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临床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对特定的患者,临床医生应掌握采血指征、采血时机和采血套次。

同时,应严格执行指南要求,以诊断或鉴别诊断CRBSI。

之蔡仲巾千创作
血培养的意义
菌血症高危人群
国内血培养的现状
阳性检出率<10%(国外约为15%)
原因何在?
1.血流中含菌量低
2.血液中含抗菌物质
3.抗生素的应用
4.血培养的临床实践欠规范(时机、套数、量)
5.只做需氧培养,不做厌氧培养
完整的血培养过程
1.医生开出医嘱
2.护理人员收集送检样本
3.实验室检测、分离并鉴定导致血流感染的微生物
4.三级陈述:为临床医生提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采血指征
▪发热(≥38℃)或低温(≤36℃)
▪寒战
▪白细胞计数增多(>10.0×109/L,特别是有“核左移”时)或减少(<3.0×109/L)
▪皮肤黏膜出血
▪昏迷
▪多器官衰竭
▪血压降低
▪CRP升高
▪PCT升高
▪G试验升高
▪突发的急性呼吸、体温和生命体征改变
采血时间
▪宜在寒战或高热高峰前收集
▪尽可能在使用(或下一次使用)抗菌药物之前收集
采血部位
采血套数
▪成人:同时收集2套(4瓶,需氧和厌氧各2瓶)
▪儿童及新生儿:1瓶儿童瓶,只需做需氧培养,特殊情况才做厌氧培养,宜同时做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医嘱:血培养及鉴定,每个瓶子开1条医嘱,如需要收集2套,则共计4瓶,需要开4个医嘱
标本应隔多久收集
血培养瓶
▪蓝色:需氧瓶
▪橙色:厌氧瓶
▪黄色:儿童瓶
采血量
▪成人:每瓶8~10ml(如收集2套,需2个穿刺点,每个穿刺点需抽16~20ml静脉血)
▪儿童:每瓶1~5ml

▪采血量充足时,应先注入厌氧瓶,后注入需氧瓶
▪采血量缺乏时,应先注入需氧瓶,后注入厌氧瓶
采血的先后顺序
关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
▪导管可革除的,应收集外周静脉血2套做血培养,同时送检导管尖端5cm做一般细菌培养及鉴定
▪导管不成革除的,应收集外周静脉血2套做血培养,同时收集导管血1套做血培养,同时送检
临床护士应严格按要求执行医嘱,掌控采血量和采血程序,着重关注消毒环节,最大限度降低血培养的污染率。

血培养瓶应孵育多久
结果追踪与探讨
罕见漏检原因
血培养收集及运送程序(3个消毒)
▪粘贴医嘱条形码,1瓶1条码,收集前核对病人信息▪手消毒:推荐戴无菌乳胶手套
▪培养瓶橡胶塞消毒:去除塑料瓶帽后,75%酒精消毒,自然干燥60s
▪穿刺点消毒:推荐三步法
o75%酒精消毒穿刺点,待干30s以上
o含碘消毒剂消毒穿刺点,60s,待干
o75%酒精脱碘60s,待干
▪使用注射器穿刺取血后,直接注入血培养瓶,轻轻颠倒混匀
▪脱手套,洗手
▪在LIS系统中录入收集时间
▪切勿冷藏,尽快送达检验科(24小时值班,随时接收)
血培养是菌血症、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不明原因发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全身性感染性疾病诊断的最佳标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