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飙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飙歌”
“飙歌”一词是时下比较流行的词语,本文从“飙歌”与“飙车”的比较入手,分析了“飙歌”一词产生的理据。

我们认为,其词义的系联和延伸是人的认知思维的结果,并分析了社会文化心理对词义演变的影响。

标签:飙歌飙车认知文化心理
“飙歌”一词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词语,尤其在青少年中广受欢迎。

它的意思就是唱歌、赛歌,主要指休闲娱乐中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唱歌比赛。

它的流行是一种引人注目的语言现象。

本文从“飙歌”一词的来源“飙车”入手,分析它的语义产生的理据,并说明社会文化心理在词义演变中的作用。

“飙歌”一词的出现源于“飙车”一词。

“飙车”是一方言词,又是一古语词。

在古语中“飙车”指“御风行车”,与“飙轮”同义。

李白《古风》之四云:“羽驾减去影,飙车绝回轮。

”范成大《书锦行送陈福公判信州诗》也有:“人言公与赤松期,飙车羽轮来何时?”在现代方言中有“开快车”之义,这是古语义在方言中的留存,《现代汉语词典》中举例“酒后飙车,酿成惨祸。

”即是此义。

然而,近年来,随着该词使用频率的增加,它的使用范围早已不局限于方言,词义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
(1)连日来,许多市民也纷纷致电本报编辑部,就如何根治这一交通治安隐患,教育引导飙车少年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汕头特区晚报》2005年11月4日)
(2)当晚21时40分,两人驾车自二环主路由西向东开始飙车,输者为赢者加满油。

(《北京青年报》2006年3月3日)
(3)非法飙车者被挡在了正式比赛的门外。

(《中国体育报》2006年3月22日)
(4)近两年来,上海参与飙车的人数有所上升。

(《新华报业网》2006年4月28日)
(5)芜湖:10多辆摩托车聚众飙车造成1死11伤(《安徽热线-新华社》2007年8月22日)
以上例句中,“飙车”除了“开快车”之义,更多的是指“赛车”,含有比赛、游戏甚至赌博的意味,多是一种非正式甚至非法的赛车活动。

这种“比赛”之义是有“开快车”之义引申而来的。

因为开快车本身就含有“比较”的意思,无比较就无所谓快,所以开快车自身便隐含有赛车的意思。

正是这种相关性,赛车便也可用“飙车”来指称。

而飙车手们更是把这种比赛当作一种表现自我、宣泄情感、寻求刺激以消磨时间的游戏活动。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具有相似联想能力,很容易把一
个意象图式模式的某一认知域投射到另一认知域的相应结构上。

所以由于开车赛车的游戏活动可以被称为“飙车”,人们自然联想到唱歌赛歌的娱乐活动也可以被称为“飙歌”。

例如:
(6)昨天,香港人气偶像组合Twins在北京亮相,她俩不仅和艺术学院的高才生飙妆、飙歌、飙戏,还一板一眼地当起了评委。

(新闻午报2005年6月21日)
(7)我型我秀飙歌会风雨无阻新西兰少年越洋飙歌(中国金融网 2006年5月12日)
(8)一间透明玻璃房,一个麦克风,不限年龄,不限性别,长沙街头三千名市民疯狂飙歌一百一十六个小时,欲挑战世界吉尼斯记录。

(大连天健网2006年7月13日)
(9)昨天,记者了解到,“电音公主”邵雨涵,将于3月23日在香港国际电影节闭幕演出中与周杰伦同台飙歌。

(佛山在线 2007年3月22日)
“飙歌”不仅在网络、娱乐报等和媒体上广泛流行,而且成为青少年日常娱乐休闲中的口头常用词语,供人们“飙歌”的飙歌城也随处可见。

“飙歌”成为一种时尚用语。

由“飙车”到“飙歌”是一个词语仿造过程,有着深刻的认知基础。

其实“飙歌”原是“唱多歌”,重在一个“多”字,而“飙车”的“开快车”重在一个“快”字,它们在结构与含义上是相对应的,如下所示:
飙车飙+ 车开快车
飙歌飙+ 歌唱多歌
正是由于“飙歌”和“飙车”之间存在的相似性才引发了人们的联想,它们之间的语义关联是有内在理据的,这从它们的词义构成可以看出。

“飙”是”飙歌”和“飙车”两词的重要语义特征。

“飙”是一古语词,在现代汉语中指“暴风”,用于书面语,可以作为语素构词为狂飙、飙升、飙涨、飙风等。

所构词的意义多取比喻义,口语中使用较少。

而在古语中它的本义是“群犬奔跑”,写作“猋”。

《说文解字》云:“猋,犬走儿。

从三犬。

”引申义有二:一是奔跑,急速前进;二是暴风、旋风,指风从下而上,是“扶摇”的合音。

在古语中其意丰富,使用广泛,古诗文中有证:《楚辞·九歌·云中君》:“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刘基《雪鹤篇赠詹同文》:“离眸闪烁不可睇,回飙摐摐翼缟旂。

”黄景仁《登大观亭》:“驚猋卷旌旗,寒云收叱咤。


可见,方言中的“飙车”之“飙”是“急速前进”之义,这是古语义在现代汉语方
言中的保留。

它的词义的延伸是一个认知过程。

它是由“飙”的本义引申而来的,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多和使用范围的扩大,“飙”的语义也产生了变化,突显了其隐含意义,多被用作比赛的代称。

“快”与“多”在程度上的相似性使人联想到歌也可以“飙”,这种词义的延伸和系联正是人的隐喻和转喻思维相互作用的结果。

“飙车”“飙歌”的流行显然是“飙”的古语义的激活使词义更丰满的结果。

这里社会文化心理在词义演化中起了重要作用。

“飙车”“飙歌”在使用中显然被人们叠加了丰富的意象,让人联想到速度和激情,给人以惊险、刺激、疯狂的感觉,显示了力量、气势和活力,带来了尊严,肯定了自己的价值,使情感得到宣泄。

这正与新时代社会文化影响下的一些人特别是青少年寻求自我肯定和尊敬、渴望受关注、喜欢张扬个性、争强好胜的心理相吻合。

因为“飙车”不仅仅是快,更重要的是谁更强,有时还比赛花样技术,“飙歌”要比赛谁唱得多,唱得响。

但它们又不同于为比赛而比赛,它们重要在于“玩”,而且要玩得尽兴。

于是“飙”那给人以暴风般的力量和气势,让人有无尽的遐想,可谓言简义丰,生动形象。

“飙歌”“飙车”流行后,由于“飙”作为语素在组词时被激活的古义对人产生于特殊的意象魅力,使它构成了大量相关的新词语:比赛跳舞称“飙舞”;比赛唱戏叫“飙戏”;比赛化装打扮称“飙妆”;上榜排名被称为“飙榜”;连股票投资也有“飙股”,甚至飙歌时唱什么歌就直接用“飙+歌名”这种结构。

尽管“飙歌”一词比较流行,但就目前来看,它使用的范围还很狭窄,多用于网络以及娱乐报刊和媒体中,至于它能否随着使用领域的扩大而进入普通话词汇系统中被保留下来,还有待观察。

参考文献:
[1]卞仁海.释“靓”[J].广州大学学报,2002,(12).
[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罗常陪.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
(盛鸿新,安徽大学中文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