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历史教学的意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历史教学的意

历史学是认识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与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进入新世纪,“历史课也逐渐变得重要起来,它开始被看作为智力训练的源泉。

”学习历史,其意义并不在于使学生只是知道和记住过去所发生的事情,也不只是让他们学会重复老师或课本对历史的叙述,而是要通过历史教学的活动,使学生不仅感受历史的境况和氛围,体会历史人物的心态和想法,而且逐步学会怎样对历史进行认识,如何对过去所发生的事情进行解释,从而掌握认识历史和了解社会的方法,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对人类社会历史进行观察、思考和探究的经验,促使他们学会学习、掌握智慧,进而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发展。

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在参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参与中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培养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历史教学的意识呢?
一、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引发思考,诱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机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激励和指导学生进行学生的一种需要的心理状态。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引发思考,诱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机,促使学生积极思维,点燃学生质疑问难、主动探索的精神之火。

例如,在讲到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一节时,联系现实设问导入,当今中国经济重要增长极是哪些地区?学生很容易回答是珠三角和长三角。

那么你知道在古代经济重心在哪儿吗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由此导入新课,极大增强了学生探究、求知的欲望和兴趣。

二、留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尽量满住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放手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要留给学生一片自主学习的空间,保证思考、探讨问题的时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问题的质疑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放手大胆的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识,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获得充分释放。

例如在讲辛亥革命纲领之前,我提出问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如果让你参与制定革命纲领,它的内容应当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由于这个问题满足了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探索、研究、发现问题的强烈愿望,学生们的思维异常活跃。

把学生提出的内容与教材提供的内容相对照,想想产生差异的原因。

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方法,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妥协性入手进行分析,得出民族资产阶级只能提出一个既有革命性、又具有明显妥协性的革命纲领的结论,进一步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最后,在借鉴中确认,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三、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激发学生的热情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自然感到亲切,从而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变成一种自我成长的需要。

教学中我们要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解答。

例如在讲到罗斯福新政一课时,针对经济危机发生原因时,我联系当前我国房市高涨和股市的低迷,讲几年来房贷消费与国家银行政策调整,让学生切身感受经济安全与经济风险,从而对美国经济危机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破解了同学们心中的一系列难题:为什么美国经济发展那么好,说垮就垮了呢?百万富翁怎样一夜变成了穷光蛋,牛奶为什么偏要倒进水沟?也进一步对我国政府当前经济政策有了进一步了解。

然后设问:如果将来你走上领导岗位如何制定经济政策,确保可持续发展,避免经济危机?从而达到了学以致用、资以通鉴的目标。

陆游诗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若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就必须让学生将所学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四、加强合作交流,为学生拓展主动参与的途径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中,小组合作学习逐渐成为我们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特别是活动课的主要方式之一。

许多教师认为,只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自然就会合作,于是在课堂上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学生组成小组,简单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要求小组讨论,既不指导也不监控学生的举动,结果造成学生在小组内仍然是各自为政,要么个人埋头钻研,要么个别开小差,说闲话,真正参与的人少,场面热闹而收效甚微。

造成这样结果其原因在于教师只是关注小组活动的结果,并不在乎小组活动的过程,只要能够有人代表小组给出正确的答案,整个小组就能顺利过关。

因此,老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时应有所作为,进行有效调控,才能使之真正富有实效。

从上述的案例,我们总结出有效的合作学习操作要略。

(1)主题要明确。

(2)选择主题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

(3)合理分组。

(4)规范操作。

(5)创建平等和谐的合作氛围。

(6)合作互动方式要多样性,如任务分工式讨论,书写式讨论,切片拼接法,共学式小组调查法。

(7)关注学生认知特征,完善发展性教学评价。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会合作是当今社会生存的条件之一,许多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人类的合作。

合作学习式教学有利于克服传统授课方式的弊端,由“一言堂”向“群言堂”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但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并不总是完全独立的,它还会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相互结合,共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磨练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
达尔文有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学习方法可以保证一个人持续不断的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可见,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住于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愿学”,努力使学生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教会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技能和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之,在历史教学课堂中我们必须抛弃束缚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育观念,把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放在首位,善于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让学生要学、爱学;创造主动参与的条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使学生善学、会学、乐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育活动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