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一下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初一下册练习题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100
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临近毕业,想以一个属于自己的方式纪念下我的大学生活,也留供大家记忆的过往,同时更多的是感恩母校多年来的培养与教育”某大四学生魏重阳这样说。
爱好画画,擅长摄影的24岁男孩魏重阳,希望在毕业前,用一支笔记录下学习4年的美丽校园,珍藏属于自己的独家记忆。
(1)魏重阳将手绘完毕的学校景观发布到个人微博上,引来无数网友点赞和评价。
请写出你的赞语。
(2)如果让你收集有关名人是如何度过青春的,你将用哪些方法收集?(至少列举两种)(3)青春易逝,青春美好。
请写一句有关青春的赠言送给你的朋友。
【答案】(1)极具创意的纪念方式,让我们无比怀念。
谢谢你的画让我们又回忆起过去的时光。
(2)采访、上网查找、查阅书籍等。
(3)请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最美好的时节里留下汗水,留下希望,留下拼搏的足迹,让我们高呼:理想万岁,青春无悔。
【解析】【分析】(1)注意情形是“魏重阳将手绘完毕的学校景观发布到个人微博上”,让你写出赞语。
要赞赏“手绘的学校景观”的独特之处和对欣赏者的意义。
(2)方法很多,可选其中两种。
此题考查知识积累的途径和手段。
(3)写一句青春的赠言。
首先要考虑好写给谁,在内容上要说些鼓励的话,最好在语言上也用些修辞。
【点评】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马说》的作者韩愈,《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两人均是唐代人;《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两人都是北宋人。
这四位我们熟悉的散文家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B. 《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C. 英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以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为线索,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丑恶形象。
D.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中的“书”原指书籍,“稍逊风骚”中的“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答案】 B
【解析】【分析】A. 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范仲淹不是。
B.正确。
C. 法国作家莫泊桑。
D. 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中的“书”原指《尚书》,后泛指为书籍、文章等。
故答案为:B
【点评】文学常识浩如烟海,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
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
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
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
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
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网络。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令郎是对方的儿子,令堂是对方的父亲,令爱是对方的女儿。
B.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愚公移山》“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一句中的“汉之阴”指的就是汉水的南岸。
C. 科举分为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试的第一名为会元,而殿试的
一、二、三名为状元,探花、榜眼。
D. 古人常用特定称谓来代替年龄。
如“弱冠”指男子十六岁,表示已成年,“花甲”指六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
【答案】 B
【解析】【分析】A项错误。
令堂是对方的父亲;
B项正确;
C项错误。
殿试的一、二、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D项错误。
古人常用特定称谓来代替年龄。
如“弱冠”指男子20岁,表示已成年。
故答案为:B
【点评】对于传统文化常识要熟知,注意敬称、谦称、科举考试制度、特定称谓、历法、礼节等。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对联“失马真成福,移山未必愚”取材于韩愈的《马说》与《列子》,化用了“伯乐相马”“愚公移山”的典故。
B. 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C. 古人常言“二十加冠、三十而立、四十知天命、五十不惑、六十耳顺”。
D.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范仲俺。
【答案】 B
【解析】【分析】A错误,典故不是出自于“伯乐相马”,而是出自于《塞翁失马》。
C错误,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D错误,稼轩是辛弃疾。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5.语文实践及名著阅读。
(1)【名著阅读】《格列佛游记》是作者急剧讽刺色彩的小说,请概括写出其中两个讽刺性的故事情节。
(2)【图形说明】下图为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会徽,请用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介绍画
面内容。
(3)【探究材料】请大家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探究材料蕴含的主要观点。
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他整整奋斗了16年。
仅在前后创作10年的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
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答案】(1)①小人国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
②拉格多科学院三位教授进行本国语言改革,遭到妇女、俗人、文盲们极力反对。
(2)画面由三部分组成:最上面是三个连在一起的抽象人形手相连,组成了里约著名的面包山形象;中间是英文字母“Rio”和数字“2016”;最下面是奥运五环。
