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地理期末重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上地理期末重点总结
一、地理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地理研究的对象是地球,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地理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统计调查、地图制作、模型实验、遥感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
二、地球与地球运动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呈椭球形,南北两极稍扁,赤道略鼓起。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56km,赤道周长约为40075km。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
地壳最薄,最外层,是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
3.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地球绕自己轴心旋转一周,公转是地球绕太阳做椭圆形运动。
三、地球的地理格局
1. 自然地理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
2. 人文地理条件:包括人口、城市、工业、交通等。
3. 区域规划:人类根据地理条件和自身需求,在地球上进行区域规划和开发。
常见的区域划分包括中国的东、南、西、北等划分法,以及世界上分为亚洲、欧洲、非洲、澳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的七大洲划分法。
四、地球的气候与气象
1. 气候元素:气候包括温度、降水、湿度、风、云等多个元素。
其中,温度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2. 基本气候带:每个纬度带上,气温、降水和气候类型都有明显的差别,形成了基本气候带。
从赤道往两极方向,依次为热带、温带和寒带。
3. 地形与气候的相互关系: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较大,如山地气候、沙漠气候等。
4. 气象观测与预测:气象观测包括温度、湿度、风力等数据的测量。
气象预测根据观测数据、模型和统计方法来进行气象事件的预测。
五、地球的水资源与旱灾防治
1. 水资源与水循环:地球上水资源非常丰富,但利用不当和分布不均会造成水资源短缺。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蒸发、降水、径流和蓄水的过程。
2. 旱灾与水旱区:旱灾是指由于降水不足或分布不均等原因造成的长期干旱现象。
水旱区是指降水量较少的地区,常见的水旱区有非洲撒哈拉沙漠、中国北方的黄土高原等。
3. 旱灾的影响和防治:旱灾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防治旱灾的方法包括节水措施、地下水利用、水资源调度等。
六、地球的生态环境与保护
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和环境之间不断相互作用的系统。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生物群落所生活的环境因子所组成。
2. 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分布:地球上有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它们分布于不同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下。
3. 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保护: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水土流失等。
保护生态环境是保护地球和人类自身的需要,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环境监测、环境法律法规等措施来实施。
七、城市与城市规划
1. 城市的特点:城市是人们居住和进行各种人类活动的地方,城市人口多、聚集度高、经济发达等都是城市的特点。
2. 城市与乡村的比较:城市和乡村有明显的区别,如人口密度、经济结构、交通网络等。
3.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调整城市结构,改善城市环境和人居条件而制定的发展规划。
八、人口与人口问题
1. 人口数量与分布:全球人口总数大约在80亿左右,人口分布不均衡,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2. 人口问题:人口问题包括人口过多、人口老龄化、人口迁移等问题。
人口过多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老龄化对社会经济造成影响,人口迁移会导致人口分布不均衡。
3. 人口政策:许多国家采取了人口政策控制人口增长,如中国的一对夫妇可以只生育一个子女的计划生育政策。
九、中外能源资源与能源利用
1. 能源资源的分类:能源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2. 能源利用与环境问题:传统能源的开采与利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可再生能源则对环境污染较小,应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3. 中国与世界的能源资源利用:中国能源资源相对不丰富,需依赖进口,应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技术。
综上所述,八年级地理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地球与地球运动、地球的地理格局、地球的气候与气象、地球的水资源与旱灾防治、地球的生态环境与保护、城市与城市规划、人口与人口问题、中外能源资源与能源利用等。
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为保护地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