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十九次课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九课千年梦圆在今朝句子赏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九课千年梦圆在今朝句子赏析《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一篇赞扬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的课文,是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同学们要怎么做句子赏析呢?店铺整理了《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句子赏析,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九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句子赏析①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这句话一方面承接上文,用万户的火箭飞行失败说明中华民族在追求遨游太空的梦想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很多的失败和挫折;另一方面开启下文,说明中华民族并没有因为失败放弃飞天的梦想,而始终坚定执著,不断努力。
②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句子中的三个“最”字,充分说明了载人航天工程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显示出的巨大的勇气和决心,也充分说明了中国航天工作者将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艰辛的劳动。
③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这句话充分肯定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的伟大意义,是几千年的梦想变成现实,是几代人数十年的追求、努力和奋斗的结果,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勇于挑战的精神。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九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
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丽的飞天之梦,他们于千百年的岁月流传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实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47只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做在椅子上手拿两只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的烟雾中。
初一语文上册19课笔记

初一语文上册19课笔记初一语文上册第十九课《月亮上的足迹》笔记一、文章概括《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记实文章,主要讲述了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壮举。
文章以时间顺序,记录了阿波罗11号飞船从发射到登陆月球的全部过程,以及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温·奥尔德林的登月活动和他们在月球上的所见所感。
二、重点词汇1. 宇航员:指进行宇宙飞行的人员。
2. 登月:指人类登陆月球的活动。
3. 壮举:指伟大的事业或行动。
4. 遥不可及:形容距离遥远,无法到达。
5. 里程碑:比喻在某一历史时期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或事物。
6. 举世瞩目:形容备受关注,全世界都在注视。
三、内容解析1. 文章开头简述了人类对月球的向往和好奇,引出了阿波罗11号飞船的发射。
通过描绘发射时的紧张气氛,展现了这一历史时刻的重要性和人们对此的期待。
2. 文章中段详细描述了飞船的发射、升空、进入月球轨道和着陆的全过程。
通过科学数据的列举,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3. 文章后段描述了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活动,包括踏上月球表面的瞬间、采集月壤和岩石样本、安放美国国旗等。
通过对宇航员情感变化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在月球上的体验和感受。
4. 文章最后总结了人类登月的意义,强调了科学探索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探索宇宙的期望。
四、主题思想《月亮上的足迹》通过记述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历史事件,展现了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和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决心。
文章表达了人类对于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对于宇宙奥秘的好奇心,同时也启示我们要勇敢地面对挑战,不断追求知识和进步。
道次第第十九课简书

道次第第十九课简书
摘要:
1.道次第第十九课简书概述
2.道次第第十九课简书的内容要点
3.道次第第十九课简书的实践意义
正文:
道次第第十九课简书是佛教道次第课程中的一篇重要文章,主要讲述了佛教修道的方法和步骤。
道次第是佛教的一种修行体系,它将修行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修行者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境界,最终达到解脱的境地。
道次第第十九课简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文章阐述了道次第修行的基本原理。
它指出,修行者应该从基础的开始,逐步提升自己的境界。
这个过程就像是爬楼梯,每一步都是下一个步骤的基础。
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最终达到目的地。
其次,文章详细介绍了道次第修行的具体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了观照自心、忏悔业障、修习止观等等。
这些方法都是佛教修行的核心,它们可以帮助修行者提升自己的境界,达到解脱的境地。
最后,文章强调了道次第修行的实践意义。
它指出,通过道次第修行,修行者可以摆脱烦恼,提升自己的境界,最终达到解脱的境地。
