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双水相性质的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双水相性质的测定
应化081 房辉
摘要:通过对一定浓度双水相吸光度的测定, 研究了SDS/ CTAB/ H2O/ Na2SO4混合系统双水相对罗丹明B的萃取作用。
结果表明: 溶液配的配比是能否出现双水相的关键所在,温度对混合体系双水相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SDS CTAB 双水相吸光度罗丹明B 萃取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系统的水溶液在适当条件下能够形成两个互不相溶的水相系统,这种系统称为表面活性剂双水相系统【1】(AT PS) 。
近几年双水相系统在理论领域【2,3】和应用领域【4,5】中被极大地关注。
由于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胶束结构在不同的条件下组装形式不同, 这使得表面活性剂双水相系统对物质萃取的选择性具有可调节性。
利用该系统萃取生物大分子物质如牛血清蛋白、胰蛋白酶等的研究已有报道【4-6】。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双水相体系是最近几年才被重视并研究的分相体系。
本实验通过研究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水混合体系在盐存在时的相行为、双水相分相时间以及双水相对大分子物质罗丹明B的萃取作用, 揭示影响物质在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双水相中分配系数的主要因素,进而讨论影响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双水相萃取作用的主要因素。
1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电子天平;磁力加热搅拌器;721型分光光度计;厚度规格0.5cm、1.0cm比色皿若干;干燥器;恒温水浴箱;塑料保鲜膜;剪刀;橡皮筋12个;圆柱形玻璃小瓶12个;玻璃棒4根;长吸管一支;注射器2支;100ml烧杯14个;250ml烧杯2个;100ml容量瓶2个;500ml 容量瓶1个;5ml移液管2支;10ml移液管2支;刻度尺1把;洗耳球1个。
SDS(分析纯,99%);CTAB(分析纯,99%);Na2SO4(分析纯,99%);10- mol/L罗丹明B;蒸馏水。
1.2 实验方法
1.2.1 仪器准备
将12个100ml小烧杯、2支注射器、比色皿洗涤干净后,放入干燥箱中干燥,备用。
1.2.2 溶液配制
1.2.2.1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14.243gNa2SO4固体,于100ml烧杯中加入一定量蒸馏水溶解,将磁子放入,放在磁力加热搅拌器上加热搅
拌,使其充分溶解后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摇匀,得到0.2mol/l的Na2SO4溶液。
1.2.2.2准确称取5.768gSDS粉末,取配好的0.2mol/l的Na2SO4溶液40-50ml倒入100ml烧杯中,并将烧杯置于磁力加热搅拌器上加热搅拌。
缓慢加入SDS,使其溶解。
全部溶解后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并将容量瓶置于40℃恒温水浴中定容,恒温一段时间等泡沫消失得
0.2mol/l的SDS溶液。
继续恒温备用。
1.2.2.3准确称取7.290gCTAB粉末,按步骤2配制溶液。
1.2.3 配制双水相【10】
1.2.3.1SDS和CTAB均恒温满15min后,用移液管移取2.1mLSDS和7.9mLCTAB于100mL小烧杯中,再滴加5滴罗丹明B。
用玻璃棒快速搅匀,立即倒入圆柱形小瓶中,用塑料保鲜膜及橡皮筋封口,记录样品现象。
1.2.3.2迅速将圆柱形小瓶放入恒温箱中恒温2h。
1.2.3.3按照步骤1、2依下表比例移取溶液,配制其他11组混合液。
并放入40℃恒温箱中恒温。
表1 SDS/CTAB体积比例表
1.2.3.4观察双水相形成过程,2h后双水相达到平衡,记录下各个小瓶样品现象。
1.2.4 测定吸光度
1.2.4.1取出1个出现双水相的圆柱形小瓶,用直尺测量上下相高度,记作、,然后放入恒温水浴中恒温。
1.2.4.2调节分光光度计。
打开仪器开关,预热20min。
将灵敏度调至1档,波长为553nm,将暗箱盖打开,调节透光率为0。
将盛有蒸馏水的比色皿放入暗箱,盖上箱盖,调节透光率为100。
再打开箱盖调0,再盖上箱盖调100。
反复调节。
