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对中华蜜蜂幼虫发育及工蜂生存能力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中维生素 C含量对中华蜜蜂工蜂的生存能力有影响。
关键词: 中华蜜蜂;维生素 C;发育;寿命
中图分类号:S8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267 X( 2014 ) 05 -1265 -07
蜜蜂是一种变态发育的社会性昆虫,需经历 卵、幼虫、蛹和成蜂 4 个阶段[1]。 在正常条件下, 由 3~12 日龄的哺育蜂为蜜蜂幼虫提供蜂王浆或 蜂粮等 食 物, 满 足 其 对 各 种 营 养 物 质 的 需 求[2] 。 成年蜜蜂在不同环境、日龄及劳动分工中,所需的 营养差异很大。 然而,充足均衡的营养对蜜蜂正 常的生长发育和代谢有着重要意义。 维生素 C是 一种水溶性的抗氧化剂,在生物体的有氧代谢过 程中能够保护机体免于氧化剂的威胁,在机体的
1000 型,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公司)、台式冷冻离
心机 型 公 司 仪 ( 5810R , Eppendorf ) 、 PCR ( iQ
型 公司 TM2 ,Bio-Rad ) 。
1.4 试验设计 1.4.1 蜜蜂幼虫饲养试验
将 800 只 1 日龄中华蜜蜂幼虫随机分为 5 组, 每组 8 个重复,每个重复 20 只。 其中,对照组(I 组)饲喂基础饲粮(表 1),基础饲粮中维生素 C含 量为1.6 mg/kg;4 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 中添 加 组 组 组 10 ( Ⅱ ) 、 20 ( Ⅲ ) 、 30 ( Ⅳ ) 、 40 mg /kg( 组V )维生素 C的试验饲粮,对应的试 验饲粮中维生素 C含量分别为 11.6、21.6、31.6、 41.6 mg /kg。 由于维生素 C性质不稳定,容易被 氧化分解,每天的饲粮现配现用。
抗氧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 维生素 C作
为 自 由 基 清 除 剂, 能 与 超 氧 阴 离 子 自 由 基
合(O,2生-·成)抗、过坏氧血化酸氢自(由H基2O,2同)、时羟它自也由可基以( ·清O除H单)
结 线
态氧,从而保护机体免受内源性氧自由基的损
伤[4]。 维生素 C也是蜜蜂生长发育、繁殖以及维
(V组)维生素 C的试验饲粮。 工蜂饲养试验:将 1 日龄中华蜜蜂工蜂分成 4 组,每组 6 个重复,
每个重复 24 g(约 300 只)。 其中,对照组(Ⅵ组) 饲喂 1 ∶1 的糖水,3 个试验组分别在 1 ∶1 的糖
水中添加 组 组 50(Ⅶ )、500(Ⅷ )、2 500 mg /kg(Ⅸ组)的维生素 C。 结果表明:在幼虫发育阶段,
Ⅱ荧 光 定 量 试 剂 购 自 公 TaKaRa 司, 维 生 素 C
浓度在 以上 购自 公司 (25 g,
99.0% ) Sigma 。
1.3 主要仪器
主要仪器有 24 孔细胞培养板(赛业生物科技
公司)、生化培养箱(GZ-250 型 韶 -GSI , 关市广智
科技设备发展有 限 公 司) 、 普 通 离 心 机 ( 飞 鸽 KA-
用蒸馏水反复冲洗 24 孔细胞培养板,然后用 70%乙醇溶液消毒,再将培养板放于超净工作台 中,打开紫外照射灯,通风干燥 5 h。 将 200 幼 μL 虫饲粮加入到培养板的每个孔中,并置于 34 ℃培 养箱中预热 5 min。 再用移虫针将 1 日龄幼虫从 巢脾中移出,放入盛有营养液的培养板的孔内,每 孔 2~4 只,使幼虫漂浮在营养液表面。 移虫完成 后,将培养板放入恒温恒湿(34 ℃,相对湿度为 95%)的培养箱中,避光培养。 每 12 h 更换 1 次食 物。 每次饲喂 300 mg 幼虫饲粮。 第 2 天之后,饲 养密度降低至 1 只幼虫 孔/ 。 7 ~8 日龄时能在培
除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过多的超氧阴离子自由
基,在预防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及抗衰老、抗
炎症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9]。 研究表明,中华
蜜蜂 Cu/Zn-SOD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部位
均有表达特异性,而且在 6 日龄幼虫中的表达量
达到峰值,而在 4 日龄蛹中的表达量最低;头部与
腹部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胸部[10]。 2013 年,刘俊峰
反转录酶 1.5 μLM-MLV
,3 μLOligo dT,1 μLRNA
