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气动塞拉门的电气控制原理及流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wwcnkinet大曲囊空气弹簧无摇枕转向架的性能及发展度分析倾摆机构和导向机构的结构参数对转向架性能关于kdq型高速轻型车轮运用情况及建议的影响270km电动车组中拖车供电系统的保护措施高温铁水过轨运输技术的研究国内外棚车的现状与发展gf型氧化铝粉罐车的结构特点及车体静强铁路货车滚动轴承化的技术经济效果
门信号后, 蜂鸣器报警提示, 锁闭汽缸连同锁闭机构将 门解锁, 两位三通开门电磁阀动作, 无杠汽缸驱动机构 将车门打开。
车门开关过程中单向行程约为 730 mm , 运行时 间约 3 s~ 6 s, 车门开关速度可通过气路系统中的单 向节流阀进行调节。
2. 1. 2 车速超过 5 km h 时的自动关门 为保证乘车安全, 当列车速度超过 5 km h 时, 处
400 kPa~ 900 kPa 的风源, 经过调压阀调整为较平稳 锁闭汽缸连同锁闭机构将门锁闭。 当门控单元收到开
的 450 kPa~ 600 kPa 气压, 供气路系统使用。 车辆可 直接提供 48 V (或 110 V ) 直流电源, 经直2直变换为 24 V 直流电源后供控制电路使用。车门电气控制示意 图见图 2。
为防止因挤压导致车门关闭后重新开启, 特设屏 蔽开关。 当列车运行至全行程 90%~ 98% 的位置时, 该开关将向门控单元发出屏蔽防挤压功能的信号, 从 而保证当车门关闭到位时不会重新开启。 2. 1. 4 门关到位 (脚蹬翻转) 检测
为保证列车运行安全, 防止因各种原因造成的门
未关到位故障, 各车门在锁闭机构上均设置有“门关到 位”开关。 该开关具有常开、常闭触点, 分别对应“门完 全关好”信号和“门未关好”信号。“门未关好”状态时, 对应车门及集中控制单元具有相应故障指示。 车门关 闭时, 脚蹬汽缸推动机械连杆机构将脚蹬翻转收起。脚 蹬翻转到位处常设行程开关检测脚蹬是否翻转到位。 2. 1. 5 紧急手动开门
由此可见, 电控气动塞拉门电气控制系统的主要
收稿日期: 2002210231 作者简介: 段世明 (19732) , 男, 工程师。
任务是开关门信号的处理和控制。 其具体内容如下: (1) 车内外均具有电控及手动开关每扇车门的功
能; 整列车到站后应具有集中统一开同侧车门的功能; 列车启动前应具有关所有车门的功能。
4. 3 加热与升温试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 G17B 型粘油罐车内加热系统的结 构性能, 四方车辆研究所于 1998 年 11 月在西安车辆 厂进行了 G17B 型内加热粘油罐车与 G17型外置加温套 粘油罐车的热效率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在外界条 件、供汽压力及供汽量相同的前提下, G17B 型罐车的升 温速度比 G17 型罐车提高了 5916% , 且加热系统与车 内介质的热交换效果较好。
1 车门组成及控制要求
电控气动塞拉门主要由电气系统、气动系统、驱动 机构、门板、锁闭机构及翻转脚蹬等组成, 其主要工作 过程如下:
当发出关门信号后, 关门电磁阀动作, 由无杠汽缸 推动驱动机构执行关门动作, 同时脚蹬翻转收起 (脚蹬 为方便旅客上下车之用, 但考虑到机车车辆限界, 车辆 运行时脚蹬应翻转收起)。 关门到位时, 锁闭机构将门 锁闭。 当发出开门信号时, 锁闭机构打开, 开门电磁阀 动作, 由无杠汽缸推动驱动机构执行开门动作, 同时脚 蹬翻转落下。
2. 1 主要功能
2. 1. 1 单车、整列车开关门 整列车车门集中控制单元通过集控线向每节车厢
的门控单元发出开某侧车门或关闭所有车门的信号, 实现整列车的电控气动开关门。 每节车厢均可通过车 内外的开关门锁开关向本车门控单元发出开关门信 号, 实现对应车门的开或关。集中控制单元发出的信号 优先于本车开关锁发出的信号, 当门控单元收到关门
