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练习册 岳麓版必修3-岳麓版高一必修3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1.表现主观理想,抒发自己强烈的个人感情,反映对现实社会不满的文学流派是( ) A.古典主义文学 B.现代主义文学
C.浪漫主义文学 D.现实主义文学
2.某同学在一位近代西方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的简介中,发现了这样一句结尾语:“他为希腊独立运动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文中的“他”是指( )
A.雪莱 B.拜伦
C.巴尔扎克 D.托尔斯泰
3.恩格斯说,他的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恩格斯说的作家是 ( )
A.巴尔扎克 B.雨果 C.司汤达 D.都德
4.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空前繁荣,各主要文学艺术流派出现的顺序是( )
A.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现代主义
B.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现实主义
C.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
D.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
5.1969年因“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是( )
A.托尔斯泰 B.雪莱
C.贝克特 D.巴尔扎克
6.20世纪以来,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工业化的快节奏生活也加剧了人们的紧X感,他们开始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
这种文学流派被称为 (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新古典主义 D.现代主义
7.《唐璜》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
科全书”。
两者的相同点包括( )
A.两部作品作者的国籍相同
B.两部作品的文学流派相同
C.两部作品的表现手法相同
D.两部作品都揭露丑恶现实
8.被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的著作是( )
A.《人间喜剧》 B.《悲惨世界》
C.《唐璜》 D.《战争与和平》
9.英国诗人雪莱豪迈地预言:“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反映了他属于( ) A.消极浪漫主义流派
B.积极浪漫主义流派
C.批判现实主义流派
D.现代主义流派
10.下列属于19世纪典型的浪漫主义文学风格的是( )
A.反映对现实失望情绪;人物个性鲜明,情节离奇夸X
B.典型再现社会的风貌;塑造正面人物,故事生动真实
C.故事的背景很不明确;强调表现自我,语言一反传统
D.反映了民族革命斗争;现实融入幻想,景象丰富多彩
11.《人间喜剧》一开始在中国被译为《人间戏剧》,后来也有人主X应该译为《人间闹剧》,认为作品的故事没有喜剧内容,相反,全部是悲剧。
巴尔扎克描写的悲剧人物(以葛朗台为例)形成的原因是( )
A.深受封建压迫和剥削
B.人性畸变、人欲泛滥
C.革命失败、群众被杀
D.精神空虚、陷入迷惘
12.1969年,法国剧作家贝克特因《等待戈多》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之所以获奖是因为( ) A.它表现了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人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B.它描绘了一幅幅令人心碎的人类受难图画
C.它无论就内容和形式来说都是反传统的
D.它“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
13.某人已将戏剧《等待戈多》看了三遍,仍是一头雾水,主要是由于( )
A.他的文化素质太低
B.作品集中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危机
C.现代主义文学表现手法
D.作品描写了社会历史的演变,时间、空间跨度太大
14.现实主义文学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东西方的文学作品中都有现实主义文学的力作。
下列文学作品中同属于现实主义风格的一组是( )
A.《西风颂》《红楼梦》
B.《楚辞》《儒林外史》
C.《悲惨世界》《人间喜剧》
D.《诗经》《人间喜剧》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西风颂》
材料二我的作品有它的地理,有它的谱系和它的家族,它的场所和它的特产,它的人物和它的事件,正如法国有它的盾徽,有它的贵族和平民,有它的手艺者和农民,有它的政治家和花花公子,有它的军队一样,总之,有它的整个社会!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序言》材料三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
弗拉季米尔:咱们不能。
爱斯特拉冈:为什么不能?
弗拉季米尔:咱们在等待戈多。
——贝克特《等待戈多》请回答:
(1)材料一作品的特征是怎样的?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风格有何不同?