酶抑制剂 水 ,18.5 μLDEPC 。 反转录反应条件如下:
体系混匀后,42 ℃反应 60 min,75 ℃反应 5 min。 反
转录产物稀释 10 倍后保存于-80 ℃。
采用 DNAMAN5.0 设计引物,引物序列见表 2。
生存能力方面,随着维生素 C含量的增加,工蜂的平均寿命先增加后下降,且各试验组均显著高
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工蜂的存活率随着维生素 C含量
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3、9、15 日龄工蜂 Cu 基因 /Zn-SOD 的相对表达量均随着维生素 C含量的
增加而减少。 由此得出,中华蜜蜂幼虫人工饲粮中维生素 C的适宜含量为 饲 11.6~21.6 mg/kg;
合计 Total
含量 Content
66.70 6.00 6.00 1.00
20.30 100.00
1.4.2 工蜂饲养试验 选取 4 群群势相同的中华蜜蜂蜂群,隔王产
卵,将即将出房的封盖子放入恒温恒湿(34 相 ℃, 对湿度为 75%) 的培养箱中羽化。 将羽化出的 1 日龄中华蜜蜂工蜂分成 4 组,每组 6 个重复,每个 重复24 约 g( 300 只)。 其中,对照组( Ⅵ组) 饲喂 1 ∶1(蔗糖与水的质量比)的糖水,3 个试验组分别 在 1 ∶1 的 糖 水 中 添 加 50 ( Ⅶ 组)、 500 ( Ⅷ 组)、 2 500 mg /kg(Ⅸ组) 的维生素 C。 各组糖水现用 现配。 1.4.3 蜜蜂幼虫饲养方法
5期
韩 旭等:维生素 C对中华蜜蜂幼虫发育及工蜂生存能力的影响
126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养板的孔底部看到尿素晶体和纤维状物质,说明 幼虫开始排便,准备化蛹,此时,将大幼虫转移至 化蛹培养板,并放入恒温恒湿(34 ℃,相对湿度为 75%)的培养箱中,避光培养,直至蜜蜂出房。 此 期间是蜜蜂发育的敏感时期,避免移动化蛹培 养板。 1.4.4 工蜂饲养方法
将 1 日龄工蜂以重复为单位随机放入小木箱 (11 cm×13 cm×15 cm) 中,将小木箱放入恒温恒 湿(34 ℃,相对湿度为 65%) 的培养箱中继续饲 养。 为避免应激干扰带来的影响,首次饲喂 24 h 后取出已死亡的蜜蜂,开始正式试验。 在前 3 天 试验中给予充足花粉,补充发育所需的营养。 另 外,每 24 h 更换 1 次食物,并记录和清除已死亡的 蜜蜂,直到蜜蜂全部死亡。 1.5 样品采集 1.5.1 蜜蜂幼虫饲养试验
表 1 中华蜜蜂幼虫基础饲粮组成
Table1 Basaldietcomposition of
larvaeforApiscerana cerana
项目 Items
蜂王浆 Royaljelly
果糖 D- D-fructose
葡萄糖 D-
D-glucose
酵母提取物 Yeastextract
水 Water
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5]。 研究
表明,维生素 C是蜜蜂机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因子,
具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是蜜蜂维持正常生命特
收稿日期:2013-12-18
基金项目:江西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0122BAB214019)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 200903006)
作者简介:韩 旭(1988—),男,安徽滁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蜜蜂生物学研究。 E-mail: 634235643@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是一类广 泛存 在 于动
物、植物、微生物中的金属酶,根据活性中心结合
的金属离子不同,可以分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铁超氧化物歧化酶 和锰 (Cu /Zn-SOD)、
( Fe-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3 类[8] ,它们通过催化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发生歧化反应,进而减轻或消
能力的影响未见报道。 鉴于此,本试验拟在总结
前人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维生素 C对中华
蜜蜂幼虫发育及工蜂生存能力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试验动物为江西农业大学蜜蜂研究所饲养的
