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凉山”系列文化活动策划草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大凉山”系列文化活动策划草案
一、前言
凉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邛海、螺髻山、马湖、彝海、土林、泸沽湖神秘而美丽,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世代居住于此的彝族人民勤劳朴实,热情而开朗;在彝族部落的生活酒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迎宾送友、说理议事等都离不开它。
彝族酒歌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酒文化艺术中以其独有的朴实无华、形式活泼、音韵优美的特点,展示着彝族聚居地古老与神奇。
2002年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建州50周年,适逢西部大开发强风吹动大地之际,为弘扬彝族文化,挖掘彝族民间艺术和音乐文化,让世界了解凉山,让凉山走向世界。
我们特策划“走近大凉山”系列文化活动,将对凉山彝族人文艺术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制作《彝族酒歌》MTV专辑、《走近大凉山》民俗风光专题片和《走近大凉山》民俗风光画册,将它献给凉山建州50周年和所有关心凉山地区发展的人们。
宣传语:走近大凉山
主旨:弘扬彝族文化、挖掘彝族民间艺术、开发凉山旅游资源
专题:《彝族酒歌》MTV专辑
《彝族酒歌》高校巡演及签售
《走近大凉山》民俗风光专题片
《走近大凉山》民俗风光画册
“凉山——彝海”旅游专线
二、《彝族酒歌》MTV专辑策划方案
彝族酒歌音韵优美、朴实无华、极具民族特色,是彝族人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今次“走近大凉山”文化活动中,由中国唱片成都公司牵头,汇集多家音乐制作发行公司,以凉山建州40周年凉山挖掘出版的《凉山彝族酒歌》为蓝本,对凉山彝族地区的酒歌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整理推出《彝族酒歌》MTV专辑,这将是首次彝族经典酒歌大汇集。
该专辑第一期计划出版发行VCD10万张,CD5万张,磁带2万盒。
1、专辑内容
专辑所选曲目以凉山以及云南等彝族聚居地广为传唱的经典彝族酒歌为主。
彝语歌曲和汉语歌曲各占一部分。
1、《敬酒》冯元蔚词夫铁曲
2、《祝酒歌》巴莫尔哈、吉古夫铁词曲
3、《敬上一杯舒心的酒》沙玛瓦特词曲
4、《合拉哈》阿勒郁惹词安渝曲
5、《为了友谊千一杯》丹夫词夫铁曲
6、《敬酒歌》加拉伍聂词安渝曲
7、《凉山酒歌》汤文词郭万春曲
8、《献酒歌》丹夫词夫铁曲
9、《知合》马子清词曲
10、《敬酒歌》丹夫词安渝曲
11、《敬酒》马子清词曲
12、《酒歌为你祝安康》李介人词陈畅曲
13、《举起美丽的杯》倮伍拉且词沙玛瓦特词曲
14、《为友谊干杯》王治中词曲
15、《一曲酒歌一片情》李介人词安渝曲
16、《迎客调》徐大中词沙玛瓦特词曲
17、《敬你一杯酒》吉五资子词阿吉克古、刘库呷拉曲
18、《朋友千杯》徐大中词安渝曲
19、《祝酒歌》袁恕词王治中曲
20、《酒之歌》潘文超词夫铁曲
21、《敬酒歌》骆木格词曲
22、《大小凉山金灿灿》邓显伦词曲
23、《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2、制作人员
策划:四川万天文化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吉狄康帅
顾问:吉狄康帅等
MIDI:胡小海姜祥仲段永生刘继明
录音:中国唱片成都公司
成都自豪音乐技术公司
四川省人民广播电台
录音师:周彤蔡喻付承德
责任编辑:于莉
出品:庞忠祥
发行:中国唱片成都公司
3、销售分析
a、作为民族商品,面向彝族广大群众。
长期以来彝族人民缺乏自己的民族歌曲的集合,优美动听的酒歌只能在人们口头传唱。
而很早之前市场推出的藏族歌曲的专辑获得了很好市场效果;今天,只要走到有藏族人民居住的地方就能够听见从录音机里传来的优美嘹亮的歌声。
本专辑作为一个彝族酒歌的大聚集,收集了彝族人民喜闻乐见的
许多歌曲。
它的推出将填补一项市场空白,必将受到彝族人民的热烈欢迎。
b、作为旅游商品,面向旅游者
在游览神秘而美丽的凉山之后,带走一件纪念品以牢记这片热情、豪爽而美丽的土地是每个旅行者的愿望。
本专辑极具民族特色,是凉山彝族地区生活的一个缩影,是彝族人文艺术的深入展示,作为旅游商品有着极高的纪念价值。
c、作为音像文化商品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随着人们对音乐欣赏的习惯变化,奢靡矫情的流行歌曲已经逐渐为人们所离弃。
人们的目光正在转向更具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
腾格尔、亚东的具有强烈民族色彩音乐的成功正是这一转变的体现。
本专辑聚集了彝族音乐文化的精粹,有着较高的收藏价值。
其民族化的音乐特征区别于繁杂世俗的流行音乐,淳朴热情的音乐和歌词必将为广大音乐爱好者喜爱。
三、《彝族酒歌》成都高校巡演及签售活动策划方案
在《彝族酒歌》MTV专辑推出之时,以中国唱片成都公司和四川省旅游公司为发起者,组织参与创作的人员开展成都高校巡演及签售活动。