这不仅对于个人的修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的来说,道次第第十九课简书是一篇重要的佛教修行指导文章,它为我们提供了修行的指导,让我们知道如何去修行,如何去提升自己的境界。
河南省淮阳县西城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中华书局版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9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开始背景条件:①政治环境的优化: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②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和应用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力:③科学技术的推动: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2、时间: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3、领先国家:美国和德国4、理论基础: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5、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6、时代特征:电气时代7、新能源:电力和石油8、重要发明:使电力应用变为现实的发现和发明:①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利用电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②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③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④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留声机等电器,被称为“发明大王”,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通讯工具的发明: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有线电话;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
内燃机的创制及影响:创制: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发明人:卡尔·本茨)相继问世,90年代柴油机研制成功。
影响: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的迅速兴起。
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的发明:①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研制了第一辆三轮汽车,90年代,法国人埃米尔勒瓦瑟制成了第一辆四轮汽车。
1913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发明了汽车装配生产线,成了著名的“汽车大王”。
②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9、特点:①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②几乎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③一些后起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10、影响:①生产力迅猛发展;②生产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③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④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一面句子赏析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一面句子赏析《一面》是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九课课文,课文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同学们在学习这篇课文时需要着重赏析哪些句子呢?店铺在此整理了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一面》句子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一面》句子赏析1、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父亲”,我们最亲近的人;“我”,一个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公交车售票员,被人歧视。
然而此刻鲁迅先生却对“我”这样温和,这样亲切,使“我”从心底感到温暖,感到慈父般的亲切,感到长者的慈爱。
2、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
一定是!不会错,一定是!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一个是崇拜鲁迅的文学青年,一个是关心、热爱文学青年的鲁迅,心有灵犀,一见如故。
“我”那种激动的心情简直无法抑制,但又不能不按捺下去。
“结结巴巴”,显示出“我”突然发现自己崇敬、热爱的鲁迅先生就站在身边,激动的神态和幸福的心情,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我向四周望了望”,表现出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和险恶,怕有密探之流在旁边。
作者阿累当时是“左翼剧联”成员、中共地下党员,养成了高度警惕的习惯。
“没有蹦出”鲁迅先生的名字,一是当时环境的险恶,不能暴露鲁迅;二是作者有意强压自己的感情,竭力保护鲁迅。
这表现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由衷敬爱之情。
3、“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这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这是“我”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是“一面”给了“我”巨大力量。
通过这句话,将一次“小”的见面同鲁迅“大”的精神人格巧妙结合起来,画龙点睛,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一面》课文原文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英商汽车公司当卖票的。
一天中午,我赶到虹口公园去接班,天空正飞着牛毛细雨,六路车早班的最后一趟还没回来,还要等半个钟头的样子。
