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软骨瘤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软骨瘤详解
概述
骨软骨瘤又名骨软骨性外生性骨疣,是指在骨的表面覆以软骨帽的骨性突出物,是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发生率约为良性骨肿瘤的31.6%-45%,占所有骨肿瘤的12%。
由瘤体及其顶端透明软骨帽和外层纤维包膜构成,其外还可有滑膜囊。
发病原因可能为骨骺软骨在生长板异常时,有小片内生软骨分离后,经过化骨形成骨软骨瘤,可一直长到骨骺板闭合时。
骨软骨瘤可分为单发性与多发性两种,以单发性多见,多发性与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有关,即骨软骨瘤病。
该瘤多发生在青年,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发病率为(3~5)/10万,可单发、多发。
其特征为长骨的近骺端带有软骨帽的骨赘生物形成。
不累及颅骨面部下颌骨,是一种良性肿瘤。
该病特征为长骨的近骺端带蒂或无蒂的带软骨帽的骨性赘生物形成,青春期前肿瘤渐进性生长,青春期后,一般停止生长。
患者通常身体矮小,智力正常,轻度跛行。
本病以软骨化骨形成障碍、多合并骨骼畸形及关节活动障碍。
骨软骨瘤与周围组织之间,可因摩擦而产生滑囊。
约有1%的单发性骨软骨瘤可恶变,但多发性骨软骨瘤发生恶变为软骨肉瘤者为10%-20%。
Medullary cavity: 骨髓腔
Metaphysis: 干骺端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10~30岁,男性多于女性。
好发于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也可见于骨盆和肩胛骨等部位。
肿瘤生长较慢,至成年时停止生长。
肿瘤增大时可有轻度压痛和局部畸形,近关节的可引起活动障碍,或可压迫邻近的神经而引起相应的症状。
若肿瘤突然长大或生长迅速,应考虑有恶变的可能。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骨性突起附于干骺端,邻近骨骺线,多背离关节生长,肿瘤以细蒂或广基与骨相连,其外缘为与正常骨皮质连续的一层薄的骨皮质,瘤体内可见骨小梁,与载瘤骨的小梁相延续。
顶部的软骨帽若钙化则可见不规则点、线、环、片状致密影,如未钙化则不显影。
瘤体较大时可压迫邻近骨形成边缘整齐的压迹或引起畸形。
(2)CT表现:骨性基底的骨皮质和骨松质均与载瘤骨相延续,表面有软骨覆盖,软骨边缘多光整,其内可见点状或环形钙化。
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
若在平片显示不够满意,CT可显示骨皮质和骨松质与载瘤骨相延续的肿瘤基底,从而明确诊断。
(3)MRI表现:骨性基底各部的信号特点与载瘤骨相同,软骨帽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脂肪抑制T2WI上为明显的高信号,信号特点与关节透明软骨相同。
由于MRI能清楚显示软骨帽,对估计骨软骨瘤是否恶变有一定的帮助,若软骨帽厚度大干2cm,则提示恶变。
鉴别诊断
1、软骨肉瘤:软骨肉瘤X线平片上呈混合型骨质破坏,病灶内见不规则瘤软骨影。
CT可显示骨质破坏内有点状或不规则软骨钙化影。
MRI上T2WI肿瘤内的透明软骨成分呈显著高信号。
增强扫描软骨肉瘤强化程度较轻,典型者呈环状强化。
2、骨样骨瘤:股骨近端是其好发部位,本病多见于30岁以下的青少年,起病缓慢,以患骨疼痛为主,夜间加重,服用水杨酸类药物
可缓解疼痛,为本病的特点。
好发于骨皮质,瘤灶中央是含有骨样组织的巢,其内血管丰富,含有放射状骨小梁和不同程度的钙化或骨化,肿瘤边缘是粗大、不规则的硬化性骨小梁。
根据其病理特征,X线和CT上主要表现为瘤巢所在部位的骨破坏区及其周围增生硬化的反应骨,瘤巢是诊断骨样骨瘤的特征性征象,多为单发的圆形、椭圆形透亮区,边缘清晰,直径约0.5-2.Ocm,少数病例有2-3个瘤巢。
3、骨纤维结构不良:发生于四肢长管状骨骨纤的典型表现为髓腔内“磨玻璃样”改变,并且病灶周围常伴反应性硬化环形成,故而其界限往往较明确。
骨纤维结构不良的X线表现可分为四种,分别是囊状膨胀性改变、磨玻璃样改变、丝瓜瓤状改变、地图样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