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2013-12-01 作业概要
国际经济学第七章作业 内容

第七章作业内容1、假设本国和外国都有两种生产要素:土地和劳动,但只生产一种产品,两国的土地供给及生产技术完全一样,各国的边际劳动产出取决于其就业水平,具体如下:——————————————————————————雇佣工人数最后一个工人的边际产出——————————————————————————1 202 193 184 175 166 157 148 139 1210 1111 10 ——————————————————————————起初,本国雇佣了11个工人,而外国只有3个工作。
试说明劳动力从本国向外国自由流动对两国就业、生产、实际工资和地主收入的影响。
2、应用习题1中的数据,先假设外国限制移民进入,所以只有两个工人移入外国。
计算移民工人对以下五组人群收入的影响。
a.土生土长的外国人b.外国土地所有者c.留在国内的工人d.国内土地所有者e.移民工人从墨西哥向美国移民的效应研究发现:移民者是最大的赢家。
用上面的例子说明这一绪论。
如果无移民限制,即边界开放,情况会怎么样?3、过去的几十年,美国对墨西哥直接投资的数量急剧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会对墨西哥向美国移民产生怎样的影响?4、假定一个劳动充裕的国家和一个土地充裕的国家都使用同样的技术生产劳动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的产品。
参照第4章的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两国间贸易使劳动力流动动因减少的条件;然后,使用第5章中的分析方法说明一国征收关税能够产生劳动力流动的动因。
5、考虑由Guatrarica和Costamala两国组成的世界,两国的边界是开放的,劳动力自由流动。
各国的GDP等于工资和资本报酬之和,工资与资本的回报来自图7-2的产出。
分析技术冲击导致Costamala劳动边际产出提高对两国的影响:a.对两国工人数量的影响b.对两国工资的影响c.对两国GDP的影响d.对两国资本回报的影响6、解释国际借贷与普通贸易之间的相似之处。
7、你认为下列各国中哪个国家的跨时生产可能性会偏向于当前消费?哪个又会偏向于未来消费?a.一个像20世纪的阿根廷或加拿大这样的国家,直到最近方才敞开大门,接纳了大规模的移民定居并仍在接收大量移民流入。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一章绪论1、列举出体现当前国际经济学问题的一些重要事件,他们为什么重要?他们都是怎么影响中国与欧、美、日的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最能体现国际经济学问题,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金融、实体经济、政治等领域,也影响了各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其对中国与欧、美、日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影响为:减少中国对上述国家的出口,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贸易摩擦加剧,经济联系加强,因而也会导致中国与上述国家在政治上的对话与合作。
2、我们如何评价一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我们可以通过一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评价该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评价比如一国政府政策的溢出效应和回震效应以及对外贸易对国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3、国际贸易理论及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贸易的基础和所得,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和新保护主义的原因和效果。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因为他们把国家看作基本单位,并研究单个商品的(相对)价格。
4、什么是外汇交易市场及国际收支平衡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什么是宏观开放经济学及国际金融?外汇交易市场描述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交换的框架,国际收支平衡表测度了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的情况。
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调节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出现的不均衡(赤字或盈余);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节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因而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外汇交易及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整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这些内容被称为宏观开放经济学或国际金融。
5、浏览报刊并做下列题目:(1)找出5条有关国际经济学的新闻(2)每条新闻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或影响(3)每条新闻对你个人有何影响4、如果按照比较劣势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那么会对世界生产带来什么净影响?试对下列说法加以评价:1)由于发达国家工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会无利可图;2)因为美国的工资水平很高,所以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缺乏竞争力;3)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水平比较低是因为国际贸易的缘故。
国际经济学课程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选择、判断题(每题1分):第一章:1、国际贸易理论以微观经济学原理为基础,讨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2、最常用国际贸易模型的结构形式为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部门)和两种要素。
3、在完竞争的假设前提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4、国家间的供给、需求方面的差异是造成相对价格的根源。
5、贸易后,国际均衡价格由两国的供需共同决定,国际均衡价格处于两国封闭下的相对价格之间。
6、国际贸易利益包括两个部分:来自交换的利益和来自专业化的利益。
7、贸易理论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国际贸易的格局、国际贸易的条件、国际贸易的收益。
第二章:1、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
2、哈伯勒首先用机会成本概念来阐明比较优势论。
3、重商主义者提倡的国家经济政策有: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采取奖金、退税、协定和殖民地贸易等措施鼓励出口。
4、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
5、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劳动生产率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
6、在李嘉图模型中,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方程是一个线性方程式,表示A、B两国的PPF曲线是一条直线段。
7、重商主义者提倡的国家经济政策有: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采取奖金、退税、协定和殖民地贸易等措施鼓励出口。
8、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
9、机会成本概念表明:彼种选择的机会成本就构成此种选择的机会成本。
选择题:1、首先用机会成本理论来解释比较优势原理的学者是: C、A、李嘉图B、罗布津斯基C、哈伯勒D、穆勒第三章:1、要素禀赋理论最初是由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后经萨缪尔森等人加工不断完善。
2、要素禀赋理论由H-O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和罗伯津斯基定理、斯托伯-萨缪尔森定理等构成3、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指出国际贸易通过商品价格的均等化会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从而在世界范围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这是我在网上找的,大多数题目都有,朋友们可以参考一下!有一点不确定的是G—L指数,大家再上网查看看,是乘100还是乘1?希望可以给你们帮助,预祝大家顺利通过!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
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1.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
(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思路:(1)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2)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所以加拿大具有生产者计算机的比较优势,中国就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机出口小麦。
国际经济学作业(打印)

《国际经济学》作业金融学2010级在职研究生高珂一、名词解释1、幼稚产业所谓幼稚产业是指某一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力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
2、倾销倾销,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或地区市场的行为。
3、提供曲线提供曲线又译作供应条件曲线,也称相互需求曲线,是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的,它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
提供曲线反映的是一国为了进口其某一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商品数量。
4、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与世界其他经济体发之间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
它有侠义与广义两个层面的含义。
侠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济、文化等各种对外经济交往而发生的,必须立即结清的外汇收入与支出。
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所有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
二、简答题1、试画出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图形并作出分析(1)贫困化增长的定义及原因贫困化增长指某国的传统出口产品的出口规模极大地增长,但结果不仅是该国的贸易条件严重恶化,而且该国的国民福利水平也出现下降,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①该国在该种出口产品的出口量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这样,当其出口大幅度增加时,会导致世界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导致价格大幅下跌。
②该种产品的需求国的需求弹性很低,当产品价格降低时,需求是并不会相应大幅增长。
③该国经济结构十分单一,依赖该种产品的出口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贸易条件恶化的时候也不能压缩出口,而是进一步扩大出口量从而保持一定的出口收入。
(2)贫困化增长的图示分析贫困化增长可以通过下图加以解释:下图中,A国仅在商品X生产中使资本和劳动增加一倍,两条生产可能性曲线分别为中性技术进步发生前后的情况。
国际经济学答案精简版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一、名词解释3、完全专业化:每个国家只生产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
假设只有苹果和电脑两种产品,且A在生产苹果上有相对优势,意味着B在电脑上有相对优势。
则贸易结果是,A 只生产苹果,B只生产电脑,不会出现A或者B同时生产苹果和电脑。
这就是完全专业分工5、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关于价值是一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