八年级历史第十九课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第十九课知识点总结在八年级历史的第十九课中,我们学习了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
战以及战争结束后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门课程的
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二十世纪初期,德国经济崛起,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败北。
随后,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崛起,但是纳粹党的法西斯思
想使其成为了一个极权国家。
1939年,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试图征服欧洲并建立一个需要纳粹制度统治下的新秩序。
二、战争影响
二战给世界造成了巨大的伤害,40多个国家的一亿人丧生,其
中绝大部分都是无辜的平民。
此外,二战还使欧洲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二战结束后的欧洲政治格局也
发生了重大变化。
三、战争结束后的影响
在战争结束后的纽伦堡审判中,纳粹战犯被审判并受到了应有
的法律制裁。
此外,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美国经济的崛起、
欧洲的统一以及战后的重建等都给世界带来了重要影响。
四、课程反思
本课程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影响
方面,虽然历史已经事实,但是我们作为人类的后代,应该从历
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珍惜和平、维护和平。
总之,本课程所涉及的丰富的历史知识点能够教导我们珍惜和平、防止战争重演,并引导未来的人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初中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9课《缔约结盟的狂潮》习题

第十九课缔约结盟的狂潮
一、选择题
1、有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感到气氛很恐慌,因为他生活在欧洲的“火药桶”上,这里()
A、西欧
B、地中海
C、巴尔干半岛
D、伊比利亚半岛
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出现的两大敌对的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为首的是()
A、德国和英国
B、美国和日本
C、英国和美国
D、德国和俄国
3、英国放弃“光荣孤立”外交政策的原因不包括( )
A、经济实力被美德赶超
B、英德矛盾激化
C、意识到盟友的重要
D、英国是老牌大帝国
4、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列强结成同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维护国家利益
B、加强军事合作
C、避免战争发生
D、维持力量均衡
5、三国同盟的核心是()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德国
6、在20世纪初有“火药桶”之称的地区是()
A、中欧地区
B、北欧地区
C、巴尔干地区
D、东亚地区
二、非选择题
5、根据示意图说出哪是三国同盟,哪是三国协约,并说出组成国家和为首国家;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十九次课: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油气成藏特点_图文

BZ26-2-1井馆陶组原油GC谱图
28DH 生物降解作用
M/z 177 M/z191
29DH
C25-降、17 (H)-藿烷
30DH 31DH
30H
34DH
29H
(H)-藿烷
31H
35H
BZ26-2-1井馆陶组原油脱甲基藿烷GC-MS鉴定
BZ26-2复式油气成藏模式 多源:原油有机质类型对比为双向油源
T4
凝析气藏
T4 E3s2
油藏
E2s3
T8
Mz
渤中凹陷 预测油气藏
0.5
0.0 0.0 0.4 0.8 1.2 1.6 2.0
nC7/MCC6
BZ26-2复式油气成藏模式(静水压力体系) 蒸发分馏作用次生凝析气藏与热成因原生凝析气藏
BZ26-2-2D 3D BZ26-2-1
N
蒸发分馏作用 :原油密度高
原油与黄河口凹陷原油相近
CFD18-1-1 E3d2-Ar CFD18-1-2DS Ar CFD18-2E-1 Ar CFD18-2E-1 E3d3 BZ13-1-1 E3d3 BZ13-1-2 E3s1 BZ19-2-1 E3d1 BZ19-2-1 E3d2 PL14-3-1 N1g BZ26-2-1 Ar BZ26-2-3D E3d2 BZ26-2-3D N1g BZ25-1-5 E2s3
II A
东三段
II B
III
Ro=1.0%
Ro=0.5%
0.1
0.2
0.3
0.4
Ⅰ
II A
沙三段
II B
III
Ro=1.0%
Ro=0.5%
0.1
0.2
0.3
第十九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

原因:
• • • • 政治: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政策:党和政府的重视,制定科技发展战略; 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人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工作取得了卓越成就。
• 经济: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增强。
第二篇:我们的成就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 概念: • 概况: • 历史意义:
从时事热点导入
1、2007年10月24日,全世 界的目光都投向中国的西 昌,为什么? 2、你知道下面这幅是什么 照片吗?
(设计意图)注意从最近的时事
热点入手,利用学生已有知识, 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 兴趣。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
“我在美国待了20年, 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 习,后十几年是工作。 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 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 民做点事。” 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 了重大贡献,被誉为 “中国导弹之父”。 民族脊梁 钱学森 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 合作探究四: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 设起了怎样的作用?
