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IT企业组织架构的一些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IT企业组织架构的⼀些思考
今天早上看到⼀篇⽂章《》⾥⾯讲的是⾦⼭⽹络的⼀些事情,虽然有软⽂的嫌疑,但是⾥⾯说的有⼏点我觉得⾮常认同。
先谈谈⼀般公司的组织架构把,传统的软件企业的组织架构是⽔平的,涉及和跨越多个部门,例如下⾯的⼀个企业的组织架构(虚拟出来的,说明⽽已)
⾸先层级⾮常多,从CEO到最终的开发⼈员,中间估计有6级别,⽐较臃肿
假设开发⼀个产品,那么需要⾄少5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同时各个部门还有其他需要开发的产品,虽然每个部门之间的职责⾮常清楚,但是沟通成本很⾼。
⽐如两个产品,都是由研发部门负责开发,研发部门⾃⼰还有⾃⼰内部的技术类项⽬,优先级怎么安排。
同时两个产品的产品团队,可能由于研发团队的资源不够,就互相抢资源去做。
在绩效考核上,每个部门考核的重点不⼀样,⽐如产品部门重点考核产品的⽤户体验,研发部关注的产品的bug情况,运营关注的是产品的数量,销售关注的产品的价格和销量,财务关注的产品的成本,由于每个⼈只站在⾃⼰的部门考虑问题,就造成两个部门之间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如产品设计师把产品设计的⾮常好,导致开发成本⽐较⾼,可能导致研发部门bug⽐较多,研发部门就千⽅百计和产品部门讨价还价,砍需求。
运营部门觉得我还有更重要的产品需要运营,你这个产品优先级不⾼,财务部门觉得这个产品不赚钱,兴趣不⼤。
最后怎么办,把问题上升,让⼀堆不了解产品的⽼⼤做决定,如果⽼⼤都决定不了,在反映在ceo那
⾥,ceo那⾥在进⾏协调。
整个流程讨论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那马看看⾦⼭在这个问题上怎么处理的
七、砍组织架构。
所有⾼级总监、总监、⾼级经理这样的title全部取消。
整个公司从⼗来个层级砍到只剩3层:管理层+⾻⼲层+执⾏层。
管理层⼀竿⼦插到底,直接过问产品细节,直接跟⼀线员⼯和⽤户沟通。
再砍掉所谓的技术、产品、运营、市场、销售、售后这些部门区隔,全部打通,把所有职能围绕产品线重新组织起来,实际上整个公司只剩下两个部门,毒霸和卫⼠。
所有⼈为产品服务。
产品跟研发、市场再也不是平级了,我是你的BOSS。
互联⽹企业产品是唯⼀的核⼼。
⽽软件企业还是传统的业务思路,研发、市场、渠道、零售、售后都并重。
互联⽹企业的其它流程可以变得很短,产品本⾝就有推⼴的能⼒。
互联⽹上的东西好⾃然就有⼈知道,⼈多之后,产品本⾝就是渠道,⽤户就是渠道。
对于互联⽹产品的开发,组织部门按照产品来设计,同时减少组织架构的层次,⼀个产品就是⼀个完整的团队,产品经理,开发,测试,运营等都绑定在⼀起,形成了⼀个典型的利益团队。
以产品运营情况(⽤户数,收⼊等)作为⼩团队的考核结果,这样⼤家的利益都是⼀样的,产品经理设计产品的时候会找开发沟通,考虑到实现难度和产品体验做平衡,开发也尽量平衡⽤户体验和产品缺陷,运营专⼼⼀致的做这⼀产品的运营,同时开发和产品经理也会关注运营情况,负责收集⽤户的反馈,快速的发布新的版本。
同时团队就⼀个领导者,负责产品的决策。
层级也会⽐较少了,⽐如领导层,⾻⼲层,执⾏者,反映⾮常的迅速。
虽然这种团队会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例如产品开发周期的时候对研发资源需求⼤,产品维护周期的时候开发就⽐较少,资源空闲。
不过这个时候可以在调配资源组成⼀个新的⼩产品团队,开发新的产品。
我觉得这个和XP思想⾮常类似
最后在看看⼀个⽐较有意思的⼀段话
互联⽹企业不需要纯粹的管理者。
互联⽹本⾝是个效率⼯具。
传统企业⾥最稀缺是管理者,规模变⼤后的管理问题是传统企业的核⼼问题。
销售渠道和品牌可以复⽤,产品线越多就越赚钱。
所以⼯种越来越多,运转效率越来越差,需要管理者来提⾼效率。
⼤部分管理者眼⾥公司就是⼀张张报表和组织架构图,⽽看不到后⾯的产品。
所以从技术转管理的⼈需要考虑了,未来互联⽹企业,对纯粹管理者的需求应该会越来越少,对技能型管理者需求会⽐较多,⽐如产品设计,毕竟⼀个⼩团队⾥⾯,⼤家都是⾼度⾃组织的团队,⼤家都是平等的,只需要⼀个决策者就可以了。
貌似我所在的公司已经慢慢减少纯管理者的岗位,管理者也慢慢从管⼈变成官事情。
有时候我在想,对于知识密集型的企业,是否需要⼤量纯粹管⼈的职位?
PS:不过我发现⾦⼭最近确实变化⽐较⼤,连我都⽤⾦⼭快盘了,⽽且发现他竟然有mac os 版本的,其他的ios,android更不⽤说了,推出产品的速度果然很快,虽然有⼀些bug,但是修复的也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