目的在于弘扬与传播彝族人文艺术,展示大凉山的美丽与神秘;促进《彝族酒歌》MTV专辑的销售;为开辟“凉山——彝海”
旅游线打下良好的市场基础。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也是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一群人,每一次文化的兴起总是首先在大学校园初现峥嵘。
要展现彝族人文艺术,为让世界了解凉山,让凉山走向世界,促进凉山同世界的交流,必须从大学校园里的年轻一代着手,提起这些最具人文气质的人群对彝族文化的关注,进而提起整个社会对彝族文化的关注。
同时大学生也是极具市场潜力的一个人群,他们对音乐、艺术、旅游等有着相当大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符合我们对“走近大凉山”系列文化活动的定位和目标消费群的特征。
《彝族酒歌》MTV专辑、《走近大凉山》民俗风光画册以及“凉山——彝海”旅游线的推出必将在大学校园掀起一阵了解彝族人文艺术的文化风潮。
1、高校选择及活动安排
计划选择成都市5所著名大专院校进行五场专题演出及签售会,时间9月14日—9月29日
9月14日四川工业大学《彝族酒歌》专题演出及《彝族酒歌》MTV签售会
9月15日西南财经大学《彝族酒歌》专题演出及《彝族酒歌》
MTV签售会
9月21日西南交通大学《彝族酒歌》专题演出及《彝族酒歌》MTV签售会
9月22日四川师范大学《彝族酒歌》专题演出及《彝族酒歌》MTV签售会
9月29日四川大学《彝族酒歌》专题演出及《彝族酒歌》MTV签售会
同时举行“凉山——彝海”旅游线开线仪式
2、媒体运作
作为一次大型的系列文化活动,我们与四川省旅游公司、中国唱片成都公司、成都电视台“音乐互动”栏目联合制作。
强强联手,必然对成都文化圈造成一次强烈的冲击。
同时还将邀请四川电视台“新闻现场”、“娱乐冲击波”、成都电视台“娱乐报道”、“音乐互动”、“成都报道”等多家媒体对整个高校巡演进行新闻报道。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这次系列文化活动,我们在巡演开始之前将进行为期两周的商业化广告运作。
①报纸在整个广告宣传的媒介组合中,我们将把报纸作为主体,以利用其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形式多样化的优势。
媒介选择计划选用在成都市及周边地区发行量大,阅读率高的《成都商报》和《华西都市报》。
版面选择时尚版主要介绍当前都市流行时尚,引领市场潮流,有一定的权威性,是受年轻消费群体关注的一个版块。
娱乐版关注娱乐动态,娱乐新闻评说,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有一定的舆论导向性。
广告时间:每周周六周日各一次
②电视在“走近大凉山”专题片播出之后,以更大的宣传攻势提起整个社会对这次系列文化活动的关注。
媒介选择:计划选用在成都市内影响较大的成都电视台及四川电视台。
时段选择:针对我们的特定的对象和活动的特殊性,将选择较受年轻消费者关注的体育、娱乐节目前后的时段。
广告频率:每日2次
3、演员阵容
吉狄康帅:
彝族实力创作歌手,曾出版发行个人创作演唱专辑《花儿为你开》VCD、磁带
奥杰阿格:
出走的山鹰,彝语专辑:《为谁而歌》、《美梦》,国语专辑:《有
一双眼睛》
吉木喜儿:
凉山歌舞团独唱演员,曾发行个人演唱国语专辑《欢乐的火把节》吉布红英:
曾发行个人演唱国语专辑:《燃烧的火把》
西部猎人:
凉山二人原创组合
四、《走近大凉山》大型民俗风光画册策划方案
大凉山、泸沽湖美丽而神秘,无奈久在深山无人知。
“走近大凉山”系列文化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揭开大凉山的面纱,让美丽的邛海、雄伟的大凉山、神秘泸沽湖展现在人们面前。
促进凉山同世界的交流,促进凉山旅游业的发展,以旅游事业的发展带动整个凉山地区经济的发展。
为此我们将与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合作,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走近大凉山”文化采风活动,组织艺术家们深入凉山地区,了解凉山彝族人民的生活和彝族的人文艺术,用他们手中的笔和照相机记录下凉山彝海的美丽风光和彝族人民勤劳朴实、热情豪爽的生活态度。
艺术家们笔下的美丽的大凉山将集合成册,编辑出版《走近大凉山》大型民俗风光画册。
同时也将邀请四川电视台《旅游》栏目派出记者随行,进行全程报道并制作《走近大凉山》专题片,全面展现大凉山的迷人风采和彝族人文艺术。
五、开辟“凉山——彝海”旅游线路策划方案
在今天,旅游业已经成为了一项新兴的产业,从2000年以来国家不断的通过一系列的政策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
旅游业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一项新的支柱产业。
这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的必然结果。