(3)概括材料三作品的艺术特点。
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恩格斯说,巴尔扎克的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材料二列宁在《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中说:“一方面,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另一方面,是一个发狂地笃信基督教的地主。
”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恩格斯为什么如此评论巴尔扎克的作品。
(2)列宁为什么称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3)从恩格斯和列宁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两位作家作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第18课音乐与美术
1.“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这是下列哪位名人的名言( )
A.音乐天才莫扎特
B.“乐圣”贝多芬
C.“交响乐之父”海顿
D.印象派代表人物德彪西
2.1876年春天,在阳光明媚的某天,某画家背着画夹到野外写生,在同一个地点,同一处景物,同一个角度,画出的三幅作品景物色彩却不一样,呈现出光与色的明显差别及新鲜感。
你认为他的画应该属于何种流派( )
A.文人山水画派 B.印象画派
C.现代画派 D.风俗画派
3.右侧的美术作品体现了哪一流派的风格( )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后印象派
D.现代主义
4.19世纪后半期,受光学发展的影响,一些画家认为一切自然现象都应该从光的角度来观察,一切色彩皆发源于光,光和色成为他们研究的中心课题。
这些画家属于( )
A.古典主义画派 B.印象画派
C.浪漫主义画派 D.现实主义画派
5.右图作品的特点是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示物体的几何空间,由于画面破坏了人的正常视觉,所以会有支离破碎的感觉。
该作品
所属画派的代表人物是( )
A.莫奈
B.塞尚
C.德彪西
D.毕加索
6.“作画时,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
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
”此画家所属的派别是( )
A.古典主义 B.现代主义
C.印象派 D.现实主义
7.有人说:“古典主义是德意志的,浪漫主义是欧洲各民族的,只有印象主义是法兰西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绘画和音乐是典型的法兰西民族的绘画和音乐。
”文中的空白处应填( )
A.莫奈、凡·高 B.莫奈、德彪西
C.塞尚、凡·高 D.凡·高、德彪西
8.艾米尔·韦尔莫斯曾经说过:“克劳德·德彪西的《水中倒影》是克劳德·莫奈的作品《水中倒影》色彩语言的移调。
”上述材料说明了( )
A.文中的两部同名作品实际上是同一部作品
B.德彪西的音乐风格深受莫奈绘画风格的影响
C.莫奈的绘画风格深受德彪西音乐风格的影响
D.德彪西的《水中倒影》抄袭了莫奈的同名作品
9.如果我们要了解下图所示美术作品,可以查阅下列哪部著作( )
A.《世界漫画大师笔下的造型》
B.《浪漫主义的雄狮》
C.《色迷印象派:经典印象派作品色彩分析》
D.《从传统到现代:西方现代主义美术》
10.有学者对某一美术流派的特征的描述是:“绘画的表现形式从具象转化为抽象和意象;从再现客观世界转变为表现主观世界。
”该学者描述的美术流派属于( )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派
11.下列哪部作品大量使用了“光”与“色”的组合,使画面上的旭日、河水、晨雾、小舟、
远方的景物,随着光色的变化而交相辉映,给人以特有的整体感( )
A.《向日葵》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日出印象》 D.《樱桃和桃子》
12.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某种艺术是和某种时代精神同时出现、同时消亡的。
”《日出印象》这一绘画作品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是( )
A.法国大革命
B.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推崇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
C.19世纪后半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D.两次世界大战
13.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尤利西斯》。
小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在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下列美术作品与小说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相似的是( )
A.《日出印象》 B.《干草堆》
C.《鲁昂大教堂》 D.《毕加索自画像》
14.下面两幅绘画是近代某位绘画大师的代表作。
对两幅作品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以写实的方法表现客观世界
B.以夸X的形式表现内心感受
C.以严整和谐的画面表现理性
D.属于印象派画作的杰出代表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贝多芬生逢启蒙与革命的时代,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终生追求进步和自由,具有强
烈的反封建与争某某的革命精神。
其作品构思广阔,形式宏大,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蕴含着深沉的哲理。
材料二《第三交响曲·英雄》是献给他心目中给人类带来自由、平等、博爱新时代的英雄——拿破仑的。
当拿破仑称帝并背离法国大革命理想时,贝多芬把题词改为“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
——沈旋等主编《西方音乐史简编》材料三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某种艺术是和某种时代精神同时出现、同时消亡的。
——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贝多芬的作品有何特点。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贝多芬对拿破仑态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给人们什么启示?
