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教什么
什么是家庭教育

什么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对子女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以教导和指导的方式,帮助子女养成良好的品德、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才能。
此外,家庭教育还包括教授孩子关于家庭、社会和世界的知识,教导他们尊重和活用知识,学会自我探索和自我成长。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堂课,孩子们习得的价值观、智力和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来自父母和家人。
这些价值观将对孩子终身影响,对他们的性格塑造、情感健康和人际关系等方面产生显著的影响。
家庭教育需要重视教育方法和策略,家长应该根据孩子年龄和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通过鼓励、引导、表扬和批评等方式,激发孩子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此外,家长还应该注重家庭教育环境,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个性,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促进家庭和谐。
家庭教育包括了很多方面,如以下列举:一、情感教育:积极的家庭情感沟通,能够让孩子受到父母的慰问、鼓励和奖励,以及家庭和睦的关系环境,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孩子健康成长。
二、品德教育:家庭是一个人最先接触到的社会环境,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知识传授者,更是品德和道德的榜样。
孩子从小就应该学会遵守家庭规则、尊敬长者、尊重生命和珍视友谊等方面的一些基本道德和礼仪。
三、生活习惯教育:家庭教育还包括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自我修养的习惯、管理个人时间和成果等方面。
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深刻的影响。
四、学习教育:学习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家长应该尽量让孩子受到教育和知识的激发和鼓励,尤其是在孩子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上下更多的功夫。
五、社交教育: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与各种人建立很多社交关系,家庭教育应该创造适应教育的好机会,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有效地与人沟通和相互尊重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社交能力。
一个家庭的启蒙教育

一个家庭的启蒙教育
首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是孩子性格、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塑造者。
因此,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智慧。
启蒙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在学前阶段进行的教育,更是指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培养他们的品德、智慧和能力。
其次,启蒙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需要家长认真对待。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启蒙教育的内容包括语言、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
家长可以通过启蒙教育,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启发孩子的思维能力,引导孩子正确处理自己的情感和人际关系。
在方法上,家长可以通过亲子阅读、游戏互动、情感沟通等方式,进行启蒙教育,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最后,家庭教育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也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在进行启蒙教育时,需要注意引导和激发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个性,不要强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期望来发展。
同时,家长还需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教育水平,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条件。
总之,一个家庭的启蒙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需要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启蒙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同时也需要注意家庭教育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启蒙教育,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庭教育知识内容

家庭教育知识内容《家庭教育知识内容》第一部分:家庭教育概述什么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一种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言语、行动和情感交流,使家庭中的孩子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恰当的人格发展,从而实现家庭成员们共同成长、和谐美满的过程。
家庭教育是一个复杂、连续的过程,它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随着家庭的发展而变化,而且家庭教育的重心也会随着孩子的社会经历不同阶段,而有所改变。
家庭教育的作用1、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2、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3、培养孩子社会行为规范;4、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5、为孩子的职业发展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6、促进家庭成员共同进步;7、建立和谐和美满的家庭氛围;8、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自主意识。
家庭教育的原则1、原则:家庭教育要明确目标,家长应保持一致,且不要受偏见和外界干扰而影响教育决策和教育方式;2、理念:家庭教育以仁爱和关怀为本,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权利为前提,重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发挥孩子的探索、拓展和发展潜力;3、方法:家庭教育要重视孩子的自我学习,引导孩子正确的自主学习,合理地安排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重视孩子的认知发展,尊重孩子的情感和心理需求,积极地营造家庭学习氛围;4、态度:家庭教育要注重促进孩子发展主动性,对孩子的发育进程保持理智的期望,尊重孩子的权利和自主性,做孩子的朋友,用爱心去面对教育中的各种情绪和压力,而不是用权力去惩罚和忽视。
第二部分:家庭教育实施家庭教育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它需要父母了解孩子成长发展所需的条件,并确定家庭教育的重点,然后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来实施家庭教育。
1、确定家庭教育的重点家庭教育的目标是让孩子在成长中获得健康的身心发展,所以家庭教育的重点就需要围绕婴幼儿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来确定,家长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培养出孩子的脑力、智力、语言、情感及身体功能等。
2、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家长需要对孩子的具体情况有所了解,从而采取相应的家庭教育方法,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孩子能够真正感受到教育对他们的实际帮助。
什么是家庭教育