(3)人生需要争取和奋斗或者:只有争取和奋斗,才能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名著阅读的掌握能力,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
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
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2)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仔细观察画作,把画面上的内容分层次或方位用说明性语言描述出来,综合画面内容,把画作寄寓的感情或深刻含义表达出来。
要注意漫画中的文字内容。
这些文字内容往往揭示漫画的主题。
(3)此题考查探究及表达能力,所谓探究题,简单地说就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探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质疑、另解、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
做这种题,通读所给的全部材料,梳理脉络,分清层次,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如抓住“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
小说发表”等句,进行分析后概括。
故答案为:(1)①小人国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
②拉格多科学院三位教授进行本国语言改革,遭到妇女、俗人、文盲们极力反对。
(2)画面由三部分组成:最上面是三个连在一起的抽象人形手相连,组成了里约著名的面包山形象;中间是英文字母“Rio”和数字“2016”;最下面是奥运五环。
(3)人生需要争取和奋斗或者:只有争取和奋斗,才能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点评】面对一幅漫画,要仔细品味画中文字,认真思考其中隐含的观点。
读懂漫画、理解其寓意是核心。
6.(2017·广州)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A. 风住尘香花已尽,欲语泪先流。
物是人非事事休,日晚倦梳头。
B.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生。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D.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E. 何处无月?何夜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F.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 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入京使》)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④气蒸云梦泽,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 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⑥ ________,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寺词名句。
古代文人墨客常借“禽鸟”这一意象来传情达意。
李商隐在《无题》中,用青鸟传情表达对爱人的牵挂:“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雁儿送信抒发对家乡的思念:①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在《秋词》中,用鹤儿冲天展现对生活的乐观:②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B,D
(2)在乎山水之间也
;故园东望路漫漫
;留取丹心照汗青
;波撼岳阳城
;无丝竹之乱耳
;过尽千帆皆不是
(3)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解析】【分析】(1)A.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屠泪先流。
C.“生”应改为“升”;E.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拍?“夜”与“处”位置错误;F.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后面为“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2)(3)古诗文默写,注意书写正确,不要有错别字。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7.为加强对鲁迅及其作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你班准备开展以“认识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解读方法】要解读一个人,首先要深入地了解他。
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至少写出两种)
(2)【作品解读】你一定在课外读过鲁迅的作品,请向你的同学推荐一篇,并写出你的推荐词。
(3)【人物解读】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资料,你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鲁迅?
①鲁迅有言,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②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过的老棉花。
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
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答案】(1)上网搜集;到图书馆查阅;向老师咨询。
(2)作品推荐:《野草》
推荐词:这是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
(3)我看到了一个生活简朴、甘于奉献的鲁迅先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如何搜集资料。
现在是信息社会,得到信息的机会和渠道很多,比如使用电脑或手机上网搜集;到图书馆查阅;向老师咨询等。
(2)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综合评价。
比如:《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3)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内容概括。
就是要求我们通过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然后写出自己发现、探究的结果。
而发现、探究就是要让我们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几则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
