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火花加工工艺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火花加工工艺规范
操作者必须接受有关电火花加工的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并且通过考核及格获得上岗证,才能具备操作电火花机资格。
一、加工前的准备
1.操作者必须根据机床使用说明书,熟悉机床的性能加工范围和精度,并要熟练地掌握机床及其数控装置和计算机各部分作用及操作方法。
2.机床在断电或者出现故障后,重新启动各开关控制电气部分时,按规定进行预热,而且X、Y和Z轴回到机床的机械零点,而平时在加工过程中,则不需进行预热或回零点工作。
5U火花机必须在所有机床都启动后15分钟再开启。
3.开动机床使其运转,并检查各开关,按钮、旋钮和手柄灵敏性及润滑系统是否正常。
4.检查冷却水源的供应。
5.检查气压是否在0.6Mpa到0.8Mpa。
6.检查室内温度是否在28℃以下,机床油温在35℃以下。
7.充分了解被加工工件的加工内容及加工要求。
8.检查工件的检验结果,了解工件在前面加工工序出现的问题及与本次加工有关的数据,当工件存在问题时要向工艺员反映,并解决后才能加工。
9.考虑工件的装夹及加工关系,确定合理的加工方案。
10.测量电极,根据实际尺寸和理论尺寸的差异,修正电极的火花间隙,同时检查电极尺寸是否与工件干涉。
11. 对工件上的油污及铁屑清理干净后,才能放在机床工作台。
二、电极和工件装夹
1. 电极的装夹应牢固可靠,有足够大的良好的导电接触面。
2. 对电极进行水平度、平行度、垂直度的校正,其误差均不大于0.02mm/100mm。
3. 工件的装夹应牢固可靠,还应避免在工作中电极和工件发生干涉。
4. 对工件进行水平度、平行度、垂直度的校正,其误差不大于0.02mm/100mm。
5. X轴、Y轴、Z轴方向保证行程足够。
6. 电极的重量不能超过机床的承载能力,在需要横向电蚀加工时需要特别注意。
7. 考虑工件装夹位置及电极加工方法(横蚀、垂直加工),使加工更加合理。
8. 考虑工件的外围尺寸,是否符合使用磁吸装夹加工,如不符合,则需要使用夹码进行装夹,保证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不移位。
三、碰数要求
1.碰数前先了解电极与工件的关系及加工的要求。
2.碰数方法可以分为分中碰数和单边碰数,分中碰数不需要考虑火花位,因为电极与工件中心重叠在一起,单边碰数需要考虑火花位,从电极与工件的相对位置尺寸加火花位。
3.碰数前清除电极和工件上的毛刺,将碰数面清擦干净,保证碰数准确。
4.零件需要两个或更多的电极加工,碰数时选择相同的基准。
5.检查电极的加工型面的精度是否符合加工要求,即筋位型面要求Ra0.8,料位型面要求Ra1.6,其它清角型面等Ra3.2,如不符合要求,则退回抛光打磨至精度要求。
6.当加工工件重要部位或精密模具加工时,碰数需要两次以上或使用不同坐标图,对工件不同位置进行复数,保证加工的准确性。
7.碰数后用游标卡尺或深度尺测量尺寸,防止碰数错误,如出现错误应重新再做一次。
四、加工要求
1. 加工前必须对油缸加油,使液面达到安全的位置。
2.在加工时必须正确输入程序,在非Z轴加工或手工编程时,必须确保离开线路,不与工件和夹具发生干涉。
3.进行首件加工前必需经过程序检查,试行程序轨迹检查,单程序段试加工及工件尺寸检查等步骤。
4.在加工过程中,操作者应随时监视显示装置,发现报警信号时应及时停机排除故障。
5.加工中不得随意打开控制系统避免触电,零件加工完应将程序、电极收藏好,妥善保管以备再用。
6.零件加工完成自检,使工件达到要求,如达不到要求的工件要分析其原因,找到原因后把工件加工到要求。
7.本工序是关键加工工序,所加工的工件经自检合格必须送检验专检。
8.加工透明模具或精密模具时,应特别注意避免出现表面积碳现象,工件加工后粗糙度要求Ra0.8~Ra1.6。
9.所有筋位的加工必须留单边0.02~0.03mm抛光余量,采用缩小火花位和调节加工电流
的方式处理。
抛光难处理的部位必须精加工到Ra1.6。
五、自检要求
1.加工前加工者应先看清图纸及理解零件的加工工艺,明确了解本工序的加工部位、形状、尺寸、位置精度及上下工序的加工内容和要求。
2.工件装夹前先检测零件外型尺寸,形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认真检查零件转角处是否存在加工中心过切现象,了解上工序基准角(基准点)位置,要求加工时上下工序基准一样。
3.加工前先对粗精电极进行检验,找出电极的基准角(基准点)。
4.工件装夹后,粗加工前,先进行粗电极基准角(基准点)对工件的基准角(基准点)碰数分中,然后检查电极的基准角(基准点)与工件的基准角(基准点)的相对位置尺寸。
5.初次加工时应以小电流加工一下,然后检查加工痕迹与工件的基准角(基准点)是否处于正确位置。
6.零件粗加工完成后,检查粗加工的地方与工件的基准角(基准点)的相对位置尺寸,如有误差的地方记录好待精加工修正。
7.精加工前,先进行精电极的基准角(基准点)与工件的基准角(基准点)碰数分中后,检验精电极的基准角(基准点)与工件的基准角(基准点)的相对位置尺寸。
8.精加工时应仔细检查精电极与粗加工痕迹是否吻合,并进行试放电加工,以确保电极处于正确的加工位置。
9.精加工后,检查精加工的地方与工件的基准角(基准点)的相对位置尺寸及精加工地方的表面粗糙度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10.自检合格后,才能拆卸工件,交检验员专检。
11.加工精密模具时,每加工完一个电极都需自检一次工件尺寸,确保加工无误。
12.加工完后工件需经自检后,在图纸工艺栏上签上加工者姓名、日期。
六、常见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