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CRP及IL-6水平变化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乙肝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CRP及IL-6水平变化
的意义
陈伟杰;何显科;宁丽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肝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与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5例患者发生细菌感染,作为感染组;未发生感染的53例作为未感染组.获取所有患者血清标本,检测PCT、CRP与IL-6水平,评价其诊断细菌感染的特异性、敏感性.结果: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患者血清PCT、CRP、IL-6水平显著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CRP、IL-6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87、0.82、0.76,其诊断合并细菌感染的特异性、敏感性均>70%,其中PCT的特异性、敏感性均>85%,与CRP、IL-6相比诊断效能更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慢性乙肝患者血清PCT与CRP、IL-6呈正相关关系,CRP与IL-6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慢性乙肝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CRP与IL-6水平明显升高,FCT对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较高,PCT、CRP与IL-6均可作为预测细菌感染的血清标志物.
【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9(036)006
【总页数】4页(P982-985)
【关键词】慢性乙肝;细菌感染;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
【作者】陈伟杰;何显科;宁丽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钦州535000;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钦州535000;广西钦州市卫生学校,钦州5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2
乙型肝炎是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传染病,我国目前约有1.3亿患者携带慢性乙型肝炎病毒(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HBV),乙型肝炎也是引起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多数患者表现为弥漫性肝损害与肝脏功能下降[1]。
随着慢性乙肝病情不断发展,患者的正常肝脏代谢功能、免疫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枯否氏细胞杀伤力急剧下降,对内源性、外源性病原体抵抗能力显著减弱,机体对侵入的病原菌的免疫防范能力逐渐减弱,此时患者极易发生细菌感染,尤其是处于病原体聚集区域环境下细菌感染的风险更高[2]。
有报道[3]显示,细菌性感染是慢性乙肝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
因此,早期发现并控制感染对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至关重要。
为此,本研究选取88例慢性乙肝患者为对象,分析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介素-6(Interleukins,IL-6)水平变化与细菌感染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5例患者发生细菌感染为感染组,包括9例金黄葡萄球菌感染,8例肺炎链球菌感染,6例大肠埃希菌感染,5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5例鲍曼不支杆菌感染,2例嗜麦芽假单胞菌感染;以未发生感染的53例患者为未感染组。
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20岁;(2)均符合2015年版《慢
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4]相关标准;(3)临床症状包括呕血、脾大、脾功能亢进、腹水等;(4)感染组患者同时经临床症状、体征及细菌培养结果分析证实发生细菌性感染。
排除标准:(1)确诊的甲、丙、丁等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及脂肪性肝炎疾病;(2)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3)原发性肝癌及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脏衰竭;(4)合并其他免疫缺陷疾病和炎症性疾病;(5)合并真菌感染;(6)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两组慢性乙肝患者性别、年龄、血清胆红素水平、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HBV家族史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组别n性别(男/女),n年龄/岁,x±s血清胆红素
/(μmol/L),x±s肝功能(A/B/C级),nHBV家族史,n感染组
3519/1656.10±5.9716.22±3.1011/15/93未感染组
5329/2457.03±6.3416.19±3.0815/31/77χ2/t0.0020.6890.0452.8690.450P0.9 680.4930.9650.2380.503
1.2 检测方法抽取所有患者清晨空腹血4 mL,加肝素进行常规抗凝处理,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荧光分析定量检测PCT水平(试剂盒来自德国Brahms公司),采用定量双抗体酶联免疫法检测IL-6水平(试剂盒来自上海西唐生物科技公司),采用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CRP水平(试剂盒来自美国Beeckman公司),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要求进行检测,AU5800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购自美国贝克曼公司。
正常参考值:PCT<0.5 μg/L,IL-6≤10 ng/L,CRP≤10 mg/L。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血清PCT、CRP、IL-6诊断细菌感染的特异性及敏感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来
评价血清PCT、CRP、IL-6之间的关系,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PCT、CRP、IL-6水平比较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患者血清PCT、CRP、IL-6水平显著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血清PCT、CRP、IL-6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血清PCT、CRP、IL-6的ROC 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87、0.82、0.76;确定血清PCT、CRP、IL-6诊断细菌感染
的最佳截值依次为3.78 μg/L、12.92 mg/L、28.21 ng/L,其诊断合并细菌感染
的特异性、敏感性均>70%,其中PCT的特异性、敏感性均>85%,与CRP、IL-6相比诊断效能更高,见表3。
2.3 血清PCT、CRP、IL-6之间的关系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慢性乙肝患者血
清PCT与CRP、IL-6呈正相关关系(r=0.59,0.51,P<0.05),CRP与IL-6呈正
相关关系(r=0.45,P<0.05)。
