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高一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II)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市高一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 (2016八上·桂林月考)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
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___________ ,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②对于什么是企业人才,与会者___________ ,但有一点得到公认: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球思维三大条件。
③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此___________ ,即使是同一个观赏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A . 莫衷一是各抒己见各执一词
B . 莫衷一是各执一词各抒己见
C . 各执一词各抒己见莫衷一是
D . 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各抒己见
2. (2分) (2019高二下·长兴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文化创作者,应该多提供一些有经典魅力的、有穿透时光能力的、能够对人的思想和灵魂产生重要作用的作品,而不应只提供那些“爆米花”性质的作品。
B . 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早在明朝就发现和命名了钓鱼岛,发现意味着先占,先占即取得领土主权,这就是国际法的“先占”原则。
C . 近年来,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地区经济增长开始出现明显分化。
亚洲经济在保持总体增长的强劲态势下,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
D .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7.51亿,其中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6.25亿,占比83.1%。
3. (2分) (2018高二上·佛山期中) 下列各句表现不同的交际情境,其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 某外地游客在武汉老字号“蔡林记”品尝了正宗的武汉热干面,赞不绝口。
店主说:“欢迎以后常来啊!”该游客说:“一定一定!下次来武汉,一定还光临贵店。
”
B . 高考在即,学校领导为了让同学们减轻心理压力,以更好的心态迎接高考,在同学们必经的大门口贴出一副对联,上写道:“逆境捶打造强者,烈火焚烧试真金。
”
C . 某医生医术高明,治好不少患者多年的顽疾,解除了患者的痛苦,患者对该医生十分感激。
其中一位患者特地制作锦旗表示感谢,上写道:“杏林高手,医者仁心。
”
D . 某工地发生火灾,当地电视台当天及时发布有关部门通报:目前,该事故已造成8人死亡,35人受伤;我市领导高度重视,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目前事故家属情绪稳定。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6分)
4. (19分) (2016高三上·金山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①谈到美学,人们都会想到一个古老而朴素的争论: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有一次,我乘地铁上班,在地铁上看到一位小姑娘手中拿着一叠复习资料,口中念念有词:朱光潜说,美是主客观的统一;高尔基说,美是主观的;蔡仪说,美是客观的;李泽厚说,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我听着就着急,如此学美学可不行。
因为,我能预见其学习的结果:此后她再也不会学美学了。
把美学搞得这么无趣,成了干巴巴的几条见解,谁见了也会躲。
有人说,美学过时了。
__________美学真的就只是如此,__________应该过时。
②但是,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的讨论,会产生富有成果的思考吗?我觉得还是会的。
看到一朵花,你觉得美。
这是花美呢,还是由于人觉得美才美呢?这个问题就在那里,不管你是否承认。
③主张“美在客观”的人,会说,口之于味,有同嗜也;目之于美,有同观也。
见到花,人人都觉得美。
觉得它不美的人,是这个人自身的问题:可能是他的眼睛不好,可能是他今天情绪不好,这两种情况都不影响花本身仍是美的。
见,或者不见,美就在那里。
但是,在同一类的事物中,谁美或者谁更美呢?客观论者认为,是它在这类事物中客观上存在的典型性,而不是欣赏者对同一类事物中不同个体的主观选择。