析处理后向门控单元发出车辆速度超过 5 km h 的关 门 信号, 门控单元自动执行关门操作。 在车速超过 5 km h 时, 除紧急锁信号外, 其他电动及手动方式均 不能将车门打开。 2. 1. 3 防挤压功能
通常采用在门板关闭侧密封橡胶条内设置气囊以 检测压力冲击信号或关门时无杠汽缸工作压力的变化 来实现车门防挤压的功能。 当电控气动关门遇到障碍 物时, 胶条遇到突然的冲击挤压, 气囊内将产生突变压 力, 该突变压力将使相应开关动作, 从而向门控单元发 出挤压信号; 同样, 当无杠汽缸工作压力超过设定值 (通常为 100 N~ 150 N ) 时, 相应的压力感应装置将向 门控单元发出挤压信号, 门控单元收到挤压信号后, 将 门转换为自动开启状态, 然后延时 2 s~ 5 s, 再将门重 新自动关闭。
于开启状态的车门应能自动执行关门操作。 通常在车 辆的车轴端部设置永磁式磁电传感器。 感应齿轮随同 车轴同步旋转, 齿顶齿谷交替通过距离该齿轮 (110± 012) mm 处的传感器, 通过切割磁力线, 传感器即感 应出相应的脉冲信号。 速度传感器将速度信息传至车
信号后, 蜂鸣器报警提示, 两位三通关门电磁阀动作, 内防滑器 (速度信号处理单元) , 由防滑器速度信息分
1 主要特性
硬质低发泡 PV C 板材是一种无毒、无味、无腐蚀 性并可回收利用的无污染环保材料。 其主要特性为 ( 1) 密度小, 有利于减轻货车自重; (2) 耐燃性好, 氧指 数达到 30% ; (3) 强度高, 抗冲击性强; (4) 硬度高, 耐 磨性好, 不易划伤; (5) 装饰性好, 不但可制成多种颜 色, 而且可采用钉、刨、钻、锯、铆、粘及焊接等多种方式 进行加工; (6) 抗老化性能好, 长期使用不变色, 不变 形; (7) 耐候性好, 在- 40℃~ 75℃间可长期使用并能 保持各项物理化学性能; (8) 指标的稳定性好; (9) 耐腐 蚀性好, 可耐大部分化学用品的腐蚀; (10) 吸水率低, 热膨胀系数低, 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 (11) 具有隔 热、隔声等特性; (12) 具有良好的绝缘和介电性能。
车辆产品与零部件
铁道车辆 第 41 卷第 6 期 2003 年 6 月
文章编号: 100227602 (2003) 0620029204
电控气动塞拉门的电气控制原理及流程
段世明, 李言群, 陈光湖
(南京浦镇车辆厂, 江苏 南京 210031)
摘 要: 针对铁路客车用气动塞拉门的电气控制要求, 介绍了该车门电气控制的有关工作流程及工作原理。 关键词: 客车; 车门; 塞拉门; 控制 中图分类号: U 270. 38+ 6 文献标识码: B
5 使用情况
G17B 型粘油罐车自 1997 年试制至今, 已批量生产 并投入使用近 2 000 辆。通过对车辆的跟踪调查, 用户 普遍反映该车自重小, 载重大, 加热效率高, 设计合理, 性能可靠, 检修方便, 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
(编辑: 李 萍)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 人们对铁路货车车内运输环境和运输质量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迫切需要提高车辆内装材料的水平和 档次。 选择铁路棚车内装材料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 质量轻, 装饰性好; (2) 对老化、污染、光照等具有良好 的耐久性; (3) 耐燃性好; (4) 价格低廉且易于加工; (5) 易于维护保养; (6) 不仅能代钢代木, 而且可以回收利 用, 保护生态环境。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 在 P65型 棚车的内装修中, 硬质低发泡 PV C 板材得到了较好的 应用, 并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车 辆 运 行 速 度 超 过 5 km h 时, 因 开 门 信 号 被 5 km h 速度信号屏蔽, 此时电控及手动直接开门均不 能将门打开, 故设置“紧急锁”。 紧急情况时可旋转此 锁, 此锁触发对应开关, 向门控单元发出紧急状态信 号。门控单元使关门电磁阀断电, 同时锁闭汽缸推动锁 闭机构解锁, 此时可实现手动开门。 2. 1. 6 冬季防冻功能