现代社会节奏不断加快,工作愈加的紧张急促;而人们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休闲、运动和旅游逐渐成为都市人自我的调节和休整的一种方式,也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都市人开始更多的走出城市,寻找空气清新,风景优美的地方度过周末和假期,自驾车旅行俱乐部成为其中的典型案例;运动的重要性也逐渐为都市人所认知,开始发展出有氧运动、攀岩、自行车、徒步旅行等等一系列休闲运动方式。
同时由此发展出名为“体验”旅游的新的旅游方式,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体验一种与自身生活环境截然不同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
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和具有生存挑战的旅游开始成为一种时尚和趋势。
大凉山缺乏开发的旅游现状和极具民族特色的旅游环境,成为一种特殊的优势,极具开发潜力。
为此我们将与四川省旅游公司合作开发“凉山——彝海”旅游线路。
这将是我们与省旅游公司的第二个合作项目,有了我们与省旅游公司合作开发理县上孟河谷旅游景区的成功经验,我们有足够的把握和信心促进凉山地区的旅游事业,将凉山地区建成又一个新兴的旅游景区。
六、广告运作策划
1、USP(独特销售点)
这次大型的系列文化活动,我们以彝族酒文化为主导,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对彝族人文艺术进行全方位的挖掘和整理,首次将凉山的民俗风光全面的展现在人们面前。
新世纪是“体验”经济和文化“产业”的时代,这样一次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的人文艺术活动必将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它不仅仅会促进凉山与世界的交流,也将是企业提升自身形象、延伸企业文化的一个契机。
2、广告承载
这次活动的广告主要广告承载:
1、《彝族酒歌》专题演出及《彝族酒歌》MTV签售会企业冠名权
2、《彝族酒歌》MTV及《走近大凉山》大型民俗风光画册赞助企业名录
3、《走近大凉山》系列专题片赞助企业名录
4、以相关媒体新闻报道的形式出现
5、《走近大凉山》专题片特约广告时段45秒
6、“凉山——彝海”旅游线路企业冠名权及企业产品宣传册七、方案说明
此策划方案提供了我们对《走近大凉山》系列文化活动的总体思路、意图及大体的框架,许多细节部分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充实,其中主要有:
1、《彝族酒歌》高校巡演及签售会具体策划方案
2、《走近大凉山》民俗风光画册的编辑出版部分
3、省旅游公司“凉山——彝海”旅游专线开发具体方案
4、整个活动各部门协调和运作具体方案
5、电视、报纸等广告宣传品的创作设计;
6、各媒介投入的具体时间与预算
四川大凉山彝族人民60年变迁记录
2009-09-17 10:51:59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9月17日电题:从奴隶社会跃向现代社会--四川大凉山彝族人民60年变迁记录
新华社记者苑坚余里
八百里大凉山下,有一座世界上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
它就像一块“活化石”,再现了凉山彝族曾经的奴隶社会形态,也真实地记录着大凉山彝族人民60年来的巨大变迁。
大凉山人民“一步跨千年”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解放前,野蛮、落后的奴隶制严重束缚了凉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凉山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长期停滞状态。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副馆长瓦渣克基说,昔日的旧凉山等级森严,只占彝族人口0.1%的大小土司和占总人口5%的“兹莫”“诺伙”等奴隶主阶级,掌握着大量的土地、牲畜、农具等财富。
而占总人口70%的奴隶阶级“兹伙”,却世世代代为奴隶主所有,由奴隶主
随意支配买卖。
越西县瓦吉木乡的奴隶苏呷子,在1937年之后的10多年内被奴隶主当商品转卖了11次。
1952年10月1日,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前身--凉山彝族自治区正式成立。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凉山彝族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自治政权,从元代开始的土司分治和后来出现的奴隶主割据并存的局面到此结束。
1956年,民主改革运动在凉山轰轰烈烈地展开,奴隶主的一切特权和债权被全部废除,近60万奴隶获得了解放,并分到了长期被奴隶主占有的土地、牲畜和农具等。
凉山各族人民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一步跨千年”的历史性飞跃。
“三房”改造:破解历史难题的突破口
作为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全州17个县(市)中有11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县县相连的贫困区域达4万平方公里。