也就是说,这朵花比那朵花更美,不是由于欣赏者喜欢,而是由于这朵花长得更“典型”,这里的“典型”可能会被理解成更完美,长得更饱满,如此等等,总之,美的原因在花一边,而不是在人一边。
美,由于对象,而不由于欣赏主体。
④主张“美在主观”的人,会说,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花美不美,在于欣赏者的趣味或态度。
再美的花,没有欣赏者的趣味或态度,也不能成其为美。
这里有着一些复杂的情况。
有人说美在趣味:趣味的形成依赖于修养,修养决定了欣赏者对于欣赏对象的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客观因素仍是存在的。
美的对象有客观性上的规定性,有色彩、形状、整齐、对称,如此等等的特性,只是欣赏者的趣味成为这种对象美不美的最终选择。
另有人说美在态度:这时客观因素更少或几乎不存在。
同样的对象,可以是美的,可以说不美,完全在于人对它的态度如何。
高兴时就山欢水笑,不高兴时愁云惨月,物皆着“我”之色彩。
面对一片大雾,你可以感到烦闷怨恨,也可以悟出诗意,看到事物的朦胧美。
一念之别,万象殊异。
⑤主客观的困惑,引导着美学向前行。
美国哲学家杜威提出了一种超越主客观的观点。
他认为,我们可以用“经验”来超越主客二分。
人与外在环境相遇,于是就产生了经验。
经验是第一性的,不分主体与客体。
只有在此之后,才有对经验的反思和认知,区分出自我与对象。
因此,主客二分的做法,是一种错觉。
主体与对象之间,总是存在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关系。
他认为,人与世界的第一性关系,是人与环境的关系。
人生活在环境中,环境是人的环境,人又是环境的一部分,人与人之间又互为环境。
⑥将杜威的二分法运用到美学上,怎样将审美统一起来呢?比如,对自然对象的审美,欣赏高山峡谷、江河湖海、日月星辰,欣赏道路桥梁、绿草黄花、牛羊成群、一只节奏优美的城市天际线,等等。
这些都是自然美,有的不是人的活动结果,有的是人的活动产物。
我们该如何审美呢?荒野的美,不是由于人的力量,而是由于人要逃避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城市以及其他一些经过人的改造的对象,也不是人从欣赏自身的力量,而是这些对象的形式意义和展现出来的生活样态。
人的审美,绝不是在自然中找人的踪迹,也不是在自然中找不到人的踪迹。
正好相反,自然成为美的原因,要从两个对立结论之外寻找。
⑦说起美学,往往见仁见智。
因此,这一争论要向前行,要升级,避免意气,走向思考,让这种争论引导美学前进。
(1)
第①段作者写到“把美学搞得这么无趣,成了干巴巴的几条”,其意图是什么?
(2)
在第①段两个横线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A . 因为所以
B . 虽然但是
C . 只要就
D . 如果那么
(3)
结合文章,谈谈美在客观与美在主观的本质区别。
(4)
作者对“将杜威的‘二分法’用在审美上的做法”,持有怎样的观点?
(5)
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⑦段方框处,语义连贯的一项是()
①只要认识到它的复杂性
②它并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放弃的问题
③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争论
④才能获得美学的丰富性
⑤并且不断利用新的研究成果加入到这个讨论中
A . ①⑤④③②
B . ③①④②⑤
C . ①④③②⑤
D . ③②①⑤④
5. (12分) (2018高三上·江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远去的东栅
张会芬
东栅,是乌镇东边的一条街。
2005年,我初到乌镇,进大门便看到几只乌蓬船泊在澄碧的河里,河边青檐黛瓦
的房子静默如画。
镇中心有一个戏楼,往西是西栅,东边即东栅。
长而弯曲的石板路,错落整齐的老房子,就那么静静地在我面前延展,我一时不知道是在梦里,还是在故乡。
在被岁月磨洗得光滑洁净的石板路上,我独自慢慢走,慢慢品味着每一道厚实的木门,每一扇木格窗户。
悠长的小巷深处,低矮安静的门楣里,一定深藏着无数的沧桑与故事。
林家铺子里寂静无人,柜台上光溜溜的,静默的物什无声地暗示着曾经的热闹。
茅盾故居就坐落在林家铺子斜对面,走进去仿佛就把满屋子的书香带在了身上。
河边的木板房里,有几家店铺。
一位老太太坐在柴火灶前卖点心,热气腾腾的蒸锅上,是用荷叶包着的粑粑。
我买了一个剥开来吃,那淡淡的甜味、清清的荷香让人回味隽永。
临街住房的门半掩或敞开,里面的人说话声音极小,有老人躺在竹椅上摇着蒲扇,有女子低头缝着蓝花布包……我的脚步不想迈动,真想留下来享受这静谧安适的日子。
东栅尽头,几个女子在河边浣衣,小孩子们欢快地跑来跑去。
我伫立在廊桥上,左岸回廊人迹寥落,中间河水碧澈如镜,右边民居似水墨画。
在渐渐退去的夕辉中、乌镇就如一位恬静的古典女子,着蓝花布衣,坐在河边默默与我对视。
我读出了她的简静,安详,内敛,而她也仿佛看出了我的芜杂,浮躁,虚荣……我竟不敢与她长久对视,于恋恋不舍中落荒而逃了。
2010年夏再到乌镇,恰逢上海举办世博会,许多游客蜂拥而来。
素净的乌镇变成了一个蓬头垢面的女子。
河边,街上,小巷,桥头,到处充斥着导游沙哑的声音、游人的吵嚷和攒动的人头。
窄窄的石板街上,游人挨挨挤挤,前脚抵着他人的脚跟,后脚可能被人踩掉了鞋子……乌镇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宁静,显得喧嚣和烦躁。
