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家园》的服装造型设计理念--兼谈对戏曲现代戏美学新形式的一些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腔《家园》的服装造型设计理念--兼谈对戏曲现代戏美学新
形式的一些思考
赵艳
【摘要】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purpose of the garments styling design and design concept of Qin operaHome,discuss the visual aesthetic concepts of modern drama clothing. The use of expressionist style and the realistic vocabulary, capturing, refining and amplification on the important scene, clothing reflect visual liquidity and metaphorical, etc.%介绍秦腔《家园》服装造型设计的初衷和设计理念,探讨现代戏曲服装的视觉美学观念:表现主义手法、非写实语汇的运用,对重要场景的捕捉、提炼和放大,服装体现的视觉流动性和隐喻性等。

【期刊名称】《演艺科技》
【年(卷),期】2016(000)012
【总页数】3页(P42-44)
【关键词】服装造型设计;《家园》;秦腔;戏曲;视觉美学
【作者】赵艳
【作者单位】中国国家话剧院,北京 100055
【正文语种】中文
2016年的一个阴郁的冬日,我和秦腔《家园》的各位主创站在陕南安康的一个曾经遭受泥石流重灾的大山窝里,那片原本青山绿水的土地如今黄黄杂草丛生、凄凄
碎石满地。

风萧萧吹,水潺潺流,一阵阵乍寒从身边隐隐掠过。

大家手捧菊花神情肃穆,听着当年的救人英雄讲述曾经的悲凄往事。

那情那景,我的腿有点颤抖,脚底有些发麻,这片土地下面,有多少被突然暴发的泥石流和飞扑而来的巨石瞬间无情埋葬的曾经鲜活而美丽的生命!我心里顿觉刺骨的凉意。

灾难面前,生命多么脆弱,多么无辜,又那么无助!我抬眼望山,大山铿锵巍峨,但如被利斧劈砍,断壁残垣!我凝神注目残石的纹理和色泽,石块棱角分明,纹理粗粝,玄褐泥黄,上面似乎还残留着当年发生泥石流时留下的狰狞的泥浆!
这又是一次在实地找寻创作灵感有效且生动的体验!这里需要没有雕琢、没有做作、没有修饰的强力表达!只有将不堪回首的灾难强烈地艺术化表现,大家才更会珍惜、感恩现在国家为受灾百姓重建新家园的真正的喜悦!那么,就让我们的每一块粗质的布料、每一道扭曲皱褶的肌理、每一寸干巴泥土的色泽、每一片红得发黑的泥血、每一片姜黄湿漉的泥浆、每一笔凝重的勾勒、每一处强烈的渲染,去告慰那些已经悄无声息消逝的灵魂吧!
秦腔《家园》的故事情节、导演多元化思维及结合电影超写实风格的大手笔创作理念,为这部戏的新视觉的创造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空间。

传统戏曲和戏曲现代戏的历史造型理论中的视觉形象非常讲究唯美性,讲究或繁或简的装饰化并且大量运用鲜艳的色彩。

达官显贵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文武百将要装饰化的美、工整的美、理想化的细节美;穷困潦倒的贫民乞丐也要装饰性的理想化的落魄美。

比如一块补丁,也要很工整细致;比如贫民百姓的服装也不乏崭新整洁,难找一丝皱褶。

而上述传统、唯美的审美理念,在秦腔《家园》这样宏大、铿锵、悲壮的题材中会很难表现灾难的真切感、质感以及灾难后的悲壮感,如此,舞台上的人物形象就既不易感人、也不够生动,在视觉上观者很难对灾难感引起强烈的共鸣。

2.1 思考一:现代戏曲的视觉美学观念可以有更丰富的语汇,更情绪化的表达,运
用更强烈的表现主义手段
《家园》在服装造型上分为三大块:一是受难的灾民,其中又分灾民群众和受灾的主演角色,这部分运用了大写意的手法;二是救灾的医生、护士以及武警官兵;三是各位赶来救灾的领导们。