商品价值决定于体现和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的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的。
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价值是一个商品经济范畴。
产品成为商品以交换为前提。
交换就有个比率的问题。
价值以这个比率,也就是以交换价值为其具体的表达形式,因此,价值和劳动的关系从而价值的实质往往被模糊了。
事实的真相是:如果不从历史存在者出发,那么,李嘉图所得到的"社会存在"就只能是抽象知识和概念。
马克思论证和研究劳动价值论的方式是:"我又把黑格尔的《逻辑学》浏览了一遍,这在材料加工的方法上帮了我很大的忙。
"但也正是在这里,马克思讥笑了资产阶级工作者:"在所有的现代经济学家中,巴师夏先生的《经济的谐和》集庸俗之大成。
只有癞蛤蟆才能搞出这种谐和的烂泥汤。
"五、计算题1、假设本国生产1 单位食品需要6 单位的劳动,生产1 单位服装需要8 单位劳动;外国生产1 单位食品需要2 单位的劳动,生产1 单位服装需要4 单位劳动。
两国各有8 单位的可用劳动。
(1)哪国在食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哪国在服装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为什么?(2)列举一个能够使两国进行互惠贸易的交换率并计算本国与外国的贸易获利分别是多少?2、假设A 国生产1 单位小麦需要的劳动为4 小时,生产1 单位布需要的劳动为3 小时; B国生产1 单位小麦需要的劳动为1 小时;生产1 单位布需要的劳动为2 小时,则:(1)以劳动衡量,A、B 两国生产小麦和布的成本各是多少?(2)如果工资率为6 美元,则小麦和布的价格各是多少?(3)如果工资率为1 欧元,则小麦和布的价格各是多少?六、论述题1.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例外情况是什么?2.为什么说国际贸易是双赢的?国际贸易理论里有一个资源禀赋学说,即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资源与不同的生产优势。
国际经济学课程作业

2011-2012年第1学期《国际经济学》课程作业班级:姓名:学号每大题20分,共五大题,总分100分。
b.本国以网球拍生产替代棒球棒生产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外国的机会成本是多少?c.你认为通过贸易达到世界均衡中,网球拍的相对价格是多少?d.假设世界市场上网球拍相对于棒球棒的均衡价格是Pr/Pb=2.本国和外国会专门生产哪种产品?为什么?e.说明两个国家专业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时,如何从中获益?2、假设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本国和外国都能够按照下表所示的单位劳动投入产率优势最小?b.如果本国工资率是外国工资率的8倍,本国将生产哪种产品?外国将生产哪种产品?c.描述这种专业化的生产模式,以及进而导致的贸易模式是如何使两国都获益的?d.如果相对工资率为w/w*=6,两国的专业分工模式和贸易模式会变化吗?新的模式将会怎么样?3、假设一国生产两种商品,葡萄酒(W)和奶酪(C),均衡产量位于最初的等价值线V1V1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切点处。
相对价格Pc/Pw=4。
a.假设奶酪的相对价格上升为6,画出新的等价值线(V2V2).b.奶酪相对于葡萄酒的供给与奶酪和葡萄酒的相对价格之间是什么关系?c.假设葡萄酒是土地密集型产品,奶酪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现政府决定将所有的公共公园转化为生产用地,这样就增加了生产者可得的土地供给。
说明这将如何影响这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说明其中的原因。
奶酪4. 考虑一个DVD 的高端生产者的生产决策问题,它是一个面临系数为b=1/1000的需求曲线的垄断竞争者。
固定成本是500,000美元,生产一个DVD 的边际成本是100美元。
假设本国年DVD 的销售量为50,000单位。
a. 画出本国DVD 产业的PP 曲线和CC 曲线。
b. 没有贸易的情况下,将有多少家生产DVD 的企业?5. 考虑大多数国家面临的跨时生产可能性边界。
a. 在拉丁美洲债务危机中,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对拉丁美洲债务人和东南亚债务人的比较,通常认为,拉丁美洲债务人将借款浪费在消费品和奢侈品上,而东南亚债务人则是明智的投资以提高未来的生产能力。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doc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1.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棊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2.要素禀赋:亦即要素的丰裕程度,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由于要素的稀缺程度不同所导致的可利用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状况。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认为,要素禀赋构成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基础。
3.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荠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4.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十*,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优产量组合。
5.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6.倾销:海外的货物以低于同样货物的销售价格在同一时候在国内市场类似条件下的出售7.汇率:是以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或把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也称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
8.外汇管制:一国政府为了防止资金外流或流入,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授权有关货H3金融当局(一般是屮央银行或专门的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和国际结算所采取的限制性措施。
9.比较优势:也称为比较成本或比较利益,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
李嘉图通过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模型阐明,比较优势是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小的劣势,遵循"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来确定国际分工并进行贸易往来,双方便都可以获得比较利益。
10.黄金输送点:包括黄金输入点和黄金输出点,是黄金输入、输出的价格上限和下限,它限制着一个国家货币对外汇率的波动幅度。
11.贸易条件:是一种指数,是一国出口商品价格对进门商门价格的比率,简言之即单位出门所能换回的进口,或单位进口所需要的出口量。
国际经济学复习word文档良心出品

国际经济学作业题目和答案第二章1、关键术语比较优势:是指以各国生产成本和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在两个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形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占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个商品的生产上出于绝对劣势,则优势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的国际交换,双方仍能从总获益。
派生需求:是指因某种需求的初始增加而引起的其他需求的增加,如对较低生产阶段(消费品生产阶段)的初始需求的增加,可引起对较高生产阶段(生产资料生产阶段)的派生需求增加。
再如,投资需求的初始增加,可引起一系列派生需求的增加(如收入增加带来消费品需求的增加等),最终引起国民经济总产出的成倍增加。
相对供给曲线:表示某一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和市场相对供给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为了分析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必须超越局限于一种商品的局部供求分析和局部均衡,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市场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一般均衡分析。
相对供给曲线就是联系两个或两个以上市场供求状况的有效方法,产品A的价格和产品B的价格比值称为产品A对产品B的相对价格,市场对产品A的供给数量与市场对产品B的供给量之称为产品A对产品B的相对供给,联系相对价格和相对供给的曲线就是相对供给曲线,一般而言,相对供给是相对价格的增函数,相对供给曲线和相对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该产品的均衡相对价格。
非贸易品:是指不能进入国际贸易的商品和服务。
非贸易品不能进入国际贸易的原因是:不能运输或运输成本太高、或国际化专业分工不强、或各国出于战略需要而进行限制等,从而使国际流动存在种种困难。
非贸易品主要是服务和建筑业,如医疗、教育和住房等。
但也有许多例外,如银行和证券经纪人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通常是国家性的。
此外,如果一国对贸易管制过于严厉,毛贸易品也可以成为非贸易品,各国的非贸易品价格差异很大,由于它不能流动,其价格是又国内的供求状况决定的。
国际经济学作业

国际经济学作业.doc国际经济学作业简述国际分工理论的主要内容(比较优势理论)2,简述李斯特幼稚工业保护理论的主要内容3,小论文:(题目自拟)题目范围:后危机时代区域经济(地方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探讨。
要求:依据比较优势理论,结合地方经济实际,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发展思路。
字数:不少于3000字。
后危机时代主要是指:随着危机的缓和,而进入相对平稳期。
但是由于固有的危机并没有,或是不可能完全解决,而使世界经济等方面仍存在这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是缓和与未知的动荡并存的状态。
就这次经济危机来看,世界经济已趋于好转,有些国家已经实现了经济的正增长,但是经济危机的根源并没有消除,也不可能消除。
因此有可能出现再次的经济衰退。
后危机时代中国的机遇有:1 中国经济相对比重上升,为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增添了新的活力。
在全球金融危机推动世界制造业资本向中国新一轮转移进程中,中国制造业产品谱系将大大拓宽。
西方跨国公司新一轮产业转移和对华投资将带来较高技术水平的现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汽车、石化、电子以及机械等;较为成熟的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如信息技术、微电子、通讯等。
跨国公司的业务转移可能不限于生产制造环节,而且可能包括研究与开发、设计、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相关环节,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将更加巩固。
经济地位的上升,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大,这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了新活力,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
2 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创造了新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了一些外国企业在资金和生产经营的严重困境,中国企业则通过绿地投资、重组联合、股权投资和跨国并购等多种方式,实现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国际化经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增强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同时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企业及产品的品牌。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促进贸易和国际资源整合,有利于缓解国内市场供求矛盾,有利于进一步扩大规模经济,通过境外投资建厂形成若干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产业链较为完整、关联程度高、带动辐射能力强的境外经济技术贸易合作区,建立一大批中国海外独资、合资合作或控股公司,在获得国外资源、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内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结构优化调整。
