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世界的形成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极世界的形成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1942年,为了阻止德国获得伊朗的石油,苏联军队驻扎在伊朗北部。
1946年初,美英将苏联继续占领伊朗北部一事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苏联被迫撤军,与此同时,美国第六舰队部署在东地中海。
美国的行动表明( )
A.欧洲复兴计划开始实施B.其战略重点是中东地区
C.美苏同盟关系已经结束D.对苏联的冷战已经开始
解析:选C 从材料可知美国阻止苏联扩大势力,反映出二战时美苏的同盟关系逐渐被大国对立取代,故C项正确。
2.(2019·佛山一模)1952年9月,中国派出由重工业部、外交部等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在民主德国(东德)举行的莱比锡博览会,以重工业机械的展览为主。
会后代表团总结道:“政治影响很大”“达到了预期的政治效果”“整个展览会就是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的示威,这对美帝战争集团是一个有效的打击”。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国际活动受国际局势影响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D.阶级斗争扰乱了经济建设
解析:选 A 据材料“会后代表团总结道:‘政治影响很大’‘达到了预期的政治效果’‘整个展览会就是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的示威,这对美帝战争集团是一个有效的打击’”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国际活动受国际局势影响,即受到美苏冷战的影响,故A项正确;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参加莱比锡博览会后的感受,没有涉及经济建设的成就,故C项错误;中国阶级斗争扰乱了经济建设是在1957年以后,故D项错误。
3.1947年3月,上海出版的《世界知识》杂志发表文章说,它“的确是使美国的外交政策开始了攻势的行动。
这影响是全世界意义的”,它“的确是一颗炸弹,在这颗炸弹的威力圈里,遭到波及的是全世界的人民,连美国人民也不能逃避”。
该文章评价的“它”是( )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D.柏林危机
解析:选A 根据材料中“1947年3月”,结合材料中美国外交政策的攻势具有全世界意义,可得出文章评价的“它”是杜鲁门主义的“遏制共产主义”,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发生在1947年6月,马歇尔计划只针对欧洲,故B项错误;北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故C项错误;柏林危机发生于1948年,故D项错误。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著名外交家乔治·凯南说:“我们坚持采取欧洲联合的方式,是希望促使欧洲人以欧洲大家庭一员而非民族主义者的方式思考欧洲面临的经济问题。
”乔治·凯南的这一观点( )
A.出于美国对苏冷战需要的考虑
B.对欧共体的作用估计过高
C.加剧了西欧社会的分裂与对抗
D.侵犯了欧洲民族国家的主权
解析:选A 乔治·凯南的这一观点是希望推动欧洲的联合,加强欧洲的一体化,从而增强与苏联对峙的实力,故A项正确。
5.(2019·汕头一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加强了广播宣传。
据盖洛普民意测验显示,1946年有58%的美国人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1948年有 83%的美国人主张停止同苏联贸易,而到了1950年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的美国人已达81%。
美国此举( )
A.加剧了国际社会的对立B.遏制了苏联向东欧的扩张
C.冲击了苏联的意识形态D.维护了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解析:选A 二战后初期美国的宣传主要是针对苏联,通过对苏联的宣传使美国人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从而加剧了国际社会的对立,故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美国民意测验,不能遏制苏联向东欧的扩张,故B项错误;美国国内的民意测验无法冲击苏联的意识形态,故C项错误;材料更多的是政治宣传,故D项错误。
6.(2019·湖北名校联考)1947年,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的演说中强调“这是欧洲人的事,主动必须来自欧洲”“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同意,也应商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的目的之一是( ) A.稳定资本主义秩序B.促进欧洲经济恢复
C.推动西欧国家联合D.利用西欧抵抗苏联
解析:选C 马歇尔计划有稳定资本主义秩序、促进欧洲经济恢复的目的,但材料不能体现,故A、B两项错误;材料“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同意,也应商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即希望欧洲能够联合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抵抗苏联”的一面,故D项错误。
7.(2019·武汉调研)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时代情绪”,可以用许多学者的论文标题来表达,如《在帝国主义的机制下》《拉丁美洲开发和未开发》《欧洲如何导致非洲的欠发达》。
这反映了当时( )
A.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加剧
B.冷战背景下国际形势的紧张
C.不结盟运动致力于经济斗争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加强
解析:选B 题干的时间点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而在此时的西方国家对外大肆殖民扩张已结束,故A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处于冷战时期,东西方的意识形态尖锐对立,才有“帝国主义”等表述,故B项正确;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维护世界和平,故C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资本主义阵营对世界的不利影响,与世界多极化趋势无关,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12分)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均势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最古老、最有争议的理论。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对均势及均势理论认识上的分歧主要体现为下表中的两种。
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材料,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12分)
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确定选题角度,此类题目可选择三个角度,赞成观点一、赞成观点二或结合观点一和观点二提出新的认识。
如选择均势不利于世界和平的角度,应该联系历史上重大战争爆发的背景,如近代英国的殖民霸权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结合史实分析为什么均势不利于世界和平;如选择均势有利于世界和平,可结合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多极化趋势等相关知识分析。
答案:论题一:均势不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阐述:近代英国经过长期战争建立“日不落帝国”,为了保住胜利果实,维持、巩固既得利益,他不允许欧洲大陆出现强国与之抗衡的局面,故实行“均势外交”。
均势外交的实质并非维护欧洲和平,而是要维护英国的利益,使其能在欧洲大陆通过支配国际事务扩大在欧洲及世界的影响,也使其海外殖民霸权得以维持,以更好更快地开展海外扩张。
所以,均势并不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言之有理即可)
论题二:均势状态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阐述:二战结束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对抗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且冷战期间东西方以政治对抗、美苏军备竞赛和地缘争夺为特点展开了全面较量,使世界处于恐怖的核均衡的威慑下,但对峙双方都不敢轻易动武。
所以,
均势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
(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