后两部分是以相对写实为主体,这三部分以泥为连接元素,全剧服装造型在整体氛围中融为一体。

《家园》开场的灾难感更适合残酷、虐心地摧毁式表现,从而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视觉上避免程式化、僵硬化。

服装上竖纹的褶皱里流淌着的黑黄的泥水和红黑的血水,以及干巴的泥浆、如巨石残垣的褶皱等超写实的粗砺质感,融入整体统一的凝重色调,成为了灾难开场服装造型的重要语汇,表现性地增强了服装造型视觉上的灾难感,增强了风格化、整体化,使服装造型直接帮助舞台整体视觉的呈现和表达,推动和强化剧情,使服装造型在剧中更加有理念、有寓意、有感情、有血肉地去表现。

如此,也打破了以往戏曲服装造型设计以帮助演员塑造人物个体形象为第一主导的创作思维。

2.2 思考二:抽离细碎纷杂的写实性,寻找非写实的语汇
我特别喜欢普希金说过的一句话:戏剧艺术的本身在于不同真的一样。

我以为这部戏非常适合在纷繁细碎的现实中寻找非写实性、以原型为基础进行有高度的艺术再创造。

生活在陕南灾区的原村民非常质朴,他们并不是穿着我们熟知的陕北服装,反而着装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地域特色,款式基本都是背心、T恤、衬衫、长裤。

这些纯生活的服装根本不足以强烈地表达剧中的灾难及灾民们灾后的内心变化。

这就需要我们用艺术化的眼光,抽离现实中生活服装的细节,去创造整合一种既能体现陕南人的质朴无华,又能体现灾难深重的感受,还能有视觉感染力的服装造型。

他们的着装有一个特点:在下雨天一般都要卷起裤腿,裤子相对肥大;把大批受灾群众的服装款式归纳在背心和T恤的基本款型上,并且加肥加大加厚,可以增强
体积感,加强凝重感,同时也强化了群众作为一个群体的整体感,增强灾难感。

2.3 思考三:捕捉、提炼、概括、放大有情感有力度的部分,强化夸张的超写实语汇
想象一下人们灾难过后从黄黑的泥水里爬出来是什么样子?落汤泥人。

有幸存活着下来的是什么状态?多半轻重有伤!泥血交加!于是,流淌的鲜血和黄黑的泥水成为了开场灾难中服装造型特点的重要语汇。

质朴的受灾群众服装质感粗粝,色调凝重,服装上竖纹的褶皱里犹如流淌着黑黄泥和红黑的血水,宽大的裤子下摆的纤维被狠狠撕裂,人们的头发蓬乱,满脸脏泥,抓狂而惊恐地从泥石血水和倒塌的家具中逃生。

当他们带着一种仪式感缓缓地站在废墟上时,就像是一尊尊带着流淌着的黄泥和血水的雕塑,也像可以移动的带着泥水的山石,他们如泥石流般在整个舞台上铺展开来,并与背景影像中倾泻而下的泥水山石完全融合,灾难感直击观者的血脉!
2.4 思考四:让服装更具有视觉流动性、叙述性和隐喻性
灾民开场的服装是脏泥黑血效果,表现灾民们在泥石流中的悲惨境遇;接着到灾难7天后灾民服装更加夸大面料肌理质感、加大加强服装干泥巴的效果,进一步夸大A字型造型的朴实感和雕塑感,隐喻灾后人们失去亲人的内心绝望和干裂碎心的痛苦和事实,增强仪式感。

强烈地体现了人们对灾难的恐惧、内心的挣扎、心里的阴影和灾民的坚强。

半年后,灾民们面对重建新家园从不情愿离开故土到接受、感恩政府精准扶贫的变化,服装明显变新变蓝,蓝色代表希望,那是他们对亲人的怀念,服装上隐约的泥土是他们不忘旧家园的印记。

