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高考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
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有着重视历史记载的传统,尤其是涉及上古时期、带有传说色彩的史料记载,如都邑之地必有城垣,而考古学的发现却带来了关于上古时期“大都无城”的思考。

这表明( )
A.考古发现更新对中华文明的认知
B.古代修史方法不当不能反映历史真实
C.考古资料可与文献资料相互补正
D.考古学主要关注社会上层的文化遗存
2.汉朝注意开发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

在河西走廊设置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后,逐渐有计划地向这里进行移民,至西汉末年河西四郡的人口已达二十八万多人。

同时,政府又给徙民和田卒提供必需的农具。

上述做法( )
A.说明解决边患问题时机成熟
B.表明汉与匈奴间无意继续战争
C.着眼于增进民族间经济交流
D.是发展生产巩固边防的重要举措
3.唐朝有不少僧尼参与家庭佛事活动,与世俗家庭保持密切联系;当俗家亲人去世时,出家僧尼会返回俗家为亲人送葬:有些僧尼出家后仍住在俗家,甚至参与家庭事务的处理。

由此可知,当时( )
A.政府的宗教政策非常开明
B.佛教得到民众支持
C.佛教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
D.寺院经济遭遇困难
4.《全宋文》收录了大量的宋代《桥记》文献,有学者统计研究发现,桥梁众多的南方水乡地区,地方官员不遗余力地向富民、僧侣劝捐,甚至不惜捐出俸禄作为表率,民间财富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修桥经费来源。

这可以用来说明( )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地方治理凸显经世情怀
C.重农抑商政策亟待调整
D.中央集权制度受到挑战
5.如图所示为康熙年间王翠所画的《康熙南巡图》(局部)。

该作品( )
A.反映了康熙统治时期的国力强盛
B.意在歌颂康熙皇帝勤政和爱民的行为
C.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D.体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6.1898年3月,总理衙门先后两次上奏朝廷,建议将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和直隶秦皇岛三地“开设通商口岸”,当即获旨允准。

8月,朝廷再次颁布谕旨,号召各省督抚将军积极响应,在全国范围内增开口岸。

清廷自开商埠的目的是( )
A.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B.鼓励民间创办近代企业
C.与外商竞争欲收回主权
D.开辟税源增加财政收入
7.20世纪初,舆论多认为“历史为国魂之聚心点,国民爱国心之泉源”。

因此、张謇、岳飞、郑成功、郑和等人的事迹多见诸于报端,被时人推崇为“民族英雄”。

如1903年《湖北学生界》就率先刊载《中国民族主义第一伟人岳飞传》。

此时“民族英雄”叙事的兴起( )
A.宣传了托古改制维新主张
B.力图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
C.意在唤醒民众的救亡意识
D.深受西方史学思想的影响
8.1927年9月,毛泽东对参加秋收起义的部队进行了改编,正式建立了党代表制度。

党代表在军中的地位与同级指挥官相等,并有代表党监督指挥官的权力。

井冈山会师后,党代表制度在全军推行。

1930年,中央军委突出强调“红军中只允许党在政治上之唯一领导”。

该制度表明中共( )
A.坚定地奉行农村革命道路
B.努力摆脱共产国际的影响
C.注重提高军队的凝聚力战斗力
D.为红军实现顺利转移创造条件
9.下图为1945年12月画家丁聪创作的漫画,它呈现了国民政府制造的镇压各校师生和社会人士反内战、呼吁和平的“昆明惨案”,刻画了政府需要的“良民”形象。

作品旨在揭示( )
A.国民政府实行独裁
B.知识界以静默形式继续抗议
C.人民渴望民族独立
D.被奴化的国民成了东亚病夫
10.2002年,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

针对电力体制中省际之间市场壁垒等问题,推行“实施厂网分开,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实行竞价上网,初步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等举措。

这次电力体制改革( )
A.开始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加速了区域经济的同步发展
C.体现了改革发展的市场化方向
D.推动了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
11.1982年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将原有98个机构撤并为52个,直属机构由41个撤并为10个,人员由4.9万减少为3.2万,主要是撤并了一些工业管理的部委,加强和充实了经委、审计、税务、司法、工商管理等机构。

这一改革举措()
A.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B.意在精简机构实现节约开支C.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D.完善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12.有学者认为并非所有“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人文主义者都推崇古希腊罗马典籍。

