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教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国大典于 1949 年 10 月 1 日在首都北京举 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全体代表 ,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 城防部队 ,总数达 三十万人 。会在天安门广场 。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 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 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 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 根电动旗杆。
1.时间 地点 人物 2.会场的样子、布置 3.广场上汇集的群众队伍
1.领袖与群众见面 2.毛主席宣布中华人阅兵式 2.群众游行
默读1~4自然段,思考: 1.开国大典是在什么时间举行的?在哪里举行的?有哪些人参 加?参加大典的总人数是多少?会场在哪里?主席台设在哪里? 2.天安门广场什么样?大典前,天安门广场布置得怎么样? 3.课文中描写了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 大典,哪些语句给你留下的印象较深?为什么?
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 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人民对领袖的无限热爱, 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朝着主席台。
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比“朝着”主席台更能反映人 们热切盼望见到毛主席的心情。 “一齐”表现出此时万众一心,期待着毛主席宣布中 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一刻来临。表达了人民对新中国 的拥护和对领袖的无限崇敬之情。
不能。因为“直奔”会场比“走向”会场更 能反映人民参加开国大典急迫、喜悦的心情。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 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
这是对整个会场的俯瞰图,写出了特定 场合的整体情景,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展现 出此时人山人海,红旗翻动的壮观景象。
开国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 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 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 投向主席台。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开国大典
教学课件
辽沈、淮海与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发动内战的主 力已基本被歼灭,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到长江北岸。统治中国 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已陷入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的绝境。新中 国诞生的条件已经成熟。
中国的国共内战进行到1949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占领了中国大陆的大部分领土。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决定建立一个不同 于中华民国的新中国,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这个新国家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定于1949年10月1日举 行建国仪式。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10月1日在 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
1949年9月21日,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召开的,有各民主党派、 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侨胞和其 他爱国分子的代表参加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在北京隆重开幕。
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并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949年10月1日,30万群众聚集在(天安门广场), 满怀( 无比喜悦和激动的心情 )参加了开国大典,瞻仰 (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聆听(毛主席宣读公告),观 看(阅兵式),会后举行了( 盛大的群众庆祝游行 )。
(1~4) 典礼前
(5~10) 开国典礼
(11~15) 典礼后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 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 起了《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 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 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 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 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 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 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根据这段文字的描述,画出天安门广场,并按书上讲的 方位标上相应的名称,然后根据所画的简图,有次序地用自己 的语言介绍会场的布置情况。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 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 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 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 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
“典”是指盛大、隆重的仪式。 大典:隆重的规模宏大的仪式。 “开”是建立、成立的意思。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
擎着(qíng) 诞生(dàn) 电钮(niǔ) 瞻仰(zhān) 聂(niè)荣臻(zhēn)
政宾盏栏汇爆宣 帜阅制坦距隆射 政府 外宾 汇集 预定 爆发 就位 宣告 雄伟 肃静 旗帜 语调 完毕 检阅 制服 坦克 一致 距离 高潮 次序 排山倒海
这两个长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
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国人民为新中国 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 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 齐欢跃起来。
在旧中国,人民的生活非常艰苦。新中国的成立给了 人民无限希望,所以当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 时候,当全国人民都听到这声音的时候,都高兴地欢跃起 来。有力地表现了毛主席这一宣告引起的巨大反响。
从“老远”的长辛店等地坐火车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 就“直奔”会场以及“五更天”摸黑步行的人们,让我们感受到人 民的急切心情,他们是那样的激动与兴奋。他们是参加典礼的三十 万人的缩影。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走向会场。 “直奔”能否换成“走向”?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