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福建学院学科建设及其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3月
第1期(总第35期)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T he Jo urna l o f Fu jia n I nstitu te o f P olitica l S c ie nc e &L a w M a r 12008N o 11(S u m N O 135)
3本论文为林建伟教授主持的福建学院调研课题的子项目。

曾正滋、张韩对本文亦有贡献。

【收稿日期】2007-12-16
【作者简介】许金柜(),男,福建政和人,法学硕士,福建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讲师。

浅论福建学院学科建设及其启示
许金柜
(福建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马列部,福建福州 350007)
摘 要:学科建设是一个大学的龙头,关系学校的办学质量、成效及影响力。

福建学院重视学科建设,围绕发展科学、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为宗旨来加强学科建设,它根据社会需要先后设了法科、农科、商科,其学科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社会需要确立学科、注重课程建设、学科队伍建设、学科基地建设和学科环境建设,其学科建设体现出了理念先进、思想解放、前瞻性、开放性、务实性强等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福建学院;学科建设;启示
中图分类号:G 64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093(2008)-01-0021-05
福建学院作为民国时期福建省的一所私立高等学校,尽管其办学艰辛、发展曲折,但它始终以传播先进思想、研究高深学术、培养品格健全之社会应用性型人才为办学宗旨,从创办到结束都非常重视学科建设,所办学科涵盖法科、农科、商科,其学科建设理念先进、思想解放,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开放性、务实性等特征,今探讨分析其学科建设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福建学院简况及学科设置沿革
(一)福建学院简况。

私立福建学院原名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创立于前清宣统三年二月(1911年3月19日),创办人为时任福建省咨议局副议长的刘崇佑先生和秘书长林长民先生,创立时名为私立福建法政学堂,辛亥革命后(1912年10月)改为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1929年又改为私立福建学院,办学直至1951年止。

(二)学科设置沿革
1、法专时期学科设置(1912-1929)。

由于设立学堂之初,中学尚未普遍设立,学生来源缺乏,故学部修改章程,准先设立别科,于是先设法律别科及附属中学。

后鉴于民国建立后迫切需要法政人才,遂提前于1912年开始招收法律系本科第一组,修业年限4年,招生对象为中学或同等学校的毕业生。

民国六年后开设的本科及预科别科包括法律与政治经济两系。

民国八年设留学欧美预备班。

民国十四年(1925年)改称福建大学,先招预科一班,旋复旧观,仍办专校。

2、福建学院时期学科设置(1929-1951)。

民国十八年八月(1929年)因中央明令废止专门制度,于是法专改称福建学院,设法农二科,法科分法律、政治、经济三系。

在筹办农科时,先附设农林研究所,并筹办校外农场两所。

民国二十一年七月(1932年),拟下年度再添设社会学系。

民国1971-
二十四年五月(1935年)获准添设农科,当即招收农艺系新生一班。

次年因福建省政府实施整理本省教育方案令废农科专办法科,农科仅办一年就被归并到私立协和学院,仅存法律一系。

民国二十六年教育部准许恢复政治经济两学系,学院并拟下年度年添设商科,但因战争等因素未能设立。

抗战结束,于1946年获准正式添设商科,先办银行会计、工商管理两系,于当年8月开设招生。

1951年夏,原有商科的银行会计系、工商管理系和法科的法律系并归厦门大学。

法科的政治系、经济系和国立音专、省立师专合并改组,成立福建师范学院。

[1]
二、福建学院学科建设具体表现
尽管当时大学没有专门提学科建设这个词,国家也没有此项评比。

但福建学院仍然十分重视学科建设,且其学科建设具有相当的前瞻性、开放性和实用性。

具体来说,其学科建设包括强调以社会需要确立学科、注重课程建设、学科队伍建设、学科基地建设和学科环境建设。

(一)强调以社会需要确立学科。

大学的目标是发展科学、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主要是培养人才。

福建学院十分强调要根据社会实际需要来设立学科、培养人才,以满足社会实际需要,为此,福建学院首先设立了法科。

具体表现如下:在申请设立私立法政学堂(福建学院前身)时,当时创办人林长民在申请提案中便指出:“立宪时代需用通晓法政人才尤多,不能专恃各省官立法政学堂为养成之所,……福建僻处岭海,风气尤为闭塞,法政教育只有一官立学堂,有志学子又往往为学额所限不得入学,交通不便,备才为难。