东栅临街的人家大门紧闭,似已没人居住的房子杳无生气。
河边也消失了浣衣的女子和玩耍的小孩,而那河水,已由澄碧变成黯深的绿。
踩在东栅的小街上,我似乎听到青石板的哭泣。
有导游说,西栅已将临街临河的房屋改造成了度假村,供游客住宿玩乐……我咽喉发干,心底苦涩,脚步随着人流匆匆向前,只想快速逃离。
梦中的故乡没有了。
乌镇这位江南静女,被时代的潮流裹挟前行,已变得面色黯淡,妆容不整,她似乎也逃不出周庄的宿命。
在人们从文化遗产中获取经济利益的过程中,许多美好的事物也随之慢慢消逝。
再见了,我的东栅!你已渐行渐远,我只能在记忆里把你留存,由此而来的思念却越来越浓。
(选自《短篇原创文学·散文精选》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者把昔日乌镇视作自己梦中的故乡,徘徊在乌镇恋恋不愿离去,体现了对静谧安适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喜爱,面对经济大潮给传统文化带来的冲击则深怀叹惋之情。
B . 作者初到乌镇时,乌镇就像一位恬静的古典女子,着蓝花布衣,坐在河边默默与我对视;再到乌镇,乌镇变成了蓬头垢面的女子。
对比鲜明的比喻,表达出作者对变化后乌镇的遗憾与怨愤。
C . 戏楼,青檐黛瓦的房子,寂静的林家铺子,满是书香的茅盾故居,被岁月磨洗得光滑洁净的石板路,“悠长的小巷深处,低矮安静的门楣里,一定深藏着无数的沧桑与故事”,勾勒出乌镇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D . 本文言简字约,对景物的描摹既准确生动,又雅致通畅。
语言平直而充满韵味,即使比喻也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将内心深沉的情感与简淡的语言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别致的感受。
(2)文章写了乌镇两个阶段的特点,作者对乌镇的情感也发生了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作者为何两次逃离乌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 (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东方腾起一条龙
本报北京 4月18日讯(记者朱海燕江耀明)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开工,由此中国“经济起飞的脊梁”挺得更直。
上午9时,开工仪式在春阳送暖、万木摇绿的大兴举行。
干练的温家宝总理微笑着拉去红绸,为京沪高速铁路有限公司揭牌。
这项世界注目的盛大活动,在和煦的东风中,仅用了10分钟。
新一届政府快捷务实的作风,和这一伟大的事件,将留在历史的记忆中。
京沪高铁全长1318公里,是当今一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全线设21个车站,设计时速350公里。
双向输送能力每年达1.6亿人。
这条投资2209.4亿元的铁路5年建成后,北京到上海由10小时将缩至5小时。
此线贯穿沿线四省三市,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
四省三市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5%,人口占全国的26%,GDP占全国的40%,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和最具潜力的黄金高地。
但历史也给我们呈现另外一面:
仅占全国铁路2%的既有京沪铁路,2007年,客运密度为4782万人公里,货运密度为6277万吨公里,分别是中国铁路平均密度的5.2倍和2.1倍,成为地球上最忙最累的铁路。
于是,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京沪高速铁路上马。
高铁建成后,京沪间实现客货分流,年货运能力将达1.2亿吨。
这项工程起步于1993年。
近年来,我国围绕高速铁路技术完成了400多项科研试验,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同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铁路掌握了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制造技术。
经过铁路第六次提速,掌握了时速200公里及以上成套技术,形成了自主技术体系,为京沪高铁提供了技术支撑。
发展高速铁路,是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举。
高速列车每人公里燃料消耗比汽车低2.5倍,比中程客运飞机低4倍,占地仅相当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的1/2。
高速铁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
1964年10月1日,第一条高铁在日本东海道问世后,很快迎来了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召开。
经过44年的提高和完善,目前已有11个国家和地区共1万公里高铁投入运营。
至2020年,我国将建成18000公里高速铁路。