出舱
曾几何时,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因 "我迈出了一小步,人类迈出了一大步." 而永载史册. 此时此刻,航天员翟志刚, 作为第一个出舱漫步的中国人, 用挥手宣告了一段传奇的诞生. 而所有的中国人自此也可铿锵有力的 对全世界说:"宇宙,我来了,世界,我来了!"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知识点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知识点 1【★第1课鸦片战争】1.英国鸦片战争的根源:19世纪上半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3.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影响: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第三课收复x疆】1.左宗棠收复x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x疆军务。
1876年,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x疆。
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签约,中国从_里收回伊犁。
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x疆设立行省。
【★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1.时间:1894年(旧历甲午年)2.重要战役:①黄海大战(邓世昌壮烈殉国)②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3.《马关条约》的签订①时间:1895年②地点:日本马关③签订者: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④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影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增辟通商口岸等。
第19次课-力学性质-应力与应变、木材的粘弹性、塑性木材的强度和韧性

第19次课授课时间:2006年4月30日(星期日)1、2节128第八章木材的力学性质木材力学主要探讨的是木材在外力作用下的机械性质,包括度量木材抵抗外力的能力,木材应力与变形的关系。
木材是一种非均质的、各向异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因此其力学性质与其他均质材料有着明显的差异。
比如:它所有的力学性质指标参数都会因其含水率的变化而产生很大程度的改变;木材还会表现出介于弹性体和非弹性体之间的粘弹性,会发生蠕变现象,并且其力学性质还会受到载荷时间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1、应力与应变1.1 应力物体在受到外力时具有发生形变的趋势,其内部会产生相应的抵抗形变的力,称为内力,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内力与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应力就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它的单位是:N/mm2(=MPa)1.2 应变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单位长度上的尺寸或形状的变化称为应变。
应变可用百分率(%)来表示,也可以作为一个无量纲的量。
1.3 应力与应变的关系P158的图9—1。
纵轴表示试件受到的载荷,横轴表示试件的变形量。
这根应力—应变曲线由从原点O开始的直线部分OA和连续的曲线部分ABC组成,曲线的终点C表示物体的破坏点,它能概括性的描述试件从受外力开始直到破坏时的力学行为。
图9—1 应力-应变曲线1291.3.1 比例极限与永久变形(1)直线部分的上端点A对应的应力叫做比例极限应力,对应的应变叫做比例极限应变。
(2)B点对应的应力叫做弹性极限应力,A点与B点间不再是直线关系,但是应力在弹性极限以下时,其变形仍然是弹性的,一旦去除外力,试件的应变就会完全恢复,这样的应变叫做弹性应变。
(3)应力一旦超过弹性极限,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减少,应变显著增大,这时如果去除应力,应变不会完全恢复,其中一部分会永久残留,这样的应变叫做塑性应变或永久应变。
1.3.2 破坏应力与破坏应变随着应力进一步增加,在C点达到最大值,试件产生破坏。
C点对应的最大应力叫做破坏应力或极限强度。
2020年北京海淀区空中课堂初三数学第19课:二次函数和二次方程的关系 课件(共25张PPT)

4
3
2
ax2+bx=0的根.
1
-5 -4 -3 -2 -1 O -1
x
1 23
3 x=- 2
-2
-3
-4
思考:
已知m>0,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1)(x-2)-m=0的解为x1,x2
(x1<x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x1<-1<2<x2
B.-1<x1<2<x2
C.-1<x1<x2<2
ax2+bx+c=kx+m y=ax2+bx+c与y=kx+m的交点
例2 (稍综合应用)
(1)二次函数y=ax2+bx+c(a≠0)的自变量x与函数值y的 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x
… -2 -1 0 1 2 3…
y=ax2+bx+c … t m -2 -2 n t…
根据以上列表,直接写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t的根为_x_1_=_-_2_,x_2_=_3_.
形 y=x2+6x+m与x轴交点
数 x2+6x+m=0根
交点个数
根的情况
例1 (简单应用)
(2)二次函数y1=ax2+bx+c与一次函数 y2=mx+n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 方程ax2+(b-m)x+c-n=0的解为_x_1_=_-3_,_x2_=_0.