最后,新家园的建成,原来的灾民终于将要拥有自己的新家园了!他们披上了七彩巾一起来庆贺!从此往后,他们将过上有尊严、有希望、有色彩的新生活!
如此,服装造型形成一种连贯、丰富、隐喻、夸张强烈和细腻刻画共存的服装造型语汇,并且贯穿全剧。

(注:此剧荣获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特殊贡献奖)
中国著名化装造型艺术家、教育家霍起弟:
我仔细看了赵艳老师的秦腔《家园》服装设计的剧照和深读了文章深受启示。

一幅幅剧照中的服装造型令人震撼。

剧中生动悲壮的人物形象有如纪念碑式的雕塑深深地印记在人们的心中。

《家园》的服装造型设计与剧中的人物和舞台情境如此高度完美的融合,鲜明、深刻的展现,是现代戏曲服装设计的一个新的突破,堪称当今戏剧服装设计的典范。

在此,向赵艳老师表示祝贺!
制作人、艺术总监余青峰:
戏曲现代戏的服装造型,一直是一个难题。

难在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感上,难在形象语汇的捕捉和提炼上。

秦腔现代戏《家园》中,赵艳的服装造型艺术,不是简单地表现生活,而是再现生活,是“灾难质感”的深刻诠释,也是“坚韧人性”的史诗抒写,更是“心灵家园”的描绘、暗喻和图腾,从而为全剧添加了一种涌动的雕塑感和仪式感。

对于戏曲现代戏的服装造型创作,《家园》开辟了一条新路,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

编剧谢艳春、屈洁:
赵艳的服装设计,以夸张的手法、现实的质感,生动而真实地再现了泥石流灾难中受灾群体的生存现实与精神状态;以色调的变化、隐喻的表达,形成了故事叙述的时间流动与人物内心的情感抒发; 因此,《家园》的服装在作品中已非仅仅只是服装,而是故事发展、人物塑造的有机构成,服装与剧本“灾难中灾民如何走出阴影的心灵诗剧”相辅相成,互为推进,从而形成了服装与文本的水乳交融,高度统一。

导演石玉昆:
赵艳为秦腔现代戏《家园》做的服装造型设计,大胆地突破了传统戏曲历史的造型理论,同时又不失现代戏曲所追求的时代特征。

无疑为今后发展戏曲现代戏的创作新思路,提供了十分可贵、新颖的创作经验。

舞美设计刘科栋:
《家园》的舞美是一个摧毁和建立的过程!它颠覆了观众对习以为常四平八稳的观剧期待,猛地一击,心神大乱!它既是扎实的视觉真实,也是高度抽象的戏曲假定,这个度是很难拿捏的,赵艳的服装也高度契合!并且完全走出了戏曲现代戏的人物造型的写实和修饰!而是用一种充满隐喻的如同从地狱挣扎而出的人物群像,来强化这些家园被毁、亲人逝去、魂飞魄散的幸存者,这惨烈的人物群像站在观众面前,逼迫他们从日益麻木的漠视他人苦难的沉睡中惊醒,我想赵艳不仅是用心,而是用情,更是用深爱的真情来创作此剧的!
灯光设计周正平:
赵艳此次的服装造型设计打破了以往戏曲服装设计以帮助演员塑造人物形象为第一主导的创作方式,转向以着重强调服装设计参与舞台视觉整体表达为主的设计理念。

服装整体上追求大格调、大色块、大群雕,让人强烈感受到灾难带来群体的惨烈感、悲壮感。

特别是大群体形象的呈现,非常符合戏曲的夸张、假定、意象的审美特征。

赵艳对追求整体演剧样式的敏感度和体现文本思想内涵的悟性有种娴熟的经验和操控力。

尤其在服装材质运用和造型肌理感工艺处理,以及色彩的微妙呈现方面,做得精道而细腻。

领衔主演边肖:
赵艳老师的服装设计个性鲜明,写意中蕴含写实,与人物个性非常吻合,和舞美融为一体,有很强的年代感,为推动剧情发展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为演员塑造人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