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 1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
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
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
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本学案栏目开关
方法·探究区
济
迅速发展
件 的严重阻碍
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 文 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
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 化 统治地位
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知识·总结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
启蒙运动批判封建
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
内
制度,并为之提出了
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
容
一套政治方案,形成
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
C
√ 这一说法反映的是民治(法治)而非君治 (人治),与黄宗羲的思想相近
孟子的仁政思想、民贵君轻主张的君治
D
× 与反对君主专制不同
答案 C
本学案栏目开关
方法·探究区
[规律总结] 本题为典型的文字材料类选择题,解题时应 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注意材料阅读,在阅读时要根 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二 是联系教材等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根据题意和 材料找准切入点,建立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相关知识的有 机结合;三是对选项进行逐一排查筛选,剔除无关项,对 于干扰项进行比较分析,排除干扰,选取最佳选项。
方法·探究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例 2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
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
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
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本学案栏目开关
知识·总结区
儒、法、道三家思想的特点及联系 (1)思想特点 ①儒家提出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当国家稳 定,步入正常轨道后,宜用儒家路线。儒家思想构成了传 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②法家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在 动荡年代,要实行全国大一统,法家路线能收到奇效。法 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 ③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大动荡后,与民休 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道家路线为宜。道家思想构成了 封建传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 。
本学案栏目开关
知识·总结区
(2)相互关系 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在发展中表现出融合趋势。 ①战国时期,荀子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 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②汉武帝时,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法学为辅助,兼采道 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
知识·总结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知识·总结区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代儒学代表人物董仲舒,根据汉武帝在政治上和思 想上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汉武帝所采纳。 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也 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本学案栏目开关
知识·总结区
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 启蒙运动则为法国
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 大革命作了充分的
影 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 思想动员,极大地推
响 统治的理论基础,对后来的 动了欧美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只起了一定的 影 革命,对亚洲革命运
响
动也起了一定作用
方法·探究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本学案栏目开关
中国明清早期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不同
项目
明清民主思想
欧洲启蒙思想
中国封建制度虽然衰落, 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
政 封建专制却空前强化,封 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
治 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还未 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
产 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量空前壮大
生 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
经
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
条 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
本学案栏目开关
知识·总结区
中国古代儒学是怎样发展演变的? (1)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 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儒家思想由春秋时期 孔子创立。孔子提出“仁”的思想,经过战国时期孟子、 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 荀子也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儒学体系更加完 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
[审题思路]
1.审题干材料:题干是“虎溪三笑”的故事,三个人物
的身份分别为儒者、道士和僧人,三人品茗畅谈,“在
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是关键信息。
2.审题意要求:哪一选项符合故事所揭示的历史主题。
本学案栏目开关
方法·探究区
3.辨别选项
选项 正误
理由
从三人的身份和一起品茗畅谈在诗歌、绘
A √ 画中时有出现说明当时三教合一,出现三
本学案栏目开关
网络·构建区
学案 4 单元学习总结
本学案栏目开关
知识·总结区
1.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 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 发表不同的主张,并逐渐形成法家、儒家、道家和墨家 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 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的学派,出现 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对我国历史影响深远,特别是对思想、文化、 艺术等领域更有着深远的影响 。
教融合的趋势。
B × 佛教传入是在西汉末年,与题干材料不符。
C×
与题干故事所反映的主题不符。
D×
题干材料与绘画风格无关。
答案 A
本学案栏目开关
方法·探究区
[规律总结] 本题为情境材料类选择题,解答此类题目: 一是要注意抓住情境材料的关键信息,பைடு நூலகம்如时间、人物、 人物的衣着和言行等;二是建立与所学历史知识的联系, 能够透过现象看清材料所反映的历史实质;三是对选项进 行筛选,看每一选项是否符合题干材料的史实或与题干有 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本学案栏目开关
知识·总结区
(3)发展:隋唐以后出现了“三教合归儒”的趋势。宋代出 现了新儒学体系——理学。“程朱理学”是宋代理学的主 体,二程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朱熹提出了“理气 论”和“心性论”。明朝中叶王阳明确立了“心学”思 想,主张“心即理也”“心外无物”,提出“致良知”和 “知行合一”的学说。 (4)新发展:明朝后期,李贽揭露了道学家的虚伪。明清之 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提出新的思想主张,儒学再 度活跃。三位进步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 重视工商业发展,对传统儒学加以批判继承,对后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本学案栏目开关
知识·总结区
(2)完善:西汉董仲舒根据当时社会的需要,吸收诸家理论, 改造儒家思想,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提出 “春秋大 一统”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君权神 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主张,得 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和推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思想。
本学案栏目开关
知识·总结区
2.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又称“纲常”,它是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道德 关系和最基本的伦理关系,是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 道德规范。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 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 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 露》一书,但是,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五常”连用。
4.程朱理学 宋代出现了以“理”“天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体系, 即“理学”。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宋代 儒士解经,大都不顾旧有传注,往往抛弃传统的训诂义 疏,直接从经书原文中阐释义理性命(即人的本性及其根 源),因此被称为“性命义理之学”,简称为“理学”。 理学的基本特征是注重义理。代表人物有二程和朱熹等, 所以后世统称为“程朱理学”。此外,还有陆九渊和王 阳明等人,他们以“心学”的形式同程朱理学展开辩论。 明清之际,理学受到批判,逐渐走向衰落。
[审题思路] 1.审题干材料:题干材料的关键词句是“天子之所是未 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这反映了黄宗羲反对君主专 制的思想。 2.审题意要求:四个选项中哪一选项与反对君主专制的 精神最为接近。
本学案栏目开关
方法·探究区
3.辨别选项
选项 正误
理由
A × 这一说法反映的是顾炎武的爱国思想
B×
这一说法反映的是民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