0. 55~ 0. 85 ≥15 ≥10 ≥10 ≥75 ≥70 ≤2. 0 ≥600 ≥25 ≤1. 0 ≥800 ≥30
·29·
铁道车辆 第 41 卷第 6 期 2003 年 6 月
图 1 电控气动塞拉门工作流程图
用微机控制单元 XDU ) , 由此实现开关整列车的车门, 无杠汽缸驱动机构驱动车门进行关门操作, 同时脚蹬
并检测车门及翻转脚蹬故障。 车辆风缸可直接提供 汽缸通过机械连杆机构实现脚蹬翻转。门关闭到位时,
·31·
新 材 料·新 技 术
铁道车辆 第 41 卷第 6 期 2003 年 6 0620032202
硬质低发泡 PV C 板材在 P65型棚车上的应用
金宗亮
(齐齐哈尔铁路车辆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热工艺室,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2)
中图分类号: U 270. 4+ 2 文献标识码: B
(2) 当列车速度超过 5 km h 时, 为保证乘车安 全, 处于开启状态的车门应自动执行电控气动关门。
(3) 电控气动关门过程中, 若碰到障碍物, 应自动 转换为开门状态, 延时一定时间后, 再次将门自动关 闭。
( 4) 执行关门命令后, 为防止车门未完全关闭及 脚蹬未收起到位, 应自动对其进行检测, 并具有故障报 警显示。
·30·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电控气动塞拉门的电气控制原理及流程 段世明, 李言群, 陈光湖
图 2 车门电气控制示意图 1. 车外 (车内) 开门信号; 2. 车内 (车外) 关门信号; 3. 屏蔽防挤压信号; 4. 门完全关闭信号; 5. 门未关到位信号; 6. 脚蹬故障信号; 7. 紧急开门信号。
(5) 紧急情况下, 可以手动将车门打开。 车门的工作流程图见图 1。
2 电气控制工作原理
每节车厢共有 4 扇门, 车厢两端各设 1 个门控单 元控制对应端的 2 个侧门。“新曙光”号动车组的门控 单元采用 BOD E 公司专用门控制器,“先锋”号动车组 门控单元采用 S IEM EN S S IM A T IC S7—200 PL C (包 括 CPU 224 及 16 点输入、16 点输出的 EM 223 数字量 扩展模块) 进行控制。门控单元设有 R S232 通讯接口。 整 列车通常设 1 个车门集中控制单元 “( 新曙光”号 动车 组 采 用 继 电 器 有 触 点 电 路 ,“先 锋 ”号 动 车 组 采
收稿日期: 2001209220 作者简介: 金宗亮 (19672) , 男, 工程师。
硬质低发泡 PV C 板材的主要性能指标见表 1。
表 1 硬质低发泡 PVC 板材的主要性能指标
项 目
性能指标
检测标准号
密度 (g·cm - 3) 拉伸强度 M Pa 断裂伸长率 % 冲击强度 (kJ ·m - 2) 邵氏硬度 D 维卡软化点 ℃ 加热尺寸变化率 % 弯曲弹性模量 M Pa 弯曲强度 M Pa 吸水率 % 握钉力 N 氧指数 %
近 10 年来, 随着铁路机车车辆工业的发展, 机车 车辆的运营速度不断提高。运营速度的提高, 必然对客 车密封性能及安全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1997 年以 来, 25K 型新型铁路客车以及部分动车组已逐渐采用 电控气动塞拉门, 以提高客车的密封性和安全性。该车 门通常由铝型材拼焊而成, 内部填充隔热阻燃蜂窝材 料, 周边镶嵌特制的密封橡胶条, 不仅具有较好的强度 和刚度, 且密封性及安全性均优于传统的折页门。
