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语文第13讲:概括文章内容(学生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讲概括文章内容
一、记叙文概念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表达方式为主,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表达方式为辅,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六要素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或季节、时段写清楚;(世纪可以不写)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
(可以写出外貌,特点)
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如何发生的。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
三、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四、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1.记叙: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描写:是对人物的外形、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5 .议论: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
为了让记叙生动,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还需要辅之以描写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情色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的人和事有意义,还需要辅之以议论表达方式。
在继续的过程中,有些地方需要说明,还需要辅之以说明这一表达方式。
综合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可以使记叙文变得更有表现力,更具感染力。
五、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通读全篇后,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那么如何才能准确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1.理清记叙文的六要素。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一般陈述格式为: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
(注:公式中的何人,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以用“我”,也可以用“主人公”;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
)
1.理清记叙文相关基础知识
2.掌握如何借助记叙文六要素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阅读短文,回到文后问题。
穷人的风骨
马德
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
我扭过头,见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不认识他。
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
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家长。
他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只是想着家长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
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业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的便是厚厚的一沓两元一元的零钞了。
他又翻来复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着,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看着这些零钞,我当时突然有一种哽咽的感觉。
十几年前我上高中时,父亲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给我送钱,冻得红裂的手里拽紧的便是类似的一堆零钱,甚至里边夹杂着旧版的分纸币。
而今天的这一堆零钱当中,可能也有省下的柴米油盐的钱,可能也有分明得了病舍不得吃药的钱,也许有几块钱是刚刚卖了鸡蛋得来的,甚至有是还是借别人的,上面尚留有别人的余温。
可现在,他都给他的女儿拿来了。
我问:“少了多少呢?”
“5元。
”家长有些捶胸顿足,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的,怎么会少了呢?这可怎么办?”这位父亲显然一些着急了。
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
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
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还不断地上上下下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遗失在何处的5元钱。
那节课,我上得很不好,脑海中总是浮现着家长找钱的着急样子,鼻子酸酸的。
下课后,我也没有把钱给我的学生,而是直接回到了办公室。
在搭上自己的5块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
给我的学生的时候,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
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
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一点。
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不料一天上午,这位家长又找到了我,有些局促不安
地从兜里掏出5元钱递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上次给她捎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过家里这么齐整的钱。
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感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5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
”
我百般推辞,说5元钱的事,就算了吧。
但家长却极认真的样子,半天推搡过后,家长突然好象生气了,一把把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
简单地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深秋的风里。
我突然想起了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穷人的风骨的什么。
这个世界上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攀自己的灵魂活着的人不多。
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猝然跌倒。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2.文中的叙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阅读短文,回到文后问题。
消失的原色
我住的小区里,最初只有一家卖馒头的,他是瘦高个李老头。
他的馒头是好吃不受看,馒头就像他这个人,颜色黑而且个头也不饱满,只是斤两不少。
后来,又来了两家,卖的馒头截然不同,颜色洁白,个头胖硕,整个形体光亮丰美。
李老头的生意自然就被人家压下去了。
一到近午的时间,三家的馒头筐一字儿摆在小区中心的小集市上,人家的馒头都卖完了,李老头的还有一半摆在那里。
许多开饭晚的来买,见那两家的没有了,才无可奈何地走到他的面前买。
李老头总是一句话:吃吃吧,这馒头没掺啥,没害处,劲道。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了解了李老头。
一天我去买馒头,李老头见我走过来,很不好意思地递一封信给我,让我念给他听。
他不识字,是他老家来的信。
而且,信中说,要他回一封信,说说这里生意的情形。
念完信,我问他,你怎么回信呢?他苦笑着摇了摇头。
我笑了,说,等你做完生意,我到你那里,你说,我代你写。
那好,那好,就谢谢了。
他万分感激地点头说。
我知道他住的地方,那是这个小区初建时的一排工棚房,小区建好了,工棚没有拆,就租给了那些做生意的人。
李老头租了三间,一间做蒸房,一间做仓库,一间自住。
李老头住的一间房八九平方米,他和一个帮手住在这里。
写好信,我很不解地问他:为什么你的馒头不如人家的好看呢?是不是你的技术不如人家?
李老头沉默了好一会儿,反问我:你自家买了面粉在家里蒸出来的馒头是啥样的?是我这样的还是人家那样的?
