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庸亦是治贪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庸亦是治贪腐
作者:方林
来源:《党员文摘》2014年第11期
在大力反贪腐行动中,同时包括了治庸,同样令群众欣喜。
“代表人物”为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童名谦(8月18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对童名谦以玩忽职守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本刊注),他已受审并当庭表示认罪。
他在官场以清流自诩,明哲保身,绝不多事,谁跟他汇报工作都是“好好好”三个字,守住了“为人之德”,却丧失了“为官之德”,落马后被当地官场评价为“是个好人,但不是个好官”。
“是个好人,但不是个好官”,这是结论吗?如果这个人不是好官,那么,他也不会是个好人。
为什么?对谁都“好好好”的人,只是乡愿。
当年,孔夫子已经给这样的人定了调,他们是“德之贼”。
这种人,表面上看起来忠厚老实,实则是没有一点原则、四面讨好、八面玲珑、媚俗趋时的小人。
所以,古人发问道,乡愿这样的人,并没有杀人的大恶,仲尼为什么那么厌恶他们呢?原因就是“以其乱德也”。
明朝更有人说:“若夫贼德之乡愿,则虽过门而不欲其入室,盖拒绝之深矣,而肯遽以人类视之哉!”
“好好好”式的人,不是好人,更不是好官。
然而,在官场中,有人却深谙此道,以投机取巧的方式去迎合所有人。
因为在利益盘根错节的竞争中,一个谁也不得罪的人,反而更有可能被各方接受,“脱颖而出”,级级升迁。
一个有事业心、有魄力、有闯劲的干部,有可能做出了不起的成绩来,但同样有可能面临失败的境地。
因为任何探索与试验,都会付出代价。
天底下从来没有只胜不败的事,更何况面对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形。
此时,如果出现比较大的失败,则会授人以柄,从政之路就可能断送。
于是,有些官员干脆就什么也不做,美其名曰:无为而治。
他们自我标榜为清高,好像两袖清风,不捞不贪的,但实则他们同样是事业的蠹虫,同样是贪腐——贪自己的权位,贪自我的小私,腐蚀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置人民利益的大公于不顾。
群众要的不是“好好好”式的老好人,要的是能带领大家致富的、带领社会向前的公而忘私的好官。
两手一甩,啥也不干,不犯事但也不管事,这种人早有成语描述他们,叫“尸位素餐”,白占着位子吃白饭。
难道纳税人的钱能给这种人?
为政的起码道德,在于敢担当,做了官,就不要想当老好人,就不要想着谁也不得罪。
干起事业来,肯定会得罪人,但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有些人该得罪就得罪。
如果场面上谁也不得罪,那肯定就会是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了。
得罪群众,才是最大的得罪。
童名谦的落马,是一个标志,说明在现在,纵然不捞不贪但却尸位素餐的人,混不下去了。
(吕丽妮荐自2014年8月5日《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