1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幅庞大的壁画。
在这里,英雄的战场扩展到宇宙的边界……不可胜数的主题在这漫无边际的原野上汇成一支大军,无限广阔地扩展开来……我们再也听不到什么(弦乐在寂静中低沉地颤动),只有静脉的跳动……英雄在号角声中从死亡的深渊中站起。
整个乐队跃起欢迎他,因
为这是生命的复活……”
——罗曼·罗兰材料二(此曲)本欲献给法国执政者拿破仑,但当得知拿破仑将称帝时,贝多芬立刻将总谱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并愤怒地高喊:“这是一个独裁者!” ……最伟大的艺术家总是一定时代的良心和代言人,艺术作品不是在真空中产生的。
——摘编自《论孔子的音乐观及其现实意义》材料三从19世纪开始,西方绘画的变化日新月异,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如果把这一发展过程描述得概括一点,基本上可以说是主观因素不断压倒、以致全部取代客观因素的过程。
——摘编自朱狄《当代西方美学》
(1)指出材料一、二所涉及的音乐作品的名称。
你是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最伟大的艺术家总是一定时代的良心和代言人”的?
(2)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浪漫主义绘画作品、印象派绘画作品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各举一个代表作品。
19世纪以后,西方绘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文学艺术的发展有何认识?
第19课电影与电视
1.头戴一顶大礼帽,脚蹬一双尖头鞋,鼻子下留着一撮乌黑的小胡子,紧绷的上衣与肥大的裤子别扭地穿在身上,手里舞着一个手杖,鸭子般地出现在银幕上,这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造型。
当时的世界电影应属于( )
A.彩色电影 B.有声电影
C.多元化艺术电影 D.默片电影
2.《还珠格格》《天龙八部》等电视连续剧热播,深受广大观众喜爱,这说明电视具有( ) A.娱乐性
B.艺术鉴赏性
C.传播资讯的作用
D.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作用
3.英文电视一词television是由希腊文tele(从远处,远的)和拉丁文visio(看)组成的,它的意思是远距离传送可视画面。
电视出现的条件是 ( )
A.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4.情景喜剧《家有儿女》、每年除夕的春节联欢晚会等电视节目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欢乐,由此说明电视具有的功能是( )
A.娱乐功能
B.艺术鉴赏功能
C.传播资讯的功能
D.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功能
5.下列哪一项不是电视艺术与电影艺术的共同点 ( )
A.科技革命的产物
B.让人感受到视觉、听觉的冲击和心灵的启迪
C.充分满足观众的娱乐、资讯等各种日常生活需求
D.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
6.2012年第三十届奥运会在伦敦开幕,各国的电视台都把最精彩赛事现场呈现给大家。
这主要体现了电视的哪一项功能( )
A.以最快的速度传播资讯
B.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娱乐要求
C.把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品展示给世人
D.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
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人去欧美各国了解当地的情况,他可能看到的是( )
A.通过电影感受到了战争的惨烈
B.通过电视看到了一战战场的悲惨景象
C.在大剧院欣赏了一场新古典主义音乐会
D.通过电影影片听到人们对和平的诉说
8.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MH370客机与地面失联,机上有150多名中国乘客,他们的安危牵动着国人的心。
通过电视世界各国都迅速知道了这一消息,这主要体现了电视的哪一功能( ) A.满足人们接受远程教育的愿望
B.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娱乐需求
C.把世界各地的艺术品展示给世人
D.以最快的速度传播新闻资讯
9.1993年,全世界最受关注的100部影片中有88部是美国片;两家美国组织和两家欧洲组织控制了全球X围的新闻收集和新闻传播。
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A.发展中国家面临新霸权挑战
B.文化输出成为经济增长点
C.文化价值观已出现同化趋势
D.舆论宣传得到了各国重视
10.《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了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
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
该片投资超过两亿美元,2009年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上映,首映当天全球票房就已达到两亿美元。
这说明电影艺术( )
A.渗透了大国的强权意识和价值观
B.折射出基督教文明的永恒生命力
C.纯粹是投机商人赢利性商业炒作
D.能够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11.有人认为,20世纪20年代“是大众文化兴起的重要开端”。
