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版中考政治总复习热点6关注未成年人成长共创美好未来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六关注未成年人成长共创美好未来
,热点聚焦
关注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
材料2016年6月2日公安部会同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公安交管、教育、共青团委等组织开展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五大主题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中小学生交通文明意识、安全意识、法治意识,提升“知危险、会避险”交通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材料二xx上半年,北京、江苏、广东、上海、浙江、江西、河南等地的学校,都出现了多起学生流鼻血、咳嗽、头晕、反复发烧等症状的意外事件,“祸首”均指向塑胶操场,教育部对此类事件高度重视。

材料三据报道,在北京五环外的中弘·北京像素小区的北区,大大小小的饭馆超过100家,许多餐馆没有环保测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和餐饮许可证,该小区物业公司工作人员称“餐馆90%没有证照”。

后厨污水横流、苍蝇乱飞是这些餐馆的普遍状态。

护苗行动
材料一2016年6月1日,相关机构发布统计显示,我国年龄低于10岁的网民已超过1 800万,未成年人上网人群已经过亿。

去年就有56%的儿童初次触网年龄低于5岁。

材料二法制网2016年7月6日讯,近日全国组织开展“扫黄打非·护苗2016”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制售传播非法有害少儿出版物及信息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多读书、读好书,远离和抑制非法有害少儿出版物及信息。

关注校园欺凌
材料近年来,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

为加强对此类事件的预防和处理,2016年7月28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决定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

关注留守儿童和孤儿
材料一为了让农村留守儿童仍能感受到父母之爱、社会关爱,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近期部署开展了“让爱留守·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特别行动”。

这一行动旨在发挥妇联组织关爱服务优势,通过深化家庭教育指导、加强亲情关爱服务、推进快乐家园建设、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等,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材料一“事实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一个缺乏关注、亟待救助的边缘群体。

民政部表示,在对困境儿童实行分类救助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将积极争取将事实上无人照顾的儿童纳入国家保障范围。

调研报告显示,约有37.8%的“事实孤儿”会因家里贫困受到同学嘲笑;只有35.1%的孩子心情不好会向家人倾诉;多数孩子不善言谈,存在明显的自卑倾向;32.4%的孩子经常或偶尔觉得活着没意思。

,命题点拨
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体现了思想品德课中所学的哪些观点?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
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④生命健康权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基础。

⑤在人格权中,生命健康权居于首要地位。

⑥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2.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关注校园安全、网络安全、社会安全、家庭安全等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
①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未成年人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还不够成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②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特殊保护。

③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伤害未成年人生命安全的事故时有发生;校园的安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④注重校园安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党和政府肯定生命、尊重生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关注校园安全,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共同的责任。

3.请你分析校园暴力、校园欺凌事件出现的原因。

(1)家庭:家庭教育不到位,过度溺爱,导致学生骄横、任性等不良心理。

(2)学校:只重视成绩,忽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缺乏教育和管理。

(3)社会:不良之风、网络负面信息影响学生的是非观。

(4)司法部门:法制教育缺失,惩戒不严。

4.为避免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社会各个方面应该怎样做?
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1)国家:要积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司法机关:要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3)学校、家庭:要各尽其职,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4)青少年:①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自觉遵守校纪校规。

②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克服不良心理,培养健全人格,学会适当减压,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③正确对待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

④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远离伤害源。

⑤遇到暴力事件不要围观,要远离并及时报警。

5.为减少、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发生(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的措施、方法(提建议)。

(1)家庭:监护人认真履行家庭保护的职责,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学校:认真履行学校保护的职责,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监管。

(3)社会: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尽到社会保护的职责。

(4)国家:有关部门严厉查处打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5)青少年: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依法律己,依法维权。

6.国家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将事实上无人照顾的儿童纳入国家保障范围,这有何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减轻“事实孤儿”的家庭经济负担。

②有利于保障“事实孤儿”的生命健康权、受
教育权。

③有利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7.如何才能解决“事实孤儿”现象?
①做好舆论宣传,引导全社会形成关爱“事实孤儿”的良好氛围。

②要建立健全“事实孤儿”救助机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其中。

③发现侵害“事实孤儿”合法权益的现象,要及时救助和举报。

④加强教育,保障“事实孤儿”的受教育权,对他们给予更多关爱。

8.请你为关爱留守儿童提建议。

(1)政府:建立留守儿童和少年成长档案,加强对留守儿童和少年的引导与管理;安排教师做留守儿童和少年的“爱心家长”,经常与留守儿童和少年谈心,引导留守儿童和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2)学校:成立爱心小组,让学生结组帮扶;组织和引导留守儿童和少年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文化活动,丰富他们的课外文化生活;减免留守儿童和少年的各种费用。