形
数
y
y2
3
-3
O 1x
y1
y1=ax2+bx+c与 y2=mx+n的交点
m
x1
x2
初一上册语文第十九课笔记

初一上册语文第十九课笔记
以下是一份初一上册语文第十九课的笔记,涵盖了重要知识点、课堂内容摘要和关键概念等,供您参考。
第十九课古诗三首
《次北固山下》
+ 作者:王湾
+ 内容:描述作者乘船时所见北固山下的景色。
+ 重点句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 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思乡之情。
《钱塘湖春行》
+ 作者:白居易
+ 内容:描绘钱塘湖春天的景象。
+ 重点句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 主题: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湖春天景色的喜爱和赞美。
《天净沙·秋思》
+ 作者:马致远
+ 内容: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
+ 重点句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
+ 主题:表达游子在秋天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古诗的意象与意境
+ 意象:诗中描绘的具体事物,如“潮”、“风”、“莺”等。
+ 意境:通过意象所传达的情感和氛围,如思乡、赞美、悲凉等。
古诗的节奏与韵律
+ 节奏:诗中音节的安排和朗读时的停顿。
+ 韵律:诗中押韵的情况和音韵的和谐。
道次第第十九课简书

道次第第十九课简书摘要:一、课程背景与意义1.道次第第十九课简介2.学习此课程的目的和重要性二、课程内容概述1.前言2.第十九课的主题和结构3.第十九课的核心观点和理念三、课程详细解读1.前言部分的理解和启示2.第十九课主题的深入剖析3.课程核心观点的详细阐述四、课程实践与应用1.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第十九课的知识2.结合实例分析课程的实际应用五、总结与反思1.课程学习的收获和感悟2.对道次第课程的整体认识和评价正文:【课程背景与意义】道次第第十九课,作为一部深入浅出的哲学课程,旨在引导我们认识世界、理解人生,从而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
学习此课程,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体系,还能帮助我们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课程内容概述】道次第第十九课,从宏观的角度审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揭示出世界运行的规律和人类生活的真谛。
课程分为前言、主题和结语三个部分,主题内容围绕“知行合一”的核心理念展开,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倡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去体验、去感悟。
【课程详细解读】前言部分,通过对道次第课程的整体介绍,引导我们进入课程的主题。
在此基础上,第十九课进一步阐述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指出知行合一不仅是哲学思考的核心,也是人生实践的关键。
课程的核心观点在于,真正的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体现其价值,而实践则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课程实践与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知行合一的理念运用到各个方面。
例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应该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对待他人,同时在实际行动中去关爱、帮助他人。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将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不断探索创新,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
【总结与反思】通过学习道次第第十九课,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知行合一这一哲学观念,还能在实际生活中去体验、去感悟。
回顾整个道次第课程,我们能够发现,课程的核心思想在于引导我们认识世界、理解人生,从而实现心灵的升华。
三级修学道次第第十九课修学心得

我与写作的奇妙相遇
在生活中,我最擅长的就是写作。
记得在三级修学道次第第十九课修学心得中,我读到了一篇关于修学心得的文章,深受启发。
那时,我开始思考如何将我与写作的奇妙相遇分享给他人。
我第一次接触到写作是在小学时。