他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之一是( )
A.电视的发明 B.电影的发明
C.报纸的发行 D.电报的问世
12.“电影首先是一种产业,其次才是艺术。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电影具有高度的技术含量
B.电影受社会风气和大众时尚的影响
C.电影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D.电影具有浓厚的商业性质
13.1939年,电视机首次出现在纽约世博会上,富兰克林·罗斯福成为第一个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美国总统。
下图为罗斯福在此次世博会开幕式上讲话的场景。
关于该场景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电视台对罗斯福讲话采用了实况转播技术
B.美国观众看到了罗斯福讲话的彩色画面
C.美国在10年前就首次使用电视播送节目
D.近两万户的英国家庭通过卫星传播收看了开幕式
14.1925年1月,《纽约时报》刊文:“在欧洲,电影起了异乎寻常的作用。
伦敦现在很多流行的外国话来自银幕。
巴黎也处在美国故事片的严重包围之中。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美国利用电影对欧洲进行文化渗透
B.美国电影在世界电影业中一直占据领导地位
C.电影成为欧洲社会的主要娱乐方式
D.电影是传播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有效手段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突然之间……有什么东西发出声响,画面在抖动,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们面前沸腾着奇妙的生活……突然之间,它消失了。
我们面前呈现……一块白色的银幕,看来上面什么都没有了。
”
材料二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总统候选人辩论通过电视向全国转播。
某某党候选人奥巴马年轻有为、整洁干练,给电视观众留下了比对手更好的印象,而收音机观众却感觉对手即麦凯恩表现更佳。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现象?请说出这一艺术兴起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电视是何时发明的?材料二反映了电视的什么功能?
(3)以上两种艺术形式对人类生活有何影响?
16.阅读下列图片,结合史实,回答问题。
卢米埃尔兄弟贝尔德卫星电视接收设备
图(a) 图(b) 图(c) (1)简述图(a)、图(b)人物在影视艺术方面的重大贡献。
(2)综合上述三幅图片,概括影视艺术产生、发展的过程。
(3)简析电视的产生和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参考答案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1.C [解析] 题干中“表现主观理想”“抒发自己强烈的个人感情”等关键信息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2.B [解析] 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拜伦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战争且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故选B项。
3.A [解析] 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前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这与恩格斯的论述相近,故选A。
4.D [解析] 各种文学流派出现的顺序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
5.C [解析] 联系“1969年”“现代人”“新奇”等信息综合判断,该作家应该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家,且属于荒诞派。
贝克特开创了荒诞派的先河,创作的《等待戈多》获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
6.D [解析] 联系各种文学流派产生的时间和具体背景即可回答。
D项符合题中要求。
7.D [解析] 《唐璜》的作者是拜伦,英国人,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人间喜剧》的作者巴尔扎克是法国人,他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据此判断,A、B、C三项错误;两部作品虽然表现手法不同,但都反映或揭露了丑恶的现实,D项正确。
8.B [解析] 《红楼梦》属于古代的文学作品,A项错误;两部文学作品都揭露和批判了社会现实,B项正确;《红楼梦》显然不符合C项;《人间喜剧》不符合D项。
故选B项。
9.B [解析] 题干强调的是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应属于积极浪漫主义流派。
10.A [解析] B项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风格,C项是荒诞派的风格,D项是现实主义文学的风格。
11.B [解析]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资产阶级私欲横流,金钱成为主宰一切的力量,造成人性畸变、人欲泛滥。