1.2.4.3用注射器吸取上相溶液,若溶液颜色很浅,直接放入0.5cm 比色皿中,测其吸光度;若溶液颜色深,较粘稠,则先称量100mL小烧杯中质量,去皮。
再将溶液放入,记下质量m1。
加一定量蒸馏水稀释,再记下质量m2。
将稀释后溶液倒入比色皿中,测其吸光度。
吸光度在0.1-0.4之间即可,若吸光度大于0.4,继续稀释至吸光度在0.1-0.4范围内,记录吸光度值,并计算其稀释倍数。
1.2.4.4按步骤3测下相吸光度及稀释倍数并记录。
1.2.4.5将所有出现双水相的体系按照步骤3、4用同一分光光度计测出并记录它们的吸光度及稀释倍数。
1.2.4.6关闭电源,整理仪器。
1.3实验现象
表2 恒温前后实验现象记录表
1.4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1.4.1根据A=KbC,其中k为吸光系数,单位L/(g·cm),b为液层厚度(通常为比色皿的厚度),单位cm , c为溶液浓度,单位mol/l 求的分配系数D
D===
1.4.2萃取效率
E= =
= 100%
表3 出现双水相实验数据记录表
表4实验数据处理结果表
2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2.1实验结果
在编号1-12的圆柱形小瓶之中,只有CTAB过量的阳离子双水相区中的1、3、4、5、6号小瓶内出现双水相,且4号瓶最明显。
阴离子双水相区并没有出现双水相现象。
测定吸光度时温度不同,测得通体样品的吸光度也不同。
经过对分配系数与萃取绿的计算发现,萃取率与分配系数成正比,分配系数越大,萃取率越高。
另外,在实验过程中,将混合体系从干燥箱中取出后不久,体系中出现白色乳状物,放回干燥箱后,体系又回复原有的透明均相状态。
推之,温度对混合体系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2.2 理论分析
图1为SDS/CTAB/H2O 系统含 Na2SO4时的拟三元相图【8.9】。
在相图中存在两个ATPS区,根据各区表面活性剂配比的差异,分别称为阴离子双水相区(ATPSa)与阳离子双水相区(ATPSc)。
对于ATPSa 区,由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过量,混合表面活性剂带负电;对于ATPSc 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 过量,混合表面活性剂带正电。
由于两个ATPS区的双水相组成及微观结构的差异,它们的萃取分离行为是不同的。
根据图2罗丹明B的结构式【7】,分子中有亲水基与疏水基。
靠疏水基与表面活性剂有序组合体的疏水区的亲和作用,罗丹明B易于被萃取到ATPS的富表面活性剂相中,所以ATPSa 区与ATPSc区双水相对罗丹明B均具有萃取作用。
对于SDS/CTAB/H2O/Na2SO4的双水相系统,其pH 在中性范围,罗丹明B在ATPS 中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
但
图2.罗丹明B结构式
由于N上的正电荷受两个
基团的屏蔽作用,正电作用减弱,相对地羧基上的负电荷作用增强,整个罗丹明B 离子表现为带负电,它更易于同阳离子双水相区带正电的有序组合体结合,所以罗丹明B 在阳离子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远远高于在阴离子双水相中分配系数。
在阴离子双水相中,带负电的罗
丹明B与带负电的有序组合体间有静电排斥作用,但由于罗丹明B的净负电性很弱,所以这种排斥作用不足以完全克服两者疏水基间的亲和作用,不能使罗丹明B从富表面活性剂相上完全挣脱出来,而只是部分地降低两者之间的结合程度,所以ATPSa 区对罗丹明B仍具有一定的萃取作用,但较ATPSc区较弱。
2.3实验失败原因分析
2.3.1在溶液配制过程中,SDS仅出现些许泡沫,配制的实际浓度与理论浓度之间存在误差;CTAB随着配制时间推移黏度越来越大,在移取过程中有很较大量的残留,使其配制有较大误差。
2.3.2实验室温度偏低可能对实验结果带来误差。
2.3.3实验中没有出现阴离子双水相区,溶液配比可能存在问题。
2.3.4在测定吸光度过程中,对上下相的稀释倍数可能对实验结果带来误差。
3.结论
3.1温度对混合体系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溶液配制和移取是造成本次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
3.2物质带负电,其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系数就大。
该结果验证了阴离子双水相系统富表面活性剂相有序组合体带负电;阳离子双水相系统富表面活性剂相有序组合体带正电。
3.3萃取率与分配系数成正比,分配系数越大,萃取率越高。