“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体现鲁迅的奉献精神,“还穿着单裤,多少年没有换过的老棉花,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体现鲁迅生活简朴。
故答案为:(1)上网搜集;到图书馆查阅;向老师咨询。
(2)推荐词:这是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
(3)我看到了一个生活简朴、甘于奉献的鲁迅先生。
【点评】(1)本题考查如何搜集资料。
答题时应注意,搜集资料的方法很多,常用的主要有以下方法:1做卡片。
使用卡片搜集资料,易于分类、易于保存、易于查找,并且可分可合,可随时另行组合。
2做笔记。
阅读书报杂志时,要随身带笔和纸,随时记下所需资料的内容,或有关的感想体会,理论观点等。
3剪贴报刊。
将有用的资料从报纸、刊物上剪下来,或用复印机复印下来,再进行剪贴。
(2)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综合评价。
答题时应注意,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根据情节内容,紧扣表现人物身份、语言、性格等词语,联系原著相关内容,写出人物。
(3)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内容概括。
答题时应注意,材料之间大致存在两种情形:一是几则材料间存在逻辑联系,主要是探究因果关系。
二是几则材料都与同一事物有关,就要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或个性。
8.希望中学正在开展以“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不畏艰难·奔梦】奔走路上,我们需要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
请从下列课本推荐的名著阅读中选一位励志人物,概述其主要事迹和品格。
《红岩》《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读书·劳动·圆梦】圆梦需要付出,请根据下联围绕“如何圆梦”补写上联。
上联:________
下联:劳动创造财富实现梦想
(3)【活动·筑梦】学校决定于11月25日上午8点,在学校操场举行以“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好新校园”为主题的品德教育动员大会,要求全体师生参加。
请你拟写一则通知。
【答案】(1)人物:保尔·柯察金
主要事迹:保尔·柯察金在逆境中没有向命运低头,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终于书写了辉煌的人生篇章。
品格:意志坚强,无私奉献。
(2)阅读启迪智慧放飞希望
(3)通知
学校决定11月25日上午8点,在学校操场举行以“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好新校园”为主题的品德教育动员大会。
请全体师生准时参加,不要迟到或缺席。
希望中学
2018年11月20日【解析】【分析】(1)此题要根据平时积累答题,考生要注意识记课内推荐的名著的主要人物和重要情节。
(2)下联共十个字,由“劳动”“创造财富”和“实现梦想”三部分组成,“劳动”是动作名词,“创造财富”和“实现梦想”是动宾短语,因此拟写下联时也要注意这个特点。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3)写通知时①要注意格式正确;②要注意内容符合要求。
本题没有固定答案,只要所拟写的通知在格式上和内容上符合要求即可。
如
通知
学校决定11月25日上午8点,在学校操场举行以“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好新校园”为主题的品德教育动员大会。
请全体师生准时参加,不要迟到或缺席。
希望中学
2018年11月20日【点评】(1)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的能力。
名著阅读主要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
从考查角度讲,名著阅读主要是从作家、作品、阅读体验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查。
要做好这样的题就要做到以下三点:①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学原著;②要学会对相关知识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进行梳理,然后认真记忆;③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训练。
(2)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
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3)本题考查拟写应用文的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练习应用文,掌握其格式,拟写时内容和语言方面也要注意。
9.(2017·绥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渊源流
长。
【材料二】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
国学要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的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1)【整合材料探国学】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陶冶情操用国学】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
请你分别举出一例。
(3)【孔子之道亮国学】孔子作为“至圣”,孟子作为“亚圣”,他们对后世影响深远。
请根据自己有的知识,写出与它们有关的成语和故事各一个。
(4)【合作共赢悟国学】古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今有“龟兔双赢理论”;远有“丝绸之路”,近有“一带一路”。
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合作共赢”的感悟。
【答案】(1)①中华文化灿烂辉煌;②国学智慧可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2)孝敬父母示例: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等;尊师重道示例:程门立雪、颜回尊师等。
(3)“温故知新、孟母三迁、见贤思齐、韦编三绝、舍生取义、孟母断机”等。
(4)略
【解析】【分析】(1)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话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
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语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
(2)注意突出题干的要求“孝敬父母,尊师重道”。
(3)注意与“孔子”和“孟子”相关的内容。
(4)注意谈论的重点“合作共赢”。
10.传统文化和文化常识。
(1)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 襁褓——未满周岁的孩子
B. 弱冠——男子二十岁成年
C. 及笄——女子18岁成年
D. 花甲——六十周岁