东财2013春学期《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解题指导

4
中
出口替代战略的优点主要有 ( ) 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 有 ( )
9
中
东北财经 国际经济 大学 学(东财)
7
1 跨国公司 多选题
中
东道国政府对跨国公司的限制 性规定主要 包括 ( )
东北财经 国际经济 大学 学(东财) 东北财经 国际经济 大学 学(东财) 东北财经 国际经济 大学 学(东财)
8 9
1 外汇定义 单选题 1 国际收支 单选题
难 难
东北财经 国际经济 大学 学(东财) 东北财经 国际经济 大学 学(东财) 东北财经 国际经济 大学 学(东财) 东北财经 大学 东北财经 大学 国际经济 学(东财) 国际经济 学(东财)
9
1 国际收支 单选题
难
8
1 金本位
单选题
难
2
要素禀赋 1论 单选题 要素禀赋 1论 单选题 1 汇率制度 单选题 吸收分析 1法 单选题 相对购买 1 力平价 单选题 1 进口配额 单选题 绝对优势 1 理论 单选题 绝对优势 1 理论 单选题 国际经济 1 一体化 多选题 1 浮动汇率 多选题
8 5 1 1
难 难 难 难
6 8
中 中
东北财经 国际经济 大学 学(东财)
1
比较优势 1 理论 多选题
中
比较优势可以分解成 (
)
东北财经 国际经济 大学 学(东财)
1
比较优势 1 理论 多选题
中
比较优势理论的贡献在于 ( )
东北财经 大学 东北财经 大学 东北财经 大学 东北财经 大学 东北财经 大学 东北财经 大学
5
1 最优关税 单选题
中
对小国而言,最优关税 (
国际经济学作业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ssignment)

Assignment[1]2. When the value of the US dollar falls in relations to the currencies of othernations, 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to the quantity of US(a) imports?(b) exports?Answer:(a)When the value of the U.S. dollar falls in relation to the currencies of other nations,imports become more expensive for Americans and so they would purchase a smaller quantity of imports.(b)When the value of the U.S. dollar falls in relation to the currencies of other nations,exports become chapter for foreigners and so they would purchase a greater quantity of U.S. exports.[2]5. (a)How do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differ from interregional economicrelations?(b) In what way are they similar?Answer:(a)Restrictions imposed on the flow of goods, services, and factors across theirborders, but not internally.International flows are to some extent hampered by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customs, and lawsInternational flows of goods, services, resources give rise to payments and receipts in foreign currencies, which change in value over time(b)Both international and interreg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involve the overcoming ofspace or distance. Indeed, they both arise from the problems created by distance.This distinguishes them from the rest of economics, which abstracts from space and treats the economy as a single point in space, in which production, exchange, and consumption take place.[3]15. Table 2.5 shows bushels of wheat and the yards of cloth that the US and theUK can produce with one hour of labor time under four different hypothetical situation. In each case, identify the commodity in which the US and UK have an absolute advantage or disadvantage?Table 2.5US UK US UK US UK US UK wheat (bushels/man-hour) 4 1 4 1 4 1 4 2 cloth (yard/man-hour) 1 2 3 2 2 2 2 1Answer:In case A, the united states has an absolute advantage in wheat and the united kingdom in cloth.In case B, the united states has an absolute advantage (so that the united kingdom has an absolute disadvantage)in cloth commodities.In case C, the united states has an absolute advantage in wheat but has neither advantage nor disvantage in cloth.In case D, the united states has an absolute advantage over the united kingdom in cloth commodities.[4]16. With respect to Table 2.5, indicating in each case whether or not trade ispossible and the basis for trade?Answer:In case A, the united states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wheat and the united kingdom in cloth.In case B, the united states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the united kingdom in cloth.In case C, the united states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the united kingdom in cloth.In case D,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have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neither commodities.[5]18. If you have traveled to poor developing countries, you will have noticed thatpeople there consume very different goods and services than US consumers. Does this mean that tast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US tastes?Explain.Answer:Peopl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onsume very different goods and services than U.S.consumers not because tastes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tastes of U.S. consumers but because incomes are so different (much lower) than in the United States.[6]21. Explain why, with factor-intensity reversal,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theprice of capital can decrease, increase, or remain unchanged with international trade?Answer:With factor-intensity reversal, a commodity is L-intensive in one nation and K-intensive in the other. The H-O model would the predict that both nations would export the same commodity. Since this is impossible, both nations must export the commodity intensive in the same factor.If this is the K-intensive commodity, the demand for K will increase in both nations, If it is the L-intensive commodity, the demand for K will fall in both nations. Thus, the price of K will either rise or fall in both n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price of K will decrease, increase or remain unchanged depending on the rate of change in the price of K in the two nations.[7]35. What is meant by the optimum tariff? What is its relationship on changes inthe nation’s terms of trade and volume of trade?Answer:The optimum tariff : rate of tariff that maximizes the net benefit resulting from the improvement in the nation’s terms of trade against the negative effect resulting fromreduction in the volume of trade(1)Starting from the free trade position, as the nation increases its tariff rate, itswelfare increases up to a maximum (the optimum tariff) and then declines as the tariff rate is raised past the optimum.(2)Eventually the nation is pushed back toward the autarky point with a prohibitivetariff(3)as the terms of trade of the nation imposing the tariff improve, those of the tradepartner deteriorate, since they are the inverse, or reciprocal, of the terms of trade of the tariff-imposing nation. Facing both a lower volume of trade and deteriorating terms of trade, the trade partner’s welfare definitely declines(4)the trade partner is likely to retaliate and impose an optimum tariff on its own.While recapturing most of its losses with the improvement in its terms of trade, retaliation by the trade partner will definitely reduce the volume of trade still further(5)The first nation may then itself retaliate. If the process continues, all nationsusually end up losing all or most of the gains from trade.