什么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的是家庭成员对家庭成员进行的教育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包括传授知识、培养道德价值观、塑造品格等。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起点。
在孩子出生之初,他们对外界的认知主要来自于家庭。
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
他们的言行举止、价值观念对孩子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比如,如果父母重视读书并将读书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孩子从小就会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且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学习知识。
其次,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品格和道德的重要途径。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和引导者。
他们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方式等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如果父母能够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孩子就会从中受益。
同时,父母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
比如,父母可以通过分享故事、讲解道德准则等方式,培养孩子的懂得感恩、宽容和助人为乐等美德。
再次,家庭教育是塑造孩子性格和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环节。
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的影响对孩子的性格发展和习惯养成有着重要影响。
父母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培养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健康的习惯。
比如,父母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同时,父母还可以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家庭教育是促进亲子关系的重要方式。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可以通过陪伴、关心、鼓励等方式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比如,父母可以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与孩子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亲密度和信任。
这不仅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也能够提升家庭的凝聚力和幸福感。
总之,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它不仅是孩子学习知识的渠道,更是培养孩子的品德、塑造他们的性格和习惯的重要途径。
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

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
家庭教育是指家长对子女进行的教育,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指在家庭中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孩子养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
为习惯。
家长要引领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为,教育他们遵守社会公德、家庭规矩和道
德准则,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用正确的行为来表明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和
担当。
二、认知教育
认知教育是指通过学习和体验,让孩子逐渐认知自我、认知周围世界并形成自己的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注重培养孩子的思
维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指通过家庭氛围营造、沟通互动等方式,让孩子掌握一定的情感管理和表
达技能,学会正确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家长要在孩子年幼的时候注重教育他们情感沟
通和关系处理的能力,做好情感沟通和关系修复,让孩子养成健康、开放、积极的情感态度。
四、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是指在实际生活中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孩子掌握自我照顾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家长要教育孩子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养成良好的健康
生活习惯,让孩子逐渐具备自我照顾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总之,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要防止孩子走上不良的道路,让他们拥有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对人生和事业充满信心,做一个有担当、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

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形成习惯、价值观和人格的重要场所,所以家庭教育需要关注具体内容,以帮助孩子发展良好的品格和才能。
本文将探讨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以期为父母提供有效的教育方式。
一、亲子沟通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有效的沟通能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加强亲子关系。
在互动中,父母应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意见,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父母也应当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期望,与孩子共同制定家庭规则和目标。
通过积极的互动,孩子将培养自信、自尊和适应能力。
二、道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道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父母应该传授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引导他们分辨是非、善恶,并且进行积极的榜样示范。
通过故事、例子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父母能够向孩子灌输正直、诚实、勤奋和友善等美德。
此外,家庭也是孩子学习宽容、友善和公平的重要场所。
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相应的奖惩,并及时纠正不良行为,让孩子懂得人与人之间的道义和公平。
三、学习习惯家庭教育还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此,父母可以给孩子制定规范的作息时间表,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
同时,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社交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能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自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生活技能培养除了学习习惯,生活技能的培养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父母应该教给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例如衣物的整理、日常饮食的安排和个人卫生等。
通过这样的培养,孩子们将学会独立处理日常事务,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家庭中,父母还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五、爱的教育最后,爱的教育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
父母应该向孩子传递无条件的爱和关怀,给予他们情感的支持和安全感。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六个方面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六个方面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六个方面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六个方面,希望有所帮助!一、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儿综合素质的体现。
它包括饮食、起居、排便、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眠、起床、安静睡眠并有正确的睡姿,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正确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当为孩子立规矩,如:玩具玩完后必须放回原处,逐渐养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和爱清洁,讲卫生,有条理的好习惯。
二、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礼貌看起来是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
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文明举止,见人要热情打招呼,别人问话要先学会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
三、良好的道德习惯。
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幼儿才能和别人友好相处,积极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具有高度责任感,将来才能成为社会上成熟可敬的人。
它包括各种行为规则,尊敬关爱长辈,不随地大小便、不损坏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财务,遵守交通规则,能换位思考、团结友爱等等。
四、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与幼儿的成材直接相关。
学习好的孩子学习习惯都比较好,而学习不好的孩子多数并不是因为脑子笨,而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应培养孩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本人认为以下十个方面对你的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是至关重要的。
1、勤于思考、敢于攻关破难的习惯。
有的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遇难而退,或转向父母寻求答案。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不要代孩子解答难题,而是要用坚定的神色鼓励孩子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孩子敢攻克困难。
家庭教育课程教案