由于铁路客车运营范围遍布全国, 在我国东北及 西北地区, 冬季环境温度有低于- 30 ℃的情况。 为解 决因冰霜造成的开关门故障, 在车门下方易结冰部位 加装了防冻装置。该装置内部为 PTC 正电阻温度发热 材料, 可以随外界温度变化自动调节自身功率, 具有节 约电能、发热均匀的优点。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门信号后, 蜂鸣器报警提示, 锁闭汽缸连同锁闭机构将 门解锁, 两位三通开门电磁阀动作, 无杠汽缸驱动机构 将车门打开。
车门开关过程中单向行程约为 730 mm , 运行时 间约 3 s~ 6 s, 车门开关速度可通过气路系统中的单 向节流阀进行调节。
2. 1. 2 车速超过 5 km h 时的自动关门 为保证乘车安全, 当列车速度超过 5 km h 时, 处
400 kPa~ 900 kPa 的风源, 经过调压阀调整为较平稳 锁闭汽缸连同锁闭机构将门锁闭。 当门控单元收到开
的 450 kPa~ 600 kPa 气压, 供气路系统使用。 车辆可 直接提供 48 V (或 110 V ) 直流电源, 经直2直变换为 24 V 直流电源后供控制电路使用。车门电气控制示意 图见图 2。
为防止因挤压导致车门关闭后重新开启, 特设屏 蔽开关。 当列车运行至全行程 90%~ 98% 的位置时, 该开关将向门控单元发出屏蔽防挤压功能的信号, 从 而保证当车门关闭到位时不会重新开启。 2. 1. 4 门关到位 (脚蹬翻转) 检测
为保证列车运行安全, 防止因各种原因造成的门
未关到位故障, 各车门在锁闭机构上均设置有“门关到 位”开关。 该开关具有常开、常闭触点, 分别对应“门完 全关好”信号和“门未关好”信号。“门未关好”状态时, 对应车门及集中控制单元具有相应故障指示。 车门关 闭时, 脚蹬汽缸推动机械连杆机构将脚蹬翻转收起。脚 蹬翻转到位处常设行程开关检测脚蹬是否翻转到位。 2. 1. 5 紧急手动开门
由此可见, 电控气动塞拉门电气控制系统的主要
收稿日期: 2002210231 作者简介: 段世明 (19732) , 男, 工程师。
任务是开关门信号的处理和控制。 其具体内容如下: (1) 车内外均具有电控及手动开关每扇车门的功
能; 整列车到站后应具有集中统一开同侧车门的功能; 列车启动前应具有关所有车门的功能。
4. 3 加热与升温试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 G17B 型粘油罐车内加热系统的结 构性能, 四方车辆研究所于 1998 年 11 月在西安车辆 厂进行了 G17B 型内加热粘油罐车与 G17型外置加温套 粘油罐车的热效率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在外界条 件、供汽压力及供汽量相同的前提下, G17B 型罐车的升 温速度比 G17 型罐车提高了 5916% , 且加热系统与车 内介质的热交换效果较好。
1 车门组成及控制要求
电控气动塞拉门主要由电气系统、气动系统、驱动 机构、门板、锁闭机构及翻转脚蹬等组成, 其主要工作 过程如下:
当发出关门信号后, 关门电磁阀动作, 由无杠汽缸 推动驱动机构执行关门动作, 同时脚蹬翻转收起 (脚蹬 为方便旅客上下车之用, 但考虑到机车车辆限界, 车辆 运行时脚蹬应翻转收起)。 关门到位时, 锁闭机构将门 锁闭。 当发出开门信号时, 锁闭机构打开, 开门电磁阀 动作, 由无杠汽缸推动驱动机构执行开门动作, 同时脚 蹬翻转落下。
2. 1 主要功能
2. 1. 1 单车、整列车开关门 整列车车门集中控制单元通过集控线向每节车厢
的门控单元发出开某侧车门或关闭所有车门的信号, 实现整列车的电控气动开关门。 每节车厢均可通过车 内外的开关门锁开关向本车门控单元发出开关门信 号, 实现对应车门的开或关。集中控制单元发出的信号 优先于本车开关锁发出的信号, 当门控单元收到关门
析处理后向门控单元发出车辆速度超过 5 km h 的关 门 信号, 门控单元自动执行关门操作。 在车速超过 5 km h 时, 除紧急锁信号外, 其他电动及手动方式均 不能将车门打开。 2. 1. 3 防挤压功能