9时零8分,温家宝以洪亮的声音宣布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开工后,他和10位建设者一起挥锹,为工程奠基。
记者注意到,这个时间距1978年10月18日,邓小平登上日本新干线高速列车那一刻,将近30年。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为京沪高铁起航铺平了道路。
京沪之间,关于铁路的话题太多。
1876年,上海至吴淞口的第一条铁路,和1881年建在北京附近的唐胥铁路,都短命告终。
京沪高速铁路,只有在共产党人手中才能梦想成真(选自《中国铁道建筑报》)
(1)
本文的标题“东方腾起一条巨龙”含义深刻,请从修辞角度入手分析其寓意。
(2)
本文穿插了大量的背景材料,请概括说明作者主要引用了哪几个方面的背景材料。
(3)
本文见报之后,反映十分强烈。
有上百家媒体对京沪高铁作了报道,而读者认为此篇是最深刻、最有力的一篇。
请从新闻的特点和主题两个方面,分析本文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 (2019高二上·友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舒,字阳元,任城樊人也。
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
宁氏起宅,相宅者云:“当出贵甥。
”外祖母以魏氏甥小而慧,意谓应之。
舒曰:“当为外氏成此宅相。
”久乃别居。
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
从叔父吏部郎衡,有名当世,亦不之知,使守水碓,每叹曰:“舒堪数百户长,我愿毕矣!”舒亦不以介意。
不修常人之节,不为皎历之事,每欲容才长物,终不显人之短。
性好骑射,著韦衣,入山泽,以渔猎为事。
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
”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年四十余,郡上计掾察孝廉。
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于是自课,百日习一经,因而对策升第。
入为尚书郎。
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罢之。
舒曰:“吾即其人也。
”襆被而出。
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
累迁后将军钟毓长史,毓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而已。
后遇朋人不足,以舒满数。
毓初不知其善射。
舒容范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
莫有敌者。
毓叹而谢曰:“吾之不足以尽卿才,有如此射矣,岂一事哉!”转相国参军,封剧阳子。
府朝碎务,未尝见是非;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
文帝深器重之,每朝会坐罢,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
”迁宜阳、荥阳二郡太守,甚有声称。
为冀州刺史,在州三年,以简惠称。
武帝以舒清素特赐绢百匹。
迁尚书,以公事当免官,诏以赎论。
山涛薨,以舒领司徒。
舒有威重德望,禄赐散之九族,家无余财。
陈留周震累为诸府所辟,辟书既下,公辄丧亡,佥号震为杀公掾,莫有辟者。
舒乃命之,而竟无患,识者以此称其命达。
以年老,每称疾逊位。
舒为事必先行而后言,逊位之际,莫有知者。
时论以为晋兴以来,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
太熙元年薨,时年八十二。
帝甚伤悼,赗赙优厚,谥曰康。
(节选自《晋书·魏舒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
B . 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
C . 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
D . 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国古代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不便直呼其名。
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B . 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
尚书令始于西汉,最初由宦官担任,掌文书及群臣章奏;魏晋以后,事实上即为宰相之任。
C . “九族”的说法与封建社会的刑法制度有关,封建社会实行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
D . 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魏舒外表愚钝,不修常礼。
他年少时不被亲友看重,只有太原王乂了解他,常常在他匮乏时赈济他,他坦然接受而不推辞。
B . 魏舒为人坦诚,终被重用。
郡中上计掾访察孝廉,他百天自学经籍而通过了答策,做了尚书郎,后又任职长史、太守、刺史等。
C . 魏舒技艺精湛,一鸣惊人。
