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小住京华) 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江红(小住京华) 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词作的内容,采取各种方式朗读课文,仔细品味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词人复杂的情感,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
这句话中,哪些词能体现出作者的感情?
(二)品析下阙
1.“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透过这句话,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形象?
2.“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这句话中的“俗子”指的是哪些人呢?
3.“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一个“莽”字,一句发问,展现出作者怎样的心情?“青衫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秋瑾的“青衫之泪”是否是消极的自怨自艾呢?
检测反馈
《满江红》一词中有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担忧,有不甘受束缚、立志报国的雄心壮志,有对女性不幸命运的抗争,有知音难觅的孤独凄凉。
课后
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完成作业设计。
反思
教师准备
1.导入:秋瑾相关生平介绍。
2.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预习任务
学生带着感情品读全词,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翻译全词。
课中
课中
独立自学
1.解题: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等。双调九十三字。
2.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原名秋闺瑾,字璿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中国民主革命烈士。她的作品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有《秋瑾诗词》《秋女士遗稿》等存世。
写作背景:1903年王纳资捐得户部主事,秋瑾随王去北京居往。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品析下阙:1.虽身为女子,却有比男子更为刚烈的心志的巾帼英雄形象。
2.既指丈夫王廷钧,又指国难当头,所有醉生梦死、阻挠进步力量的人物。
3.不被理解的苦闷和彷徨。用典:知音难觅的孤寂与苦闷。是积极的探索和追寻,蕴含了强烈地爱国主义情怀。
强化梳理
满江红
秋雄心壮志
展示点拨
品析上阙:1.“早又是”,对时光飞逝,年华飞度的感慨。 2.环境描写,以乐景写哀情。 3.用典。a.中国局势——列强环伺b.个人身世——婚姻不幸。 4.强烈表达了秋瑾极不屑作为女儿身,不甘心受到各种束缚,决心报效国家的愿望。她对女子饱受压迫,只能为男子附庸感到无比愤懑,这是对封建礼法的控诉。
2、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自读、范读、跟读、齐读)
3、用自己的话翻译这首词。
交流互助
(一)品析上阙
1.“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这一句诗词中哪一个词最能体现出作者心情?
2.“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这一句诗词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3.为什么中秋佳节词人却没有特别的欣喜呢?“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教
学
目
标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词作的内容,采取各种方式朗读课文,仔细品味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词人复杂的情感,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
这句话中,哪些词能体现出作者的感情?
(二)品析下阙
1.“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透过这句话,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形象?
2.“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这句话中的“俗子”指的是哪些人呢?
3.“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一个“莽”字,一句发问,展现出作者怎样的心情?“青衫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秋瑾的“青衫之泪”是否是消极的自怨自艾呢?
检测反馈
《满江红》一词中有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担忧,有不甘受束缚、立志报国的雄心壮志,有对女性不幸命运的抗争,有知音难觅的孤独凄凉。
课后
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完成作业设计。
反思
教师准备
1.导入:秋瑾相关生平介绍。
2.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预习任务
学生带着感情品读全词,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翻译全词。
课中
课中
独立自学
1.解题: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等。双调九十三字。
2.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原名秋闺瑾,字璿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中国民主革命烈士。她的作品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有《秋瑾诗词》《秋女士遗稿》等存世。
写作背景:1903年王纳资捐得户部主事,秋瑾随王去北京居往。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品析下阙:1.虽身为女子,却有比男子更为刚烈的心志的巾帼英雄形象。
2.既指丈夫王廷钧,又指国难当头,所有醉生梦死、阻挠进步力量的人物。
3.不被理解的苦闷和彷徨。用典:知音难觅的孤寂与苦闷。是积极的探索和追寻,蕴含了强烈地爱国主义情怀。
强化梳理
满江红
秋雄心壮志
展示点拨
品析上阙:1.“早又是”,对时光飞逝,年华飞度的感慨。 2.环境描写,以乐景写哀情。 3.用典。a.中国局势——列强环伺b.个人身世——婚姻不幸。 4.强烈表达了秋瑾极不屑作为女儿身,不甘心受到各种束缚,决心报效国家的愿望。她对女子饱受压迫,只能为男子附庸感到无比愤懑,这是对封建礼法的控诉。
2、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自读、范读、跟读、齐读)
3、用自己的话翻译这首词。
交流互助
(一)品析上阙
1.“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这一句诗词中哪一个词最能体现出作者心情?
2.“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这一句诗词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3.为什么中秋佳节词人却没有特别的欣喜呢?“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