(6)even the trade partner does not retaliate when one nation imposes the optimumtariff, the gains of the tariff-imposing nation are less than the losses of the trade partner, so that the world as a whole is worse off than under free trade(7)free trade maximizes world welfare[8]37. What is an import quota? How is it mostly used today? What are the partialequilibrium effects of an import quota? How are they similar to and different from the effects of an equivalent import tariff?Answer:A quota is a direct quantitative restriction on imports or exports. An import quota hasthe sam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effects as an (equivalent) import tariff.An import quota can be used to protect a domestic industry, to protect domestic agriculture, and/or for balance-of-payments reasons.Import quota were very common in Western Europe immediately after World War II.Since then import quotas have been used by all industrial nations to protect their agriculture and by developing nations to stimulate import substitution ofmanufactured products and for balance-of-payments reasonsThe partial equilibrium effects of an import quota can be illustrated with Figure9.1.Figure9.1Starting from the trade Px =$1, an import quota of 30X (JH) result in Px =$2 and consumption of 50X (GH), of which 20X(GJ) is produced domesticallyIf the government auctioned off import licenses to the highest bigger in a competitive market, the revenue effect $30 (JHNM), as with a 100% import tariffSimilar:If government auctions off import licenses to the highest bidder in a competitive market, the revenue effect also is same. The adjustment to any shift in demand or supply occurs in the domestic price with import quota and in the quantity of imports with a tariff. If import licenses are not auctioned off ,they lead to monopoly profits and possible corruption. An import quota is in general more restrictive than an equivalent import tariff.Different:(1)The shift of Dx to D’x points to one of several important differences between an import quota and an import tariff. That is, with a given import quota, an increase in demand will result in a higher domestic price and greater domestic production than with an equivalent import tariff.(2)A second important difference between an import quota and an import tariff is that the quota involves the distribution of import licenses. If government does not auction off the licenses in a competitive market, firms that receive them will reap monopoly profits.(3)An import quota limits imports to the specified level with certainty, while the trade effect of an import tariff may be uncertain.[9]50.What are the outstanding trade problems facing the world today?Answer:(1)subsidies and tariff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remain very high; quantitativerestrictions on textiles and apparel will not be completely removed until the end of 2004, and even then tariffs on these products will remain very high. Although tightened, antidumping measures trade disputes remains.(2) many of the trade problem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liberalization of textiles andagriculture trade) have not been adequately addressed.(3)the Uruguay Round did not make any special provision to help the formerlycentrally planned economies of Eastern European and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establish market economies and integrate them into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 after the collapse of communism in the late 1980s and early 1990s(4) tendency to break up into 3 major trading blocs: the European Union (EU), the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 (NAFTA), and a (much less defined) Asian blocs EU: removed all remaining barriers to the internal flow of goods and resources in the end of 1992; closer to becoming a single unified financial market with the euro at the beginning of 2002; expand eastward with the admission of the first group of ex-communist European countries.NAFTA: phase out most barriers to trade within North American by 2003.(5)not dealt with labor and environmental standards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leveling of working conditions” betwee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avoid “social dumping” by the latterThe same is true environmental standards.Trade-related competition policies (subsidies and regulations ) as well as trade-related investment measures (TRIMs) have also been inadequately dealt with[10]60. What free trade agreements have negotia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What isNAFTA?Answer:The United Stated negotiated free trade agreements with Israel in 1985 and with Canada in 1988.In 1993, the United Stated, Canada and Mexico signed the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NAFTA).NAFTA is to eventually lead to free trade in goods and services over the entire North American area. NAFTA will also phase out many other barriers to trade and reduce barriers to cross-border investment among the three countri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FTA benefits the United Stated by increasing competition in product and resource markets, as well as by lowering the prices of many commodities to U.S. consumers.Free trade access to Mexico allows U.S. industries to import labor-intensive components from Mexico and keep other oper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d rather than possibly losing all jobs in the industry to low-wage countries.。
《国际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F2.F 3.T 4.F 5.T 6.T 7.T 8.T 9.F 10.F 11.F 12.T13.T 14.T 15.F 16.F 17.T 18.F 19.T 20.F 21.F 22.T23.F 24.F二、选择题1.c 2.d 3.b 4.b 5.c 6.d 7.d 8.c 9.a 10.c 11.b 12.d 13.A 14.A 15.B 16.D 17.D 18.B 19.C 20.D 21.D 22.A 23.C 24.C 25.c 26.b 27.d 28.d 29.c 30.c 31.d 32.b 33.d 34.b 35.D36.c 37.a 38.d 39.a 40.d 41.d 42.d 43.b 44.d 45.c 46.b三、概念解释1.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2.幼稚产业理论:是从动态角度提出了保护那些具有潜在优势的新兴产业的观点,但这种保护是一种暂时性的。
判别幼稚产业的标准主要有三种:其中穆勒标准强调将来的竞争优势,而巴斯塔布尔标准认为幼稚产业不仅强调将来的竞争优势,而且将来的预期收益的现值应能抵消现有的保护成本,坎普标准则更为注重外部规模京的重要性。
3.战略性贸易政策:该政策是针对一种特殊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提出的。
在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目的是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以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本国企业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或租金。
战略性贸易政策最为强调的政策主张有两种:一是出口补贴,而是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
4.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这是一个相对概念,与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无关。
5.斯托帕-萨谬尔森定理:无论两种要素的所有者倾向于消费哪种商品,国际贸易将提高一国出口产品中密集是用要素(即本国较丰裕的要素)的收益,而降低其进口产品中密集使用要素(即本国较稀缺的要素)的收益。