家庭教育课程教案【篇一:家庭教育教案】小学一年级家庭教育教案《关注孩子成长做孩子的朋友》教学目标:1、引导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效果,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
2、与家长交流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学习3、与家长交流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学过程:一、出示小测验题,让家长给孩子打分,看看自己对孩子了解多少。
二、引出第一主题——帮助孩子学会学习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小学一年级是培养儿童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
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
因此,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比学习本身更重要。
三、分六点来剖析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学习(一)、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倾听出示案例得出结论——孩子倾听能力较差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1、孩子身心发展的局限2、成人不重视倾听能力的培养3、成人的消极“榜样”作用学会倾听的指导建议:1、多和孩子交谈,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2、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3、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二)怎样帮助孩子学会预习孩子不会预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了解预习的意义,没有养成预习的兴趣2、不懂得该预习什么,预习缺少目的性3、不会预习,没有良好的课前预习方法4、重视不足,不能坚持预习并养成预习习惯学会预习的指导建议:1、引导孩子认识预习的意义2、引导孩子合理地控制预习时间3、关注薄弱学科的预习4、给孩子提供一些合理的预习方法(以语文为例)语文课程预习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第一、先初读课文第二、标出生字词第三、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第四、圈出不理解的词,用字典查出来第五、与家长交流课文内容(三)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学生书写潦草,究其原因,大概有如下几方面:1、学没有开设写字课,更没有配备书法老师2、学生重复作业,应付了事,潦草成习3、教师书写基本功差,没有起到应有的示范作用4、学校缺乏相应的氛围5、重视程度不够培养良好书写习惯的指导建议:1、书写习惯的培养应注意写字姿势的训练2、书写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示范作用3、培养孩子的书写习惯要激发孩子的书写兴趣4、培养孩子的书写习惯要持之以恒(四)怎样帮助孩子主动回答问题影响孩子课堂表达的因素有哪些:1、家庭语言环境的影响2、孩子自身的影响对于在课堂上不爱回答问题的孩子,家长要多帮助他们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家庭教育是什么

家庭教育是什么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家庭成员对子女进行的教育和培养。
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早、最重要的教育形式。
通过家庭教育,孩子可以获取道德、知识和技能,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发展身心素质,培养人格品质,从而成为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公民。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传身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的基本要素1. 爱的培养:家庭教育应以爱为基础,父母应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呵护,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
2. 健康的成长环境:父母要为孩子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注意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
3. 文化的熏陶:家庭教育应重视知识的传授,父母要给予孩子良好的文化熏陶,如阅读、音乐、艺术等,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4. 思想品德的教育:父母要注重对孩子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品德。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1. 影响孩子一生: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他们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塑造孩子的人格品质:家庭教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父母的言行举止、价值观念都会深刻地影响孩子,因此,父母应注重自身修养,做出良好的榜样。
3. 培养社会责任感: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家庭教育,孩子可以了解社会规则和道德标准,从而学会为他人着想,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4. 增强家庭凝聚力:家庭教育不仅有利于孩子个人的成长,也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和幸福。
通过家庭教育,家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得到加强,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凝聚力。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实践方法1. 学会沟通:父母应与孩子进行良好和积极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困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
2. 培养独立性:父母应适当给予孩子一定的独立空间和自主权,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创造力。
3. 建立规矩和约束:父母应为孩子制定一定的规矩和约束,让他们明确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家庭教育教案完整版

家庭教育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第三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家庭教育的定义、意义、原则和方法。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掌握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法,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教育的定义、意义和原则,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使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效果。
3.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家庭教育实践的意识,提高家庭教育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家庭教育的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重点:家庭教育的定义、意义、原则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家庭教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家庭教育的关注,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2. 基本概念:介绍家庭教育的定义、意义和原则。
3. 方法讲解:详细讲解家庭教育的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家庭教育场景,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家庭教育案例,讲解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设计一个家庭教育方案。
六、板书设计1. 家庭教育的定义、意义、原则2. 家庭教育方法a. 言传身教法b. 榜样激励法c. 情感沟通法d. 亲子互动法3. 家庭教育实践案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分析自己家庭教育的现状,提出改进措施。
2. 答案:学生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和资料,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学习,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养。
同时,组织一次家庭教育主题讲座,邀请家长参与,促进家校共育。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家庭教育方法的讲解与实践运用。
家庭教育系列教案设计(通用6篇)