表2 两组血清PCT、CRP、IL-6水平比较组别nPCT/(μg/L)CRP/(mg/L)IL-
6/(ng/L)感染组3511.16±2.5020.92±4.1335.11±7.49未感染组
532.92±0.718.97±1.9622.30±5.97χ2/t22.70718.2218.894P<0.01<0.01<0.01表3 血清PCT、CRP、IL-6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指标曲线下面积95% CI最佳
截值敏感性/%特异性/%PCT0.870.82~0.983.7888.5788.68CRP0.820.65~
0.8412.9280.0081.13IL-60.760.60~0.8128.2171.4383.02
3 讨论
慢性乙肝患者常见的细菌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以肺部感染为主)、腹腔(自发性细
菌性腹膜炎)、泌尿系统感染及全身感染等[5]。
目前认为慢性乙肝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主要机制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6-7]:(1)患者肝脏的Kupffer细胞、肝窦内皮细胞等的吞噬、滤菌功能减弱或降低导致细菌可能从肠道经门静脉进入体循环,最终诱发感染;(2)患者通常因门静脉高压而影响肠壁循环血流,易导致肠黏膜缺
血缺氧而损害肠道天然屏障功能,增加肠道厌氧菌群增殖机会;(3)患者因肝脏代
偿功能及免疫力下降,机体各组织器官容易受到多种病原菌的侵袭,尤其是肠道细菌可趁机穿过肠黏膜感染肠系膜淋巴结等部位,并进入血液、腹腔积液而诱发感染。
机体发生感染可引起多种血清标志物水平变化,不同的病原菌感染其特异性标志物水平变化情况存在明显差异[8-9]。
本研究结果显示,合并细菌感染的慢性乙肝患
者血清PCT、CRP、IL-6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者,表明慢性乙肝患者PCT、CRP、IL-6水平升高与发生细菌感染密切相关。
其中,PCT 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是降钙素前肽物质,通常甲状腺C细胞的粗面内质网会把PCT mRNA翻译为前PCT,前PCT又进入内质网膜并通过糖基化与特异酶酶切作用形成PCT。
临床研
究显示,机体受到大量细菌感染且已出现全身性临床表现后其血清中可检测到高浓度的PCT,而当细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后,其血清PCT含量显著降低[10]。
正常
调节下,PCT可降解成降钙素,受到细菌感染后,机体中内毒素与细胞因子会抑
制PCT降解,导致其进入血液,因此,正常人或非细菌感染的人群血清中几乎检
测不到PCT[11]。
本研究结果还发现,血清PCT、CRP、IL-6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
0.82、0.76,其诊断合并细菌感染的特异性、敏感性均>70%,其中PCT的特异性、敏感性均>85%,与CRP、IL-6相比诊断效能更高,进一步体现了PCT诊断
细菌感染的优势。
与PCT不同的是,CRP、IL-6可同时反映机体细菌感染和非细
菌性感染,因而对慢性乙肝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较PCT差。
但值得注意
的是,CRP、IL-6还是炎症过程中早期释放的重要促炎性因子,其中CRP为急性
C反应蛋白,正常人血清含量极低,当机体内组织出现炎症时可刺激肝细胞生成CRP;IL-6来源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与炎症反应程度密切相
关[12]。
本研究结果亦显示,慢性乙肝患者血清PCT与CRP、IL-6呈正相关,CRP与IL-6呈正相关关系,表明PCT、CRP、IL-6等指标在慢性乙肝患者发生细
菌感染的诊断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为PCT、CRP、IL-6预测慢性乙肝患者发生细菌感染提供了可能,与李英等[13]、缪希莉等[14]的观点相一致
总之,笔者认为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PCT、CRP、IL-6等可作为预测细菌感染的标志物,建议临床针对性地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PCT、CRP、IL-6的水平进行动态监测,以便及时采取对策预防感染。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庄权权,林志航,蒋燕成,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免疫调节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1-3.
[2]李连海,齐敏.不同核苷类似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及对相关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5):849-851.
[3]GIANNELLI V,GREGORIO V D,IEBBA V,et al.Microbiota and the gut-liver axis: Bacterial translocation,inflammation and infection in cirrhosi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Wjg,2014,20(45):16795-16810.
[4]孟庆华,侯维.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指南解读[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4):1613-1615.
[5]郑金莲,胡操寒,潘华将,等.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诱发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4):742-743.
[6]刁云辉,薛萌,沙金平,等.细菌感染诱发肝性脑病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特点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6):1276-1278.
[7]WU H,CHEN L,SUN Y,et al.The role of serum procalcitonin and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in predicting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iver cirrhosis:[J].Pakistan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16,32(6):1484-1488.
[8]范永熙,单海滨,李兆然.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PCT、IL-6和hs-CR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10):46-49.
[9]韩杰,薛玉龙,汪传一,等.腹部外伤患者术后血清IL-6和PCT及CRP水平与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20):4708-4711.
[10]丁爽,蒋清清,马萍.血清PCT、CRP和IL-6联合检测对细菌性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8):3075-3077.
[11]苑文雯,王晗,何叶莉,等.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联合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2):184-185.
[12]张宗祥,金弢,方迪龙,等.外科腹腔感染患者PCT与TNF-α 及CRP和IL-6水平与感染程度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20):4712-4715.
[13]李英,计超,潘在兴.脓毒症患者血清PCT、hs-CRP及IL-6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2018,29(2):212-214.
[14]缪希莉,梅四清,高贵民.血清降钙素原联合炎症指标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J].广东医学,2016,37(17):2625-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