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当时,我并不知道如何下笔,但试着去表达我的感受,写到了妈妈的辛勤劳作和无私付出。
当我看到自己的文字在纸上流动时,感到一阵兴奋和满足。
从那时起,写作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发现写作对我有着积极的影响。
写作是我情感的宣泄和思想的表达方式。
每当我感到喜悦、愤怒、悲伤或困惑时,我会坐下来,用文字将这些情绪诉诸纸上。
这种宣泄的方式让我感到轻松和释放,同时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面对自己的情感。
除了情感的宣泄,写作也成为我思考问题和学习知识的工具。
通过写作,我可以将自己的思绪整理出来,更深入地思考问题的本质。
当我试图解决一个难题时,我会用笔在纸上画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然后逐一评估它们的利弊。
这种思考的过程不仅帮助我找到最佳解决方案,还培养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
写作也是我与他人分享的桥梁。
通过文字,我可以将我的想法和经历传递给他人。
我会将自己的见闻、感悟或者一些有趣的故事写成文章,与他人交流和交流。
这不仅丰富了我的社交圈子,也让我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总的来说,写作是我与自己和他人的奇妙相遇。
它不仅让我更好
地了解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还帮助我解决问题和与他人分享。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写作都成为我成长的重要一部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一棵小桃树》预习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一棵小桃树》预习知识点梳理同学们不妨数一数,作者在这篇散文里,一共用了多少次“我的小桃树”这一称呼?作者为什么如此执着地用这个称呼?因为在他看来,这株“野”的、“没出息”的、不美的小桃树,与自己有着特殊的情感联系。
这深厚的情感从何而来呢?文章中叙述了小桃树的“身世”,同时暗写了作者自己的经历。
原来,在作者看来,小桃树是他从儿时便怀有的、向往幸福生活的“梦”的化身——“我的小桃树”就是另一个“我”。
因此,无论是他对小桃树的来由、发芽、长大、开花以至横遭风雨的途述,还是各处的具体描写(例如写桃树在风雨里“哆嗦”“挣扎”,写花儿“又偏苦涩涩地笑着”),都饱含着深沉的感慨和寄托,文章也就真情洋溢,感人至深。
读完课文,想一想:本文与《紫藤萝瀑布》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①我常常想要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但却终没有写就一个字来。
[批注]这里暗示着“我的小桃树”有着特殊的的含义。
此处制造了一个悬念:“我”为什么爱怜小桃树,甚至一直想为它写点文章。
教学时这往往是学生的质疑点,引导学生关注这是一个怎样的的小桃树,以至于让作者魂牵梦绕,由此切入对小桃树形象特征的把握。
是我太爱怜它吗?是我爱怜得无所谓了吗?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怪缘故,只是常常自个儿忏悔,自个儿安慰,说:“我是该给它写点什么了呢。
”②今天的黄昏,雨下得这般大,使我也有些吃惊了。
[批注]文中有许多表示时空变化的词句,如“今天的黄昏”、“好多年前的秋天了”、“秋天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冬天”、“一个春天”、“也就在这年里”、“这时候,奶奶去世了”、“如今”。
这些词句揭示了文章整体的行文思路:按照由“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线索来展开的。
从回忆部分来看,则揭示了文章的线索:按照小桃树生长的历程来组织安排的。
教师要引导善于抓住这类词句,从整体上快速把握文章。
早晨起来,就淅淅沥沥的,我还高兴地说:“春雨贵如油,今年来得这么早!”一边让雨湿着我的头发,一边吟些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甚至想去田野悠悠地踏青呢。
(第十九次)一年级上生活中的数学

新教育思维训练学校
任课教师:谢老师一年级思维数学 2010年11月一、知识点:
二、理解训练
1、小丽先做8朵红花,再做9朵黄花,她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2、小明的妈妈买回苹果和梨子,一共15个,梨子7个,苹果多少个?
3、有13只小兔,每只小兔要喂一个萝卜,还缺3个萝卜,现在有几个萝卜?
4、一条马路的东边种了9棵树,马路的西边种的树与东边种的树同样多,这条马路共种了多少棵?
5、小杨家养了12条金鱼,小强家养了10条金鱼,小强再养了几条就和小杨家的金鱼同样多?
三、拓展训练:
1、小芳有19张邮票,送给小燕5张,又送给小芬4张,这时小芳一共少了多少张?
2、圆圆家里有玫瑰花19朵,比菊花多9朵,菊花有几朵?
两棵树上共有18只小鸟,5只小鸟从第一棵树上飞到第二棵树上,现在两棵树上共有多少只小鸟?
