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解读】-学前班科学优秀说课稿及反思 第16课《运小球》教案优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小球》
活动目标
1鼓励宝宝用黏贴的方式,将黄色的迎春花黏贴在树枝上。
2提高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宝宝的合作意识。
3养成宝宝良好的卫生习惯。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高人矮人图片、磁带、铃鼓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分组感知讨论,引起幼儿对安全问题的重视。
(1)出示幼儿户外活动时的图片
提问:图上有谁?他们在玩什么?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你觉得他们这样玩好吗?也许会发生
什么事?
(会摔跤、会打痛、会从玩具架上掉下来等等)
那你觉得应该怎么玩,小朋友才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引导幼儿大胆交流)
(2)帮助幼儿整理生活经验,了解避免危险的方法:不到危险的地方去;不玩危险物(如鞭炮、玻璃);正确使用玩具、工具(如剪刀);不追逐打闹等。
2、寻找教室里不安全的因素
① 师:刚才,我们看的是小朋友在外面活动时的不安全的事情,其实,在我们的教室里、午睡室、卫生间都有许多不安全的地方,如教室里的黑板、桌椅等,装水的茶桶等等,如
果
② 小朋友两两结伴去寻找教室里有什么地方是不安全的。
③ 找到不安全的地方后,为不安全的地方贴上红色警告标记,提醒孩子注意。
活动结束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展厅设计 fi-world3.21 因此,
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例如:运用儿歌
和游戏的方式,幼儿能够通俗易懂,能够跟随我的引导,由简单到复杂的形式,完成了整
个活动的目标,孩子们很愿意参与其中。
幼儿集体或分组操作实践,利用日常生活或创设特定情景,让幼儿学习保护自己身体安
全的行为。
(1)小心关门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发生了什么事情,小猫为什么会哇哇大哭?应该如何地小心关门
或开门?并请个别幼儿示范
(2)安全使用剪刀
强化巩固日常生活中自我安全保护行为,为奠定良好的习惯打基础。
活动反思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我注重创设手套商店的场景,让幼儿在情境中进行操作,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活动时幼儿在手套商店的情境中始终能积极参与,并乐意仔细
观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较好地处理了以下几对关系,并提升了现场教学的灵活
调控能力:
1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的关系
围绕目标,我预设了手套商店里有那么多手套,你最喜欢哪一副手套?这只手套有什么特别?以及这两只手套有什么不一样?等比较开放的问题,试图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幼儿主动地
观察与比较。
在现场教学中,我能根据幼儿的表达,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说出每副手套的主
要特点,如有两个幼儿选择了两副颜色相同、图案不同的手套(一副图案是米奇、另一副
图案是米妮),我马上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不同,自然地将男孩女孩的性别概念整合在其中:又如当一个幼儿选择了一副带挂绳的手套时,我通过追问这根绳子有什么用呀?引导
幼儿发现有挂绳手套的方便之处,并及时地将幼儿的个别经验提升为共同经验。
2个别互动与多向互动的关系
活动中,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师应该及时将个别幼儿的发现回归到集体中,让大家分享经验、拓展思维。
如当一个幼儿选择了羊毛手套,并表示自己最喜欢这副手套时,我马上就请每
个幼儿都通过触摸感受羊毛手套厚、软的特点,同时引起同伴间的经验交流。
这不仅加强
了师幼间的个别互动,也增进了生生间的同伴互动。
3关注差异和适时指导的关系
现场教学中,我还发现对一些幼儿来说很容易的操作行为对另一些幼儿来说却很难。
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并把握幼儿发展中的差异,因人而异,及时指导。
如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找找戴戴,体验手套能保暖,幼儿在戴手套的过程中,同样是一副五指手套,有的幼儿很快就自己戴好了,有的幼儿努力了半天却还是将两只手指伸进了同一个指洞这时教师要及时作出反应,通过语言、动作等辅助,让不同能力的幼儿都能及时戴上手套,获得成功快乐的体验。
活动准备
1、自制生活在洞里的动物PPT课件;
2、地洞、树洞、山洞等背景,相关动物贴绒;
3、音乐:舞曲一段。
活动过程
1师幼一起跳企鹅舞,导入课题。
2幼儿扮演小企鹅去捕鱼。
小企鹅们一个一个走过冰山(平衡木)。
小企鹅们勇敢地钻过冰窟(钻爬器械)。
小企鹅们捕一捕、吃一吃小鱼。
3表扬勇敢的小企鹅。
活动反思
幼儿的探索和发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
究活动。
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环境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气球是幼儿常见的、易得的材料,幼儿对气球有相应的游戏经验。
例如:让气球不落到地上,能训练幼儿对物体运动速度的判断,发展手眼协调能力;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碰触气球,能让幼儿感受到身体各部位运动灵活性之间的差异;将轻飘飘的气球拍到更远的地方,则需要幼儿体验手臂的推力和手腕的弹力;躺到气球垫上,则可以让幼儿感受到一种掌握
和控制身体平衡的独特体验。
幼儿排队的要点和规则教师进行单一的说教,幼儿不易理解和接受,但是如果把它们放在
故事情境和游戏中,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他们的各种感官都被调动
起来了,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体验了排队飞行和集体排队运食物的乐趣,游戏中孩子们自
觉遵守游戏规则,没有一个违反规则的,游戏结束时,孩子们个个意犹未尽的感觉,可见
游戏的魅力所在,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很容易达到活动目标。
活动中应该让幼儿自
主性发挥的更充分些,但小班幼儿相对来说有点儿难。
附:自编故事《不听话的小雁》
秋天来到了,大雁妈妈要带着小雁和大家一起飞回南方的家。
临行前妈妈对小雁说:孩子,明天一大早,我们就要和大家一起排队飞回南方的家,飞行时会很辛苦,你要紧紧地跟在
妈妈的身后,听从头领的指挥,千万不要掉队,也不能贪玩,不然会很危险的。
小雁点
了点头,雁妈妈这才放心地去睡觉。
第二天早上,小雁和妈妈一起排队跟着头领在天上飞行,小雁第一次和大家一起飞行,感
到很稀奇,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和旁边的伙伴疯闹,早把妈妈的话忘在了脑后。
这时有一只漂亮的小蝴蝶飞了过来,小雁就离开了妈妈和大家,正当小雁玩得高兴的时候,一只凶猛的老鹰向它飞了过来,小雁吓得大喊救命,幸亏雁妈妈和大家听到了呼救声及时
赶到,救下了小雁。
小雁得救了,它惭愧地低下头,哭着对妈妈说:妈妈,我错了,我以后一定听您的话,好
好排队,再也不贪玩了,谢谢你和大家救了我。
雁妈妈摸摸小雁的头,对它说:孩子,记
住妈妈的话,飞行时一定要排队,听从指挥,这样才能保护好自己。
孩子通过自由或结伴玩平衡板,充分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初步的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他们会两三个人合作把平衡板反过来拼在一起,变成可以攀爬的楼梯;把两张平衡板叠在一起,变成跷跷板;把许多张拼起来,变成独木桥在加入球的环节中,孩子的平衡能力和动作的灵巧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思维也更活跃了。
活动开始让幼儿唱歌《母鸡和小鸡》,随着音乐进行歌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接着让幼儿观看视频可爱的小鸡,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鸡的基本外型特征。
再通过讲解及演示,激发幼儿制作的乐趣,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和学习,使幼儿更好的获得直接的感性经验。
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展示幼儿的作品,既满足了幼儿的好表现心里需要,又让赏识教育得到了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