,热点演练
一、选择题
观察漫画,回答1~2题。

1.对漫画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D )
①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②会削弱未成年人的正义感和责任感③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④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面对歹徒行凶,下列行为与漫画中体现的思想不符合的是( B )
①保持冷静,寻找机会求助他人②尽力与歹徒作斗争,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③记住歹徒的相貌特征和去向,拨打“110”报警④假装没有看见,悄悄溜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强化家庭监护和主体责任,加大关爱保护力度,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回答3~5题。

3.由上边材料可知,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健康成长的主要责任在( A )
A.家庭 B.学校 C.社会 D.国家
4.下列体现对留守儿童特殊保护的是( D )
①在外打工的王某经常打电话与儿子聊天,询问学习情况②某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关爱③为方便照顾,李某让还在上初中的儿子和他一起外出打工④
某省要求将留守儿童急救费用纳入救助基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某中学针对所谓的“问题学生”开出了“犯错押金”,要求犯错的学生交 1 000元的押金。

学校的做法( D )
①违反了学校保护的有关规定②是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③是不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
④有助于激励学生奋发进取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以10岁至25岁的青少年为重点、以学校为主要阵地,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构建完善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体系,使青少年禁毒意识明显增强,新滋生吸毒人数明显下降。

回答6~7题。

6.之所以实施这一工程,是因为( A )
①毒品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②吸毒会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③青少年吸毒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④吸毒是法律禁止的,是违法行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对此,青少年应该( B )
①认识到毒品的危害②积极学习、宣传禁毒知识③可以尝试吸毒,但不要上瘾④增强防范意识,坚决不接触毒品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随着手机无线上网业务的普及,拥有手机的中小学生用手机上网日渐时髦。

而一些手机网站上的不良信息也在学生的手机中悄悄传播。

未成年人应该( A )
①远离不良手机网站,培养高雅情趣②明辨是非,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③拒绝接触所有网站,以免受到伤害④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克服盲目好奇心理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遏制校园暴力,青少年应该( A )
①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②明辨是非,乐交诤友,不交损友③在面对校园暴力侵害时,既要机智灵活地与其斗争,又要善于求助和依法维权④加强校园及其周边环境治理,依法严打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xx石家庄中考模拟)目前,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77亿。

调查显示,58.4%的中国青少年网民对互联网非常依赖或比较依赖,60.1%的青少年网民信任互联网上的信息,54.6%的青少年网民认为中国网络环境安全,比例均高于网民总体水平。

因此,青少年网民遭遇网络安全问题
时受到的伤害更为严重,对此( B )
①国家应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网络先进文化②互联网主管部门应依法加强监管,依法关停非法网站,净化网络环境③学校应加强网络立法,依法加大对网络违法犯罪的惩治力度④青少年应加强自控能力,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学会信息节食,善于利用网络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九年级学生小强上完晚自习,在回家的途中被2名不法青年持刀抢劫,这时小强正确的做法有( D )
①为维护自己的权利,勇于与犯罪分子作斗争②留意观察犯罪分子特征③机智灵活,寻找机会脱险
④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设法抓住歹徒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厌学→逃学→辍学→流失社会→劣迹行为→违法犯罪”,几乎是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的行为轨迹。

这警示我们( C )
①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②大错不要犯,犯点儿小错无所谓③要增强法治观念,重视品德修养④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所以要防微杜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近年来,中国校园欺凌事件呈增长趋势,有数据显示,xx年至xx年,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共有43起。

面对校园暴力伤害,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
A.忍气吞声,以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B.及时将自己受到的暴力伤害告诉家长、老师
C.理智回避,尽可能不与对方发生直接冲突
D.提醒对方所作所为是违纪违法行为
14.生活中有来自方方面面的不良诱惑和伤害,面对诱惑,要识别,要抵制,要冷静,要机智。

观察如图两幅漫画,你认为做法正确的是( D )
①珍爱生命,远离黄赌毒②学会自我保护,拒绝一切诱惑③培养正当兴趣爱好和高雅生活情趣④遭受抢劫时,人身安全第一,暂时妥协,事后报案⑤面对不法侵害时,拼死反抗,搏斗到底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③④
15.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特别是依法享有受教育权的保护。

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职责。

下列说法理解错误的是( B )
①此举主要体现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保护②国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实施特殊保护③受教育权只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权利④青少年要珍惜受教育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6.日前,浙江省慈溪市检察院牵头法院、公安,司法,出台《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信息公开实施办法》,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实施严重性侵害未成年人行为的犯罪人员,在其刑满释放后或者假释、缓刑期间,通过发文各单位的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渠道对其个人信息进行公开,方便公众随时查询,此举体现对未成年人的( D )
A.司法保护 B.家庭保护
C.学校保护 D.社会保护
二、非选择题
17.材料一小李和小谢从小就自由散漫,喜欢打架、骂人,现在已是某中学16岁的在校生。