(2)选出对传统文化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孟子,名轲,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B. “亲射虎,看孙郎”中的“孙郎”指孙权;“八百里分麾下炙”中的“八百里”原指牛。
C.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两篇课文都是来自于这部史书。
D. 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
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
诗句“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指史册。
【答案】(1)C
(2)C
【解析】【分析】(1)C对于年龄有相应的称呼错误。
“及笄”是古代女子满15岁。
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2)C对传统文化知识表述错误。
《曹刿论战》选自《左转》。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故答案为:⑴C;⑵C。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例如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⑵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11.古诗文名句积累与运用。
(1)每逢重要的日子,人们常常借诗文来表达心意。
请你根据提供的情境,从你积累的诗文中书写合适句子来表达祝愿。
(要求写出连续的两句)
①教师节,用李商隐的《无题》中的诗句点赞老师的无私奉献:________,________。
②中秋节,借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诗句祝福远方的朋友或家人:________,________。
③毕业纪念册,用李白《行路难》的诗句鼓励考试受挫的同学:________,________。
(2)中国人取名常常从古诗文中汲取灵感。
下列名字与哪些古诗文相关?选一个写出原文诗句。
芳幽亭(亭名)又一村(店名)邱胜春(人名)我选________,相关诗句是________。
(3)结合(2)的方法,请你利用下列诗句,从A或B中选择一项,拟一个人名,并说明含义。
A.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为“高”姓孩子拟名:________,含义:________。
B.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李白《渡荆门送别》)为“邹”姓孩子拟名:________,含义:________。
【答案】(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芳幽亭;野芳发而幽香(又一村;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邱胜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3)高胜寒;希望孩子能会当凌绝顶,站得高,又能承受高处的寒冷;邹渡远;“邹”谐音“舟”,希望孩子的人生小舟能一帆风顺,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分析】(1)考查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
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
只是摇头晃脑不加理解的背是没用的,因为你所记忆的东西,能用的地方,远远不止于默写这点范畴。
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理解性默写的训练。
根据题干与诗文内容选准诗句是作答的关键。
要注意“蜡炬”“婵”“沧”“柳”等字词的书写。
(2)根据亭名、店名、人名的内涵或字眼来推断相关的诗句。
注意“柳”等字词的书写。
(3)要求根据诗句的含意为不同姓氏的人拟名字。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可从中提取“高胜寒”作为人名。
“又恐琼楼玉宇”希望孩子能会当凌绝顶,站得高。
“高处不胜寒”希望孩子承受高处的寒冷。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可提取“渡远”作为人名。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
所以寓意为人生如舟,一帆风顺,能去游江荡海走百川。
同时此题要考虑到“名”与“姓”的关系。
故答案为: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⑵芳幽亭;野芳发而幽香(又一村;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邱胜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⑶高胜寒;希望孩子能会当凌绝顶,站得高,又能承受高处的寒冷;邹渡远“邹”谐音“舟”,希望孩子的人生小舟能一帆风顺,直挂云帆济沧海。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的能力。
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直接性默写题、理解性默写题、迁移性默写题、运用性默写题、简单赏析性默写题五种类型。
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默写时要做到“三不”:不多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酒是激发创作灵感的源泉,酒是(cuī)生诗文书法的(jiào)母。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yuán),留下了许多(guī lì)诗篇与书法珍品。
②酒中有少年意气,王维诗句“①_______________,系马高楼垂柳边”,描写了少年游侠慷慨激昂,畅饮豪谈的情态;酒中有中年旷达,欧阳修谪居滁州,饮少辄辞,“②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表现了他寄情山水,忘怀宠辱的洒脱。
③酒中有生活美景,孟浩然与老友闲话农事,“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满轻松惬意;酒中有浪漫想象,李白呼月伴影,“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遣内心寂寞;酒中有报国雄心,辛弃疾拔剑细看,“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渴望重回沙场。
④酒中还有书法佳话。
晋代王義之兰亭聚会,乘酒兴作《兰亭集序》,笔法道劲稳健,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唐代张旭豪饮之后,挥毫落纸,字如龙蛇飞走,人称“草圣”。
(1)根据拼音写出第①段中相应的汉字或词语。
cuījiào yuán guī lì
________生________母不解之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提示,默写②—③段中的名句。
(3)根据第④段内容,下面书法作品中属王義之行书的是________,属张旭草书的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