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三文档:单元质量检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质量检测(一)
[时间:50分钟、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 •德意志统一后,为建立和维护其欧洲霸权,俾斯麦不得不
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充当“欧洲这个不倒翁娃娃的重心”,
A •德意结盟 B.法俄结盟
C•英法结盟D•英俄结盟
的形成引起了法、俄两国的巨大不安,使两国日益接近。

法国连续向俄国提供大量贷款,密切了两国的经济矢系。


同的战略利益和经济联系为两国结盟奠定了基础。

2. 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

两年以来,它一直疯
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

”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A . 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 .三国同盟建立
D・三国协约建立
解析:选B由题干中“佃16年11月” “两年以来”等信息可知“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1914年爆发
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其他选项在时间上不符合题干的限定。

3. 在空前惨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某重大战役地点位于下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 •④
解析:选D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即图中
4. 1916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的一年,这一年战争态势的主要特点是
A・同盟国处于进攻状态
B协约国开始取得战略主动权
C•战役主要集中于西线
解析:选B由历史知识与地理知识可知,题干中“德国两侧的大国”指的是法、俄两国。

三国同
盟”
第一次世界大战
满分:100分]
“时刻警惕他国结盟的噩梦”,其战略重点
但噩梦终究成真。

“噩梦成真”主要是指(

④的位置所在。

D・同盟国控制制海权
A项错误;日德兰海战后,英解析:选B综合1916年战争的特点可知,这一年战争双方互有攻守,故
国仍掌握着制海权,故D项错误;B、C两项都是1916年战事的特点,但从战争的发展态势看,
5.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战争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保持“中立”至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

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
的债权国和最人的资本输出国
A .①② B.②③
C .①②④
A .①②④ C .①®®
解析:选A ③不符合史实,
B.②®® D .晚③
不是美国参战的理由,排除含
6. 下列图片是一战时各国的征兵宣传海报,各国参加战争的共同目的是
A ・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C ・维护世界和平和民主 D ・为了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解析:选A 帝国主义战争的根本目的,就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寻求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争夺殖民地和世 界霸权是各国的共同目的。

7.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再待在这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英军中
流行的这首歌在研究下列哪一问题时最有价值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厌战情绪
B.新式武器的广泛使用
C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伤亡情况
D •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由题干中 首歌反映了英军的厌战情绪,故A 项正确。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密切 后霸权
②“无限制潜艇战”给美国造成重大损失 ③美国爱好和平 ④谋取战
③的选项即可。

ir=
“我要回家” “不想再待在这里”等信息可知,这
8. —部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 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
■ i -UJHIV
英国:加入你祖
国的军队,上牽 保佶国王
因方面回答°
答案:(1)背景:德国是容克帝国主义,军事封建性特别明显,对外扩张野心特别强;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当其完成国家统一 并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时,世界殖民地已经基本被瓜分完毕,要夺取世界霸权就 必须发动世界大战,打败英、法、俄等国。

(2)原因:德奥集团的综合实力比英法差,美国等国参战后,使力量对比更加不利于德国,因此,德国必然失去主动权并走向失败;一战 初期德国
尽管在军事上取得了一些战术胜利,但没有达到速胜的目的,战争进入胶着状态,最终变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这对资源有限的德 国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 《在故乡》或《蒂珀雷里》等歌
曲开始的。

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
圣谨节回家”。

所有的民族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暂而又胜利
的战争。

但是,他们不久便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之中,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

欧洲 各民族进入了历史上最具毁灭性、最残酷的战争的第四个年头。

人们尽管作出了种种牺牲、遭受了种种灾难,但还是看不见战争的尽头。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6分)
(2)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持久的原因。

解析:第(1)问,据材料信息“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 双方实力、新式武器应用和战争范围等角度分析。