东北财经大学2013春季《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习题集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1.1重商主义理论1、最早对国际贸易提出较为系统的理论解释和主张的是()A、重商主义学派B、自由贸易理论C、保护贸易理论D、新古典贸易理论2、早期的重商主义理论称为()A、贸易差额论B、货币差额论C、重工主义D、重农主义3、货币差额论主张()A、绝对禁止金银出口B、在对外贸易中要多卖少买C、以金银的多少来衡量国家的财富D、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对外贸易E、搁置不用的货币是不会产生货币的4、晚期的重商主义同早期重商主义的不同之处在于()A、不反对将货币输出国外B、不要求对每一国的贸易都是顺差C、主张大力发展本国的工场手工业D、开始把重心转向生产领域E、认为货币也是商品5、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解决以下问题()A、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B、贸易的流向C、国际交换的比率D、贸易对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E、贸易的利益参考答案:1、A2、B3、ABCD4、ABCD5、ABDE关闭《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1.2绝对优势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经济学家()A、托马斯.孟B、大卫.李嘉图C、亚当.斯密D、俄林2、斯密认为,财富的源泉是()A、金银B、劳动C、资本D、土地3、斯密指出,增加财富的方法有()A、开采金银B、保持顺差C、发展分工D、增加资本E、限制进口4、斯密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同时还提出了()A、自由贸易思想B、保护贸易思想;C、管理贸易思想;D、干预贸易思想5、绝对优势理论的不足在于()A、假定机会成本不变B、无法解释全面处于劣势的国家为什么也能参与贸易C、没有说明国家之间产品交换的内在等价要求D、没有将劳动分工的概念扩大到国际范围E、理论过于复杂参考答案:1、C2、B3、CD4、A5、ABC关闭《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1.3比较优势理论1、如果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占绝对劣势,该国仍能进行对外贸易,这引证了()A、重商主义B、绝对优势理论C、比较优势理论D、保护贸易理论2、比较优势理论假定()A、所有劳动都是同质的B、两国实行自由贸易C、规模收益不变D、国际经济是静态的E、只有一种生产要素3、比较优势可以分解成()A、来自贸易的利益;B、来自保护的利益;C、来自分工的利益;D、来自管理的利益;E、来自征收关税的利益4、如果机会成本可变,则规模相近的两国之间不能进行完全分工,这种说法()A、正确B、错误C、无法判断5、如果两国国内交换比价完全相同,则两国()A、仍能进行贸易B、不具备进行贸易的条件C、说明比较优势理论有重大缺陷D、无法判断参考答案:1、C2、ABCDE3、AC4、A5、B关闭《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1.4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1、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商品的价格只取决于投入商品生产的劳动量,这种假定不正确,原因在于()A、劳动不是唯一的生产要素B、劳动力不完全同质C、劳动投入的比例也不相同D、还有其他生产要素存在E、劳动不是财富的源泉2、如果小国比大国小得多,则其进出口量对大国国内价格的影响是()A、使大国国内价格接近小国B、发生大幅震荡C、不发生影响D、无法判断3、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参加贸易的大国和小国,在分工过程中会()A、都完全分工B、都不完全分工C、大国完全分工,小国不完全分工D、大国不完全分工,小国完全分工4、交易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A、降低了国内生产的专业化程度B、减少了贸易量C、减少了贸易利益D、没有影响E、一般不影响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贸易5、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多个国家和多种商品参与国际贸易,在这样的情况下,比较优势原则()A、仍然适用B、不再有理论价值了C、无法判断参考答案:1、ABCD2、C3、B4、ABCE5、A关闭《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1.4.8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1、比较优势理论的贡献在于()A、打破了绝对优势理论的严格假设B、肯定了国际贸易同国内贸易的不同特征C、对国际贸易进行了动态分析D、探讨了贸易的利益分配问题E、分析了两国之间的交换比价2、绝对优势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的一个特例,这种说法()A、错误B、正确C、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D、无法判断3、在李嘉图的例子中,他假定了两国的交换比例,这种假定()A、反映了两国的交换比例B、同现实情况基本相符C、只是一个简单假设,没有真正解决问题D、这个比例一旦确定就不会再发生变化4、李嘉图假定两国的技术水平不发生变化,则这种理论分析属于()A、动态分析B、比较静态分析C、静态分析D、上述三种说法都不正确5、同绝对优势理论相比,比较优势理论()A、更接近现实B、两者的理论价值相当C、前者奠定了国际贸易理论分析的框架D、后者的假设更严格参考答案:1、AB2、B3、C4、C5、A关闭《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1.5特定要素模型1、特定要素模型研究的是()A、国际贸易的交换比例B、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C、国际贸易的格局D、国际贸易对国家内部收入分配的影响2、国际贸易对国家和国内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是()A、都有利B、有不利C、对国家有利,但通常对某些利益集团会造成伤害D、对国家不利,对所有利益集团有利3、特定要素是指()A、可以自由配置的要素B、可以自由流动的要素C、只能用来生产某种产品的要素D、仅指劳动这种要素4、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相对上升,则()A、生产这种产品的特定要素的收入将下降B、生产这种产品的特定要素的收入将增加C、生产这种产品的特定和非特定要素的收入都将下降D、生产这种产品的特定和非特定要素的收入都将增加5、国际贸易对要素收入的影响为()A、使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所有者受益B、使与进口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所有者受损C、对流动要素的影响不确定D、使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所有者受损E、使与进口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所有者受益参考答案:1、D2、C3、C4、B5、ABC关闭《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2.1要素禀赋理论1、要素禀赋理论假设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为()A、1种B、2种C、3种D、4种2、要素禀赋理论的提出者为()A、俄林B、赫克歇尔C、萨缪尔森D、斯托尔珀E、李嘉图3、赫-俄模型假定两国的需求偏好相同,意味着两国()A、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相同B、两国的国内价格相同C、两国的生产能力相同D、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位置相同E、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4、赫-俄模型假定()A、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B、要素在两国间完全不能流动C、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点D、没有运输成本E、两国的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5、赫-俄模型仍然沿用了李嘉图比较利益理论的2*2*1模式,这种说法是()A、正确的B、错误的C、无法判断参考答案:2、AB3、AD4、ABCDE5、B关闭《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2.1.2生产要素的密集度和丰裕度1、生产四要素是指()A、土地B、劳动C、信息D、资本E、企业家才能2、要素密集度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某种要素投入数量的多少,如果某种要素投入得多,我们就说这种要素密集程度高.这种说法()A、正确B、错误C、无法判断3、如果某种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他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则其要素相对价格比他国同种要素的价格相对要()A、高B、低C、不一定D、取决于其他因素4、通常用来表示要素丰裕度的方法是()A、以实物单位的多少B、以实物的比例C、以相对要素价格D、以绝对要素价格5、按照要素禀赋论的假定,如果生产Y商品的资本/劳动比例大于生产X商品时的资本/劳动比例,则成Y产品为()A、劳动密集型产品B、劳动丰裕型产品C、资本密集型产品D、资本丰裕型产品参考答案:1、ABDE2、B3、B4、C关闭《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2.1.3赫克歇尔-俄林理论1、赫-俄模型研究的是()A、贸易的作用B、贸易的利益分配C、贸易的模式D、贸易对收入的影响2、俄林认为,贸易的流向应该是()A、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应该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B、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C、资本丰富的国家应该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D、资本丰富的国家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E、资本丰富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3、俄林认为,决定各国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是()A、要素的需求B、消费偏好C、技术水平D、要素禀赋4、俄林认为,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A、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B、要素价格的国际绝对绝对差异C、技术水平的国际绝对差异D、消费偏好的国际绝对差异5、根据赫-俄理论,一国进口的应该是密集使用本国最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这种说法()A、正确B、错误C、用赫-俄理论无法解释D、无法判断参考答案:1、C2、ABE3、D4、A5、B关闭《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2.2要素禀赋理论的发展1、根据H-O-S定理,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在国际上有均等化趋势的有()A、要素价格B、要素数量C、要素丰裕度D、商品价格E、关税水平2、根据H-O-S定理,国际贸易将会()A、提高劳动力丰裕国家的劳动力价格B、降低资本丰裕国的劳动力价格C、提高劳动力丰裕国家的资本价格D、降低资本丰裕国的资本价格E、以上说法都对3、如果商品赫要素价格不变,某一种要素增加而另一种要素数量保持不变,则将大幅度地增加该要素密集型商品的产出,而减少后一种要素密集型产品的产出.这就是()A、H-O-S定理B、R定理C、S-S定理D、H-O定理4、根据S-S定理,如果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劳动力的实际报酬将()A、上升B、不变C、下降D、上述说法都不准确5、根据H-O-S定理,国际贸易对相对要素价格和绝对要素价格的影响是()A、都无影响B、都均衡化C、绝对价格均等,相对价格不确定D、相对要素价格均等,绝对价格不确定E、上述说法都不正确参考答案:1、AD2、AB3、B4、A5、B关闭《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2.3要素禀赋理论的实证分析1、里昂惕夫应用实际数据验证要素禀赋论()A、得出了完全相同的结论B、得出了基本相同的结论C、得出了部分不一致的结论D、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2、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熟练劳动应该属于()A、劳动力B、资本C、技术D、企业家才能3、一种给定商品在劳动力丰富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种现象就是()A、消费者偏好不同B、两国的关税水平不同C、两国的生产要素异质D、要素密集度逆转4、人力资本理论和人力技能理论的共同点在于()A、都强调人力技能的重要作用B、都认为熟练劳动是资本C、都认为数量劳动是特殊的劳动力D、都认为熟练劳动是企业家才能5、下列说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里昂惕夫之谜的有()A、要素禀赋论忽略了劳动力和资本之外的其他生产要素B、美国实施的关税政策改变了贸易格局C、生产要素具有异质性D、现实中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E、还应该考虑消费者的不同偏好参考答案:1、D2、B3、D4、A5、ABCDE关闭《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2.4国际贸易新理论1、要素禀赋论无法解释下列现象()A、一国进口密集使用自己稀缺资源的产品B、一国出口密集使用自己丰裕资源的产品C、同一行业的双向贸易D、以上三种现象2、新贸易学说认为的新要素包括()A、劳动力B、资本C、人力资本D、研究与开发E、信息3、下列理论中,用需求方面的因素来解释新贸易格局的是()A、产品生命周期理论B、产业内贸易理论C、规模经济理论D、需求偏好相似理论4、需求偏好理论的提出者是()A、林德B、克鲁格曼C、弗农D、里昂惕夫5、林德认为,影响一国需求结构的各种因素当中,最主要的因素是()A、消费习惯B、消费结构C、人均国民收入水平D、生产能力参考答案:1、C2、CDE3、D4、A5、C关闭《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2.4.