家庭教育系列教案设计(通用6篇)家庭教育系列教案设计篇1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目的:1.借助活动案例让家长明白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重要性。
2.在活动中总结培养自尊,自信的方法,使家校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方法:活动+试卷调查培训内容: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
一:自尊自信的重要性“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
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是最棒的”、“我会做得很好”、“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必须能不断进步,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二:在家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几个建议:(1)关心他,但勿伤害他案例:期末考试结束了,一位学生拿了一张没及格的试卷回家了,等他刚进门,妈妈一眼看见孩子手里的试卷〃〃〃〃〃〃〃〃〃1,指名家长说出答案:有细心引导,有大声训斥孩子的,还有打孩子的,2,家长们讨论交流:正确的做法:帮助孩子正确审视的卷子出现问题或者是找出知识的弱点。
不当的做法:训斥学生、打骂孩子。
3.师总结:关心他,但不要打骂他每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想到的是关心。
但是不能侵扰他。
受到关注是人的基本需要,孩子尤其如此。
被人关注的孩子,觉得家长重视他,喜欢他,爱他。
相反,不被人关注的孩子,会认为自己无足轻重,觉得父母并不真的喜欢他,因而容易失去对自己的信心。
向孩子表示我们的关注,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心思和精力。
它只需要我们先问一两个问题启动谈话,随后表明我们的观点;每天抽出一小会儿时间,和他谈谈他的生活和想法。
参加学校活动,确实需要多花些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当这意味着你必须请假提前离开工作岗位的时候。
但是,如果你克服不便尽力准时到场,会让他觉得他对你非常重要,你是认真对待他的学校和学习的。
4.给家长的建议:●基于正当的理由,直截了当问该问的问题,否则,就不闻不问。
不要试图拐弯抹角地从他那里套到什么信息,因为他准能够猜到你要干些什么,因而对你守口如瓶。
家庭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家庭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家庭教育是指家长对子女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
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家庭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孩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价值取向等方面。
家长应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教导孩子做人要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勤俭节约等良好品德,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家庭教育的内容还包括学习教育。
学习教育是指家长对孩子进行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科知识等方面的指导和培养。
家长应该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业,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再次,家庭教育的内容还应包括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指家长对孩子进行情感
管理、人际交往、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培养。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绪,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
最后,家庭教育的内容还应包括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是指家长对孩子进行生活
自理、社会适应、健康保健等方面的培养。
家长应该教导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品德教育、学习教育、情感教育,也包括生活教育等多个方面。
家长应该全面关注孩子的成长,通过言传身教,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全面地成长。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家庭教育的目标,培养出品德优良、学业优秀、心理健康、适应社会的新一代人才。
家庭教育指导内容

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模式,通过家庭的指导和引导,使孩子们扎根于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当中。
因此,家庭教育的内容十分重要,它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亲情教育:亲子关系是一个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很多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真正的交流。
因此,亲情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并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
这不仅有助于增进父母与子女的感情,还能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 价值观培养:家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最早平台,也是孩子们价值观培养的最重要来源之一。
因此,家庭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正确价值观。
家长应该通过言传身教,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孩子们在道德、礼仪、友爱、尊重等方面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观看精心挑选的影视作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成功、名利和财富等问题。
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孩子全面发展,也有利于他们内心的成长。
3. 尊重个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和个人特点,家庭教育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
家长应该注意到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擅长领域,并给予他们相应的支持和鼓励。
尊重孩子的个性也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不过分干预孩子们的选择,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
这样能够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有助于他们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更好地面对挑战。
4. 品德修养:无论在什么时候,品德修养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品德修养涉及到孩子的行为规范、礼仪习惯、道德准则等方面。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做出表率,让孩子们从小就领悟到什么是正确的行为方式。
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们进行有关道德和伦理的讨论,启发他们思考和判断,让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
同时,家长也应该及时纠正孩子们的错误,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行为准则。
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都有哪些

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都有哪些家庭教育主要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
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尽早开始家庭教育更加重要。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家庭教育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我国比较流行的家庭教育定义是三道教育,即为生之道,为人之道,为学之道。
简称为“3M”。
即:1.“为生之道”以生命健康为核心,由生理保健(健)、心理健康(乐)、安全适应(安)等三大方面组成;2.“为人之道”以生命价值为核心,由生命角色(本)、人格人生(志)、处世修养(交)等三大方面组成;3.“为学之道”“为学之道”以生命智慧为核心,由三大方面组成。
即:学习品质、综合素养、自主专长。
2008年,中国青年教育学家赵雨林研究得出三道生命发展教育理论,指出,家庭教育是一项促进家庭建设与发展的活动,可以帮助1~18岁的青少年自我增值。
根据三道生命发展教育理论,科学家设计出了3M家庭教育图谱。
该理论的设计,为家庭教育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
为此,家长可以依据科学、条理清晰地开展相关家庭教育活动。
家庭教育的常见问题在我国,家庭教育很容易陷入以下难题:1.过度保护家长如果过于重视满足孩子表面需求,很容易忽视其心理需要。
比如:玩耍是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跑跑闹闹中难免可能受伤,此时,父母如果因为怕孩子受伤而阻止其跑动、玩耍,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孩子体弱多病,同样心智发展也会受影响。
所以,家长不能过度保护,干预孩子的正常生活。
2.过分宠爱在中国,对子女过分宠爱是很多父母的通病,无论孩子有什么要求,家长都会无条件满足。
长此以往,小朋友无法抵抗挫折,容易形成孤僻、自私等性格缺点。
心理专家建议,父母在教学小朋友时,一定要尊重他们的个性,既不能爱得“过火”,也不能冰冷相待。
父母不可以任何事情都顺从孩子,代替其完成任务,而不让孩子自己尝试,其实,孩子的自我尝试反而是一种能力的锻炼。
3.揠苗助长孩子心智成熟自有其规律,需要一定时间。
而如今,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拼命强迫孩子提早学走路、学写字……甚至超过了孩子的接受能力。
家庭教育是什么