事实上,早在14纪末就出现了一种“全然改变的态度”,即不是复兴而是拒斥古希腊罗马文明遗产的态度。

一种新的政治感觉促使某些人文主义者拒斥古希腊罗马典籍中的历史认知和道德哲学。

这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发展
B.文艺复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文化运动
C.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还不够充分
D.古希腊罗马文化不适用于当时的欧洲
13.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开端,欧洲各国兴起了建立公共图书馆浪潮。

无论是城市还是偏远农村,地方政府纷纷设立公共图书馆。

进入图书馆的读者没有性别、身份限制,除提供图书阅读服务外,读者还可以享受台球
室、棋艺中心、咖啡屋等娱乐设施。

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兴起()A.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建立B.是工业革命时代产物C.满足了精英群体文化诉求D.是基层政府自治体现14.拉美国家在独立后,无一例外地走上了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导的发展道路。

20世纪30年代初,拉美国家的进口能力下降了37%,一些国家便开始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即“为了全部或部分地替代以前从国外进口的货物,以国内市场为主发展本国工业”。

拉美国家实施进口替代工业政策旨在()
A.改变国际贸易秩序B.加强政府干预
C.增强经济自主能力D.扩大国际影响
15.1952年,苏联的集体农庄播种机械化程度达到了87%,联合收割机收割的农作物达到了70%,休耕犁耕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6%。

然而,1952年粮食产量和一战前1913年粮食产量差不多,有时候还没有一战前的粮食产量高。

这一现象可说明苏联()
A.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B.机械化导致劳动者积极性降低
C.在美苏争霸格局中处于劣势D.社会主义工业化成效十分显著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3小题,共55分。

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以工代赈”简称“工赈”,是清代重要的、辅助性的赈济措施。

清乾隆时期,“工赈工程之修举,先事豫筹,别其缓急轻重,遇灾则欲办工赈无难,次第举行”,“凡系官修者,俱照各省河工定例准给”。

在工赈具体执行中,各地官府可因地制宜加以调整。

为避免下层官吏在工赈中贪污腐败中饱私囊,朝廷明确规定基层工赈官员必须从有收之家,即生活尚能维持的人户中选择。

——摘编自周琼《乾隆朝‘以工代赈’制度研究》材料二 1920年,面对西北五省的严重旱灾,北洋政府救灾不力,灾情十
分紧急。

9月25日,北五省灾区协济会上大总统书,提议仿照国外设立“通行税”,以此税为抵押,向欧美各国贷借外债,用以办理工赈工程款项。

1921年,各地华洋救灾机构进行合作,促成了华洋义赈总会的成立。

华洋义赈总会除了在国内外劝募赈款,还把“防灾寓以救灾”的理念贯穿在救灾活动中。

华洋义赈会仅在陕西、甘肃两省就修建公路700多英里,还与西北军共同负责,用工赈方式修建了西兰公路。

但是“工赈”的进行受制于资金、工程选取等因素,并非是可以完全取代急赈的全能救灾办法。

——摘编自杨延宇《救灾与防灾的中间手段:民国时期的以工代赈》材料三 1978年以来实施的工赈项目,仍包含救灾减灾的政策设计,但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扶贫措施。

目的在于强化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并为贫困者创造就业和收入。

“十三五”规划期间,中央和地方总投入以工代赈资金335亿元,用于农村中小型基础建设、林田草场建设等项目共计2.5万个。

提供短期就近就业岗位110多万个。

“十四五”期间,政府还将继续加大投资以工代赈项目,聚焦于巩固脱贫成果并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

——摘编自朱玲《以工代赈思想与实践的演进》(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以工代赈”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二,与清代相比,概括20世纪20年代北方地区“以工代赈”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时期“以工代赈”的成效。

(11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以工代赈”的发展趋势,并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8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 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出现了一股强劲的“反工业文化”,工业巨子追求贵族典雅的生活,羡慕乡绅们的田园生活。

在1870—1913年间,英国工业产值增长1倍多,而美国增长8倍多,德国增长4倍多。

英国工业投资从1850年的7.5%下降到1914年的4.5%。

从1880年起,美法德俄对外贸易增长率都超过英国。

英国在新兴的化学、电力、汽车等行业中落伍。

从1851年到1900年,德国取得了202项科技成果,而英国只取得106项。

——摘编自郭继兰《企业家精神与英国经济兴衰》从材料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一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
材料二世界简图
(1)在世界简图中画出并用A、B、C标注近代史上迁入地为北美的三条移民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各指出每条路线移民的两条主要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移民的共同影响。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