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颈椎骨折患者颈椎前路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16096/J.cnki.nmgyxzz.2020.52.10.062
健康教育对颈椎骨折患者颈椎前路
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周 红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骨科二病区,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对颈椎骨折患者颈椎前路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行颈椎前路手术的颈椎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分层随机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规范化健康教育模式。
观察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通过规范化健康教育的应用能够提高颈椎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使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颈椎骨折;颈椎前路手术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4-0951(2020)10-1259-02
高位颈椎骨折常伴随神经根和脊髓损伤等并发症,有着较高的残疾率和死亡率[1]。
虽然外科手术的技术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但是患者术后仍有较多的后遗症,生活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容易引起多种应激反应,导致并发症发生率增多,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了负面影响,需要为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2]。
随着现代生物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健康教育作为临床服务的重要内容,需要不断进行完善[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100例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行颈椎前路手术的颈椎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分层随机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为22~86岁,平均为(54.5±8.6)岁。
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为24~83岁,平均为(53.2±8.2)岁。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CT检查确诊为颈椎骨折且符合手术治疗指征,患者和家属且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凝血系统异常以及活动性传染病患者。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具体措施为:(1)生命体征观察。
(2)心理护理:患者由于丧失自理能力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同时脊髓损伤可引起一系列生理改变,例如体温异常以及胃肠功能紊乱,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因此需要耐心的安抚患者和家属,鼓励患者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平稳的接受临床治疗和护理。
(3)体位护理:术后体位护理对于手术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加强术后体位管理,在患者翻身或搬运过程中需要保持纵轴一致,预防躯干颈部扭曲或旋转等现象的发生。
休克期患者需要减少挪动,待休克缓解之后需要间隔2~4 h翻身1次,从而预防压疮的发生。
加强口腔管理,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规范化健康教育模式,具体措施为:患者由于突然丧失治理能力,会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为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为后续康复治疗建立良好基础,需要与患者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获得家属和亲友的支持,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
同时要开展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术后康复治疗的重要性解说,提高患者对康复治疗的认识,从而积极参与康复锻炼。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
本次研究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价,显效:ADL评分>70分,有效:ADL评分为40~70分;无效:ADL评分<40分。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内蒙古医学杂志Inner Mongolia Med J 2020年第52卷第10期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编号:142102310453)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
组 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50 22(44.0)25(50.0)3(6.0)47(94.0)对照组50 18(36.0)24(48.0)8(16.0)42(84.0)χ2值5.204P值0.042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n,%)
组 别n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率
观察组50 21(42.0)24(46.0)5(10.0)45(90.0)对照组50 18(36.0)22(44.0)10(20.0)40(80.0)χ2值5.106P值0.041
3 讨 论
规范化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健康教育来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从而规范自身的行为,遵医嘱用药,定期开展锻炼活动,从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有助于加速疾病康复。
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保持耐心、负责的态度,讲解用词要简单明了,不要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对于过于消极的患者,需要与患者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更好开展健康教育,讲解负面情绪对病情康复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维湖,钱继红,冯乐玲.引领式健康教育路径在寰枢椎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创伤杂志,2019,35(11):1 033-1 037.
[2] 邓钰涵,樊海英,陈代丽,等.颈椎病患者出院后的微信健康教育模式构建[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25):76,81.
[3] 谭果.颈椎病康复患者应用健康教育处方的效果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9,13(4):337,341.
[收稿日期]2020-07-20
DOI:10.16096/J.cnki.nmgyxzz.2020.52.10.063
风险评估下心脏康复训练在冠心病
PCI术后的应用效果
杨 倩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区,河南焦作 454000)
[摘要]目的 分析风险评估下心脏康复训练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101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予以常规术后康复干预的49例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风险评估下心脏康复训练的52例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每搏输出量(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
结果 干预4周后研究组SV、LVEF优于对照组;干预4周后研究组6MWD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ACE发生率为(5.77%)低于对照组(20.41%)(P<0.05)。
结论 风险评估下心脏康复训练应用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降低MACE发生率。
[关键词]康复训练;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4-0951(2020)10-1260-02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可疏通堵塞冠状动脉血管,恢复血供[1]。
但术后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较多,近年发现早期心脏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患者心血管准备功能[2]。
风险评估下心脏康复训练是借助6 min步行试验(6MWT)评估心脏康复风险,并进行分级,采取针对性较强的科学康复训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冠心病PCI术后患者101例,接受常规术后康复干预的49例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风险评估下心脏康复训练的52例为研究组。
研究组:男25例,女27例;年龄47~78岁,平均为(62.43±7.65)岁。
对照组:男23例,女26例;年龄48~76岁,平均(60.87±6.40)岁。
两组基线资料内蒙古医学杂志Inner Mongolia Med J 2020年第52卷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