到1999年,经过了13年扶贫攻坚战的凉山170万各族群众跨越温饱线,告别绝对贫困;2000年,新村扶贫、移民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劳务扶贫“五大扶贫工程”的实施吹响了新世纪向贫困决战的号角;2004年,一场统筹型捆绑式扶贫开发战略,在大凉山再次蓬勃展开……但如何帮助贫困群众改变千百年来的生活状况,实现“安居乐业”的梦想,仍是摆在凉山各级政府面前的首要问题。
长期以来,大凉山农村的群众一直延续着从奴隶社会遗留下来的生活习惯,很多住房都是破败不堪、不避风雨、不具备基本生活功能
的木板房、石板房、茅草房。
同时,由于自然生产条件恶劣和生态环境脆弱,“种一片坡收一箩箩”,一遇阴雨低温、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就是脱了贫的农牧民也会返贫。
凉山州把决战的突破口选在了改善贫困群众住房条件上。
一场以“三房”改造为平台、综合治理贫困的攻坚战在全州贫困村寨展开。
2007年4月以前,海拔2800米的金阳县高峰乡全乡农民没有一间瓦房。
实施“三房”改造后,每户贫困户得到了国家无偿补助的1万匹瓦、100公斤水泥和200公斤石灰,如今高峰乡600户贫困群众已经全部搬进了建有院坝和厕所的新瓦房。
在中央和省级资金的鼎力支持下,凉山举全州之力,年年从州级财政拿出上千万资金,与各县配套资金一道,一个县、一个乡、一个村地进行木板房、茅草房、石板房的改造工程。
到2008年底,全州已累计投入资金2.4亿元,使8.5万户贫困群众的住房困难得到了基本解决。
如今,“三房”改造已成为凉山州广大贫困群众最拥护、最欢迎的德政工程。
大凉山迎来新辉煌
经过60年的艰苦奋斗,凉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共同发展的辉煌成就,极大地改变了过去“一穷二白”的面貌。
凉山州以改善生产方式、推广科技应用、加快产业化经营为手段,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了从刀耕火种到温饱工程、再到现代农业
的历史转变。
200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06.3万吨,比1950年增长5.9倍;肉类总产量60.7万吨,比1950年增长80.9倍。
目前建立起的国家优质烟叶、绿色马铃薯、优质茧丝、草食畜等特色产业基地,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同时,凉山州建立起了以九大优势产业为支柱、重点工业园区为核心、大中型优势企业为骨干的现代工业体系,商贸、交通、教育等传统服务业逐步提升,信息、金融、科技等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彻底改变了过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状况。
如今的大凉山,地区生产总值已从1950年的0.37亿元提高到2008年的561.1亿元,人均财政总收入由不到1元提高到1319元。
在四川省21个市州中,经济总量由1978年的第13位上升到第8位,人均GDP由第16位上升到第11位。
去年上半年以来,凉山州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达15.7%,居四川省第一位,大凉山正在迎来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机遇期。
说巨变:
“曾经一步跨千年,今朝跑步奔小康。
”凉山州委书记翟占一这样总结。
“三级跳”:
第三级跳: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凉山和木里藏区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凉山州委书记
翟占一语录
●“实现凉山更好更快发展,必须一手抓安宁河谷地区率先发展,一手抓大凉山和木里藏区扶贫攻坚、跨越发展,既聚跨越之势、提跨越之速,又注重统筹协调、全面发展。
”
●“立足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我们正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花卉基地、全国性的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苦荞茶生产基地、高原水果基地、茧丝生产基地、特色农产品输出基地,打造五百亿绿色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
●“我们将以雅西高速全线贯通为契机,打造万亩邛海湿地,深入实施旅游精品发展战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冬春阳光、火把节、红色旅游、民族风情、现代科技、生态观光等专题精品旅游文化线路上档升级,构建百亿旅游产业集群,打造全国彝族风情最浓的旅游目的地和西部最佳阳光休闲旅游度假目
的地。
”