家庭教育是什么家庭教育是指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培养、照料和指导。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对孩子的性格、智力、学业、社交能力等方面都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家庭教育包括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情感沟通、规矩纪律、学习指导、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引导。
家庭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父母与孩子共同努力、共同成长。
首先,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面,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品德、态度和价值观。
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表现,避免不良言行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同时,父母也要教育孩子要诚实、正直、守信等,让孩子在言行上严格要求自己。
其次,情感沟通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面。
父母要给孩子充分的关爱和关注,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
同时,父母也要适时地给予孩子奖励和惩罚,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好与坏之分。
再次,规矩纪律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面。
父母要对孩子制定明确的规矩和纪律,并严格执行。
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避免孩子的恶习和不良行为。
除此之外,学习指导和社交礼仪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面。
父母要适时地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同时,父母也要教育孩子懂得礼貌待人、尊重他人、遵守社交规则等,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最后,家庭教育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
父母要在平日里尽可能地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与孩子交流,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给孩子提供适宜的成长环境。
同时,孩子也要尊重父母,跟随父母的教育思路和方式,认真学习、遵守规矩,使家庭教育成为一种良好的亲子关系。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孩子性格、智力、学业、社交等各方面的发展。
父母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传递正能量,指导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品质,使家庭成为孩子成长的良好基础。
关于家庭教育教案5篇

关于家庭教育教案5篇关于家庭教育教案(篇1)一、班会背景: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努力,本班学生转变了先前对于班集体缺乏责任意识的状况,在言行举止诸方面约束自身,较好地做到了对集体负责,班级也连续四次获得了流动红旗。
但是,在与学生和家长的交流接触中,我发现本班学生在对家庭负责这方面做得较差,原因存在于学生、家长等诸多方面。
对家庭负责是对孩子责任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教育他们养成对家庭负责的意识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孩子的身心大有裨益。
二、班会目的: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使同学们明白为什么要对家庭负责及其小学生对家庭负责的具体表现,并通过家长问卷中孩子“对家庭负责”的具体体现让学生比较清晰地了解“对家庭负责”的内涵;在此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学生对家庭缺乏责任心的原因所在,让学生体会老师和父母的期望,并通过视频进行情感升华,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
三、班会准备:1、明确班会主题:“对家庭负责”,并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思考,重点放在反思自己的行为方面。
2、编写剧本,组织学生排练小品《回家之后》。
3、设计了一份以“对家庭负责”为主题的调查问卷,让学生家长配合作答。
4、搜索与班会主题相契合的视频《天下父母心》。
5、制作相应的PPT。
四、班会过程:活动环节设计意图1、谈话导入通过温馨的音乐和主题词,使学生迅速融入情境,进入主题讨论。
2、小品表演:《回家之后》。
3、交流讨论:你觉得小品主人公哪些方面做得不好?4、指名交流:类似的言行举止是否也存在于你们身上?由小品引出话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所作所为。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使学生乐于参与,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用心去看、去想,在小品中学会辨析行为的对错,增强活动的有效性。
5、怎样做才叫对家庭负责?交流,随机板书。
师小结。
6、对家庭负责可以体现在哪些方面?让我们来看看爸爸妈妈的想法。
出示PPT。
7、有些同学在这些方面做得很不错,下面我就一些同学选择其中的一、两点,谈谈她是如何对家庭负责的。
家庭教育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家庭教育有哪些方面的内容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凡是有所成就的孩子大多拥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他们有所成就离不开自己的辛勤努力,但更重要的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们有了走向成功的潜力,那么,一个好的家庭教育都有哪些内容呢?家庭教育有哪些方面的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
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单是因为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更重要的也是其他道德教育和理想教育的基础,该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教育孩子要热爱祖国和人民,教育孩子有为祖国的独立自由、领土完整及繁荣发展而献身的精神。
2、文明礼貌教育。
文明礼貌教育很重要,它不单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家庭幸福的需要,在该教育中要教会孩子文明用语,教会孩子尊重、关心别人,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培养孩子大方行事的态度。
3、品德教育、友爱教育、勇敢教育。
教育孩子学会团结友爱的与人相处,教育孩子诚实、勇敢、勤俭节约等,不断提高孩子的道德认识,丰富道德情感,具备道德行为。
4、公共道德教育。
公德教育应该从小抓起,逐渐让孩子养成讲究公德的习惯。
5、诚实教育。
教育孩子生活中不作假,言而有信,表里如一,为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打下基础。
6、艰苦朴素教育。
生活中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孩子养成克勤克俭的习惯,不追求奢侈,朴素大方。
7、纪律教育。
培养孩子建立良好的自制力,教育孩子遵守纪律。
8、集体主义教育。
培养孩子建立对集体的喜爱,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教育孩子懂得什么是“团结就是力量”。
9、同情心。
教育孩子学会替他人着想,懂得帮助、关爱他人。
关于家庭教育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呢1、要读懂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
读懂孩子就要读懂孩子的身心特点、个性特点。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为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其自身的特点。
孩子在注意力、记忆力、自我控制能力、思维、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均不同于成人,父母读懂了孩子的这些特点,就会理解孩子的思维,理解孩子的言行。
2、要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
蹲下身来积极倾听、竖着大姆指进行赏识、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都是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
家庭教育教育实践

