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
培养
摘要:在我国应试教育机制的长期整体影响下,美术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初中教育阶段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及培养。

然而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以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加深,社会各界及相关教育部门对初中美术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

且初中时期是学生身体及心理发育成长的重要时期,故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思想方面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在初中阶段,加大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方面的美术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在美术课堂的学习中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道德体系,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及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美术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在教学中不断推出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在初中阶段得到应有的重视。

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能力培养
引言:初中美术课程的教学与文化类课程的教学不同,它更关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渗透美育教学原则,需要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脑海中转化并进行创新,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

本文重点介绍了现阶段初中美术课堂所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结合笔者长期以来的实际教学经验,具体论述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运用多种高效的美术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进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具体教学措施。

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为初中美术教学方法的拓展提供一定的帮助,使得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再成为难题。

一、当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初中美术课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普遍存在着课堂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不高的现状。

造成
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第一,大部分初中阶段的学生没有经过系统化,理
论化的美术学习,在美术方面的基础能力较差,导致其在课程知识理解与作品创
作方面的能力欠佳,再加之没有良好的高效学习环境,会导致初中美术课堂效率
低下。

第二,学生更侧重于理论文化类课程的学习,认为美术的学习是非必要的,基本上的观念导致学生对美术教学没有很大的兴趣,无论教师在课堂中以什么样
的形式进行授课,都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没有对美术学习的热情。

常言道兴
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丧失对课程学习的兴趣,那么就一定会导致美术课堂
的效率低下,长此以往,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基础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及培养,
不利于学生的美育发展,为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人造成一定的阻碍。

2、美术教师的教学思路固化
在长久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下,美术学科的教学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学校中常常被当作带领学生放松,休闲的课程。

并且,美术课程长期存在
着被其他科目教师占用的现状。

同时,部分初中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并没有对学
生进行正确且系统化的美术教学,只是让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简单的图图
画画,对学生美术方面的发展没有正确的帮助及引导,甚至部分学生还会在美术
课堂上做其他科目的作业,或看课外书等。

美术学科在长久得不到学校以及学生
重视的情况下,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对学生的培养作用,无法按照课程目标对学生
进行审美能力及艺术情操方面系统化的教学。

并且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没有认真
耐心的筛选出真正适合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有助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内容
对学生进行教学,这就会造成学生无法精准掌握教师的授课内容,无法在课堂教
学中提升自身的美术实力,久而久之,初中美术教学的质量逐渐下降。

二、初中美术课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具体措施
1、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首先要不再推崇传统的由老师说学生听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相信学生。

老师在课堂中,只需要
给学生布置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练习任务,让学生自由发展,主动交流,把课堂充
分交还给学生,老师只需对学生进行主动引导以及辅助,支持和指导学生完成作
品的创作,鼓励学生努力发散自身的思维,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促进学生
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帮助素质教育理念在,中学美术课堂中,进一步贯彻落实,在这种良好学习氛围的熏陶下,久而久之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2、直观感受提升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上时间,带领学生鉴赏名家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理解到美术作品中的内在含义及作者的创作思想,同时,教师通过一定的
专业性讲解,带领学生更好地品味美术作品,逐渐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时,教师
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及互联网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如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教学课件,带领学生欣赏张择端的旷世佳作《清明上河图》,带领学生进入北宋时期民间的繁华景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美术的魅力,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原则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增长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理念中的关键部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德育教育
理念,向学生进行传达,帮助学生在中学阶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
观及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带学生赏析美术作品的方式向学生渗透
德育观念。

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许多美术作品中,都有德育方面的内容。

教师要学
会抓住这些重点内容进行教学,将这些好的作品多多向学生介绍及展示。

比如教
师可以向学生们介绍著名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毕加索的著作《格尔尼卡》,来向
学生传达德育观念。

这幅作品主要通过抽象的手法描绘了二战时期,纳粹对格尔
尼卡地区惨无人道的轰炸,作者通过简单的线条将战争的残酷,清晰地展现出来,整体作品表现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以及,作者对于战争的深恶痛绝。


师通过对该作品的解析,让学生认识到作者所传达的思想道德情感,从而渗透德
育理念,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总而言之,作为学校教学向学生传递美育教育的重点学科,中学美术老师要
意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提升
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美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莲,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能力培养问题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1(19):83-84.
[2]刘晓鹏,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51):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