一次,阿凡提和宰相开玩笑,说他第二天就要死了,谁知第二天宰相从马上摔下来,真的死了。
国王怒气冲冲地问阿凡提:“你居然知道宰相哪一天死,你知道你该哪天死吗?要是你说不上来,今天就是死的日子。
”
猜一猜,阿凡提是如何答复国王的呢?。
第十九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抗战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时间:1937年7月7日地点:北平卢沟桥
发动者:日本影响: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
壮烈殉国的将军: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
2、第二次国共合作: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3、工农红军的改编: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总指挥:朱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军长:叶挺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时间:1937年9月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
5、淞沪会战:八一三事变:时间:1937年8月13日发动者:日本
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
意义: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6、南京大屠杀:
时间:1937年12月13日地点:南京日本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发动者:日本屠杀人数::30多万人
7、面对日本的滔天罪行,你有什么要说的: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UI cos
意义:有功功率代表二端网络实际消耗的功率。它不但取 决于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还与它们的相位差有关系。
当N为无源网络时,可用一个输入阻抗 Zi 等效
当Zi = R 时, 0
P Pmax UI
当Zi = jXL时, 90
P0
90 当Zi = -jXC时,
i 0 + i +u i - u
t
i
-
u
+
P
u
u +
i
P <0
+ 0 P >0
P <0
+
P <0
P >0
t
可逆的能量转换过程
2. 平均功率 P
p u i UI sin 2 t
1 P T
T 0
1 P dt T
T 0
(UI sin 2 t ) 0
纯电容也不消耗能量 3. 无功功率 Q 电容瞬时功率的振幅(最大值)QC=-UI=-I2XC 可用来
P0
I cos : 电流的有功分量
U cos : 电压的有功分量
分析波形: p ui UI cos(u i ) UI cos(2t u i ) u p
i
ωt 0 p 有功功率
UI cos(u i )
ωt 0
UI cos(2t u i )
u 2 U cost 2 I cos(t 90 )
L
i
则其瞬时功率为:
p u i 2UI cos t sin t UI sin 2t
p UI sin 2t
u 0 + 储存能量 P<0 + 0 P >0 释放能量 i - + i - + P i
i
t
i
+ -
p u i UI (1 cos 2t )
i
0 p
u ωt
结论: 1、p>=0 说明功率是单方向传输的, 电阻是耗能元件。 2、将p分解,可得到一个常数UI 和一个正弦UIcos2t (2频率沿
时间轴上下波动的正弦波)。
0 UI ωt
2. 平均功率(有功功率) 瞬时功率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称平均功率或有功
由已知得: 70.745V U U 135 U
L L
U L
I C
U
I L
I R
并且
U R
U 0 U R R
U U U L R
由三角关系知: UL= U = 70.7V
2 UR U 2 UL 100V
U L
I C
为乏(Var)、千乏(Kvar)。
电容元件
1. 瞬时功率: 因电容元件,电压滞后电流90°,可设为: i u C
u 2 U cos t i 2 I cos(t 90 )
则其瞬时功率为:
p u i 2UI cos t sin t UI sin 2t
p UI sin 2t
例9-8 求XL为何值时通过它 的电流最大? 解:用戴维宁定理 10V +
I 1
j3 + 2I 1 1 +
U oc
I
jXL
1)求 U oc
10 (U 2I ) KCL : I 1 oc 1
2)求Zo
10A
1 (I 10 ) 2I 10 KVL : j3I 1 1 1