各项用人法律上即有许以他省人充当者,亦有所限而不能致,是非宏造福建之人才为福建之用不可。

”[2]于是,1911年3月19日私立福建法政学堂正式成立时,首先根据社会需要设立了法学学科。

民国六年后又开设政治学、经济学。

1929年私立法政专门学校改称私立福建学院时,明确指出其办学宗旨为:遵照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以研究高深学术,养成品格健全之专门人才,学院先设立法科,分三学系:法律学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各学系修业年限均为四年。

[3]1935年添设农科(但仅存一年),1946年添设了商科。

(二)注重课程建设并强调课程建设的前瞻性、开放性和实用性。

福建学院把课程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来抓,并强调课程建设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学习他国经验,注重外语教育,以培养具有比较深厚理论功底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强调要加强学生的精神教育。

第一学年课程除了学习政法经济基本知识外,还要求要开设讲座聘请专家讲授以应时代需要,同时也强调要注重教学方法。

[4]关于福建学院注重课程设置并体现出很强的前瞻性、开放性、实用性特点,可以从私立福建学院二十六年度整理计划书中清楚地看出。

11法律学系课程设立目的、主旨及课程内容:
第一,课程设立目的和主旨:培植具有学识经验之司法及司法行政人才,以备将来改良司法及收回领事裁判权之用。

要实际与理论并重,在钻研学理外应注意诉讼实习及检证研究。

第二,开设的课程必修学科有:党义、法学通论、宪法、政治学原理、刑法总则、刑法分则、法院组织法、债法、行政法总论、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各论、亲属法、公司法、票据法、强制执行法、国际公法、保险法、海商法、劳工法、土地法、破产法、监狱学、英文法律学名著选读、军事训练(男生)、军事看护(女生)、体育、国文、第一外国语(英)、第二外国语(日德法)、诉讼实习。

选修学科有:社会学大纲、统计学、罗马法、法律哲学、犯罪学、外交史,刑事政策、少年法研究、欧洲大陆法研究、英美法研究、判例研究、检证研究、簿记原理、公文程式。

[5]
21政治学系课程设立目的、主旨及课程内容:
第一,课程设立目的和主旨:在养成熟悉现阶段国内外实际情形之人才,期能在最近将来之宪政期间为国家服务,同时能为省政致力。

故本学系一方面不忽略高深学理之钻研,另一方面尤注
重实际的才具之锻炼。

学科分配:为达上述目的,故对于社会现实问题特设各种讲座详细研讨,以期深造。

第二,开设的课程必修学科有:党义、政治学原理、行政学、市政学、社会学概论、统计学、比较宪法、刑法概论、国际公法、财政学总论、经济原论、行政法各论、租税论、公债论、政治学史、外交史、西洋政治思想史、比较政治、欧美各国地方自治制度、各国近代政党、社会问题、中外条约、民众训练指导论、英文政治学名著选读、军事训练(男生)、军事看护(女生)、体育、国文、第一外国语(英)、第二外国语(日德法)。

选修学科有:哲学概论、政治地理、合作论、地政学、农村经济、银行学、会计学、中国财政问题、本省省政研究、中国近代政治史、中国政治思想史、经济学史、近代政治学说研究、劳工法、国际私法、土地法、簿记原理、公文程式。

[6]
31经济学系课程设立目的、主旨及课程内容:
第一,课程设立目的和主旨:本学系造就具有健全经济知识之生产分子为目的,尤注意培育本省需要之建设人才。

学科分配:凡属经济范围之重要知识具列为必修科,其余各学科则由学生就其自愿而选修。

第二,开设的课程必修学科有:党义、经济原论、经济地理、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货币学、金融学、中国经济史、西洋经济思想史、经济学史、西洋经济发达史、世界经济大势、租税论、合作论、国际金融论、农村经济、民法总则、债法、物权法、商事法概论、劳工法、公债论、保险法、社会问题、工商管理、英文经济学名著选读、军事训练(男生)、军事看护(女生)、体育、国文、第一外国语(英)、第二外国语(日德法)。

选修学科有:哲学概论、社会学概论、政治学原理、行政法总论、经济数学、中国财政问题、本省财务研究、审计学、公司论、信托论、会计问题及会计师业务、国际贸易及汇兑、交易所论、所得税制及遗产税制研究、中外条约、簿记原理、公文程式。

[7]
除开设上述正常课程外,福建学院还另开设若干专题研究课,如福建监狱之研究、我国之书田与祭田制度、福建省农村政治经济、闽清资源之研究、如何发扬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福建战时农业行政之研究、中国农村土地问题研究。