一天下午,两人因琐事发生争吵,并约定地点“较量较量”。

随后不久,双方各自纠结了10余人,在约定地点发生了持械殴斗,造成多人受伤。

接到群众报案后,警方迅速采取行动。

小李、小谢两人因涉嫌聚众斗殴罪被依法逮捕。

材料二14岁的小齐是八年级学生,他在网吧结识了几个混日子的朋友,朋友告诉他喝“神仙水”可以忘记烦恼。

小齐喝后就沾染上毒瘾,后被送到戒毒所强制戒毒。

那位给他“神仙水”的朋友,最终因贩毒被判处死刑。

材料三我国演艺圈明星涉毒事件频发,明星因吸毒而锒铛入狱的报道屡见不鲜。

(1)材料一中小李、小谢二人前后的表现分别属于什么行为?为什么?
答:二人小时候打架、骂人的行为属于一般的不良行为;二人现在作为年满16岁的中学生“约架”斗殴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因为这种严重危害社会、违反刑法规定,要受到刑罚处罚。

(2)材料二和材料三共同说明了什么?
答:涉毒行为都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上述材料告诫我们中学生在日常生活是应该怎样做才能预防违法犯罪?
答:①青少年要明辨是非善恶,远离毒品,提高自控力;②慎交朋友,不涉足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场所;③遵纪守法,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法律提倡做的积极去做,并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④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品德修养,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等等。

18.评析典型案例。

《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一周年典型案例:因儿子程程(化名)哭闹,李某(男)在吸毒后用手扇打程程头部,造成程程硬膜下大量积液,左额叶、左颞叶脑挫伤,经鉴定为重伤二级。

后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撤销其监护人资格。

(1)李某的做法是哪种违法行为?李某违反了我国哪些法律?
答:犯罪行为。

违反了《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

(2)法院的判决说明了什么?
答: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要受到法律制裁;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抵制家庭暴力,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还需做出哪些努力?
答:建立国家监护制度,健全未成年人保护体制;严格执法,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加强监督,发现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及时制止和举报;增强法律意识,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19.强自护,拒诱惑。

“低头族”,街面上、地铁公交里、商场、医院……埋头于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情形几乎随处可见。

“低头”背后是怎样的社会心理?怎样让人们远离手机?小策进行了一番调查。

【新闻聚焦】2016年10月29日凌晨零时许,湖北武汉的雨夜,一名小伙边走路边看手机,被身后小车撞倒,不幸身亡。

民警赶到时,他的手机里还在播放电视剧;同样在武汉,国庆长假期间,苏女士边走路边接发短信,不慎跌倒,手机正戳中右眼,造成右眼破裂,无奈被迫摘除眼球;8月7日凌晨,湖南籍男子龙某在中山大涌镇环镇路岚田路段边走路边看手机时,没有注意到对面车辆,结果被一辆小型面包车撞倒,当场身亡……
【现场采访】“司机开车用手机会被处罚,但是行人边走路边看手机难道不会妨碍交通吗?在路上的行人不仅是弱者,也需要承担在路面上相应的义务吧?”田乐的问题,记者无法回答,而这样的问题似乎也需要社会以及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

(1)【新闻聚焦】反映的现象为什么令人担忧?
答:“低头族”影响人身安全与公共安全。

(2)探究拿起手机就放不下的原因。

答:简便易用;带来视听享受;提供众多选择;让沟通无压力。

(3)面对田乐的疑问,小策会对相关部门有哪些建议?
答:拓宽渠道打造平台,广泛宣传“低头”危害;倡导“文明行车,文明行走,文明使用手
机”;对典型事故进行曝光,引起公众关注,提高警惕;等等。

20.材料一2016年7月22日,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大纲》提出了在不同教育阶段,学校应该使学生达到什么样的法治教育水平,包括法律常识发解、法治实践参与和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等方面。

材料二2016年6月28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六五”普法总结表彰暨“七五”普法动员大会提出,河北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做到“五个围绕”:围绕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围绕“十三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围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1)结合材料一,说说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必要性。

答:①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存亡;
②青少年正处开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缺乏依法自护的能力;③部分青少年因缺乏法治观念而导致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

(2)青少年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法制意识和法治素养?
答:①学法尊法守法用法;②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③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④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⑤积极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等等。

(3)普法宣传对法治国家建设有何意义?
答:①有利于晋及法律知识,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②有利于形成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使法律得以更有效地施行;③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4)学校如何有效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答:①完善法治宣传管理;②规范法治课程;③实施学科渗透,丰富教育形式;④积极开展警校共建,家校共建;等等。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设计一条关于法治宣传的标语。

答:加强普法教育,推进法治建设;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做遵纪守法的公民;等等。

(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