这真的提醒了我。
对呀,自己家里蒸出来的馒头就像李老头的馒头,粗糙而且小,也不光亮。
我蒸了十几年馒头了,从来都是这样蒸,增白剂啥的我不加,对人没好处。
李老头坚定地自言自语。
我终于明白,另外两家与李老头所蒸馒头的区别是增白剂,而不是技术。
我知道了这个秘密,再买馒头时都买李老头的,而且把这个秘密告诉给同楼住的许多人。
但是知道这个秘密的人总是极少数,人们买馒头时还是看谁的个头大、洁白、丰美买谁的,李老头的生意越来越少。
另外两家的馒头筐由小的变成了大的,又由一个变成了两个,眼见生意是红火起来了。
李老头的馒头筐由大的变成了小的,最后,小的还总要剩下一些卖不完。
但是,李老头的馒头没有变,还是那种没有加增白剂的原色馒头。
后来,李老头的馒头已经卖得很少了,眼看就被另外两家彻底挤垮了。
我在一天买他的馒头时,特意多买了两倍的。
买完以后,我告诉他,你也学人家吧,不然生意做不下去了。
他以很感激的眼神看我,说,不,我不做坑人的事。
明天,我们就回老家了。
次日以后,李老头连同他的原色的、丑陋的馒头,从我住的小区里消失了。
1.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和另外两家相比,李老头的馒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3.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李老头沉默了好一会儿,反问我:你自家买了面粉在家里蒸出来的馒头是啥样的?是我这样的还是人家那样的?(李老头为什么“沉默”?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⑵我在一天买他的馒头时,特意多买了两倍的。
(“我”为什么“特意”多买了两倍?你能揣摩出“我”的心理活动吗?)
4.有人说李老头的做法过于迂腐,导致自己的馒头生意越做越差,他如果学一下别人,生意一定会好起来的。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5.食品安全卫生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苏丹红、工业盐、吊白块等食品问题频繁发生,每一次都让人们提心吊胆。
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有效地避免出现食品安全卫生问题?请把你的建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A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九十九分的苦恼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
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拢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
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富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
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
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妈妈满意。
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l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分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
孩子每次拿了94分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
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十几分,于是就有(1)(引发引起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妈妈拿出来数落一顿。
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
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拿我没办法,但她妈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
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
这时,我如果分辩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
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即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
怎么办好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做作业。
皇天不负有心人。
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2)(走冲迈)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了。
果然带回来一个99分。
我大喜。
待她妈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暗示孩子把考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有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
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是弄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那最后1分!”我大为震惊,本想顶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
”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有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
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要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
这有两个可能。
第一个是你笨。
”
“这不可能。
”
“那就是第二种可能:我笨。
”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
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栋得眼花;拣了半天,拣了个傻瓜。
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
女儿捂着嘴巴笑。
她妈妈也忍不住笑了。
1.理清文章思路,把下面概括各部分内容的几句话分别填入相应的括号内(只填序号)
事情的起因是( ),事情的经过是( ),事情的结果是( )
A.妈妈不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
B.父母对女儿寄寓了很高的期望
C.矛盾暂时得到化解
D.99分所引起的风波
2.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
他们各自苦恼的是什么?分别用一两句话简要回答。
孩子苦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妈妈苦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苦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本文结尾含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全家皆大欢喜。
B.矛盾没有彻底解决,“笑”的背后仍有苦恼。
C.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发出苦涩的笑。
D.言尽而意未尽,留有让人思考的余地。
4.作者写这篇文章有其深刻的用意。
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那天,妈妈看到我在玩游戏,站了很久,轻轻地说:“东东,游戏⋯⋯还是少玩些吧。
”妈妈是在家上班的自由职业者,对我一向还算理解,可能与她这时尚的职业有关吧。
为了躲妈妈,我开始转战网吧。
其实,玩久了也有些厌倦,但还是不愿下线,哪怕只待在安全区看热闹也觉得踏实。
那天,一行字跳入眼帘:“火柴天堂:出售传奇最可爱女孩一名,愿意收徒的私聊!”