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技术差距论认为决定国际贸易流向的关键因素是()A、技术差距B、产品价格差异C、需求偏好不同D、要素禀赋不同2、波斯纳在分析时将新产品从诞生到模仿的过程分为()A、发明时滞B、使用时滞C、需求时滞D、模仿时滞E、消费时滞3、弗农将产品生命周期分为()A、新产品阶段B、成长阶段C、成熟阶段D、标准化阶段E、衰退阶段4、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释的是()A、贸易的流向B、贸易的利益分配C、贸易的原因D、贸易的利益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运用的是()A、静态分析B、比较静态分析C、动态分析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参考答案:1、A2、CD3、ABCDE4、A5、C关闭《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2.4.3产业内贸易理论1、产业内贸易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A、要素禀赋差异B、技术水平差异C、规模经济D、产品差异化E、要素密集度逆转2、在规模经济递增的情况下,生产可能性曲线()A、是一条直线B、凸向原点C、凹向原点D、上述说法都不准确3、差别产品是指()A、产品类似而又有一定的替代性B、产品有自己的特征C、产品完全同质D、产品的基本功能完全不同E、产品既相互竞争又有一定的垄断性4、产业内贸易又称()A、产业间贸易B、双向贸易C、区际贸易D、贸易重叠E、周期内贸易5、可以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来获得内部规模经济的企业类型有()A、完全竞争企业B、垄断竞争企业C、寡头企业D、垄断企业E、以上说法都正确参考答案:1、CD2、B3、ABE4、BD5、BCD关闭《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3.1贸易条件的含义与计量1、从贸易条件指数的变化就完全可以判断对外贸易对本国是否有利,这种说法()A、不正确B、正确C、无法判断2、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可以将贸易条件指数分为以下几种()A、商品贸易条件指数B、收入贸易条件指数C、要素贸易条件指数D、分配贸易条件指数E、福利贸易条件指数3、如果一国的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则该国的商品贸易条件将()A、不受影响B、会发生很大变化C、可以忽略不计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从生产角度来考虑贸易条件变化的贸易条件指数是()A、商品贸易条件指数B、收入贸易条件指数C、要素贸易条件指数D、分配贸易条件指数E、福利贸易条件指数5、从实际收入水平角度来反映一国实际购买能力的贸易条件指数是()A、商品贸易条件指数B、收入贸易条件指数C、要素贸易条件指数D、分配贸易条件指数E、福利贸易条件指数参考答案:1、A2、ABC3、B4、C5、B关闭《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3.2.1相互需求原理的基本内容1、相互需求原理分析的是()A、贸易产生的原因B、贸易的格局和流向C、贸易的利益D、贸易利益的分配2、根据相互需求原理,决定两国产品交换实际比例的关键因素是()A、两国的要素禀赋B、两国的比较优势C、两国的相对需求强度D、两国的技术水平3、如果一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大于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则最后的交换比价将()A、接近本国的国内交换比价B、接近外国的国内交换比价C、接近两国比价的平均值D、无法判断4、相互需求原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A、以两国的贸易平衡为前提B、只能应用于规模相当的国家C、只能应用于双方的需求对市场价格有影响的情况D、没有考虑比较优势E、没有考虑资源禀赋5、两国间产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取决于()A、两国的要素禀赋B、两国的比较优势C、两国的相对需求强度D、两国的技术水平参考答案:1、D2、C3、A4、ABC5、B关闭《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3.3.2提供曲线1、提供曲线,又叫()A、无差异曲线B、贸易无差异曲线C、生产可能性曲线D、相互需求曲线2、关于贸易无差异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又叫社会无差异曲线B、一国只能有一条贸易无差异曲线C、如果一国的X产品生产有优势,则该国的贸易无差异曲线会凸向X轴D、该曲线反映的是一国的生产能力3、关于提供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曲线由贸易无差异曲线推导而来B、可以反映一国的贸易条件C、如果一国生产X产品有优势,则曲线凸向X轴D、两国的提供曲线交点确定两国的均衡相对价格E、该曲线跟生产无关4、推导提供曲线,需要利用()A、贸易无差异曲线B、相对价格线C、等成本线D、预算线E、边际成本线5、提供曲线反映了一国为进口一定数量的Y商品所愿意出口的X商品的数量,这种说法()A、无法判断B、正确C、不正确参考答案:1、D2、C3、ABCD4、AB关闭《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3.3.4提供曲线的移动1、提供曲线本身既有供给曲线的性质,又有需求曲线的性质.这种说法()A、正确B、不正确C、无法判断2、提供曲线发生移动的原因主要有()A、需求偏好变化B、需求选择变化C、资源禀赋变化D、要素生产率变化E、技术水平变化3、在某种情况下,一国供给能力的增长反而会使本国的福利水平下降,这种情况被称为()A、生产能力下降B、要素价格均等化C、哈罗德命题D、贫困化增长4、提供曲线的移动意味着()A、一国关税水平的变化B、一国贸易发展战略的变化C、一国贸易条件的变化D、一国贸易政策的变化5、如果一国消费者的偏好转向进口产品,则该国的提供曲线将()A、向进口产品方向扩展B、向出口产品方向扩展C、向原点靠近D、以上说法都不对6、根据技术进步对资本和劳动生产要素节约程度的影响,可以将技术进步分为( )A、顺贸易型技术进步;B、逆贸易型技术进步;C、中性技术进步;D、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E、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参考答案:1、A2、ABCDE3、D4、C5、B关闭""《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4.1经济增长的原因1、劳动和资本的增长会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外移的方向和程度取决于()A、劳动和资本增长的数量B、技术水平的变化C、资源禀赋的变化D、劳动和资本增长的比率2、罗布津斯基定理最基本的假设是()A、要素数量不发生变化B、产品产量不发生变化C、产品价格不发生变化D、消费偏好不发生变化3、根据罗布津斯基定理,一种要素的增加将引起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产量以更大的比例增长,同时其他产品的产量将()A、增加B、减少C、不变D、无法判断4、根据技术进步对资本和劳动生产要素节约程度的影响,可以将技术进步分为()A、顺贸易型技术进步B、逆贸易型技术进步C、中性技术进步D、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E、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F、5、如果技术进步出现之后,在某商品的生产过程中,资本/劳动比率比原来下降了,则该技术进步应该是()A、中性技术进步B、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C、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D、无法判断参考答案:1、D2、C3、B4、CDE5、C关闭《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4.2.1经济增长的类型1、如果商品的相对价格不变,一国可能出口的商品产量的增长比例与进口竞争商品的产量的比例相同,则这种增长是()A、中性的经济增长B、逆贸易型的经济增长C、顺贸易型的经济增长D、上述说法都不是2、如果商品的相对价格不变,一国可能出口的商品产量的增长速度高于进口竞争商品产量的增长速度,则这种增长是()A、中性的经济增长B、逆贸易型的经济增长C、顺贸易型的经济增长D、上述说法都不是3、如果商品的相对价格不变,一国出口商品产量的增长速度低于进口竞争商品产量的增长速度,则这种增长是()A、中性的经济增长B、逆贸易型的经济增长C、顺贸易型的经济增长D、上述说法都不是4、根据经济增长过程中一国出口商品生产与进口商品生产之间的相对速度,可以将经济增长划分为()A、顺贸易型经济增长B、逆贸易型经济增长C、中性经济增长D、劳动节约型经济增长E、资本节约型经济增长5、在发生顺贸易型经济增长的情况下,一国进出口贸易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将()A、不变B、上升C、下降D、无法判断参考答案:1、A2、C3、B4、ABC5、B关闭《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4.2.2增长过程中的贸易偏向1、如果一国出现了出口偏向型增长,则本国的贸易条件()A、不变B、改善C、恶化D、无法判断2、如果一国出现了进口偏向型增长,则本国的贸易条件()A、不变B、改善C、恶化D、无法判断3、如果一国出现了出口偏向型增长,则其他国家的贸易条件()A、不变B、改善C、恶化D、无法判断4、如果一国出现了进口偏向型增长,则其他国家的贸易条件()A、不变B、改善C、恶化D、无法判断5、如果一国的生产是顺贸易型,而消费是逆贸易型,贸易的变动趋势则为()A、对外贸易比重上升B、下降C、不变D、难以判断参考答案:1、C2、B3、B4、C5、D关闭《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4.2.3哈罗德命题1、哈罗德命题是关于增长过程中的()A、贸易条件变化B、贸易格局变化C、贸易利益变化D、进出口差额变化2、根据哈罗德命题,如果A国的经济增长快于B国,A国的对外贸易就会出现()A、出超倾向B、入超倾向C、平衡趋势D、无法判断3、根据哈罗德命题,如果A国出口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超过该国的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则A国会形成()A、出超倾向B、入超倾向C、平衡趋势D、无法判断4、根据哈罗德命题,如果A国工资的增长率小于人均产值的增长率,A国会出现()A、出超倾向B、入超倾向C、平衡趋势D、无法判断5、哈罗德命题研究问题的角度是动态的,即()A、从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率差异出发B、从国内部门之间劳动生产率变动差异出发C、从工资成本角度出发D、从经济增长类型出发E、从技术进步类型出发参考答案:1、D2、B3、A4、A5、ABC关闭《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4.2.4经济增长对福利的影响1、经济增长带给国家福利的净效应取决于()A、增长效应B、保护效应;C、自由贸易效应;D、福利效应;E、贸易条件效应2、可能出现贫困化增长的情况包括()A、一国的出口在贸易条件不变时大大增加B、该国是大国C、世界其他国家对该国的出口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非常低D、该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很高E、该国的技术水平落后3、如果两国商品生产过程中都出现了中性技术进步,则两国的提供曲线()A、都内移B、都外移C、一国内移,一国外移D、一国外移,一国不变4、一国如果发生了贫困化增长,说明该国的贸易条件极大地()A、改善B、不变C、恶化D、无法判断5、如果一国发生了贫困化增长,说明该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体现在()A、进口部门B、出口部门C、进口竞争部门D、非贸易部门参考答案:1、DE2、ABCD3、B4、C5、B关闭《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4.3.3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战略1、提出中心-外围论的是经济学家()A、哈罗德B、穆勒C、刘易斯D、普雷维什2、总体上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可以分为()A、自由贸易B、保护贸易C、进口替代;E、出口导向F、管理贸易3、出口替代战略的优点主要有()A、合理配置资源B、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C、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D、有利于提高就业水平E、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4、进口替代战略的优点主要有()A、有利于摆脱发达国家的控制。
国际经济学第十章作业 内容

第十章作业内容
1、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哪些国家收回与国际贸易?这些国家的政策有什么相同之处?它们的经验对保护幼稚工业论是支持还是反对?