家庭教育教育实践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进行的教育和培养。
它是一种长期、渗透性的过程,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教育实践是指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能力,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因此,家庭教育实践应该贯穿于孩子成长的各个方面,包括品德教育、学业教育、兴趣培养等。
在品德教育方面,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教育他们要做一个守规矩、讲道义、有担当的人。
可以通过故事、示范、榜样等方式进行教育,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如何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在学业教育方面,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
可以通过陪伴学习、讨论问题、提供辅导等方式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兴趣培养方面,家长可以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机会。
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或社团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才华和创造力。
同时,家长也应注意对孩子的兴趣进行正确引导,避免盲目追求功名利禄,保持兴趣的纯粹性。
除了上述方面,家庭教育实践还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人际交往能力、独立自主性等。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教育孩子如何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独立完成一些基本的生活事务等。
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对孩子的全面成长至关重要。
家庭教育实践是一个细致入微的过程,需要家长耐心、关心和理解。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关键在于建立积极健康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怀,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价值观,成为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
总之,家庭教育实践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和能力,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
通过合理的方法和策略,家长可以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素养的人。
优秀生的家庭教育是什么

优秀生的家庭教育是什么优秀生的家庭教育篇1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些家长对孩子总是采取一种激进的教育方式,比如孩子犯错他们只会向孩子发脾气。
骂他们能力不足才解决不了问题,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孩子自尊受损,从而变成一个自卑懦弱的小孩。
作为父母不能强加望子成才的心,去严格要求孩子零犯错零失败。
影响孩子的思维能力家长应该传达给孩子更多的正能量,孩子才会更有自信去实现自己所想,去努力经营自己的人生,对于未来的现状更有能力去攻破。
如果迷茫的时候,也会对自己要求反思,在能力上努力去提升,从而达到期望的目标。
如果给孩子传达的是消极的思想,孩子不仅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还会不断地埋怨人生怀疑自己。
对现状不满一昧地责怪他人,希望他人可以帮到自己得到想要的,而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
影响孩子的行为举止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被孩子模仿,所以作为家长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的角色。
比如遇到问题不能依赖别人,而是靠自己去思考一步一步去解决。
在犯错的时候要及时跟别人道歉,这些做人做事应该保持的优点,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从而去模仿的。
当孩子处理问题的时候,家长应该放手给孩子尝试解决,这样更能用行动去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也能形成孩子的一份担当感。
影响孩子的言语修养家长不要认为自己是长辈,孩子帮助自己之后不需要说谢谢,或者对孩子造成伤害,为了面子和自尊也不需要说对不起,这些都不是正确的。
在孩子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这是自己孩子,就省略了做人该有的修养。
无论孩子做得好不好,都要时常去夸夸孩子,给予孩子鼓励,让他们从家长的认可中获得自信。
如果家长只会一昧地批评孩子,他们在以后做事情上会缺乏自信,还会因为家长的这份不在乎,影响孩子以后的言语表达能力。
优秀生的家庭教育篇2即使全世界的人都不爱你,你也要全力地爱自己做人一定要保持自信,才能吸引到同频的人,无论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人爱自己,自己都要好好地爱自己,不能把自己的地位放得太低,为了成全别人而委屈了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教育教什么作者:霍益萍来源:《创新时代》2013年第11期近几年来,学生的自杀事件越来越多。
在近几个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新闻里,就先后有数名孩子选择自杀。
他们有的是大学,有的是中学,生命还没来得及展开就选择了离开。
随着这类事件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我们不禁反思: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再来看一个数据。
据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当前青少年犯罪率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案例的70%以上,而18岁以下的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例总数的80%,13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明显增加,最小的只有8岁。