●“凉山发展思路:一是着力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难题,确立…一手抓安宁河谷地区率先发展,一手抓大凉山和木里藏区扶贫攻坚、跨越发展,统筹推进全域凉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路径;二是深刻认识战略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特征,实施“优势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发展战略;三是牢牢把握发展潜能加速释放、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的发展态势,锁定…追赢赶超、富民强州,奋力挺进全省第一方阵‟战略目标。
立足大资源、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实施大开放、打造大品牌、促进大跨越,推动全州经济提速
增量、提质增效,打造西部经济发展高地重要增长极。
”
综合《四川日报》
村民巴且木呷的得意
告别“火塘烤洋芋”住进现代三居室
2010年,彝家新寨建设启动。
到2015年前,凉山将建设1190个彝家新寨,解决9.89万户、49.58万人的居住问题。
“彝乡多美酒,美酒敬宾客……”3月4日上午,彝族祝酒歌唱起,喜德县冕山镇五合村村委会前面的小广场上,身着民族盛装的村民们手挽着手,跳起彝族达体舞。
“这么热闹的场面,过去只有在火把节和彝族年时才会看到。
”五合村村委会主任罗瓦尔说,这两年,村子里的聚会越来越多。
五合村,距喜德县城10公里,依山傍水,全村392户人家,1560人。
村民巴且木呷热情地带记者参观他的新家。
三室一厅的白墙青瓦小院,宽敞明亮,家电齐全。
走进厨房,不见木柴,烧的是沼气。
屋顶上,还有太阳能热水器。
看到记者的惊讶表情,巴且木呷有些得意。
“房子是2009年修建的,国家补助了2万5,自己出了5万。
”
“前几年我们住的还是烂房子,家里连根板凳都没得。
”巴且木呷指着远处的高山,颇为感慨。
在搬进新房之前,一家4口住在半山腰上的土坯瓦板房里,房子破旧,仅能避风雨。
吃饭时,“一家人直接坐在地上,围着火塘烤洋芋”。
五合村,只是大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彝家新寨建设中,上千个村寨的缩影。
凉山州辖17个县市,安宁河谷地区富饶,高山地区贫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扶贫攻坚,仍然是凉山当前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
”凉山州委书记翟占一说。
从2010年起,凉山州正式启动彝家新寨建设。
按照计划,到2015年之前,凉山将建设1190个彝家新寨,解决9.89万户、49.58万人的居住问题。
市民老杨的惬意
鱼塘变湿地琼海散步比钓鱼更爽
今年,凉山将打造万亩邛海湿地,构建百亿旅游产业集群,打造西部最佳阳光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3月3日下午,西昌邛海湿地。
夕阳西下,湖面、芦苇、码头、渔船,都被染成金黄色,美不胜收。
市民老杨说,两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鱼塘和菜地,那时他经常来钓鱼。
2010年4月,邛海湿地一期工程动工建设,当年7月1日竣工。
去年6月29日,总占地面积为2600亩的邛海湿地二期恢复工程“梦里水乡”,也揭开面纱免费向游客开放。
湿地建成了,老杨钓鱼没了好去处。
可是,每天早晚来湿地散散步、欣赏风景,成了比钓鱼更惬意的事情。
好的旅游环境所带动的,不仅仅是邛海、泸山一带。
西昌城区往外几十公里的一个个“世外桃源”,也相继被打造出来。
3月3日,西昌市安哈镇。
这里正举办梨花节,梨花在房前屋后绚丽绽放……村民马芝芝却顾不得赏花,她家的农家乐坐满了10多桌游客,为客人准备几大盆烧烤,是她的主要任务。
村民则哈坚持用并不怎么标准的普通话为记者导游,“村里发展旅游,讲不好普通话,接待不好客人。
”
凉山地处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腹心地带,代表性的景区、景点有160多个。
邛海、泸山、螺髻山、泸沽湖、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著名景区驰名中外。
2011年全州接待国内游客达2201.7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80.46亿元。
今年5月,雅西高速即将全线贯通。
今年,凉山将打造万亩邛海湿地,深入实施旅游精品发展战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冬春阳光、火把节、红色旅游、民族风情、现代科技、生态观光等专题精品旅游文化线路上档升级。
同时,构建百亿旅游产业集群,打造全国彝族风情最浓的旅游目的地,以及西部最佳阳光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凉山苦荞的生意
昔日穷人专属今日卖进超市
凉山将加速打造千亿水电、千亿矿冶、五百亿绿色特色农业、百亿旅游“四大产业集群”
3月5日下午,攀钢西昌钢钒基地,轰鸣声中,火花四溅,热气袭来,又一炉钢水出炉。
总投资约243亿元的攀钢西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于去年12月底竣工投产,成为凉山工业的又一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