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马”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马”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人阶级斗争性减弱,好像他们已经被同化而丧失先进性。
面对资本土义的这一新变化、新发展,有不少人断言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但是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却根据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病态并末克服,依然是危机四伏,矛盾环生。
标签:生态危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一场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工业革命,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它虽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但使生产力获得了大规模的发展,并使西方社会阶级结构乃至整个社会都发生了某些变化。
例如,工人阶级大部分白领化,他们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劳动条件日益接近于中等技术人员,他们的衣食住行有了一定的保证。
这些直接导致他们的历史使命感的丧失,好像工人阶级已经被同化而丧失先进性。
面对资本土义的这一新变化、新发展,有不少人,包括一些原先信奉马克思主义的人断言,资本主义已进人太平盛世,否认资本主义还存在尖锐矛盾,否认资本主义的腐朽性与垂死性。
在世界范围内,奏起了歌颂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赞歌。
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头脑清醒的西方学者对现代资本丰义社会持激烈的批判态度。
他们向人们指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繁荣”只是表面现象、虚假现象。
掩盖在这-表面现象背后的是完全不同的事实,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病态并末克服,依然是危机四伏,矛盾环生。
在这些西方学者中,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1〕。
一、马尔库塞的“四大批判”
马尔库塞根据马克思早期的人本主义、异化理论指出,判断一个社会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这就是看生活在各社会中的人的人性是实现了还是异化了。
围绕这个标准提出了四大批判:
第一,对“消费控制”的批判。
在他看来,追求物质享受并不是人的本质特征。
但是,在现代西方社会里,人们恰恰把物质需求作为自己的最基本的需求。
他认为,这种不属于人本质需要范围的虚假的需求是这个社会强加给人的。
人们在把物质需求作为自己的基本需求以后,实际上他们已是为了商品而生活,人同产品的关系完全被颠倒了,不是产品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生产,而是人为了使产品得到消费而存在。
人拜到在物面前,把物作为自己的灵魂,这就意味着忘却和失去了自己的灵魂。
马尔库塞指出.这种由于实行强迫性的消费所带来的人与物之间关系的颠倒,人的本质的异化,比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描述的那种发生在资本主义早期阶段的,由于劳动产品的异化所带来的人性的异化严重得多。
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的早期阶段,尽管劳动者的劳动产品被异比了,但他们与劳动产品的对立,只是表现为无权支配与享用它们,而在资本主义的现阶段.劳动者非但不能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而且反被产品所支配,成了产品的奴隶。
第二,对“爱欲压抑”的批判。
第三,对“攻击性”的批判。
第四,对“生态危机”的批判。
马尔库塞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严重的生态危机、自然危机,这是由于人们贪得无厌地开发自然所引起的。
所谓开发自然,实质上就是破坏自然、盘剥自然,就是使自然界成为“商品化的自然界,被污染了的自然界,军事化了的自然界”。
他对生态危机、自然危机的批判也是着眼于对人性受催残、受压抑的揭露。
他提出,自然界不仅仅是人生活的源泉.也是人的想象,人关于美与和谐的观念,人只有与自然界处于有机统一之中,才有自己的快乐和满足。
现在人把自然视为可以无止境地盘剥的对象,把自己从自然那里引开,这样就切断了人与自然统一的纽带,从而使自己成为一种没有根基的、迷失方向的存在。
他说,在现存的社会中,被人类的暴行污毁了的自然界,正成为控制人的社会伸展出来的“手臂”,自然界不再是人的性本能实现的天然空间,而成为人的性本能被奴役的地狱。
〔2〕
正如海德格尔所说:“我只是为此呆在这里的,这取决于,有那末几个人在公众之外孜孜不倦于鲜活得保持一种专注于存在的思想;他们在这里知道,这一工作的目的,必须是为一个遥远的未来奠定(对这种思想的)传承之可能性的基础。
”〔3〕海德格尔希望通过“此在”达到对外部境况的守护以澄明人类的精神家园。
因为在这个时代,只有工业化的产物,却再也没有家了。
海德格尔继续说:“对自然界的迫使越严重、人自身遭受的迫使也就严重。
例如,变成供能者的煤引起了石油的发现,而这又导致了原子能的运用。
总有一天,原子能也会被换掉的。
”〔4〕个体不是存在,而是被利用的对象。
正如莱茵河不是母亲河,而是资源地。
“严格的说,再也没有‘对象’了,只有为了每一位消费者的‘消费品’,而消费者自己也已经被置于生产和消费的运转之中。
”〔5〕随着科技的越来越发达,人类越来越远离生存的根基。
在分析了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危害的基础上,马尔库塞进一步探索了克服人与自然异化和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