中华蜜蜂。
1.2 主要试剂
总 Trizol 提 RNA 取试剂盒、RNA酶抑制剂购
自全式金公司 反 ,M-MLV 转录酶及 SYBRGreen
实时定量 反应体系为 PCR(RT-qPCR)
10 μL:1 μL
反转录产物,目的基因的上游和下游引物各 0.4 μL,
扩增程序为 预变性 5 μL2 ×SYBR Premix Ex TaqTMⅡ, 3.2 μL ddH2O。
PCR
95 ℃
30 s,95 ℃ 10 s,58.9 ℃
1 min,40 个循环;最后以每 5 s上升 0.5 ℃的速度从
在各重复中选择3个重复进行采样,不参与
生存率的记录和分析。 每重复随机采集 3、9、15
日龄工蜂各 4 只,以 4 只工蜂头部作为 1 个样品,
取样后立即放入液氮速冻,-80 ℃保存,用于 Cu/
Zn-SOD基因相对表达量的测定。
1.6 Cu/Zn-SOD基因相对表达量的测定
用 总 Trizol RNA 提 取 试 剂 盒 进 行 样 品 总
61 ℃升到 95 ℃,记录熔解曲线,每个反转录样品重
等 通过给刚出房的中华蜜蜂 [11]
( Apiscerana cera-
na)工蜂饲喂不同浓度的维生素 C,发现随着维生
素 C浓度的升高,10 日龄中华蜜蜂的死亡率显著
下降,Cu /Zn-SOD基因相对表达量也呈下降趋势,
但差异不显著。 然而,其试验组只设计了 2 种浓
度的维生素 C,饲喂高浓度维生素 C对蜜蜂生存
随维生素 C含量的增加,6 日龄幼虫、3 日龄蛹和刚羽化蜜蜂的体重均先增加后降低,且均表现
为Ⅱ和Ⅲ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幼虫的化蛹率、羽化率与体重有相似的变化趋势;铜锌超
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基因相对表达量也随维生素 C含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且各试验
组 6 日龄幼虫和 3 日龄蛹 Cu /Zn-SO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在工蜂
通讯作者 吴小波 讲师 *

, ,E-mail: wuxiaobo21@
1266
动物营养学报
卷 26
征的重要保障。 早在 1990 年,刘富海[6] 的研究就
表明,在蜜蜂饲粮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 C可延长
蜜蜂的寿命。 维生素 C也能有效刺激蜜蜂取食并
对幼虫及成蜂腺体发育有促进作用[7] 。
RNA的提取。 所有操作均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
行。 将提取的总 RNA溶于 30 的焦 μLRNA-free
磷酸二乙酯( DEPC) 水中,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
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后,放入-80 ℃保存。
用反转录试剂盒对总 RNA进行反转录,反应体
系为 总 50 μL:8 μL RNA,10 μLBuffer,8 μLdNTP,
从每组的8 个重复中各任意选出4 个重复,每 重复随机选取发育正常的 6 日龄幼虫、3 日龄蛹以 及刚羽化蜜蜂(1 日龄成蜂)各 5 只,准确称重,计 算其均值(幼虫需用蒸馏水冲洗掉体表蜂王浆并 用吸水纸擦干)。 另外,从剩余的 4 个重复中,每 重复随机选取 6 日龄幼虫、3 日龄蛹以及刚羽化蜜 蜂各 3 只,立即放入液氮速冻,-80 ℃保存,用于 Cu /Zn-SOD基因相对表达量的测定。 1.5.2 工蜂笼养试验
摘 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 C对中华蜜蜂幼虫发育及工蜂生存能力的影响。 试验分为蜜
蜂幼虫和工蜂饲养试验 2 部分。 蜜蜂幼虫饲养试验:将 800 只 1 日龄中华蜜蜂幼虫随机分为 5
组,每组 8 个重复,每个重复 20 只。 其中,对照组(I组) 饲喂基础饲粮(维生素 C含量为
1.6 mg /kg),4 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 10(Ⅱ组)、20(Ⅲ组)、30( Ⅳ组)、40 mg /kg
动物营养学报 2014,26(5):1265-1271
ChineseJournalofAnimalNutrition
doi:10.3969/j.issn.1006-267×.2014.05.017
维生素 C对中华蜜蜂幼虫发育及 工蜂生存能力的影响
韩 旭 田柳青 王子龙 颜伟玉 曾志将 吴小波*
(江西农业大学蜜蜂研究所,南昌 3300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