公园内的船只进行认证,目前参与认证的主要是大型游船经营商。

2.2 生态旅游认证的程序
一个认证项目通常包括以下5个过程:自愿入会(voluntary enrollment)、标
识(logo)、标准与规范(standards and criteria)评估与审计(assessment and auditing)和成员资格与费用(m embership and fees)[2]。

(1)自愿加
入。

旅游业的认证项目均为非强制性,由企业决定是否申请。

(2)标准与规范。

认证要求根据规定的标准与规范来衡量企业的符合水平,从而完成对企业的评估。

(3)评估与审计。

认证过程通常包括3种评估办法:第1方评估(企业自己填写问卷)、第2方评估(行业协会)及第3方评估(与企业、批准认证机构无利益关系专家)来进行审计。

受人力、成本等因素限制,多数项目只进行书面审计。

(4)标识授予。

通过评估后认证机构会给认证项目授予标识,以供消费者识别。

通常认证标识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5)成员资格与会费。

成为认证会员后,认证企业需向认证机构缴纳一定的费用,主要用于进行整体管理、推广标志以及为认证企业开展促销等活动。

3 国内生态旅游认证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国内生态旅游认证现状分析
国内生态旅游的发展晚于国外,生态旅游认证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

在理论方面,主要介绍国外的认证体系,如绿色环球21等。

于法稳等[3]分析了开展生态旅游认证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实践方面,目前已有九寨沟、黄龙、三星堆等机构通过了“绿色环球21”的认证评估(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国内经过“绿色环球21认证”机构中,景区占50%,酒店占37.5%,博物馆占12.5%,比例不均衡,通过认证的旅游接待设施以及文物景点项目太少,总体数量不多,表明中国生态旅游认证体系发展还不成熟,生态旅游认证制度不完善。

表1 国内通过绿色环球21认证的主要项目项目名称发起时间类型项目名称发起时间类型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0 景区四川蜀南竹海国家级风景区2003 景区四川黄龙国家级风景区 2002 景区深圳圣廷苑酒店 2004 酒店浙江世界贸易中心大酒店 2002 酒店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 景区四川三星星堆遗址博物馆 2003 博物馆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2005 酒店
3.2 国内生态旅游认证存在的问题
3.2.1 对生态旅游认识含糊
生态旅游应该为小众旅游,其游客主要为高层次的有强烈环保意识的消费群体。

在国内,由于对生态旅游认识含糊,把大众旅游的开发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套搬到生态旅游区,开发管理不当,大批观光游客的涌入,不仅造成了环境破坏,同时误导游客,非常不利于生态旅游在国内的发展。

3.2.2 缺乏合适的生态旅游认证方法
当前我国开展生态旅游认证采用的标准是借用国际上流行的如绿色环球21等。

这些认证制度大多是考虑国外实际情况制定,在中国其适用性受到一定限制。

同时,由于认证过程及认证后成员会费等需一定费用,再加上政府的主导性不够,导致参与认证的企业数量相当有限,制约了生态旅游认证在我国的推广。

3.2.3 生态旅游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对产品设计有专业化的要求,技术较为复杂;而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实践很短,生态学和旅游学又相对独立,因而既懂旅游学和生态学知识,同时又掌握生态旅游内涵的专业人才缺乏。

多数旅游从业人员却未接受过系统的生态知识教育,缺乏相应的生态道德修养,无论从专业背景还是经营管理水平均不能满足生态旅游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

4 解决我国生态旅游认证问题的对策
4.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对生态旅游的认识
当前,国内旅游经营者、消费者以及社区居民素质还不够高,环境教育和培训很有必要。

针对旅游者,要通过媒体等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旅游者对生态旅游认证的认同感,购买经专业认证机构认证过的生态旅游产品;对旅游企业经营者及从业人员,可通过知识讲座进行相关的培训,使其掌握生态旅游认证制度的内容和相关准则;对当地居民,应宣讲生态旅游认证制度的相关政策法令,增加当地居民的生
态旅游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并提供必要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协助他们逐步改变传统生活及生产方式[4]。

4.2 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生态旅游认证制度
虽然国际上也有多个生态旅游认证标准,但对中国而言,其适用性受到限制。

因此,急需制定适合我国的生态旅游认证标准,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符合我国实际的认证标准。

在建立具体的认证制度时,既要参考国外的做法,同时结合国内现有的部分旅游标准[4],进行适当修订,使之更符合中国实际。

4.3 加强生态旅游的基础研究及“生态导游”培训
就现阶段旅游学科发展而言,加强生态旅游学科的研究,必须开展以下几个学科建设:旅游生态学、旅游植物学、旅游地理学、旅游气象学、旅游生物学等生态系统与文化相结合的学科,从学科建设上完善专业知识,从而促进生态旅游学科建设。

传统大众旅游中的导游主要从人文角度讲,对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要求不高。

生态导游更多强调从地质地貌、动植物和生态环保等自然角度讲,强调知识性及对游客的环境教育功能[5]。

5 结语
通过对国内外生态旅游认证发展现状以及生态旅游发展所存在问题的分析,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国内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

需要说明的是,生态旅游认证在中国还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本研究尚属初步阶段,还有诸多方面需要深入探讨。

相信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中国未来生态旅游认证制度会更加完善,生态旅游市场更加规范、成熟。

参考文献:
[1] 周玲.关于制定生态旅游国家标准的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6,6(1):56-59.
[2] 步玉艳,李宏,刘长海.浅议我国生态旅游认证制度的建立[J].首都师范大学学
报,2007,28(5):97-100.
[3] 于法稳,尚杰.实施生态旅游认证的紧迫性[J].生态经济,2002,10(5):48-50.
[4] 甄翌.关于建立我国生态旅游认证制度的思考[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6(7):41-43.
[5] 肖光明.生态旅游中的导游问题[J].旅游科学,2004,18(1):48-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