2、”日本的经验表明,保护幼稚工业论比其他理论更正确。
在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是一个靠出口纺织品和玩具生存的穷国。
日本政府对钢铁工业和汽车工业进行了保护。
开始时,这些工业生产没有效率,成本也很高,但后来却逐渐占领了世界市场”试对上述观点进行评论。
3、一国目前以每辆8 000美元的价格进口汽车。
该国政府认为,经过一段时间后,国内生产者能够以6 000美元的成本生产汽车。
但是,在国内生产的初始尝试阶段,每辆汽车的生产成本达到10 000 美元。
a.假设每个试图生产汽车的企业都必须经过高成本的尝试生产阶段。
在什么情形下,较高的起步成本能够证明保护幼稚工业是合理的?
b.现在假设相反的情形,一旦某个企业承担了学习成本,学会了如何以6 000美元的成本生产汽车,那么其他企业就能够模仿并达到相同的水平。
试解释上述情形是怎样阻碍国内工业发展的,对幼稚工业进行保护有助于避免这种情形吗?
4、印度和墨西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都实行了进口替代政策,但印度更进一步,几乎所有的东西都由自己生产,而墨西哥却依赖资本品的进口。
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不同的状况呢?
5、减少进口替代工业化策略的使用,从而支持对外贸易开放的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6、假设制造品的劳动需求=100-Lm,农业生产的劳动需求=80-La,在整个经济中有100个工人。
a.什么是均衡工资?
b.如果制造业工资被定在50,而且是充分就业,那么国民收入的损失是多少?。
国际经济学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案提示:小国。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表1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A BX Y 621512表2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X Y 10455答案提示:首先将劳动投入转化为劳动生产率,然后应用与本章正文中一样的方法进行比较。
国际经济学作业讲诉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1、某国是一个劳动力没有生产效率的国家。
在该国,生产一单位任何商品所需要的劳动量都比别的国家多。
该国的领导人认为,由于劳动力如此缺乏效率,本国不会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收益。
他们的想法正确吗?请解释原因。
2、假定在短期内每个国家的劳动力不能在产业间流动,因此每个国家一定是在封闭条件下的生产点生产,在这种情形下允许进行国际贸易仍然有利可图吗?为什么?你的答案与交换所得和专业化生产所得有怎样的联系?3、假定A国和B国的劳动禀赋均为400。
A国生产1个单位的X商品需要5个单位的劳动,而生产1 个单位Y 商品需要4 个单位的劳动。
B 国生产1 个单位的X 商品需要4个单位的劳动,而生产1 个单位的Y 商品需要8个单位的劳动。
a. 画出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 哪个国家在哪种商品上有绝对优势?为什么?绝对优势理论表明了怎样的贸易方向?为什么?c. 根据绝对优势,如果允许自由贸易,专业化生产在多大程度上发生?为什么?每种商品各自生产多少?d. 不使用绝对优势定理而用相对优势定理回答b和c的问题。
e. b和c的答案和d的答案有何不同?为什么?4、考虑一个由两个国家组成的世界,一个大陆国,一个岛国。
每个国家有1000 单位的劳动力,而且劳动力是唯一的投入品。
在大陆国,生产一台电脑需要10 单位劳动,生产一单位纺织品需要20 单位劳动。
在岛国,生产一台电脑需要20 单位劳动,生产一单位纺织品需要10 单位劳动。
a画出每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标出纵轴和横轴的截距以及斜率。
b. 大陆国生产一台电脑的机会成本是什么?为什么?大陆国生产一单位纺织品的机会成本是什么?为什么?岛国国生产一台电脑的机会成本是什么?为什么?岛国生产一单位纺织品的机会成本是什么?为什么?c. 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电脑的相对价格在大陆国和岛国各是多少?为什么?d. 哪个国家在哪种商品上有比较优势?为什么?e. 如果大陆国和岛国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那么大陆国和岛国将各生产多少台电脑,多少单位纺织品?为什么?f. 经过几年的贸易,大陆国和岛国通过了新的法律,规定每个国家在每个行业中必须使用一半劳动力。
清华大学国际经济学-第一次个人作业

2014年第一次国际经济学作业题目清单第一次作业说明:1)本题目清单中列示了各章的题目号,也列示了题目。
所列示的题目是根据各章中的题目号中的题目修改的,因此,大家根据题目清单中的题目回答问题就可。
列示题目号是方便大家寻找相应的教科书章节和原来的题目。
2)清单中,第二章到第九章共有14个题目,可以选择9个题目回答。
第十章中的8个题目任选2个即可。
3)大家在网络学堂提交作业,作业提交截止日期是:12月21日(周日)。
过时不再接受提交的作业。
国际经济学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Appleyard)第二章第2、3、9题1.什么是重商主义的思想支柱?为什么重商主义强调对经济要进行管制?解:重商主义的思想支柱是:(1)国际贸易总体来说是零和性质;(2)需要一个强大有力的政府进行市场干预;(3)劳动价值理论;(4)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管控;(5)一个国家需要寻求贸易顺差对经济进行管制的原因是:重商主义者认为财富的唯一体现形式是贵金属的持有,经济活动和政策的目标应该是增加这些货币的持有,而一般的个体追求自己的利益难以实现这个目标,所以经济活动应该受到强烈的管制和干预。
2.重商主义悖论是什么意思?该悖论如何反映在重商主义的工资政策和人口政策方面?解:重商主义的悖论:(1)富有的国家有很多的穷人;(2)富有的国家要花费很多的财富来保护他们的财富。
体现在工资政策和人口政策方面主要是:为了减少劳动成本,工资被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而家庭却被鼓励生育孩子(通过税收和津贴的支持),这些现象导致了非常庞大的穷人阶层。
3. 近年来,中国保持了大量的贸易顺差,经济学家认为这种现象的持续是几种因素引起的,其中包括人民币的汇率水平。
重商主义如何解释这种盈余?为什么说大卫休谟认为这种盈余会自行消失?解:重商主义者如下解释这种盈余:重商主义者认为持续的贸易顺差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因为它产生了一中财富的净增长,对于重商主义者而言,贸易顺差代表着国家经济政策的成功,而不是一个问题。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课后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复习指南1、绝对利益:指在某种商品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2、比较利益:由托伦斯提出、李嘉图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
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高生产率,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在不同产品上存在区别,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便能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
12、幼稚产业:具有比较利益的产业处于幼稚状态,经过保护使之发展,具有现实的比较利益。
穆勒标准:某种产业由于技术不足、生产率低下、成本高于国际市场,无法竞争,在保护下,能够在自有贸易下获利,自我投资发展,即为幼稚产业。
(368 页)13、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和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用作支付使用的国际支付手段或债权。
14、汇率:汇率是一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比关系,是外汇在市场中的价格。
汇率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固定汇率、浮动汇率、远期汇率、即期汇率等。
28、国际收支:狭义的指的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同其他国家由于贸易、劳务、资本等往来而引起的资产转移。
广义的是指系统记载的在特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
二、简答题与计算题1、试推导贸易乘数公式(395 页)答:1)在开放条件下,对外贸易的增长可以使国民收入成倍增加,贸易乘数探讨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和就业之间的关系,描述了开放经济体系内部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
2)从总需求角度有Y=C+I+G+X;从总供给角度有Y=C+S+T+M;令T=G,变换: C+I+X=C+S+M I+X=S+M设dI为投资增量, dX为出口增量, dS为储蓄增量, dM为进口增量,则有dI+dX=dS+dM变形后dI+dX=(dS/dY+dM/dY)dY整理dY=(dI+dX)×[1/(dS/dY+dM/dY)]若令dS=dI=0则有dY=dX ×[l/(dM/d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12-01 作业1.第1题在开放条件下,一国国民收入均衡水平取决于国内消费、国内投资、国内政府开支以及()。
A.国内进口B.国内出口C.国内净出口D.国内净资本流出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2.第2题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3.第3题利率平价理论告诉我们,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本国货币的()。
A.膨胀率B.贬值程度C.升值程度D.汇率水平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4.第4题甲乙两国货币的实际汇率由名义汇率以及()共同决定。
A.甲国货币购买力B.乙国货币购买力C.两国利率水平D.两国相对物价水平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5.第5题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是()。
A.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的资源配置B.一国范围内生产力在各地区的合理布局C.区域经济发展政策D.跨国界的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合理布局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6.第6题一国拥有的劳动要素充裕,就应专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外进行交换,这种说法来自()。
A.绝对优势理论B.比较优势理论C.要素禀赋理论D.保护幼稚工业理论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0.07.第7题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企业之所以能够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由于企业具有的多种优势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种优势不包括()。
A.所有权优势B.政策性优势C.内部化优势D.区位优势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8.第8题浮动汇率按照其浮动方式,可以分为多个类型,不包括()。
A.管理浮动B.单独浮动C.钉住浮动D.自由浮动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9.第9题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
A.重叠需求理论B.要素比例理论C.规模经济理论D.垄断竞争理论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0.第10题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 )。
