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并对肆虐、盘踞等词语有一定的理解。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事顺序,掌握关键句词的用法。
3、培养一定速度的默读方法并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过程与方法:
2、能用多种方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等)理解词句
3、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以及口头和书面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4、联系实际生活,展开联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轟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3、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養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感悟老人对家乡的情感和伟大的精神,以及深化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沟通和认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图文结合,激情导入
1、播放图片,奠基情感
教师播放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理解到环境遭受破坏、我国土地逐渐被沙漠化的严峻实事。
2、文字描述,激情导入
同学们,因为人们的无知,过度的乱砍滥伐、无休止地向大自然索取,导致我们美丽的地球逐渐失去原有的颜色……日趋严重的沙漠化现象使我们不得不理解到事态的严峻性,不得不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不过,就在晋西北那片黃沙漫天、毫无生机的大地上有这样一个山沟: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林间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
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
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
同学们,想理解他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青山不老》一文。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写,并齐读课题。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打开课本,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把课文读得通顺、准确、流利。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晋西北一位山野老人,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植树
造林,用15年时间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后代。
】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一)默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在文中勾画出相关的句段,并在旁边加上自己的理解)【板书:创造奇迹】
(二)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1、从数字理解奇迹: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你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
“一亩”有多少大?667平米,3700亩就相当于个青山新华希望小学这么大。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一起用心来读这个奇迹。
2.从大环境理解奇迹:
那么这位老人是在怎样的大环境下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呢?
默读笫二自然段,划一划相关语句。
(板书:大环境)出示笫二自然段相关语句。
这些文字描述的环境,给你带来什么感觉?【板书:险恶】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险恶?
(1)“肆虐”是什么意思(任意破坏)哪些词句让你充分感受到了肆虐?
A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B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一•三丈而坠。
”
C想象西伯利亚大风来的时候,还有可能发生哪些事?
像这样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自己展开想象来理解来读懂词语,这是非常好的读书习惯。
(2)“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的盘踞之地”这句话乂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理解“盘踞”、“怪物” o
(3)把从文字当中读到的感受通过朗读展示出来。
(齐读:这是中国……)
在这样险恶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的老头坚持15年植树造林,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再齐读这个句(15年啊……)
2.从小环境理解奇迹:
要创造这样的奇迹,年轻力壮的人都不一定能坚持,而这位老人已经多少高龄了?
mdodiO
(81岁)耄耋之年的老人啊。
课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他已经很老了?默读课文,划—划。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4)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
(生活中,80多岁的老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他过着怎样的生活?(联系文中句子说说)
80多岁的老人过着如此很苦的生活,【板书:很苦】放弃与女儿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15年如一日,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乂在干什么呢?(引读中心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让我们带着对老人深深的敬意一起再读这个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 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4、从结果在此体验奇迹:
一位年过80的老人,在大环境和小环境都如此险恶困苦的晋西北土地上坚持植树造林15年,并且还将继续下去。
难怪我们在黄土高原上能看到那样美丽的景致。
一一“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配乐轻声读。
)
四、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1、导语:那么为什么老人能创造这样的一个奇迹呢?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创造了这个奇迹呢?快速默读全文,能够找找句子来回答,也能够用自己的话说。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他生命的归宿。
”
(对土地的热爱、对家园的热爱、坚持不懈的毅力。
)
那么又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
2、集体交流:为了这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
所以,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一引读【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板书:实现价值】
“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提示学生:先想想它们的字面意思,不过老农能和山水共存,能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是啊,老农不但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博大胸怀,这个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句话。
(作为一个……)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主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生命的老去而变老的。
所以----引读【出示: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一(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3、课堂小练笔(5分钟):把想对这位平凡而乂伟大、可亲可敬的老人所说的话写下了(或说岀来)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一一险恶
创造奇迹实现价值
小环境一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