[8]
(三)注重学科队伍建设并且强调要以质取胜,极力罗致优良师资。

福建学院认为提高办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非常强调学科队伍、师资队伍建设,并到处罗致优良教师。

如福建学院院长黄朴心在《在福建学院新生命之创造》一文提出,福建学院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罗致国内优良教授”。

他说:“一个学校之优劣固有许多条件,但是师资是否优良,实占许多条件中最重要一件,所以善于观察学校教育者,首先注意的,决不是建筑物之是否华丽,而是师资之是否优良,……所以为福建高等教育计,为福建全省人民计,今后本院必须陆续增聘国内优良教授……我们将永远以大公无私的态度,延聘国内优良教授来教导本院的青年,亦即福建优秀的青年”。

[3]具体来说,福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主要表现在用人上不拘一格,注重能力,积极从国内外、从各领域聘请优秀人才到福建学院任教。

福建学院不仅罗致到许多优良教授,而且其中有许多是曾经留学国外或毕业于国内名校的,如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十月二十日出版的《福建学院月刊》第一卷第4、5期合刊中所载《本院法科教授一展表》可知,福建学院法科14名教授中全为外国大学毕业者,其中9名为留学日本的毕业生。

[6]
(四)注重学科基地建设。

福建学院非常强调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锻炼与社会接触,强调理论与实际必须打成一片,以合社会之需要,“用非所学,社会之罪;学非所用,则教育不能辞其
:
咎”。

[6]在私立福建学院二十六年度整理计划书中指出尤应使理论与实际冶为一炉,教员除就书
本上授以原理原则外,同时并应多设例题俾资练习,每周应另定数小时由各本科教授亲率学生分赴与该科有关系之处所实地参观或加入工作,使学生随时均有以所学措之所用之机会。

[3]福建学院院长黄朴心说:“我们任何科目里都要关系到中国社会实际的需求。

为使学生所学不落空谈,我们把参观、调查、假审判或参见自治实验区等等工作看得非常重要。

总而言之,我们的任务在于极力纠正现时一般大学学生纯粹偏重课本或随便略事涉猎的恶习,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深入的同时实际的学问人才。

”[6]福建学院设有模拟法庭以资诉讼实习,并派学生到实际的司法部门见习。

为了使学生以其所学与社会直接接触,福建学院还设立民众法律咨询处。

(五)注重学科环境建设,主要表现在图书馆建设上,其图书馆为当时著名的“乌山图书馆”。

大学图书馆建设及其藏书如何是衡量一个大学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

福建学院对此非常重视,在每年的年度全校概况中都特别详细地统计图书馆的图书、杂志总册数以及当年度内新添置册数,并附有重要及珍贵图籍说明。

如福建学院二十九年度的图书概况,该概况列举了该馆图书和杂志的类别包括总类、哲学、宗教、社会科学、语言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美术、文学、史地,以及上述各类别中中文、日文、英文、法文、德文、俄文的具体册数,最后合计图书总册数为96979册,杂志种数为1136种,杂志总册数为14252册,上述图书杂志中,其中本国文98676册、外国文12555册,本年度藏书总计111231册,并在概况中附上了重要及珍贵图籍说明。

[9]而且,福建学院还十分重视外文图书建设,认为外国的政治经济思潮及其所产生的制度日新月异,强调要广事搜罗,加强研究,在图书建设上强调要多购置外文书籍,如在私立福建学院二十六年度整理计划书中写到:本院乌山图书馆藏书虽有九万余册,然大多偏于国学方面,不足以供学生研习之用。

现拟自下年度起每月划定四百元专以购置本国及日英法德各国关于政法经济书籍,以供参考。

[3]
三、福建学院学科建设的启示
福建学院培养了大批法政等各类人才,也为民主革命输送了一大批优秀革命青年,其办学成绩显著,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

福建学院所以能一直驰誉全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笔者认为,其关键主要在于福建学院自始自终都非常重视学科建设,其学科建设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主要有:
(一)理念先进,学科定位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福建学院始终以服务社会,培养以研究高深学术、养成品格健全之专门人才为宗旨,以此确立自己的学科。

鉴于当时中国民主、法治、经济落实以及推行宪政需要,福建学院在学科定位上首先选择法科,下设三学系:法律学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并且强调三系都要注重实际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思想解放,课程设置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福建学院在课程科目设置上表现出了极大的前瞻性、开放性,比如以法科的法律、政治、经济三系为例。

