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会考考点解析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素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知识点3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1)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采猎文明时期,崇拜自然:人对环境是依赖和恐惧;
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恶化;
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人地关系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
20世纪60年代以来,谋求协调: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2)人地关系思想演变
a、地理环境决定论
核心思想: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
境。

评价:该理论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反映了当时的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b、人类中心论
核心思想:人类中心论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做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
影响。

评价:人类中心论一味地从人类自身需求出发,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结果是人地关系对立,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地关系越来越紧张。

c、人地伙伴论
核心思想: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评价:倡导人类在积极认识、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地发
展。

知识点32:环境问题
1、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①由于人类向环境索取过度,目前人类面临的是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能源)和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物种减少)。

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过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污染加重(主要有大气污染
、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结合实例,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和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地域差异: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发展中国家以生态破坏为主。

知识点33:可持续发展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⑴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

⑵内涵: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和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⑶原则:①公平性原则。

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
家和地区之间。

②持续性原则。

③共同性原则。

④阶段性原则
2、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新世纪国际社会推进的新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实施清洁生产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
公众参与、绿色消费
3、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以中国为例)
(1)走可持续的必要性——中国面临的严峻现实(生存和发展的压力):
a、庞大的人口压力;
b、资源短缺令人担忧(种类多、总量大、类型全,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用量增长
过快)
c、深刻的环境危机(城市中的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
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
剧)
(2)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可持续发展总战略,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a、人口战略: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资源战略: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充分挖掘资源潜力。

c、环境战略:搞好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建立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制。

d、稳定战略:把发展经济摆在首位,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

(4)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公众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和管理者;应积极接受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参与,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如工厂清洁生产、社会公众选购带环境标志产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自备篮子购物、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节水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