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养目标及其价值选择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264第3 0/ 总 2期 00 1
文章编号 :0 1 89 (060 — 02— 2 10 — 7 42 0 )4 02 0
●● ● ●
CE RH-Y H OEJO H U A
张劲松 。 蔡慧琴 ( 江西教育学院, 南昌 30 2 ) 江西 3 09
摘 要: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 育是 为 了适应基础教 育发展 需要 , 更新 中小学教师 的教 育教 学理念 。 高中小学教 师全面 提
贯彻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的宏伟工程。在基础教育各项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 明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养目
标及其价值 选择 。 对于在新 时期提 高 中小学教 师继 续教 育培训质 量将起到 一定的促进作 用。
续教育的培养 目 标及其价值选择 予以审视。 培养 目标 : 符合素质教育需要的中小学教师 “ 谓教 育 目的 , 指社会 对 教育 所 要造就 的社 所 是 会个体 的质量规格 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教育 目的是 ” 人们对 受教育者的期望 ,反映人们在某一时期 的教 育理想 , 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教育 目标是 教 育 目的 的具 体体 现 , 是教 育 目的 实现 的桥梁 , 它们 之间是普通与特殊, 抽象与具体之 间的关系, 明确不 同教育形式的培养 目 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规定》指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 以提高教 师实施素质教育 的能力和水平为 重点。同年发布的 《 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 改革全面推进 素质 教育的决定》 指出: 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和水平作为师资培养 的重点。继续教育应 当以培养 具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的中小学教师
■ 逐步深化:教师资格 制度的实施对教师从教资格提 出了明确要求; 04年全面实行新课程为标志的 以2 0 疆
一 地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_ 一大批教师通过培训成为教育教学骨干,继续教育 - - 3程为新世纪我国 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 _ 良 好的师资准备。19 年以来, 99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
关键 词: 中小 学教 师 ; 继续教育 ; 目标 ; 价值 中圈分类号: 6 5 1 G 3.2 文献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 定》 以下简称规定) 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 明确 ( , 中小学教 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法规。 规 《 矗 定》 出台后, 以骨干教师为主线的国家、 市 、 省、 县等 各级各类的中小学教 师培训工作迅速开展起来 ,各
一
、
收稿 日期 :0 5— 3—1 20 0 5 作 者简介 : 张劲松 ( 7 一) 江西省教育干部培训 中心 14 , 9 办公 室主任 , 江西教 育学院教育 系讲师 , 硕士 , 从事教 育基本
理 论 与 中 国教 育 史研 究 。
为 目标。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 以此 目 标为中心, 并 根据基础教育发展需要调整教育 内容 ,改革教育课 程, 变革教 育方式, 使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工程不断提 高全 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实际上 ,培养 “ 具有 能全 面实施素质教 育的能力和水平 的中小学 教师” 一目标仍然可以根据学校 、 这 学科性质等细分 为不同层次的培养 目 ( 标 如现在普遍开展 的校本培 训、 学科培训等) 从这个意义上说 , , 中小学教师继续 教育培养 目标具有教育 目的的本质特征,明确其价 值追 求和价值取 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 培养 目标的价值选择 价值是一个关 系概念。它是指客体对主体需要 的满足 ,是外界事物对主体 需要的适应性关系的表 现形 式。教育价值是价值 的一种, 它是以“ 教育功能 属 性 满足 人 的 需 要 的不 同种 类 与不 同层 次 的总 和” 。培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小学教 师, 其价值 选择体现 了社会与教师之 间的一种关系满足。 ( 培养 目标的价值追求 一)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养 目 标应符合社会 的客 观需要, 即培养 目标的社会制约性。 它体现在培养 目 标反映社会对基础教育这一特定领域 ,对 中小学教 师这 一特 定 社 会 层 次 的 需要 上 。2 1世 纪 是 知 识 经 济、 信息化时代。 1 2 世纪的竞争将是知识、 人才的竞 争。而知识、 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 的竞争。一 个有竞争生命力的教育离不开高质量、高素质的中 小学教师。“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 育的根本在 于 , 教师。 但在 中小学教 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前, 我国中 小学教育和教 师现状都不容乐观。 片面追求升学率、 学生负担过重、 无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漠视学生学 习的主体性、课 堂教学填鸭式等违背教育规律 的现 象在 一定程度上较为严重。有学者对某省会城市 中 小学青年教师业务素质进行抽样调查, 结果是 : 在教 师 的 知识结 构 方面 ,只有 4 .% 的入 填 写 了相关 知 56 识的学科门类和书 目;5 8 的人不能在钻研大纲 、 6 .% 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设计教案;4 . %的入没有承担 58 过科研任务。在研究者对某市 2 所初中的 13 O 25名 教师的调查 中, 要求“ 写出最能反映你所教学科的基
_
・
基础教育改革更是触及教师的 教育理念和多年形成
的教育教学习惯。所有这些对我国中小学教 师的继
_ 续教育工作提出了崭新的命题:如何让变革主体之 _ 一的教师 适应变革并在变革中 得到充分发展?在基 - 础教育改革尤其是新课程全面实施的背景下,为使 ● 中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促进 愚 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我国中 小学教师继
