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尿路感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儿尿路感染
婴儿常发烧,哭闹、不吃东西,有事憋气、呕吐以及恶心,到医院看病后,
不是消化不良肠道炎症,就是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就治疗后无法根治,在尿检后
才发现是患尿路感染。

在小儿泌尿系统疾病中,尿路感染发生率居第四位,其可
在小儿任何年龄段发生,婴幼儿(2岁以下)发病率比较高。

病因
尿路感染属于婴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生主要原因是:(1)婴儿
自身解剖特点,男婴包皮、女婴尿道短、直、宽;(2)长期使用尿布,使尿道
口受粪便、其他不洁物等污染;(3)婴儿存在泌尿系畸形,比如膀胱输尿管返
流等;(4)未母乳喂养,可提高婴儿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5)婴儿免疫力不
健全,且防御能力差,易发生上行感染,还会因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可致使下行感染;(6)婴儿的输尿管末段在膀胱肌层的走行比较短,在膀胱膨胀时无法将其
压紧关闭,憋尿时会经输尿管逆行导致肾盂感染。

有研究发现: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尿路感染发生率要明显高于早产儿。

还有研
究指出:尿路感染在体重1000-1500g的婴儿中多发。

致病菌
有研究指出:在婴儿尿路感染中,主要致病菌是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粪肠球菌以及大肠杆菌。

上述致病菌在不同研究报道中,位次稍有不同,但均证实第一致病菌是大肠杆菌。

随革兰阴性菌对于抗生素耐药性持续升高,尤其是在第三代头孢菌素广泛使用的情况下,导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菌的检出增多,34.1%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表现
尿路感染在婴儿期高发,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易被人们忽视,而漏诊、误诊。

对于婴儿尿路感染来说,特别是小婴儿发生尿路感染后,大都仅表现出纳差、发
热、活动减少等一些全身症状,也会出现呕吐、腹泻等表现,只有少数患儿会出
现排尿哭吵以及脓尿等表现,因此发病初期常被误诊成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以
及败血症等疾病。

有研究统计发现:约有35%的尿路感染患儿发热最初1d内被
误诊成上呼吸道感染。

因此,当婴儿发热,特别是原因不明发热,要警惕尿路感染,给予其抗生素治疗前要做尿液检查。

而且,婴儿尿路感染后也会出现尿痛、尿急、尿频等表现,因患儿年龄小儿
无法用语言进行表达,只能烦躁不安、拒绝哺乳、哭闹等,这些都可能是因尿道
不适、疼痛等导致的。

当家长发现婴儿需不断更换尿布,且每次的排尿量不多时,
可能就是尿急、尿频,当尿布有臭味、会阴尿布疹时,可能是患上尿路感染。

其实,要想早期发现尿道感染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当婴儿发烧、难以喂养、体重减轻、不明原因哭闹、黄疸、腹泻以及呕吐时,可考虑尿路感染可能性。

婴儿发生尿路感染后,常沿尿液而逆行到肾脏发生肾脏感染,即便是较大孩子发生尿路感染后未及时对症治疗,会上行而引发肾脓疡、肾盂炎以及肾盂肾炎等,全身状况急速恶化,所以应给予给予婴儿尿路感染患儿及时的诊治。

诊断
不明原因的发热可能是婴儿尿路感染的标志,还应注意观察尿布的更换次数增多与否、排尿量减少与否、尿存在异味增重和臭味与否、尿液混浊与否、尿布颜色加深与否,且要反复的化验尿常规,在验尿前清洗外阴,留中段尿,在排除污染后,婴儿尿仍有红细胞、白细胞或者脓细胞,就可诊断是尿路感染。

而医生应详细检查,来明确感染性质、感染范围、感染严重程度等,并明确婴儿是否存在泌尿系畸形、尿路结构异常等情况。

婴儿尿路感染患儿常伴泌尿系统畸形,最常见的是膀胱输尿管返流,在尿路感染患儿中占比20-50%,如果不及时纠正膀胱输尿管返流,就会导致尿路感染反复。

所以,要及时发现、治疗膀胱输尿管返流的尿路感染患儿。

泌尿系超声、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是婴儿尿路感染常用的检查方法,其中,泌尿系超声在膀胱输尿管返流的筛查中敏感性低,所以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是膀胱输尿管返流首选的
诊断方法。

但对于婴儿来说,应尽量避免或者减少进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检查,对2个月-24个月的婴儿来说,在超声提示存在泌尿系统异常、发热性尿路感染复发后才需要进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检查。

也就是说,婴儿尿路感染患儿可常见开展泌尿系超声检查,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属于一种非常规的检查方法。

治疗和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及时留取尿液、血液等标本。

婴儿尿路感染患儿主要表现大
都是发热,应留取尿液标本,不要在静脉抗生素后留取尿标本,避免影响中段尿
的培养阳性率。

在婴儿发热的同时,可伴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就要考虑是尿路
感染,及时进行尿常规检查,如果条件允许,则尽可能的尽早留取患儿的中段尿
培养以及血培养检查,高度警惕尿源性败血症。

抗菌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

对患儿的中段尿进行培养,之后选择敏感性的
抗生素。

大肠杆菌属于婴儿尿路感染主要的一种致病菌,对头孢噻肟、氨苄青霉素、头孢呋辛以及头孢唑林等存在较高的耐药性较高,也有学者经研究发现第一
代头孢、氨苄青霉素以及庆大霉素等不再是尿路感染首选的治疗用药。

急性尿路
感染时,应选择在尿中浓度高、对肾脏无害、对细菌敏感的药物,要在医生专业
指导下用药,家属不要胡乱的用药,比如先锋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
等存在致聋、肾损害等副作用;磺胺药可在尿中析出结晶,而导致血尿、肾损害等;青毒素类药物可能过敏。

发热护理:密切关注患儿的体温变化和伴随症状,在患儿高热时,进行温水
擦浴或(和)兵兵医用退热贴冷敷物理降温,如有必要可遵医嘱给予患儿退热药,患儿衣裤被汗水浸湿后要及时更换。

密切记录患儿的体温变化,了解体温高峰下
降与否。

生活护理:要保证患儿的休息时间充足,多喂水,多解小便对尿道进行冲洗,促使细菌的尽快排出。

当患儿不喜白开水时,可适当给予患儿富含维生素C饮料,比如橘子汁等,在摄入大量维生素C时,会在尿中排泄出来,而酸化尿液,在酸
性环境中细菌不易生长。

如有必要可遵医嘱补液来提高尿量,进而对尿道进行冲洗。

保持患儿会阴部的清洁、卫生:及时更换尿布(纸尿裤),确保尿布干爽卫生,患儿便后要及时用清水清洗其臀部,用温度适中的清水定期清洗患儿的会阴,由于婴儿的皮肤黏膜比较柔嫩,所以用柔软棉布进行擦洗,会阴区禁止刺激性的
粉末、肥皂、喷剂、泡沫浴等,避免激惹尿道而发生炎症。

婴儿尽量不要穿开裆裤,特别是对女婴来说。

对于包皮过长的婴儿来说,要定期清洗。

其他:如果发现婴儿的尿路结构存在异常,就要尽早的进行矫治,如果畸形
未得到纠正,就可能很难控制、根除尿路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