11重视外国知识的学习。

三系不仅要求学生学习本国的法律、政治、经济,而且要求学习外国的法律、政治、经济。

比如法律专业要求学习欧洲大陆法研究、英美法研究、罗马法。

政治专业要求学习西洋政治思想史、比较政治、欧美各国地方自治制度、各国近代政党。

经济专业要求学习西洋经济思想史、西洋经济发达史、世界经济大势。

21非常重视外语学习,而且要求学生要学习两门外语,第一外国语(英)、第二外国语(日德法),还要求学生选读本专业的英文名著,如课程所列的法律专业有英文法律学名著选读,政治专业有英文政治学名著选读,经济专业有英文经济学名著选读。

31重视对历史和现实的学习、研究以及跨学科知识学习。

如法律专业要求学生学习外交史、政治学原理、法律哲学、社会学大纲、统计学、判例研究、检证研究。

政治学专业要求学生学习政治学史、外交史、西洋政治思想史、中国近代政治史、中国政治思想史、经济原论、社会学概论、比较宪
法、统计学、中国财政问题、银行学、会计学、本省省政研究。

经济学专业要求学生学习西洋经济思想史、西洋经济发达史、中国经济史、经济学史、中国财政问题、本省财务研究、民法总则、债法、物权法、商事法概论、行政法总论、哲学概论、社会学概论、政治学原理、社会问题、工商管理。

41重视对现实问题开展专题研究。

如福建监狱之研究、我国之书田与祭田制度、福建省农村政治经济、如何发扬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福建战时农业行政之研究、中国农村土地问题研究。

(三)坚持以质取胜,狠抓学科队伍建设。

福建学院始终强调师资是否优良是提高办学质量和搞好学科建设之关键,认为一个学校的优劣有许多条件,但是师资是否优良,是其中最重要一条,决不是建筑物之是否华丽。

为此,福建学院不仅在思想上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而且行动上以超前性、开放性、务实性眼光到处罗致优良师资,“我们将永远以大公无私的态度,延聘国内优良教授”。

福建学院的大部分教授都是毕业于国内外名校,其中大部分都有留学国外的经历,这在当前的绝大多数大学乃至名校都还是很罕见的。

另外,还强调要聘请专家担任各科兼任教授,强调教授不仅要专心给学生授课,而且还要进行课外指导,还要担任导师,这点也非常值得借鉴。

(四)坚持学以致用,注重实践教学。

如福建学院要求学生到司法部门见习,进行实践锻炼和社会接触,还设有模拟法庭、法律咨询处、农场等,这点亦非常值得借鉴。

当前我们大学生就业难,特别是文科类学生更为突出,因为我们的学生被称为是“高分低能”的。

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我们不够重视实践教学或者有强调要实践教学但是搞形式主义的更多,真正有实效的不多。

(五)注重图书馆建设和学术交流,为学科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学科建设需要良好的学科环境,福建学院主要以图书馆建设为中心来推动学科环境的建设。

在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福建学院仍然每年拨出款项用于添置新书,同时还非常重视外文书籍的购置。

另外,福建学院还很重视学术合作与交流,并且努力挖掘校内外可以利用的学术资源,比如强调要适时聘请国内省内知名专家和政界、司法界等各领域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到学院讲学、开讲座等。

此举在当时办学条件差、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实属难能可贵,非常值得肯定和借鉴。

总之,学科建设是一所大学的龙头,在学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关系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办学效果和办学影响力。

福建学院学科建设所体现出的理念先进,思想解放,前瞻性、开放性、务实性强等特点,实属值得今天的大学去研究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郭公木.私立福建学院始末[C]//.福建文史资料(第十六辑).福州:福建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7.
[2] 私立福建学院组织大纲[Z].福建省档案馆全宗74目录1案卷5.
[3] 私立福建学院二十六年度整理计划书.福建省档案馆全宗74目录1案卷90.
[4] 福建学院法科课目一览(二十七年度上学期)[Z].福建省档案馆全宗74目录1案卷70.
[5] 福建学院全校概况(二十九年度)[Z].福建省档案馆全宗74目录1案卷70.
[6] 宋方青.清末民国时期福建的法政专门教育[C].福建学院(1911-1991)建校八十周年暨复校纪念特刊
(二).福建学院校友会,1991:19.
[7] 福建学院职员报告表[Z].福建省档案馆全宗74目录1案卷3.
[8] 福建学院申请补助各院科之教员与课程(二十五年度)[Z].福建省档案馆全宗74目录1案卷70.
[9] 私立福建学院图书概况(二十九年度)[Z].福建省档案馆全宗74目录1案卷70.
(责任编辑:苏 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