A.零进口关税B.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C.禁止性关税D.禁止性关税以上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1.第11题A.双边套汇B.多边套汇C.套利D.套期保值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2.第12题在分析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时,小国所面临的供给弹性是( )。
A.零B.小于需求弹性C.大于需求弹性D.无穷大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3.第13题劳动力在各国间的流动通常会使劳动力流入国()。
A.财政总收入增加,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B.财政总收入增加,公共设施利用率下降C.财政总收入减少,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D.财政总收入减少,公共设施利用率下降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4.第14题下列贸易理论与规模经济无关的是()。
A.产品差异理论B.重叠需求理论C.相互倾销理论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5.第15题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
A.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B.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C.各国技术水平不同D.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6.第16题在分析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过程中,有一系列的假设条件,下列不是其假设条件的是()。
A.生产要素在一国范围内的各部门间自由流动B.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C.生产要素充分利用D.不存在贸易障碍和运输费用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7.第17题属于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是( )。
A.反倾销税B.反补贴税C.进口附加税D.国内最低限价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通常所说的“纸黄金”是()。
A.黄金B.外汇C.普通提款权D.特别提款权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9.第27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非关税贸易壁垒()。
A.进口配额B.出口补贴C.倾销D.技术和卫生检疫标准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20.第28题国际收支统计的记账方法是()。
A.复式记账法B.复式簿记法C.收付记账法D.流水记账法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21.第29题马歇尔-勒纳条件分析汇率变动能否改善国际收支的切入点是()。
A.收入变化B.汇率变化D.供求弹性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22.第30题贸易条件不包括()。
A.实物贸易条件B.收入贸易条件C.要素贸易条件D.资本贸易条件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23.第31题假设一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如果该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中发生了中性技术进步,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保持不变,则该国发生了()。
A.出口偏向型经济增长B.进口偏向型经济增长C.中性经济增长D.无经济增长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24.第32题下列不属于保护贸易学说的理论有( )。
A.幼稚工业理论B.夕阳工业理论C.国防论D.资源禀赋论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25.第33题在国际卡特尔订价中,当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小,卡特尔订价水平就()。
A.越低B.越高C.不变D.不确定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26.第34题下述哪一种属于国际收支的事后项目( )。
A.进出口B.利息收支C.直接投资D.特别提款权变动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27.第35题发展中国家主要采取的汇率制度是( )。
A.固定汇率制B.浮动汇率制C.钉住汇率制D.联合浮动制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28.第36题国际生产综合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集中概括为下列优势的有机结合()。
B.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技术优势C.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技术优势D.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29.第37题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国际直接投资的是()。
A.购买外国政府债券B.购买外国企业债券C.向外国企业提供商业贷款D.在国外开设合资企业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30.第38题当出现需求无弹性时,一国货币贬值可以导致()。
A.贸易收支改善B.贸易收支恶化C.出口数量下降D.出口换汇增加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31.第39题出口商以占领市场为目的,以低于本国市场的价格持续地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这种倾销称为()。
A.掠夺性倾销B.间歇性倾销C.持续性倾销D.进攻性倾销您的答案:A此题得分:2.032.第40题战略性贸易政策不适宜在哪一种市场条件下运用()。
A.完全竞争B.自然垄断C.垄断竞争D.寡头垄断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33.第46题在金币本位制下,作为汇率决定基础的是()。
A.购买力平价B.黄金平价C.铸币平价D.利率平价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34.第47题国际收支失衡主要受几种因素的影响,不包括()。
A.经济周期的影响B.国民收入的变化C.国际局势的影响D.经济结构的影响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35.第48题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
A.劳动生产率的差B.技术水平的差异C.产品品质的差异D.价格的差异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36.第18题根据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实证研究结果,在受教育程度相同的情况下,移民的工资水平要高于原住居民的工资水平。
您的答案:错误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37.第19题关税同盟的建立可能促成新的垄断的形成。
您的答案:正确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38.第20题在进出口需求无弹性的情况下,货币贬值能改善贸易收支,即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您的答案:错误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39.第21题当用直接标价法表示外汇汇价时,数值越大,意味着本币价值越高。
您的答案:错误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40.第22题在金本位制下,各国货币的汇率固定,不会发生波动。
您的答案:错误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41.第23题当政府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上升时,同一价格水平的均衡收入将会减少。
您的答案:错误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42.第24题传统贸易理论是在不存在技术进步假设基础上的静态分析。
您的答案:正确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43.第25题垄断优势理论是由科斯首先提出的。
您的答案:错误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44.第41题如果将国际投资看作一种国际交换,则它就是指用将来的商品去交换现在的商品。
您的答案:错误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45.第42题最惠国待遇就是给予贸易对方最优惠的贸易条件。
您的答案:错误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46.第43题要素价格均等化会使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均等化。
您的答案:正确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47.第44题战略性贸易政策强调政府的" 积极干预" 。
您的答案:正确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48.第45题汇率变动通常会对一国的贸易条件产生重大影响,货币贬值时贸易条件改善,货币升值时贸易条件恶化。
您的答案:错误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49.第49题根据外汇是否可以自由兑换,外汇分为自由外汇和贸易外汇。
您的答案:错误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50.第50题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把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新产品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
您的答案:错误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作业总得分:98.0网上摘录赞成浮动汇率制的理由不包括()。
A.浮动汇率制能确保国际收支的持续均衡B.浮动汇率制能确保货币政策的自主性C.浮动汇率制能隔离外来经济冲击的影响D.浮动汇率制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答案:D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不包括(。
)A.关税同盟B.自由贸易区C.共同市场D.自由市场标准答案:D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设在。
A.日内瓦B.纽约C.布鲁塞尔D.乌拉圭标准答案:A在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最早出现金融动荡的国家是(。
)A.印度尼西亚B.泰国C.日本D.韩国答案:B 。
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国际直接投资的是()A.购买外国政府债券B.购买外国企业债券C.向外国企业提供商业贷款D.在国外开设合资企业答案:D当生产可能性边界向一个方向扩张幅度大于另外一个方向时,我们认为()。
A.偏向增长B.非偏向增长C.贫困化增长D.平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写为(。
)A.IMFB.WTOC.WBD.APEC 标准答案:A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企业之所以能够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由于企业具有的多种优势综。
合作用的结果。
这种优势不包括()A.所有权优势B.政策性优势C.内部化优势D.区位优势标准答案:B下述哪一种属于国际收支的事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