答案:(1)残酷性,破坏性极大;战争持续的时间长。

(2)参战各国的实力相对平衡;新式武器的广泛应用延长对抗性;世界联系的加强使战争波及范围广。

用蹤年形城的一:国同®弋〜
I9D7年世成的三国协的、
①门的内哥©阿乐巴尼护③僅加判亚
三国同凰和三国协帥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德国积极发动世界大战的背景。

(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
分析德国失去战争主动权并最终走向失败的原因。

(9分)
析:第(1)问,据时间信息
1882年、佃07年等并联系当时的国际国内因素即可回答。


(2)问,要从内外
(9分)
” “持久的”等说明。

第(2)问,要结合所学知识从
材料一我绝不相信,在这次战争结束时,即使我们站在一旁而且继续站在一旁,我们能够在物质上使用我们的力量,决定性地消除战争时期已经发生的情况,防止在我们对面的整个西欧归于一个国家的支配之
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在英国下议院的演说》
材料二这是一种与全世界为敌的战争。

美国船已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其手段令我们听到大为 激怒,而其他中立和友好国家的船舶和人民,也被用同样手段击沉,淹没海底。

这里并不曾有任何区别。

挑战
拿出来耀武扬威,而仅仅是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我们只不过是这种正义和权利的诚实的捍卫者。

威尔逊总统提请美国国会对德宣战的演说》
(1917年4月2日)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面临战争时外交政策的转变。

(2)材料二提到的“手段”是一种什么样的战术?美国参战真的是为了 “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吗?
说明理由。

(7分)
解析:第⑴问,从“站在一旁”到“防止……归于一个国家的支配”反映了英国外交政策的转变,从中概括即可。

第(2)问,从材料二船舶被击沉等内容,可知是一战时德国实行的无限制的潜梃战;结合美国的阶级本质和 参加一战的原因等史实,阐述美国参战不是为了
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的理由。

答案:(1)转变:英国在战前长期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其基本原则是维持欧洲大陆各大国之间的均势,利用大国间的矛盾来 维护自己的
利益。

但是,由于德国实力迅速增长,英国与法国和俄国结盟。

第一次 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借□对法国承担的义务,放弃传统的 “光荣孤立”政策。

(2)战术:无限制的潜艇战。

理由:美国参战的真实动机是通过战争牟取暴利,扩大自己的影响,以便伺机顺利地夺取世界霸权。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面对这场战争的打法及其带来的血腥残杀时,诸如光
荣、荣誉、勇敢或神圣之类的语汇变成了亵
渎之词”,美国作家海明威这样写道。

事实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许多幸存者的余生一直为属于 迷惘的一代”
的感觉所困扰。

(战争)在继后的数十年里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图景,
要“创造安全的世界”和“结束所有战争”
的和约,留下的遗产是失望和怨恨。

摘编自丹尼斯舍曼等《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的幸存者为何为属于“迷惘的一代”的感觉所困扰。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战是怎样“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图景”的。

为何说和约“留下的遗产是失望
和怨恨” ?(9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血腥残杀” “光荣、荣誉、勇敢”等并结合教材知识可以得出答案。

第(2) 问第一小问,从对西方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亚非拉地区等的影响的角度进行回答;第二小问,结合一战造成 的各种矛盾作答。

答案:⑴他们受国家舆论鼓动,怀着民主理想奔赴战场,在目睹一战的血腥残杀后,深感被“民主” “光 荣” “牺牲”等□号欺骗,因而对社会和人生感到迷惘、彷徨、失落。

(2)改变:战争毁灭或削弱了欧洲各帝国;俄国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并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914年8月3日)
是向全人类的。

每个国家必须各自决定怎样去对付它。

我们的动机并不是复仇,也不是把国家的物质力量
(8分)
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兴起;日本、美国借助战争提升了国际地位,攫取了更多殖民利益。

(任答3点即可) 原因:战胜国内部利益分配不均;德国等战败国对巴黎和会的处置充满仇恨;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合法权
益未得到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