通常采用在门板关闭侧密封橡胶条内设置气囊以 检测压力冲击信号或关门时无杠汽缸工作压力的变化 来实现车门防挤压的功能。 当电控气动关门遇到障碍 物时, 胶条遇到突然的冲击挤压, 气囊内将产生突变压 力, 该突变压力将使相应开关动作, 从而向门控单元发 出挤压信号; 同样, 当无杠汽缸工作压力超过设定值 (通常为 100 N~ 150 N ) 时, 相应的压力感应装置将向 门控单元发出挤压信号, 门控单元收到挤压信号后, 将 门转换为自动开启状态, 然后延时 2 s~ 5 s, 再将门重 新自动关闭。
于开启状态的车门应能自动执行关门操作。 通常在车 辆的车轴端部设置永磁式磁电传感器。 感应齿轮随同 车轴同步旋转, 齿顶齿谷交替通过距离该齿轮 (110± 012) mm 处的传感器, 通过切割磁力线, 传感器即感 应出相应的脉冲信号。 速度传感器将速度信息传至车
信号后, 蜂鸣器报警提示, 两位三通关门电磁阀动作, 内防滑器 (速度信号处理单元) , 由防滑器速度信息分
1 主要特性
硬质低发泡 PV C 板材是一种无毒、无味、无腐蚀 性并可回收利用的无污染环保材料。 其主要特性为 ( 1) 密度小, 有利于减轻货车自重; (2) 耐燃性好, 氧指 数达到 30% ; (3) 强度高, 抗冲击性强; (4) 硬度高, 耐 磨性好, 不易划伤; (5) 装饰性好, 不但可制成多种颜 色, 而且可采用钉、刨、钻、锯、铆、粘及焊接等多种方式 进行加工; (6) 抗老化性能好, 长期使用不变色, 不变 形; (7) 耐候性好, 在- 40℃~ 75℃间可长期使用并能 保持各项物理化学性能; (8) 指标的稳定性好; (9) 耐腐 蚀性好, 可耐大部分化学用品的腐蚀; (10) 吸水率低, 热膨胀系数低, 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 (11) 具有隔 热、隔声等特性; (12) 具有良好的绝缘和介电性能。
车辆产品与零部件
铁道车辆 第 41 卷第 6 期 2003 年 6 月
文章编号: 100227602 (2003) 0620029204
电控气动塞拉门的电气控制原理及流程
段世明, 李言群, 陈光湖
(南京浦镇车辆厂, 江苏 南京 210031)
摘 要: 针对铁路客车用气动塞拉门的电气控制要求, 介绍了该车门电气控制的有关工作流程及工作原理。 关键词: 客车; 车门; 塞拉门; 控制 中图分类号: U 270. 38+ 6 文献标识码: B
5 使用情况
G17B 型粘油罐车自 1997 年试制至今, 已批量生产 并投入使用近 2 000 辆。通过对车辆的跟踪调查, 用户 普遍反映该车自重小, 载重大, 加热效率高, 设计合理, 性能可靠, 检修方便, 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
(编辑: 李 萍)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 人们对铁路货车车内运输环境和运输质量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迫切需要提高车辆内装材料的水平和 档次。 选择铁路棚车内装材料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 质量轻, 装饰性好; (2) 对老化、污染、光照等具有良好 的耐久性; (3) 耐燃性好; (4) 价格低廉且易于加工; (5) 易于维护保养; (6) 不仅能代钢代木, 而且可以回收利 用, 保护生态环境。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 在 P65型 棚车的内装修中, 硬质低发泡 PV C 板材得到了较好的 应用, 并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车 辆 运 行 速 度 超 过 5 km h 时, 因 开 门 信 号 被 5 km h 速度信号屏蔽, 此时电控及手动直接开门均不 能将门打开, 故设置“紧急锁”。 紧急情况时可旋转此 锁, 此锁触发对应开关, 向门控单元发出紧急状态信 号。门控单元使关门电磁阀断电, 同时锁闭汽缸推动锁 闭机构解锁, 此时可实现手动开门。 2. 1. 6 冬季防冻功能