3、无功功率 定义:Q UI sin 是无功功率。意义:反映了能量交换 规模的大小。单位:乏(Var)、千乏(Kvar)。 当Zi = R 时, 当Zi = jXL时, 当Zi = -jXC时,
0
Q0
90
Q QL UI
90
Q QC UI
QL与QC符号相反,表明它们能量传递的方向相反。
常量 正弦分量
功率的波形为:
u
取u= 0,i < 0 作图
p
i ωt 0
当u、i实际方向一致时,p>0 网络吸收能量 当u、i实际方向相反时,p<0 网络发出能量,这是由于电路有 储能元件L和C所致。 由图可见,p>0比p<0时间长,说明网络吸收的能量多于发出 的能量,这是由耗能元件(电阻)所致。
表示电容C”吞吐” 电能的速率,称做容性无功功率,其单
位也是乏(Var)、千乏(Kvar)。
任意二端网络的功率
1、瞬时功率
在正弦稳态下,设端口电压、电流为:
i + u
N0
u 2U cos(t u )
i 2I cos(t i )
则电路吸收(取关联)的瞬时功率为:
p ui 2U cos(t u ) 2I cos(t i ) UI cos(u i ) UI cos(2t u i )
I sin : 电流的无功分量
U sin : 电压的无功分量
波形说明: 画出 R、L、C 串联电路的
电感和电容的瞬时功率波形。
从中可看出,当 L 发出功
率时, C 刚好吸收功率;当 C 发出功率时, L 刚好吸收功率。 说明电感、电容的无功具有互 相补偿的作用。
4、视在功率 定义:S UI 表示任意二端网络平均(有功)功率的最 大值。单位:伏安(VA),千伏安(kVA) 。
-
u
u
u
u
P <0
+ P >0
P <0
t
可逆的能量转换过程
2. 平均功率 (有功功率)
p u i UI sin 2t
1 P T
T 0
1 p dt T
T 0
UI sin (2t ) dt 0
结论:纯电感不消耗能量,在充、放电的循环中,电感 先从电源得到能量,后又全部送还电源。电感并未消耗 能量,只和电源进行能量交换(能量的吞吐)。
意义:反映设备的容量。如发电机、变压器等电力设备都
是按一定电压、电流(额定值)设计使用的。如果使用超 出额定值,就会造成设备损坏。由此,电气设备均以视在 功率表示它的额定容量。
功率三角形:
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P UI cos S cos
Q UI sin S sin
S Q
功率表的读数为30W,
电源的频率f = 50HZ。 试求R和L的值。 解: +
I
A
*
W
*
R L 电 感 线 圈
+ V U S U
P R 2 30 I
U Z 50 I
2
L
L
Z R 2 50 302 40
2
40
127 mH
练习 1、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无功功率
Q= -120Var,则视在功率S为:
A:150VA B: 200VA
40 j30
C: 180VA
D:168VA
功率,用P 表示。 大写
1 T P p dt T 0
单位:瓦特(W)
电阻元件的平均功率为:
P U I
1 P T
T 0
UI (1 cos 2 t )dt UI I 2 R U 2G
一般情况下所谓元件的功率是指平均功率。就像一般 所谓的电压、电流值是有效值一样。
电感元件 1. 瞬时功率: 因电感元件,电压超前电流90°,可设为: i u
3. 无功功率
p UI sin 2t
电感瞬时功率p的振幅,代表电感与电源进行能量交 换的最大速率,表示电感在交流电路中占用功率的大小, 即:QL=UI=I2XL QL形式上与电阻有功功率I2R形式相似,量纲相同, 但QL代表一种不被消耗的电功率,与P有着本质的区别, 故称之为感性无功功率。为了与有功功率相区别,其单位
例9-9 IR=IC=5A,U=70.7V且与IL
同相,求R、XL和XC 解:设 IR 为参考相量,即:
50 A I R
I L
+
XL XC
I C
IR
U
R
590 A I 则: C
I I 50 590 7.0745 A I L R C
电阻元件 1. 瞬时功率:瞬时电压、电流的乘积,用p表示。
i
u R
因是电阻元件,电压、电流同相, 为分析方便,设初相都为0°。
u 2 U cos ( t ) i 2 I cos ( t )
则其瞬时功率为: p u i 2UI cos2 t UI (1 cos 2t ) 小写
10 U oc
I 1
j3 + 2I 1 1
( j3I ) j3I KVL : U 1 1
I (U 2I ) KCL : I 1 1
U 1 1 Zo (1 j ) I 1 j 2
U
I L
U R 100 R 20 X C IR 5
U L 70.7 XL 10 I L 7.07
IR = IC = 5A
I R
U R
I I 7.0745 A I L R C
§9-3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 二端网络内仅含单个元件的功率、能量关系 • 任意二端(一端口)网络的功率、能量关系 • 复功率 • 功率因数的提高
I
+
U
Zo
接入感抗 jXL后,电流为:
10 U 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