他把自然的解放和人的解放联系起来,指出“自然的急剧变化将成为社会急剧变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自然的解放力量及其在建设一个自由社会时的重要作用的发现将成为推动社会变化的一支新力量。
自然的解放乃是人的解放的手段。
”他强调,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异化的根源不在于科学技术本身,而在于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
在资本主义社会,自然被迫屈从于一种特殊的、适应于资本主义要求的技术的、工具主义的合理性。
因此,“‘自然的解放’并不是回到技术前状态,而只是推动它向前,以不同的方式利用技术文明的成果,以达到人和自然的解放和将科学技术从为剥削服务的毁灭性滥用中解放出来。
”〔6〕而且,“技术转变同时就是政治转变。
但政治变化只是到了将改变技术进步方向即发展一种新技术时,才会转化为社会的质的变化。
因为已确立的技术已经变成破坏性政治的工具。
”〔7〕他明确提出必须发展一种新的技术,实现技术文明。
“如果技术是为平息生存斗争而设计和利用的,这样的质变就会是向文明的更高阶段过渡。
”〔8〕他强调艺术和技术的本质关系,反对把科学理性和艺术理性分离开来,并指出:“技术文明在艺术和技术之间建
立了一种特殊的关系。
……艺术的合理性及其‘谋划’存在并确定尚未实现的可能性的能力,可以因而设想为由世界的科学技术改造来给予证明,并在那之中发挥作用。
”〔9〕他还指出,技术合理性似乎具有美学的“还原”特征。
“如果艺术还原成功地把控制与解放连接起来,成功地指导着对解放的控制,那么在此时,艺术还原就表现在自然的技术改造之中。
在此情况下,征服自然就是减少自然的蒙昧、野蛮及肥沃程度——也暗指减少人对自然的暴行。
”〔10〕
二、“合法化危机”理论
哈贝马斯在《合法化危机》等著作中也讨论了生态危机的问题。
他把生态危机看成是包括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在内的整个人类世界所遇到的共同难题,并称之为“人本主义平衡遭到破坏”的危机。
他认为,“晚期资本主义的高速增长给国际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由于国际社会系统变得愈益复杂,其边界范围已经远远地推进到了其周围环境之中,以至于外部自然和内在自然都达到了承受的极限。
”〔11〕在哈贝马斯看来,生态平衡为增长规定了一个绝对的极限。
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特征在于它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增长的问题。
然而,现有的经济增长造成了世界范围内人口和生产的增长,并要求更多地开发和利用自然。
“这样就遇到了两个物质限制:一是不可再生资源,如可开发和居住的土地资源、淡水资源、食品,此外还有不可再生的能源,如矿物、燃料等;二是不可替代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主要是消化污染物,如放射性废料、二氧化碳、废热等。
……人口和生产的急剧增长,即对外部自然进行控制的扩张,总有一天会达到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
”〔12〕他还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无法克服生态平衡的破坏,即生态危机。
“资本主义社会如果不抛弃自己的组织原则,就不可能遵循增长限度的律令,因为,从自发的资本主义增长转变为注重品质的增长,就要求根据使用价值来对生产作出规划。
但是,生产力的发展如果脱离了交换价值生产的要求,就不可能触犯到该系统的逻辑。
”〔13〕哈贝马斯完全不同意马尔库塞把科学技术产生消极的社会作用归结于社会环境。
他认为,这势必导致对科学技术的批判是不彻底的,他所说的“彻底”,就是要把科学产生消极的社会作用完全说成是由科学技术本身造成的。
〔14〕
法兰克福学派的生态危机理论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异化关系及生态危机的根源和危害性,并深刻地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无法克服生态危机。
他们的这些观点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影响很大,甚至可以说,他们的思想开启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先河。
威廉·莱斯(William Leiss)和本·阿格尔(Ben Agger)等人正是发挥了法兰克福学派特别是马尔库塞的观点,并将它与生态学理论结合起来,对当代社会的科技、生态与人的需求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明确提出了当前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问题,探讨了通过消灭异化消费、实行技术分散化等途径来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15〕
[参考文献]
〔1〕〔2〕陈学明.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4〕〔5〕F·费迪耶,等辑录.四个讨论班〔M〕.克罗斯特曼出版社,1977.
〔6〕马尔库塞.工业社会和新左派〔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7〕〔8〕〔9〕〔10〕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11〕〔12〕〔13〕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机〔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4〕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5〕曾文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D〕. 上海:复旦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