多么独特的拜师启事!我点了她的名字,就这样,火柴天堂成了我的徒弟。
我急于提升等级,基本没带她练过级。
小火柴并不介意:“玩嘛,我不会为此花费太多精力的。
”她躲在安全的地方,一边打小怪物练级,一边和我聊天。
她说游戏是为人服务,而我投入得本末倒置了。
我何尝不知呢?只是迷恋已久⋯⋯
两周她只练到15级。
然而那天我与一个40级武士PK,她却挺身而出,结果死了N次。
我,也屡战屡败。
一周后,她买了个42级道士号,我问:“不是说不会花费太多精力吗?”“我是不愿看到你被欺负。
”“你的号有没密保啊?要是被黑了怎办?”“啊?”她半晌才回道,“看造化吧!”
从此,有人来犯,我们就下线换号,由我用“清风道士”出战。
然而我渐渐发现,传奇与生活不同:纵然我杀死对方N次,他还是可以用脏话骂我。
我突然有些厌恶这种生活。
又一晚,她呆站在安全区,半天才说:“清风道士的号,果然被黑了。
”我的心猛地就痛了。
我明白那是她为我而买的号,是她要给我的保护。
可我不能表现得伤心,我劝她:“你说过的,游戏而已。
”“可我真的不想你被欺负。
”“是我技不如人,没关系的。
游戏里败了就败了,生活中技不如人那才糟糕呢。
”没想到,我居然用她的论调来安慰她。
但,说着说着,想到日渐荒芜的学业,一种从未有过的彻悟穿过我心。
最后,我们相约退出传奇,但我还想用QQ 视频看看她。
“不,不要!你会吃惊的。
”“不会,你是我徒弟嘛。
不管你什么样,我都不会吃惊的。
”
然而如火柴所说,接通视频,我还是吃惊了:妈妈!
妈妈打过来一个笑脸:生气了?“东东,妈妈只想更了解你,只是想让你明白:事情,要分轻重缓急。
妈妈有没有自作聪明?”妈妈说,“知道我为什么叫‘火柴天堂’吗?有首《火柴天堂》里唱‘妈妈牵着我的手回家’,妈妈想牵着东东的手,回家⋯⋯”
眼泪不争气地流了出来,但我还是笑着打出:“得了,还牵我回家呢,你不就是个小火柴嘛,还要我保护呢!”
“嗯。
”妈妈说,“那么,师父,小火柴等你回家!”
1.概括这篇小说的情节。
2.摘取文中的词语,梳理“我”对网络游戏的态度变化过程(均限用两个字)。
3.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简要分析一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4.关于“小火柴”的真实身份,小说在前半部分有多处伏笔,请找出一处简要分析。
C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挚爱无痕
(1)故事发生在美国西部的一个小镇上。
那天,狂风夹带着雪花,提前送来了寒冷的夜晚。
鲁兹太太开始费力地关店门。
(2)自从丈夫鲁兹走后,她独自经营着这个零售店已经十多年了,只要她想,她总能在这屋子里看到鲁兹熟悉的身影,仿佛他从没有离开过这里一样,她实在是舍不得把这个小店盘兑出去,尽管她已经是70岁的老人了。
(3)有个年轻人急促地闯进来,递上50美元,说要一份热狗和一杯牛奶。
在接过那张钞票的一瞬间,凭经验鲁兹太太断定那是张假钞,在黑市用5美元就可以搞到。
她瞟了年轻人一眼,他低垂着头,神情怠倦,衣着单薄,一副穷困潦倒的模样。
那该是一个失业的流浪汉,鲁兹太太在心里暗自思忖着。
“能换一张吗?或者给我零钱?”鲁兹太太不动声色地问道。
年轻人开始紧张慌乱起来,脸上泛起了红晕,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头垂得很低,窘迫、羞愧得不知所措,他犹豫了半天说:“没有,太太,我只有几美分,我……我很想要一份热狗,我一整天没有吃东西了。
”这是一个还没有丧失羞耻感的孩子,鲁兹太太在心里这样评判着眼前的年轻人。
能害羞,说明他知荣明耻,才会内心不安于心不忍,或许是失意让他暂时迷失了自己,对这样的孩子也许一块面包的温暖远比一声顿喝更有震撼力。
想到这儿,鲁兹太太不再迟疑,马上找零钱。
(4)在年轻人转身离开的当口,鲁兹太太忽然大叫一声,手捂着胸口踉跄了几下。
年轻
人吓坏了,赶紧上前扶着老人。
“快!”鲁兹太太把那50元的假钞塞到年轻人手里:“到盛大诊所买药,就说鲁兹太太病了。
”年轻人走后,鲁兹太太麻利地抓起电话,打到那个诊所,那是她弟弟开办的。
鲁兹太太在电话里说:“如果有个年轻人来给我买药,给他几美分的药好了,另外,他手里有一张50美元的假钞。
