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走遍天下书为侣之教材分析教学反思.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走遍天下书为侣之教材分析教学反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3 走遍天下书为侣之教材分析_教学实录_案例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品读课文,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人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在苍茫的大海上以书为侣,享受着阅读的乐趣。
面对漫长枯寂的旅程,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带一本书上路。
书如友,书似家,每读一遍都像故地重游,会有新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反复地读一本喜爱的书,真像与一个朋友同船而行。
见多了博览群书的高论,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 一遍又一遍地读。
作者以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有选择带一样东西娱乐的假设开始,引出自己的观点。
然后以新鲜的比喻,即反复地读一本书,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
重游,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惊喜,来说明选择的理由。
然后继续假设,列举了一遍又一遍地读的方式和方法,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就会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致,语言浅显易懂,角度新颖,表达独特。
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和设问、反问,灵动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层层剥笋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原因和方法,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并受到启发;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明观点的,他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方式,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的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三是进一步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作者将书喻为朋友和家,的确是一种妙喻。
朋友和家,人人皆有,而且感情深挚,充分表达出了对书的喜爱。
更重要的是朋友间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②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这句话是作者在列举了一遍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后的由衷感叹。
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读,无论是理解故事内容,揣摩写作目的,续编故事,品味写法,还是积累所得,都能读得津津有味,收获颇丰。
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
这句话也与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照。
③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
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
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
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④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指读者因阅历、体验不同而感受不同。
作者指的是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读书方式、方法,收获也是独特的。
以自己的方式阅读,对书有独到的见解,才能使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2)对词语的理解。
毫不犹豫:一点也不迟疑,很坚决果断。
文中指在常人难以作出选择的问题上,自己会坚决地选择一本书,表达了对书喜爱的程度,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三、教学建议
1.教学前,可安排一次以此为侣,其乐无穷的活动:如果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辩论。
然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本文是一篇说理性的散文,形散神不散正是本文的特点。
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步骤:(1)初读全文,重点交流对主要内容的把握,作者走遍天下以书为侣的理由和方法。
然后再交流印象深刻的地方,还可提出不懂的问题。
(2)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这一观点,作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3)反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3.教学时,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
教师要以作者的假设为线索,帮助学生读懂课文。
开始作者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然后又进一步假设别人感叹,自己的回答是愿意读上一百遍,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表明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最后假设自己坐在船里,如何反复地读书,如有人为伴。
在层层递进的假设中,一步步表明观点说明方法。
还可以让学生在本文中学习一些读书方法,用于指导课外阅读。
4.要注重有感情的朗读。
文中虽没有人物对话,但在作者的假设中却有着人物间充满情感色彩的问答甚至辩论,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书的热爱之情,要指导学生读好。
第一自然段假设的提问,所罗列的事物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作者的两次回答要读得肯定、坚决,给人以勿庸置疑的感觉。
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
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作者设想的你的语言,要读出感叹与惊奇,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进去。
5.对于读书之乐、爱书之情,作者的表达很独特,要引导学生体会。
除通篇都用的假设外,作者还善于运用设问、反问、列举等修辞方法,尤其是一些灵动鲜活的比喻,增强了文字的表达效果。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走遍天下书为侣等,将书喻为家、故地、人、朋友、伴侣这些美好亲切的事物,显得活泼而又形象,简单而又深刻。
生动地传达了爱书人与书之间的关系亲密,阅读所带给人的丰硕收获和精神享受。
在教学时要重视语言的积累。
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还要让学生仔细品味、欣赏,并抄写下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阅读链接中的诗歌《神奇的书》,以对比、夸张和想像,写出书的神奇:能开阔眼界,领略人生真谛,是人类文明与精神的传递。
诗歌是对课文学习的拓展。
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画一画书都神奇在哪里,体会作者的写法,然后结合实际交流自己的感受
和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最好背诵下来。
6.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些字的字形。
如豫的左边的是予不是矛,零的下边是令不是今,某的上边是甘不是廿。
一些笔划较多的字,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
7.在学生充分感受到以书为伴的乐趣,明白反复读一本书的方法后,可相机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找到自己喜爱的书反复读,每一次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读,看有什么新的收获,还可以做阅读记录卡(或读书笔记)。
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做好准备。
四、教学案例
片段一:
领悟表达方法
师:作者是如何说明自己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的?你有什么感受?
生:作者说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看过多少遍。
我一本书读两遍的时候都很少,也应该像作者一样从不同角度反复读书,有新的收获。
生:我感到作者特别喜爱书,而且会阅读。
师:正像同学们说的,作者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
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生:(再次默读课文)我觉得作者通过一个假设的情境,而且用了非常确切的比喻,把自己爱书的情感表达出来的。
师:那么哪些比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生:作者把书比喻为家。
提到家总让人感到温馨和留恋,而且家每天都回,谁也离不开,写出了对书的喜爱犹如爱家一样。
读自己喜爱的书,就是回自己温暖的家。
生:作者将书比喻为家,不仅表达喜爱之情,还说明家从不同角度去看,会发现不同的美,来说明一本书值得反复去读。
师:看来同学们体会到了这个比喻的生动与贴切。
正是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还有哪些比喻让你印象深刻呢?
生:作者还将书比喻为朋友。
朋友,是孤单寂寞时的陪伴,在你难过时总能给你安慰,还能给你快乐,给你许多新鲜的东西。
谁不愿意与朋友在一起呢。
这个比喻太好了!
生:作者还将书比喻为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这种比喻还是我第一次读到。
随时想去就去,也就是打开自己喜爱的书就开始阅读,那么简单地就开始了故地重游。
这个比喻真形象。
师:体会得不错。
希望大家别冷落了自己喜爱的书,经常故地重游。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3,走遍天下书为侣之教材分析,走遍天下书为侣,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