青少年犯罪年龄趋向低龄化,犯罪性质暴力化,犯罪手法成人化和智能化。
现如今,青少年犯罪的高发态势,已经被认为是和环境污染、毒品并列的世界三大公害之一。
这个问题非常值得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思考。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2010年底,我们对全国8000多名高中生和几百名中学老师做过一个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从小学一直到高中阶段有很多需求。
其中,高中阶段的学生需求有:面对生活困难的方法,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如何从错误中觉醒,如何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如何学会自我反思,如何面对逆境等等。
由此可见,学生成长的烦恼各种各样,并不仅仅局限在学习上。
此外,我们在全国选了5所学校对1000多名学生做了连续3年跟踪调查。
调查发现,学生和家长的沟通环节中,有几个问题十分突出:家长对学生期望值很高,但沟通很少;家长最关心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家长较难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家庭教育责任重大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自三方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在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阶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构成了重要部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九十年代儿童出生、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指出:“家庭对于培养和保护从婴儿到青春期的儿童负有主要责任。
最先向儿童介绍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准则的始于家庭。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而且是孩子永远的课堂。
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面临着学习成绩、心理健康、社会认知、行为规范、与人交往、自我概念、情绪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倘若家庭教育有所缺失,后果往往不可估量。
因此,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健康成长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中央教科所曾在京、津、冀地区做过有关《影响儿童个性发展的主要因素》的调查。
该调查分析了影响儿童个性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家长的教育观和行为对孩子影响非常大,达到91.4%。
(见表1)现代家庭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认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①包办一切;②成绩至上;③放任不管;④金钱替代。
既然家长的教育观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如此深远,那么我们的家庭教育到底要教什么?哪些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想就此谈三个问题:如何做亲子沟通;如何立规矩;如何配合学校教育。
怎么做亲子沟通首先,我们要明确,亲子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评价,也不是为了合作共事;亲子沟通仅仅是为了增进理解,构建正常的亲子关系,进而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
所以沟通能力通常就体现了家长的教育能力。
为什么要做亲子沟通呢?第一,亲子沟通最重要的,是为父母教育孩子提供基础。
第二,亲子沟通有助于了解和理解孩子。
第三,沟通是父子信任和亲密关系建立的基础。
第四,沟通不仅是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还是其记忆、观察、概括、与人交往等能力的锻炼。
概括来说,亲子沟通是非正规、非固定、非功利的,它不拘泥于任一形式,只是为了表达爱和理解,并取得孩子的信任。
1930年,美国心理学家亨利·哈罗等人曾做过一个关于“依恋”的猴子实验。
在实验中,哈罗及其助手设计了两只不同的代理母猴,其中一只是铁丝母猴,它的身体由铁丝网编成,体内装了一只灯泡提供热量,胸前装了一只奶瓶,可以给幼猴哺乳。
另一只是布母猴,其身体由木头做成,外面用海绵和毛织物把包裹起来,胸前同样安装一个可喂奶的奶瓶,体内也安装了一个提供温暖的灯泡,可为幼猴提供温暖的环境。
两只母猴除了在被哈罗称为“接触安慰”的能力方面有差异外,其他方面完全一样。
然后,研究者把两只母猴分别放在单独的房间,这些房间与幼猴的笼子相通。
8只幼猴被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由布母猴和铁丝母猴喂养。
在经过最初几天的调适后,无论哪只母猴提供奶,幼猴和布母猴相处的时间远远超过铁丝母猴。
甚至是那些由铁丝母猴喂养的幼猴,只在吃奶的时间才迫不得已离开布母猴,吃完后便迅速返回到布母猴这里。
由上可见,虽然铁丝母猴与布母猴一样都能够喂养,但却无法提供让幼猴感到安全和温暖,因此幼猴无法与其产生依恋和信任。
所以,孩子与父母亲之间亲热与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在幼小时期受到的情感影响会伴随孩子终身。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人最低层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层面的需求,最高的是心理层面的需求。
人类有一个最根本的愿望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获得爱和被爱,关注与被关注,认同与被认同,自我价值感,尊重及安全感。
儿童只有在0-12岁期间受到了父母的关注、重视和爱,在学校得到作为人的尊重,这时爱和价值观才会牢牢建构在他的生命中。
因此,家长要让他知道,父母爱自己,只是因为自己是父母的孩子,不是因为成绩、特长和荣誉。
亲子沟通方法与技巧1.爱的无私与有度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含而不露的,是表现在每个眼神、每个动作、每个姿态,是在点点滴滴的动作言语行为中表达的。
而且父母的爱有一个度,需要在严格要求中来体现。
2.时间保证:“繁忙父母”与“问题儿童”现在社会上经常出现一些“繁忙父母”。
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等原因,就把孩子寄养在亲戚家、老师家。