12.D [解析] 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是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寄托,是处于困境中的迷惑不安的人们对于未来若有若无的期望。
贝克特创作《等待戈多》,告诉人们虽然希望不会出现,但生活中
还是要抱有希望。
13.C [解析] 《等待戈多》是反传统的现代荒诞剧,舞台形象和情节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三倒四,道具功能奇特怪异。
因此人们不易理解,故选C。
14.D [解析] A、B、C三项都是第一部作品属于浪漫主义风格,第二部作品属于现实主义风格,皆排除;《诗经》和《人间喜剧》都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X畴。
故选D项。
15.[答案] (1)浪漫主义特征:体现出乐观主义精神,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深入发掘人的感情世界,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文学风格上表现为想象力丰富的构思。
(2)批判现实主义不是主观的,它更加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创作形式以小说为主。
(3)荒诞派戏剧,主观地表达对世界的看法和通过想象表现心理的真实。
在艺术手法上,往往没有开头、结尾和情节,只有指示人物活动的粗线条;没有或是徒具人形的人物,而不厌其烦地写某一固定的物;没有脉络,颠倒跳跃、多角度、多层次;语言无逻辑,晦涩难懂。
地位:是荒诞派经典之作,是世界戏剧史上一座不可忘却的里程碑。
16.[答案] (1)原因:巴尔扎克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大师,他的作品《人间喜剧》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2)原因:《安娜·卡列尼娜》反映了俄国的社会大动荡;《战争与和平》通过描写俄国人民反抗法国侵略的战争场景,把众多人物与事件组织到一起,描写了俄国社会整整一个时代的历史。
(3)共同之处:都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都反映了各自国家的整整一个时代的历史。
第18课音乐与美术
1.B [解析] 这是贝多芬的名言。
2.B [解析] 材料反映该画追求“光”与“色”。
印象主义画家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应从光的角度来体现,但也离不开与色彩的结合。
他们将“光”与“色”作为研究的中心,在画面中造成一种“光”与“色”的生动明快效果。
3.C [解析] 图片展示的是凡·高的《向日葵》,属于后印象派绘画,故选C项。
4.B [解析] 题干中关键信息“光和色”正是反映了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5.D [解析] 根据图片及题干作品特点的解说可知,这个作品属于20世纪兴起的现代派美术作品。
A是印象派画家,B是后印象派画家,C是印象派音乐家,D是现代派画家。
6.C [解析] 古典主义美术偏重理性,注意形式的完美,重视线条的清晰和严整,与题意无关,
故A项错误;现代主义美术反传统、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印象派美术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与题干中“放到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相符合,故C项正确;现实主义美术注重揭露社会问题,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7.B [解析] 莫奈、塞尚、德彪西是法国人,凡·高是荷兰人,根据国籍和所述领域判断,只有B项符合要求。
故选B项。
8.B [解析] A、D两项显然不正确;从题干提供的情境逻辑判断,德彪西的音乐风格深受莫奈绘画风格的影响,B项正确;C项因果倒置。
故选B项。
9.D [解析] 从图片信息看,两幅作品的人物形象都发生了扭曲和变形,这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故选D。
10.D [解析] 材料对该美术流派的特征描述符合现代派美术的特征,D项正确;其他选项与该特征不符。
11.C [解析] 根据作品的艺术特征及绘画内容,可判断作品为《日出印象》。
12.C [解析] A项是新古典主义美术的背景,B项是浪漫主义美术的背景,D项是现代派美术的背景。
故选C项。
13.D [解析] 从材料中所介绍的《尤利西斯》的写作时间和写作手法看,该作品属于现代主义。
毕加索是现代派的艺术大师。
14.B [解析] 从图片信息看,两幅作品应属于现代派绘画。
A项属于现实主义绘画的特点,C 项属于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D项印象派不符合图片信息。
故选B项。
15.[答案] (1)作品构思广阔,形式宏大,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蕴含着深沉的哲理。
(2)贝多芬对专制的憎恶,追求进步和自由,具有强烈的反封建与争某某的革命精神。
(3)艺术创作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16.[答案] (1)《英雄交响曲》。
理解:贝多芬生活在拿破仑时代,深受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贝多芬的音乐体现了向往某某,追求自由、平等,反对专制的革命精神。
(2)浪漫主义绘画作品的特点:偏重感情表现,重视色彩和笔法的热情奔放。
代表作品: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印象主义绘画作品的特点:重视光和色彩的运用。
代表作品:莫奈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