0. 55~ 0. 85 ≥15 ≥10 ≥10 ≥75 ≥70 ≤2. 0 ≥600 ≥25 ≤1. 0 ≥800 ≥30
·29·
铁道车辆 第 41 卷第 6 期 2003 年 6 月
图 1 电控气动塞拉门工作流程图
用微机控制单元 XDU ) , 由此实现开关整列车的车门, 无杠汽缸驱动机构驱动车门进行关门操作, 同时脚蹬
并检测车门及翻转脚蹬故障。 车辆风缸可直接提供 汽缸通过机械连杆机构实现脚蹬翻转。门关闭到位时,
·31·
新 材 料·新 技 术
铁道车辆 第 41 卷第 6 期 2003 年 6 0620032202
硬质低发泡 PV C 板材在 P65型棚车上的应用
金宗亮
(齐齐哈尔铁路车辆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热工艺室,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2)
中图分类号: U 270. 4+ 2 文献标识码: B
(2) 当列车速度超过 5 km h 时, 为保证乘车安 全, 处于开启状态的车门应自动执行电控气动关门。
(3) 电控气动关门过程中, 若碰到障碍物, 应自动 转换为开门状态, 延时一定时间后, 再次将门自动关 闭。
( 4) 执行关门命令后, 为防止车门未完全关闭及 脚蹬未收起到位, 应自动对其进行检测, 并具有故障报 警显示。
·30·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电控气动塞拉门的电气控制原理及流程 段世明, 李言群, 陈光湖
图 2 车门电气控制示意图 1. 车外 (车内) 开门信号; 2. 车内 (车外) 关门信号; 3. 屏蔽防挤压信号; 4. 门完全关闭信号; 5. 门未关到位信号; 6. 脚蹬故障信号; 7. 紧急开门信号。
(5) 紧急情况下, 可以手动将车门打开。 车门的工作流程图见图 1。
2 电气控制工作原理
每节车厢共有 4 扇门, 车厢两端各设 1 个门控单 元控制对应端的 2 个侧门。“新曙光”号动车组的门控 单元采用 BOD E 公司专用门控制器,“先锋”号动车组 门控单元采用 S IEM EN S S IM A T IC S7—200 PL C (包 括 CPU 224 及 16 点输入、16 点输出的 EM 223 数字量 扩展模块) 进行控制。门控单元设有 R S232 通讯接口。 整 列车通常设 1 个车门集中控制单元 “( 新曙光”号 动车 组 采 用 继 电 器 有 触 点 电 路 ,“先 锋 ”号 动 车 组 采
收稿日期: 2001209220 作者简介: 金宗亮 (19672) , 男, 工程师。
硬质低发泡 PV C 板材的主要性能指标见表 1。
表 1 硬质低发泡 PVC 板材的主要性能指标
项 目
性能指标
检测标准号
密度 (g·cm - 3) 拉伸强度 M Pa 断裂伸长率 % 冲击强度 (kJ ·m - 2) 邵氏硬度 D 维卡软化点 ℃ 加热尺寸变化率 % 弯曲弹性模量 M Pa 弯曲强度 M Pa 吸水率 % 握钉力 N 氧指数 %
近 10 年来, 随着铁路机车车辆工业的发展, 机车 车辆的运营速度不断提高。运营速度的提高, 必然对客 车密封性能及安全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1997 年以 来, 25K 型新型铁路客车以及部分动车组已逐渐采用 电控气动塞拉门, 以提高客车的密封性和安全性。该车 门通常由铝型材拼焊而成, 内部填充隔热阻燃蜂窝材 料, 周边镶嵌特制的密封橡胶条, 不仅具有较好的强度 和刚度, 且密封性及安全性均优于传统的折页门。
由于铁路客车运营范围遍布全国, 在我国东北及 西北地区, 冬季环境温度有低于- 30 ℃的情况。 为解 决因冰霜造成的开关门故障, 在车门下方易结冰部位 加装了防冻装置。该装置内部为 PTC 正电阻温度发热 材料, 可以随外界温度变化自动调节自身功率, 具有节 约电能、发热均匀的优点。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