实际上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并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
科学地说,父母每天必须保证一定的时间跟孩子进行交流,因为感情是通过交流才得以培养。
如果家长忽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孩子容易造成亲情淡漠、情商低下、情绪管理能力差等等,更严重的会缺乏对生活和对他人的热爱甚至易走极端。
3.形成习惯形成习惯需要家长既要有意识安排时间,也要随时寻找交流机会。
比如利用吃饭、睡觉甚至一家人出游的时间。
只要一家人在一起,随时都可以交流。
4.学会聆听:有兴趣不打断孩子讲述某事的时候,往往是你了解孩子的重要时机。
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学会聆听。
比如,当孩子谈到班级里的小朋友、小事件时,家长要通过聆听和提问,去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内容,了解孩子的人际关系,了解孩子对事物的看法,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
5.平等交流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个体来交流,教会孩子分析问题,提出自己意见,提供行为指导,反馈交流的结果。
6.对话而不要训话和孩子对话,尤其是要给建议的时候,千万不能用训话的口吻,要用平和的语言和平和的心态,用案例和事实,用孩子可理解的方式,并且制造快乐愉悦的氛围。
7.获得信任与孩子交流的目的是要获得他们的信任。
第一,说话算数;第二,理解感受;第三,实事求是;第四,给孩子支招;第五,不翻老账;第六,获得同学的承认。
8.换种方式如果还是交流不畅,建议大家换一种方式,譬如书面交流、网络交流、电话交流或者我们可以转托他人来跟他交流。
9.沟通大忌与孩子沟通中有很多忌讳:第一,一曝十寒;第二,居高临下;第三,恶语讽刺;第四,唠叨啰唆;第五,乱下结论。
如何给孩子立规矩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规矩是行为规范,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相处的道理;规矩是子女在社会立身的根本。
规矩是家庭帮助孩子完成社会化过程的基本工作。
在家庭教育中,学会给孩子立规矩,本质就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学会与人相处,有是非善恶价值观以及懂得报恩和与人为善。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要立什么样的规矩?朱熹在《小学序》中把家庭教育分为两个阶段,15岁以前叫小学,15岁以后叫大学。
《小学序》中对15岁以前孩子的规矩做了如下的描述:“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隆长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我们逐一来进行理解。
第一,洒扫。
也就是说洒水、扫地以及其他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
这不仅是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生活能力,而且也是培养他们手脑的协同能力以及责任感。
第二,应对。
应对就是孩子的礼貌、礼仪以及与人沟通。
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礼貌规范、谈吐和口头表达的能力,让其顺利完成与人的沟通和交流。
第三,进退。
进退就是说话做事的分寸,就是是非荣辱与价值观。
家长处理家中大小事可以让孩子也参与讨论,在沟通中让孩子明白是非荣辱与价值观。
第四,爱亲、隆长、亲友。
即要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由爱亲人到爱众人。
中国自古有着养儿防老传统,因此培养孩子懂得感恩尤为重要,并且要从小培养。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不管母亲与公婆关系如何,我们都要教育孩子爱爷爷奶奶、爱亲人,要永远教育孩子尊敬家人,感恩家人。
1.及早立规矩早在中国古代就有关于“及早立规矩”的看法。
颜之推曾编写《颜氏家训》一书,该书在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颜氏家训》上说:“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之为则为,使之止则止。
”意思是教育要及早开始,当婴儿识人脸色、懂得喜怒时,就加以教导训诲,叫做就得做,叫不做就得不做。
这里介绍一下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K.Z.Lorenz)的“印刻实验”。
劳伦兹发现,小鸭子在出生后不久所遇到的某一种刺激或对象(母鸡、人或电动玩具),会印入到它的感觉之中,使它对这种最先印入的刺激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
当它们以后再遇到这个刺激或和与这个刺激类似的对象或刺激时,就会引起它的偏好或追随。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劳伦兹让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鸭子不先看到母鸭子,而首先看到劳伦兹自己。
于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劳伦兹在小鸭子前面走着,身后跟随着几只小鸭子。
小鸭子将劳伦兹当成了自己的母亲。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小鸡、小鸟等辨认自己母亲和同类,都是通过这一过程实现的,而且,此种现象在其他哺乳动物身上也有所发现。
这一现象被劳伦兹等称为"印刻"。
印刻对心理学的直接影响是发展心理学中敏感期或关键期的提出。
孩子在成长中有许多关键期,如果在这些重要的阶段不去进行相对应的家庭教育,等过了这个阶段就很难补上。
农业上有个词叫“农时”,孩子的教育也是这样,过了关键的“农时”,就会事倍功半,有的甚至会留下终身的缺憾。
(见表2)2.言传身教潜移默化首先,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中,父母的身教极为重要。
我把这种身教行为分为四类。
第一类:读书。
现在读书被简化成读教材、读习题。
其实读书的范围很广,读书的差异性决定着孩子将来不同的发展。
第二类:动手。
动手对孩子大脑的发育极其有利,要尽可能地让孩子多动手。
第三类:体验。
要让孩子尝试着跟成人打交道,要敢于让他们在碰壁中学会独立地去面对生活,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成长。
第四类:模仿。
模仿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
当你对你的长辈不好的时候,不要指望孩子将来会对你好;当你对别人斤斤计较的时候,不要指望孩子能大气。
因此我们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要能够成为孩子的榜样。
其次,家长对孩子要言而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