264第3 0/ 总 2期 00 1
文章编号 :0 1 89 (060 — 02— 2 10 — 7 42 0 )4 02 0
●● ● ●
CE RH-Y H OEJO H U A
张劲松 。 蔡慧琴 ( 江西教育学院, 南昌 30 2 ) 江西 3 09
摘 要: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 育是 为 了适应基础教 育发展 需要 , 更新 中小学教师 的教 育教 学理念 。 高中小学教 师全面 提
贯彻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的宏伟工程。在基础教育各项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 明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养目
标及其价值 选择 。 对于在新 时期提 高 中小学教 师继 续教 育培训质 量将起到 一定的促进作 用。
续教育的培养 目 标及其价值选择 予以审视。 培养 目标 : 符合素质教育需要的中小学教师 “ 谓教 育 目的 , 指社会 对 教育 所 要造就 的社 所 是 会个体 的质量规格 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教育 目的是 ” 人们对 受教育者的期望 ,反映人们在某一时期 的教 育理想 , 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教育 目标是 教 育 目的 的具 体体 现 , 是教 育 目的 实现 的桥梁 , 它们 之间是普通与特殊, 抽象与具体之 间的关系, 明确不 同教育形式的培养 目 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规定》指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 以提高教 师实施素质教育 的能力和水平为 重点。同年发布的 《 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 改革全面推进 素质 教育的决定》 指出: 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和水平作为师资培养 的重点。继续教育应 当以培养 具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的中小学教师
■ 逐步深化:教师资格 制度的实施对教师从教资格提 出了明确要求; 04年全面实行新课程为标志的 以2 0 疆
一 地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_ 一大批教师通过培训成为教育教学骨干,继续教育 - - 3程为新世纪我国 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 _ 良 好的师资准备。19 年以来, 99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
关键 词: 中小 学教 师 ; 继续教育 ; 目标 ; 价值 中圈分类号: 6 5 1 G 3.2 文献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 定》 以下简称规定) 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 明确 ( , 中小学教 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法规。 规 《 矗 定》 出台后, 以骨干教师为主线的国家、 市 、 省、 县等 各级各类的中小学教 师培训工作迅速开展起来 ,各
一
、
收稿 日期 :0 5— 3—1 20 0 5 作 者简介 : 张劲松 ( 7 一) 江西省教育干部培训 中心 14 , 9 办公 室主任 , 江西教 育学院教育 系讲师 , 硕士 , 从事教 育基本
理 论 与 中 国教 育 史研 究 。
为 目标。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 以此 目 标为中心, 并 根据基础教育发展需要调整教育 内容 ,改革教育课 程, 变革教 育方式, 使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工程不断提 高全 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实际上 ,培养 “ 具有 能全 面实施素质教 育的能力和水平 的中小学 教师” 一目标仍然可以根据学校 、 这 学科性质等细分 为不同层次的培养 目 ( 标 如现在普遍开展 的校本培 训、 学科培训等) 从这个意义上说 , , 中小学教师继续 教育培养 目标具有教育 目的的本质特征,明确其价 值追 求和价值取 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 培养 目标的价值选择 价值是一个关 系概念。它是指客体对主体需要 的满足 ,是外界事物对主体 需要的适应性关系的表 现形 式。教育价值是价值 的一种, 它是以“ 教育功能 属 性 满足 人 的 需 要 的不 同种 类 与不 同层 次 的总 和” 。培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小学教 师, 其价值 选择体现 了社会与教师之 间的一种关系满足。 ( 培养 目标的价值追求 一)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养 目 标应符合社会 的客 观需要, 即培养 目标的社会制约性。 它体现在培养 目 标反映社会对基础教育这一特定领域 ,对 中小学教 师这 一特 定 社 会 层 次 的 需要 上 。2 1世 纪 是 知 识 经 济、 信息化时代。 1 2 世纪的竞争将是知识、 人才的竞 争。而知识、 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 的竞争。一 个有竞争生命力的教育离不开高质量、高素质的中 小学教师。“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 育的根本在 于 , 教师。 但在 中小学教 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前, 我国中 小学教育和教 师现状都不容乐观。 片面追求升学率、 学生负担过重、 无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漠视学生学 习的主体性、课 堂教学填鸭式等违背教育规律 的现 象在 一定程度上较为严重。有学者对某省会城市 中 小学青年教师业务素质进行抽样调查, 结果是 : 在教 师 的 知识结 构 方面 ,只有 4 .% 的入 填 写 了相关 知 56 识的学科门类和书 目;5 8 的人不能在钻研大纲 、 6 .% 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设计教案;4 . %的入没有承担 58 过科研任务。在研究者对某市 2 所初中的 13 O 25名 教师的调查 中, 要求“ 写出最能反映你所教学科的基
_
・
基础教育改革更是触及教师的 教育理念和多年形成
的教育教学习惯。所有这些对我国中小学教 师的继
_ 续教育工作提出了崭新的命题:如何让变革主体之 _ 一的教师 适应变革并在变革中 得到充分发展?在基 - 础教育改革尤其是新课程全面实施的背景下,为使 ● 中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促进 愚 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我国中 小学教师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