他任钟毓的长史时,钟毓因与属下比赛射箭人数不足而让他凑数,他发箭无不射中,满座震惊。
D . 魏舒简政爱民,不信邪说。
他任冀州刺史时,施政宽大仁惠,取得了很好的声望;后因大胆任用“杀公掾”周震而生病让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
②时论以为晋兴以来,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 (10分) (2019高三上·通州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①
[南宋]刘克庄
北望神州路。
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
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
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②。
谈笑里,定齐鲁。
两河萧瑟惟狐兔。
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算事业须由人做。
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
空目送,塞鸿去。
(注)①陈子华:陈靴,字子华。
懂军事,善策划,当时朝廷命其任真州(今江苏义征市)兼淮南东路提点刑狱。
②平章:评论,策划。
公事:指抗金大事。
分付:嘱咐,这里有“处理”之意。
③“记得太行山百万”两句:指宗泽招降太行百万义军抗金一事。
宗泽作东京留守时,被金人称作“宗爷爷”,金人不敢进犯。
④真吾父:《岳飞传》记载,张用在江西作乱,岳飞以书晓谕他,张用得书说“真吾父也”,即投降。
⑤祖生:晋元帝时,祖逖统兵北伐,击破石勒,收复黄河以南地区。
这里借指宗泽、岳飞等曾经在中原抗金的名将。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这是一首送别词,诗人以谈论国家大事起笔,嘱咐朋友以国家之事为重,寄寓了收复故国失地的愿望。
B . 借引“宗泽抗金”一事,批评朝廷对待义军的不信任态度,如同手握蛇不敢放手,骑在虎背上左右为难。
C . 下阕“祖生去后”一句,抒发了祖逖死后,朝廷中再没有人像他一样率兵北伐,收复国土的悲凉之情。
D . 诗人用“挥泪客” “谁梦中原” 指责当时的士大夫们只会对国家大事空发哀叹,却没有人实际行动。
E . 本词多处用典叙事,运用对比、描写、议论手法,加深了全词悲愤苍凉的气氛,与辛弃疾词风一致。
(2)在这首词中,诗人用“狐兔”借指敌人;用“塞鸿”代指陈子华。
下面的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 .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
B . 吕庄编户伤心切,愁对清风想杜康。
(陈东《送友人丧二绝》)
C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 .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3)简述“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
空目送,塞鸿去”这几句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9. (5分)(2018·重庆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鱼儿在水中游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承接上文描写赤壁雄奇壮阔,又开启下文盛赞周公瑾年轻有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
10. (3分) (2017高二上·铜陵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臭氧是个亦正亦邪的角色,是正还是邪,①________:在距地面10~50千米的高空,臭氧能吸收紫外线,②________,是当之无愧的地球卫士;到了距地面10~100米的近地面,臭氧就换了一副面孔,③________,使人头痛、胸闷甚至产生肺气肿等病症。
11. (5分)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溶瘤病毒”消除肿瘤的三个阶段,请概括其中的两个阶段。
(每个阶段不超过20个字)
据有关专家介绍:如果将一种经过基因工程加工的“溶瘤病毒”注射入肿瘤部位,病毒就会成千上万地高速复制,最终撑破肿瘤细胞,肿瘤也就溶解了。
但也因此使部分肿瘤细胞进人血液,随着循环系统进入其他部位,从而导致肿瘤的转移。
此时,如果对病人肿瘤部位加热,人体会大量产生一种叫热休克蛋白的特殊物质。
而热休克蛋白可以训练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肿瘤细胞,进而在全身“追杀”肿瘤的残部。
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就能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
①第一阶段:注射“溶瘤病毒”使肿瘤溶解;
②第二阶段:
③第三阶段:
七、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