”如果他是个善良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孩子,他就一定能回来。
鲁兹太太默默地祷告着,她真的不希望他“走”得太远。
一会儿,诊所的电话打过来了,告诉鲁兹太太年轻人已经拿着药走了,没有用假钞。
鲁兹太太长吁了一口气,庆幸自己没有看走眼,她禁不住喜形于色。
那个夜晚,年轻人不离左右地陪伴着“病中”的鲁兹太太。
天亮后,鲁兹太太感激年轻人“救”了自己,竭力挽留要离开的年轻人,恳求他帮她照看几天零售店。
几天过去了,几年也过去了,那个小零售店变成了小超市,小超市又有了子超市,而年轻人也一直陪伴着鲁兹太太走完了她生命的最后一程。
随着小超市星罗棋布地展开,那个年轻人的名字也渐渐地被人所熟知,他就是在美国靠零售发迹的怀特。
(5)鲁兹太太临终时说:“善良让我们彼此都找到了灵魂的归宿,互惠共生。
”其实怀特知道,不仅是善良更是鲁兹太太富有智慧的爱,牵引了他的心,让他感恩至今。
那个风雪之夜,鲁兹太太用心智营造了一个美丽的契机,用善意的谎言让他体面而又不失自尊地接受了她的帮助,她用善良给予了他生活上的温暖。
(6)“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爱也总是无痕的,因为它蕴涵了智慧的灵光,不彰显,也不哗然,却高尚持久,如润地无声的涓涓细流,如吹面不寒的杨柳和风,给人贴切的关怀,却不留任何痕迹。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鲁兹太太是一个怎样的人?
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善良让我们彼此都找到了灵魂的归宿,互惠共生”的含义。
4、文中说“对这样的孩子也许一块面包的温暖远比一声顿喝更有震撼力”,请根据你的生活经历,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给以说明。
5、仔细研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相关内容,探究文章标题“挚爱无痕”的含义。
材料一:一个男孩拿一美元到处购买上帝,一位老人问他购买上帝干嘛,他告诉老人说父母去世,叔叔抚养他,但叔叔病了,医生说只有上帝能救他。
老人卖给了他一瓶“上帝之吻”的饮料,并告诉他叔叔喝了这瓶饮料就没事了。
后来老人请来了世界上最好的大夫治好了小男孩叔叔的病。
(材料来源《购买上帝的男孩》)
材料二:2006年2月新学期开学之日,长沙市近10万贫困生拿到了中央和地方提供的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材。
教育部门在这些免费课本上盖上了一个“本书由国家免费提供”的印章,这种做法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持反对态度的网友认为,人穷志不能短,为了获得政府的照顾而以“贫困身份”示众为代价,对于同样具有人格尊严的学生及其家长来说是一种伤害。
那些同学有可能因此产生自卑感,最终影响其健康成长。
(材料来源《扬子晚报》)
阅读短文,回到文后问题。
整容
他的拇指轻柔地摩挲着我面颊上那块受损的肌肉。
整形外科医生是一个整整大我15岁的前辈,他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男子。
他的男子汉气息和凝视的目光几乎令我窒息。
他平静地问:“您是个模特吗?”
他是在开玩笑吗?我心里想,但我在他英俊的面孔上找不到一丝嘲笑的痕迹。
我想没有人会把我和时装模特联系在一起,因为我脸上的伤痕可以证明,我是丑陋的。
那次事故发生在小学四年级。
一个男孩丢过混凝土块在我的面孔划了一条伤口,伤口愈合后我的脸上就留下了一道小伤疤。
爸爸安慰我:“对我来说,你永远是美丽的。
”我装作毫不在意的样子。
在学校,我似乎没有听到同学的嘲笑,也没有看到老师对我态度的变化,也很少留意卫生间镜子中自己的影子。
但我知道,在崇尚美丽的社会里,一个丑陋的女孩就像是一个被抛弃的孤儿。
每当我的家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