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屯溪第一中学2019高三上第三次抽考-地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安徽黄山屯溪第一中学2019高三上第三次抽考-地理
1.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
该作用可能()
A、缓解全球变暖
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洋流流速
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读图回答第2题。
2、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中虚线表示41°纬线,粗黑线为70°经线。
读图完成3题。
3、如果图中河流的径流量无明显的季节变化,
那么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甲处盐度季节变化非常明显
B、该河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C、大陆沿岸有寒流流经
D、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
读某大洋局部环流示意图,完成4~5题。
4、如果该海域完全位于东半球,那么该洋流所
位于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
5、与图中②海岸相比,④海岸〔〕
A、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小
B、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
C、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大
D、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小
下图是2006—2017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
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
读图回答6~7
题。
6、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
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
D、2017—2017年鄱阳
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
7、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
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
下图是2017年第11号台风“凡亚比”的路径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当台风中心位于图中P地时,漳浦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9、以台风的行进路径为界,顺着台风行进方向,台风可
分为左半圆和右半圆。
航海者认为右半圆比左半圆危险
性更大〔如下图〕,其最主要原因是()
A、右半圆与大陆的距离较近,风险大
B、右半圆的风向和台风的移动方向接近—致,风速加强
C、左半圆纬度偏低,地转偏向力较小,风速较低
D、左半圆的风向和台风的移动方向接近—致,风速加强
读以下两幅图,完成第10~11题。
10、图中长粗箭头表示()
A、墨西哥湾暖流
B、千岛寒流
C、日本暖流
D、加利福尼亚寒流
11、图M、图N分别表示〔〕
A、M—7月;N—1月
B、M—1月;N—7月
C、M—4月;N—10月
D、M—10月;N—4月
下图为南半球某地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2~13题。
12、下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正确的选项是()
A、①
B、② C.③D、④
13、此时,图中a、b、c、d四地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A、a
B、b C.c D、d
14、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以下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
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
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
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
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完成15~16题。
15、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6、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读亚洲部分地区四个季度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17~18题。
17、据图中气温分布状况判断,四幅图由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的正确排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④→②→①
D、③→①→②→④
18、以下气候统计图中,反映了图中K城市气候特征的是(D)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
读图回答19~20题。
19、该同学绘制的示意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其错误点及理由分别是〔〕
A、“北方的冷空气”——这个季节不存在
B、“暖湿气流”——气流方向错误
C、“副高控制下晴热”——副高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D、“锋面雨带”——锋面雨带在副高北侧
20、图中副高所处位置,一般出现的月份是〔〕
A、5月
B、6月
C、7月
D、8月
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
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
据此完成21~22题。
21、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2、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B、连绵阴雨天气
C、强对流降雨天气
D、沙尘暴天气
下图为欧洲1月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完成23~24题。
23、有关图中各地气温高低的比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甲高于丙,洋流
B、乙高于丙,纬度
C、甲高于丁,地形
D、丁高于乙,海陆
24、2018年2月,欧洲出现了30年不遇的严寒天气,导致这种天气的原因是()
A、西风带势力反常
B、极地冷气流强烈南下
C、副热带高气压带势力增强
D、副极地低气压带位置北移
下图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25~26题。
25、该游牧活动()
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
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
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
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
26、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北半球某地〔约75°W,45°N〕,河流清澈,森林茂密,风景宜人……
27.一条大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该地,进入解冻季节时,该河流容易出现的现象是()
①凌汛②水土流失③河岸决堤④水位暴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该河流注入的海域毗邻世界某著名渔场,该渔场位于()
A.北太平洋西部
B.北太平洋东部
C.北大西洋东部
D.北大西洋西部
在北太平洋海域,由人类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塑料垃圾漂浮到此堆积而成的“太平洋垃圾大陆”〔见下图〕正在诞生,面积不断扩大中。
完成29~30题。
29、以下有关“太平洋垃圾大陆”形成的表达,最不可信的是〔〕
A、位于北太平洋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系统的内部
B、主要位于副热带无风带,漂浮物不易扩散
C、组成“太平洋垃圾大陆”的漂浮物主要来自亚洲和北美洲
A、“太平洋垃圾大陆”形成过程中,下降流占主导地位
30、A海域假设有一大范围渔场,用洋流剖面示意图来解释其成因,应是〔〕
第二卷
【二】综合题〔此题共3个小题,共计40分。
〕
31.〔16分〕2017年12月5日17时,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了寒潮蓝色预警信号,预计6日前后上海有明显的天气变化。
读以下图〔a〕、图〔b〕、图〔c〕,回答以下问题。
〔1〕图〔a〕为“2017年12月6日11时海平面气压场预报图”,根据分布状况判断图中A、B气压中心的性质和名称。
〔4分〕
〔2〕图〔a〕中A对应图二中①②③④四种天气系统中的第幅图,此时该地区天气状况为,试说明原因。
〔4分〕
〔3〕写出图〔a〕中上海附近出现的天气系统名称,并说明其对应图〔b〕中①②③④四种天气系统中的哪一图。
〔2分〕
〔4〕图〔c〕为2017年12月5日20时至12月6日20时上海地区的气温和气压变化统计图,图中C、D两条曲线中,代表气温曲线的是,代表气压曲线的是,用已学过的知识解释图中气温和气压曲线的变化状况。
〔6分〕
32.〔10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2017年8月31日,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
完成任务。
本次考察中,“雪龙”号向北最远航行至北纬88度22
分海域,随冰漂移到北纬88度26分,创造了中国航海史上的纬
度新高;部分考察队员成功到达北极点实施考察作业,创造了中
国北极科考位置的最北端纪录。
“雪龙”号船长沈权说:在北纬85
度的北冰洋还有如此多的“清水塘”,确实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这
些天来,‘雪龙’号不是在走冰道,而像是在走水道,从一条水道
跨到另一条水道,层层向北迈进。
”
材料二第四次科考路线图
〔1〕说出雪龙号科考船在返航时先后遇到的洋流名称。
〔2分〕
〔2〕根据“雪龙”号船长沈权的话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并
推断该种现象对图示阴影区域水循环的影响。
〔8分〕
33.〔14分〕图〔a〕是世界某区域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图,图〔b〕是其区域简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读图〔a〕,描述回归线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4分〕
〔2〕图〔a〕中回归线地区沿海与内陆、东岸与西岸的年均温差异很大,试分析原因。
〔4分〕
〔a〕〔b〕
〔3〕分析图〔b〕中M城市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3分〕
〔4〕图〔b〕中大陆西侧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成因。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