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3精品学案2:1.2 文化与经济、政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
『自主学习』
一、学习目标
1.识记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

2.理解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3.分析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知识梳理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
(1)经济、政治和是社会生活的三个领域。

其中,是基础,
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

(2)不同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不同,对的作用也不同。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提高劳动者,对推动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更加丰富,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使世界范围内反对
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二)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竞争的重要因素。

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活力,提高国家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

『精讲点拨』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文化霸权的渗透,使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我国应对文化发展的措施
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存在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合作探究』
(要求:分组讨论,互补完善;学生展示;教师点拨,归纳提升。


(探究活动一)
情景:自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贴上莫言标签的周边产品纷纷出现,莫言获奖的纪念邮戳、纪念T 恤都在淘宝网上出售。

纪念T恤上印着中英文“诺贝尔文学奖”和莫言的漫画头像,邮戳则以济南将于13日启用的“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纪念邮戳为卖点,售价2元。

莫言的家乡山东高密也随之为人所知,淘宝网上出现了特别标注“莫言故乡”的“高密火烧”和烤鸭等。

问题: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关系”的什么道理?
『当堂检测』
(要求:限定时间8分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互批,找出问题,并商量解决。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最符合题意的)
1.广东某县依托葛洪等历史名人的文化遗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力塑文化品牌。

该县的这一做法基于
①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②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③文化在继承基础上发展④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把发展文化产业之所以提到如此高度,是因为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D.我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重挑战
3.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
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

该材料告诉我们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具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

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

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5.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聚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与我国经济大国地位相匹配,产业结构的调整也需要文化的支持,通过文化推动我国政治经济等全面发展已成为一种政治责任。

这体现了
A.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B.先进文化决定社会发展进程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经济发展要以文化发展为基础
6.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这说明
A.国家军事实力在综合国力中已不重要
B.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C.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D.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重要性
7.2014南京青奥会吉祥物阿福、阿禧是江苏最具代表与典型意义的城市独特元素,其亲和朴素、对称和谐的造型,诠释了江苏文化的时代价值。

不少商家及时推出了体现江苏文化特色的青奥会吉祥物产品,这些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这说明
A.文化创造力是综合国力的首要标志
B.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C.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8.2013年是毛主席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全国各地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雷锋活动。

为需要帮助的人民群众提供生活上的便利和帮助。

这说明
①经济是政治的基础
②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一定的文化与一定的经济、政治相联系
④一定的文化对一定的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主观题:
“皖江澎湃八百里,淮河生息五千年。

到徽州人间无梦,登黄山天下无山。

”安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名符其实的文化大省,这首饱含激情的诗,描绘出了安徽文化的无穷魅力。

近年来,安徽省大力实施“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舞红花鼓灯,建设文化强省”的文化发展战略,采取了切实举措,推动安徽省文化繁荣发展,取得了显著效果。

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安徽省“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舞红花鼓灯,建设文化强省”做法的依据是什么?
《文化与经济、政治》——★参考答案★——
探究活动一: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高了家乡的知名度,带动了家乡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由于贴上了“莫言”标签,与之相关的商品受到消费者亲睐,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课堂训练:
选择题:
1.B
2.C
3.B
4.A
5.A
6.B
7.D
8.D
主观题: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安徽省大力实施文化发展战略,对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深刻影响,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促进安徽综合实力的提升。

②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给经济以重大影响。

安徽省大力实施文化发展战略,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发展文化产业可以进一步推动安徽省文化繁荣发展,优化其产业结构,直接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